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Needs for Recovery by Enhanced Filtra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被引量:1
1
作者 Stig Morling Mattias Feldthuse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9年第5期626-637,共12页
The need for an advanced and even far reaching phosphorus removal at municipal WWTPs may soon get stipulations in relation to a reuse of phosphorus (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ways to remove phosphorous fro... The need for an advanced and even far reaching phosphorus removal at municipal WWTPs may soon get stipulations in relation to a reuse of phosphorus (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ways to remove phosphorous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his is already an established demand in many countries. However, as P is a limited raw material, this need for a reuse of P will become an example of what now is labelled “cyclic economy”. For instance, a national demand from the German state is already put in force.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advanced filtration techniques will play an interesting role, and most possibly a crucial rol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rom several municipal WWTPs already in operation with a final polishing treatment step based on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nd separation of phosphorus. Typical stable discharge P levels are found at these plants at levels < 0.05 to 0.10 ppm. The new demands on phosphorus recovery will also call for modified process concepts for the WWTP;for instance, a refin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 attains more attention and he needed very low discharge levels of P, where the enhanced P-removal will include different smart filtration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advanced removal Chemical PRECIPITATION FILTRATION Techniques REUSE of Purified Water
下载PDF
污水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同 胡俊 +3 位作者 黄辉 冯传哲 张徐祥 任洪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7,共10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是国内外水环境中高频检出的微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通常以ng/L或μg/L的质量浓度存在。其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抗生素抗体的表达,影响人体健康,是再生水安全利用的重点关注目标污染物。综述了四种常见大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是国内外水环境中高频检出的微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通常以ng/L或μg/L的质量浓度存在。其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抗生素抗体的表达,影响人体健康,是再生水安全利用的重点关注目标污染物。综述了四种常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理化性质、环境风险以及其在水环境中的浓度分布情况,并对现有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深度处理技术及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处理效果、存在不足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新型吸附材料、廉价氧化剂和组合工艺这三个方面对MA去除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含有MA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再生水安全回用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水环境风险 深度去除技术
下载PDF
超前拔除尿管方案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芳 卫转 +2 位作者 李冰 郭妮娜 郭锦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前拔除尿管方案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择期行单纯下肢手术患者464例,根据患者所在骨科病区不同分为观察组(227例)和对照组(237例)。观察组实行超前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拔... 目的:探讨超前拔除尿管方案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择期行单纯下肢手术患者464例,根据患者所在骨科病区不同分为观察组(227例)和对照组(237例)。观察组实行超前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尿管留置时间、恢复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级别。结果:尿管留置期间,观察组出现留置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拔除尿管后,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首次排尿不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首次排尿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拔管后复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拔除尿管方案可以明显缩短尿管留置时间,降低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率,且不会增加拔管后复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导尿管 尿管留置时间 超前拔除尿管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及混凝污泥有机物释放研究
4
作者 田夏迪 张树军 +4 位作者 吕心涛 曲之明 谷鹏超 王佳伟 郑冰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3-40,共8页
针对垃圾渗滤液厌氧氨氧化出水中有机物残留的问题,提出了“混凝—气浮—高级氧化”的无膜法工艺改造路线,并对混凝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pH等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并进行中型正交试验;另外还分析了混凝前后有... 针对垃圾渗滤液厌氧氨氧化出水中有机物残留的问题,提出了“混凝—气浮—高级氧化”的无膜法工艺改造路线,并对混凝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pH等对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并进行中型正交试验;另外还分析了混凝前后有机物的变化以及压滤脱水后混凝污泥中有机物的释放规律。混凝工艺的最佳条件如下:pH=5.75、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为1 500 mg/L、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2 mg/L,在此条件下TOC、COD、UV_(254)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9.84%、67.57%、88.55%和95.00%;中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混凝工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pH,混凝工艺最佳条件与小试结果一致,证明该试验结果放大可信;三维荧光数据分析表明,混凝几乎去除了全部的腐殖酸;凝胶渗透层析(GPC)结果表明,处理后有机物的分子质量整体变小;另外,混凝污泥的有机物释放量较小且释放速率逐渐趋于稳定,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无膜法 混凝 有机物深度去除
原文传递
陶瓷磨削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邓朝晖 张璧 +1 位作者 孙宗禹 周志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608-1611,共4页
磨削是目前工程陶瓷的主要加工方法 ,为了开发新的高效、低成本、低损伤加工陶瓷的方法 ,需要更深入地揭示其加工机理。介绍了陶瓷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就其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材料去除机理 研究进展 脆性断裂 塑性变形 延性域磨削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潘理黎 王玲 +2 位作者 郑海军 吕伯昇 徐伟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3,58,共5页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O处理工艺的尾水为对象,进行了化学混凝除磷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FS和PAC较其他无机低分子混凝剂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且铁系混凝剂比铝系混凝剂除磷效果要好,PFS的除磷效果最好,PAC次之...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O处理工艺的尾水为对象,进行了化学混凝除磷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FS和PAC较其他无机低分子混凝剂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且铁系混凝剂比铝系混凝剂除磷效果要好,PFS的除磷效果最好,PAC次之;混凝剂投加量为15 mg.L-1时,可使处理后出水TP的质量浓度<0.5 mg.L-1,混凝剂PFS当n(Fe3+)/n(P)为1.25时除磷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投加量少、成本低;混凝剂和助凝剂联用时,非离子型PAM对PAC和三氯化铁的助凝效果较明显。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磷含量,化学除磷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磷 城镇污水 除磷混凝剂 除磷工艺试验
下载PDF
Advanced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using a two-stage UASB-SBR system at low temperature 被引量:26
7
作者 Hongwei Sun,Qing Yang,Yongzhen Peng,Xiaoning Shi,Shuying Wang,Shujun Zhang Key Laboratory of Beijing Water Quality Science and Water Envirocnnment Recovery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81-485,共5页
A two-stag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an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treat landfill leachate for advanced removal of COD and nitrogen at low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impro... A two-stag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an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treat landfill leachate for advanced removal of COD and nitrogen at low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otal nitrogen (TN)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o reduce the COD requirement for denitrification, the raw leachate with recycled SBR nitrification supematant was pumped into the first-stage UASB (UASB1) to achieve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and methanogene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ASB1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D removal and UASB2 and SBR further enhanced the nutrient removal efficiency. When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s of UASB1, UASB2 and SBR were 11.95, 1.63 and 1.29 kg COD/(m^3.day),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ystem reached 96.7%. The SBR acted as the real undertaker for NH4^+-N removal due to aerobic nitrification. The system obtained about 99.7% of NH4^+-N removal efficiency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14.9-10.9℃). More than 98.3% TN was removed through complete denitrification in UASB 1 and SBR. In addition,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ates of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her than the removal of TN and NH4^+-N once the complet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er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fill leachate two-stage UASB-SBR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low temperature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下载PDF
硫自养反硝化深度脱氮中试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任争鸣 刘雪洁 +5 位作者 苏晓磊 李激 陈亚松 张超 梁鹏 黄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1-35,共5页
利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实现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在构建中试硫填充床的基础上,优化系统运行参数,考察该系统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效果,并核算运行成本。结果表明,硫填充床能够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NO_3^--N,HRT高于0.2... 利用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实现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在构建中试硫填充床的基础上,优化系统运行参数,考察该系统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效果,并核算运行成本。结果表明,硫填充床能够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NO_3^--N,HRT高于0.24 h时,NO_3^--N去除率达90%以上;当HRT为0.21 h、进水NO_3^--N为12 mg/L时,NO_3^--N去除率达80%,装置日处理量最高达336 m^3,最大脱氮负荷达到1 158 mg/(L·d);通过反冲可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反冲后1 h内即可恢复正常处理性能;系统运行成本较传统反硝化低,费用为0.11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深度脱氮 中试
原文传递
组合型人工湿地对二级好氧单元出水的深度处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玲玲 杨永强 +3 位作者 张权 孙晓文 吴世军 陈繁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92-1601,共10页
经过好氧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碳通常被降解去除进而影响后续反硝化的进行。为了解决反硝化因缺少碳源受到抑制的问题,设计了3组人工湿地作为好氧单元出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并添加原污水作为反硝化碳源。3组人工湿地均由潮汐流人工湿地和潜... 经过好氧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碳通常被降解去除进而影响后续反硝化的进行。为了解决反硝化因缺少碳源受到抑制的问题,设计了3组人工湿地作为好氧单元出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并添加原污水作为反硝化碳源。3组人工湿地均由潮汐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叠置而成,编号分别为CW1、CW2和CW3,其中CW1、CW3为下行-上行复合流,CW2为下行单向流;CW2、CW3表层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CW1不种植物。在水力负荷为30 cm·d-1的条件下,3组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都在70%左右。CW1对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2%、51.7%和35.9%;CW2对NH4+-N的处理效果最好,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和38.3%;CW3能够明显提高TN和TP的处理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9%和62.2%。复合流和种植美人蕉能够明显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性能,这对于优化人工湿地设计以及低C/N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 潜流人工湿地 美人蕉 生活污水 深度脱氮
原文传递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中磷深度去除技术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晓英 李楠 +1 位作者 邱丽佳 李魁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9-1846,共8页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磷的形态及浓度分布,分别采用FeCl3、PAC、Al2(SO4)3混凝剂和羟基铁颗粒吸附剂开展了基于化学法和吸附法的深度除磷技术的研究。在相同的水质和环境条件下,对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进行...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磷的形态及浓度分布,分别采用FeCl3、PAC、Al2(SO4)3混凝剂和羟基铁颗粒吸附剂开展了基于化学法和吸附法的深度除磷技术的研究。在相同的水质和环境条件下,对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厂二级出水中TP浓度的平均水平为0.332 mg·L-1,其中可溶性活性磷酸盐为主要存在形态,占TP浓度的64.16%。与FeCl3相比,Al2(SO4)3和PAC比较适合本实验原水水质,当其投加量为3 mg·L-1时,出水TP可降至0.05mg·L-1以下。以Al2(SO4)3和PAC作为混凝剂,各种形态的磷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可溶性活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最好,几乎全部得以去除,而颗粒态磷和其他溶解性磷的去除效果较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Al2(SO4)3在除磷效果和药剂费用上均比PAC占有优势。羟基铁颗粒吸附剂对可溶性活性磷酸盐吸附效果显著,对其他溶解性磷吸附效果较差,当空床接触时间(EBCT)大于10 min时,出水TP可降至0.05 mg·L-1以下。从长期的技术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吸附剂优于混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磷形态 化学沉淀 吸附法 深度除磷
原文传递
基于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低碳源城市污水深度脱氮特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斌 许鑫鑫 +2 位作者 高茂鸿 委燕 彭永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7-1383,共7页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有望大幅降低外碳源投加量.本研究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考察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深度脱氮性能与污泥特性.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可迅速启动短程反硝化厌...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有望大幅降低外碳源投加量.本研究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考察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深度脱氮性能与污泥特性.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可迅速启动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系统,在进水COD/TN为2.19±0.08时,出水TN浓度为(4.82±1.84)mg·L^-1,实现了低碳源污水深度脱氮.系统粒径大于0.20 mm的污泥占86.16%,污泥实现了颗粒化,有助于厌氧氨氧化菌在系统内的有效持留.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深度脱氮,可降低外碳源投加量,同时可降低污水处理厂硝化池耗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短程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ANAMMOX) 深度脱氮 颗粒污泥
原文传递
高氮渗滤液缺氧/厌氧UASB-SBR工艺低温深度脱氮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洪伟 彭永臻 +3 位作者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陈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进水COD平均为11950.2mg/L,NH4+-N为982.7mg/L的条件下,出水分别为390.1mg/L和2.9mg/L,去除率分别为96.7%和9...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进水COD平均为11950.2mg/L,NH4+-N为982.7mg/L的条件下,出水分别为390.1mg/L和2.9mg/L,去除率分别为96.7%和99.7%.同时,缺氧UASB1反应器的最大COD负荷达到13kg/(m3?d),最大COD去除速率为12.39kg/(m3?d),具有高效缺氧反硝化和高效厌氧降解有机物反应的双重功效,在SBR反应器的缺氧段和缺氧UASB,反应器内获得了99%以上的反硝化率.对于冬季水温分别为14.9,14.1,13.5,11.05℃的低温条件下,SBR反应器实现了完全硝化和反硝化,出水TN分别为4.1,5.7,14.1,16.5mg/L,达到了深度脱氮的目的.此外,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温度对反硝化速率(rN)的影响大于对硝化速率(rDN)的影响,rN/rDN比值相对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缺氧/厌氧UASB-SBR 深度脱氮 低温
下载PDF
基于分区供氧与溶解氧调控的低C/N比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春雷 荣懿 +4 位作者 刘晓鹏 史会欣 章武首 金鹏康 马文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10-2316,共7页
针对城镇污水中碳源不足、C/N比低导致脱氮性能不佳的问题,建立了A2/O中试装置,通过调整系统缺氧/好氧分区比例及好氧区溶解氧水平,探究亚硝氮积累率及氮类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在DO为2. 0~2. 5 mg·L^(-1)条件下,改变缺氧/好... 针对城镇污水中碳源不足、C/N比低导致脱氮性能不佳的问题,建立了A2/O中试装置,通过调整系统缺氧/好氧分区比例及好氧区溶解氧水平,探究亚硝氮积累率及氮类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在DO为2. 0~2. 5 mg·L^(-1)条件下,改变缺氧/好氧分区比例对系统的影响较小,难以实现短程硝化;当控制DO为0. 5~0. 8 mg·L^(-1)、V_缺∶V_好=1∶1时为系统最优工况,此时系统好氧区末端亚硝氮积累率稳定在62%以上,出水总氮降至9. 0 mg·L^(-1),能够实现深度脱氮的目标.分析硝化菌表观活性可知,最优工况下SAOR与SNOR分别(以N/VSS计)为0. 14 g·(g·d)^(-1)和0. 04 g·(g·d)^(-1),二者差值较试验其他阶段更为明显,即NOB活性受到更高程度抑制是提高亚硝氮积累率的直接原因. 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该阶段NOB数量显著低于其他阶段.通过间歇OUR法分析缺氧区进出口碳源组成情况,结果表明最优工况下系统通过短程硝化节约碳源27. 3%,可生化性COD在缺氧区消耗63. 6%,远高于其他阶段,是低C/N比城市污水实现深度脱氮的碳源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供氧 短程硝化反硝化 低碳氮比 深度脱氮 城市污水
原文传递
美国污水处理厂深度除磷技术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蒋松竹 郭黎卿 +3 位作者 尹训飞 张源凯 齐鲁 王洪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2-106,110,共6页
污水处理厂控磷是防治湖泊等封闭性水域富营养化最有效的对策之一。但国内污水处理厂传统的除磷技术不足以改善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综述了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深度除磷技术,介绍了美国污水处理厂深度除磷技术的工程案例。结果表明... 污水处理厂控磷是防治湖泊等封闭性水域富营养化最有效的对策之一。但国内污水处理厂传统的除磷技术不足以改善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综述了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深度除磷技术,介绍了美国污水处理厂深度除磷技术的工程案例。结果表明,美国深度除磷技术主要分为3大类:生物除磷+化学除磷+沉淀过滤、生物除磷+化学除磷+两级过滤、生物除磷+化学除磷+膜分离。通过对美国深度除磷技术的综述和分析,为中国污水处理厂除磷技术改进及已建设施的提升改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除磷 城市污水 除磷技术 美国污水处理厂
下载PDF
SBR法短程深度脱氮过程分析与控制模式的确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庆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顾升波 刘秀红 李凌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4-1089,共6页
为了实现稳定的SBR法短程深度脱氮技术,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生物脱氮过程机制和碳酸平衡过程的分析可知,pH值在氨氧化结束和反硝化结束时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点,对于采用SBR工艺处理有机物浓... 为了实现稳定的SBR法短程深度脱氮技术,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生物脱氮过程机制和碳酸平衡过程的分析可知,pH值在氨氧化结束和反硝化结束时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点,对于采用SBR工艺处理有机物浓度较低、碱度适中的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的过程来说,采用pH值作为控制参数一方面可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TN<1 mg/L的深度脱氮效果;另一方面防止了过度曝气引起短程硝化率降低,对于短程深度脱氮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SBR法短程深度脱氮过程的实时控制策略,在控制策略中设置了18个可调节的变量,以适应不同的水质并保持控制策略的准确性.该控制策略的建立为开发短程深度脱氮的控制软件和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短程深度脱氮 PH值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污水厂生化尾水深度化学除磷效果优化及其对颗粒态磷粒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彭五庆 李彭 +2 位作者 蔡浩东 刘玉学 何义亮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68-74,共7页
后置化学除磷工艺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TP)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的经济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除磷剂和助凝剂,以及优化运行参数是保证深度除磷的重要因素。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硅酸铝铁(PSAF)作为除磷剂,... 后置化学除磷工艺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TP)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的经济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除磷剂和助凝剂,以及优化运行参数是保证深度除磷的重要因素。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硅酸铝铁(PSAF)作为除磷剂,磁粉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助凝剂,利用实际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在不同组合方式和投加量条件下,分析出水中溶解态TP(DTP)和颗粒态TP(PTP)浓度特征,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深度化学除磷工艺。结果表明,单独采用除磷剂时,PFS对TP去除效果优于PSAF和PAC,投加量为40 mg/L时即可满足出水TP含量小于0.3 mg/L的要求。以PSAF为除磷剂时,PAM和磁粉为助凝剂可以促进除磷剂PSAF对TP的去除效果,减少除磷剂的使用。通过对化学除磷工艺出水的颗粒物粒径分析,发现微粒径的PTP是高标准出水中TP的主要存在形态,优化后置化学除磷条件形成较大TP颗粒粒径,以促进微粒径PTP的重力分离或采用过滤截留分离含磷微絮体是实现深度除磷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化学除磷 聚合硅酸铝铁 地表水Ⅳ类 颗粒态TP(PTP) 粒径分布
下载PDF
缓释碳源滤料滤池用于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蕾 李彭 +2 位作者 左剑恶 袁琳 李再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26-3531,共6页
以聚己内酯(PCL)为反硝化电子供体和生物载体,开发出具有脱氮和过滤功能的缓释碳源滤料滤池,并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进行深度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20.1~22.0℃的条件下,进水总氮(TN)质量浓度30.0 mg.L-1,HRT为0.5 h,反硝化... 以聚己内酯(PCL)为反硝化电子供体和生物载体,开发出具有脱氮和过滤功能的缓释碳源滤料滤池,并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进行深度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20.1~22.0℃的条件下,进水总氮(TN)质量浓度30.0 mg.L-1,HRT为0.5 h,反硝化负荷达54.0 mg.(L.h)-1时,TN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9%;出水总有机碳(TOC)为6.5~8.4 mg.L-1,比进水增加了2.0~3.0 mg.L-1;出水SS低于4.0 mg.L-1;反硝化过程所需有机碳主要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缓慢释放,其占到有机碳总释放量的84.2%;对碳源滤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生物膜,其中微生物以杆菌和丝状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碳源 反硝化滤池 深度脱氮 聚己内酯 有机物残留
原文传递
SBR处理渗滤液深度脱氮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凯 武道吉 +3 位作者 陈举欣 苗蕾 彭永臻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87-3294,共8页
为了解决垃圾渗滤液的脱氮难题,通过改变SBR的操作模式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同时,试验重点考察了操作模式、曝气时溶解氧、过曝气以及渗滤液碳氮比对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SBR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原水COD浓度为4000mg/... 为了解决垃圾渗滤液的脱氮难题,通过改变SBR的操作模式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同时,试验重点考察了操作模式、曝气时溶解氧、过曝气以及渗滤液碳氮比对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SBR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原水COD浓度为4000mg/L左右,氨氮浓度为1000mg/L左右,总氮浓度在1100mg/L左右的条件下,不添加任何碳源,出水COD小于500mg/L,氨氮浓度小于5mg/L,总氮浓度小于40mg/L,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99%和95%以上.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反硝化菌中的PHA含量是影响系统脱氮效率的关键.曝气时较高的溶解氧、曝气前的厌氧搅拌以及尽量减少过曝气将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同时,只要渗滤液碳氮比大于4,系统均可以对渗滤液实现深度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SBR 内源反硝化 深度脱氮 PHA
下载PDF
UASB/SBBR处理禽畜养殖废水的启动和稳定运行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刚 海热提 +1 位作者 王晓慧 李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26,共6页
采用外循环UASB/SBBR工艺处理高浓度禽畜养殖废水,经过103d的连续运行,系统性能达到稳定。在进水COD为7464~12241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204.3~386.4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7.3%,UASB、SBBR的负荷分别为12.2和1.4kgCO... 采用外循环UASB/SBBR工艺处理高浓度禽畜养殖废水,经过103d的连续运行,系统性能达到稳定。在进水COD为7464~12241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204.3~386.4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7.3%,UASB、SBBR的负荷分别为12.2和1.4kgCOD/(m^3·d);在进水NH4^+ -N为276.2~393.2mg/L的条件下,出水NH4^+ -N稳定在2.1~15.6mg/L,平均去除率为97.4%,实现了对有机物及NH4^+-N的有效去除。整个试验过程中,SBBR反应器在室温下运行,硝化阶段的溶解氧控制在0.8~1.4mg/L,稳定运行后出水NO2^- -N占N02-N的比例达74.9%,平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维持在97.4%和93.6%,对总氮的去除率为89.6%,实现了以短程硝化反硝化为主的生物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养殖废水 深度脱氮 UASB SBBR
原文传递
城市污水厂部分反硝化滤池启动及运行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夏迪 张树军 +5 位作者 杨岸明 王聪 吴从从 陈沉 王佳伟 孟春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8-1074,共7页
采用生物滤池探究部分反硝化(NO-3-N还原到NO-2-N)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深度脱氮的可行性.以实际二级出水为进水,考察滤速、碳氮比(C/N)等影响因素对滤池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分析了滤池沿程水质变化和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 采用生物滤池探究部分反硝化(NO-3-N还原到NO-2-N)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深度脱氮的可行性.以实际二级出水为进水,考察滤速、碳氮比(C/N)等影响因素对滤池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分析了滤池沿程水质变化和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控制高滤速和低C/N,3d可实现部分反硝化滤池的快速启动,滤池120d平均亚硝态氮累积率(NTR)为60.3%,最高可达82.1%,成功构建了连续流生物膜部分反硝化工艺.高滤速条件有助提高滤池的NO-2-N积累率,C/N对NO-2-N积累率的影响较小,C/N为2-4,部分反硝化滤池的NTR维持在62.0%.沿程数据表明底部40cm的滤料层是部分反硝化滤池NO-3-N去除和NO-2-N累积的主要反应区域.由于采用实际水厂二级出水进行研究,扫描电镜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存在多种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反硝化 生物滤池 亚硝酸盐积累 深度脱氮 二级出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