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5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90
1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4 位作者 许世远 欧冬妮 张斌亮 刘巧梅 杨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实验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对上覆水体中磷酸盐(PO4-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0~10小时(h)内,尔后基本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但在0~0.5 h内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速率最大,达到10.40~56.40 mg/kg h,... 实验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对上覆水体中磷酸盐(PO4-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0~10小时(h)内,尔后基本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但在0~0.5 h内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速率最大,达到10.40~56.40 mg/kg h,且其吸附速率受细颗粒物含量影响明显.沉积物对PO4-P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据Langmuir方程计算,PO4-P的吸附容量达26.32~204.08 mg/kg,且吸附容量与Fe3+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O4-P的吸附效率达21.55~248.30 L/kg,且吸附效率主要取决于TOC含量.此外,环境因子(温度、pH和盐度等)对沉积物吸磷作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吸附速率 吸附容量 吸附效率 表层沉积物 长江河口 温度 盐度 潮滩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87
2
作者 王圣瑞 金相灿 +3 位作者 赵海超 庞燕 周小宁 楚建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3,共6页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 1个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在前1 0h内完成,在0 . 5h内吸附反应十分迅速,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本底...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 1个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在前1 0h内完成,在0 . 5h内吸附反应十分迅速,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本底吸附态磷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显著正相关;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与其CEC和无机磷、有机质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而总最大吸附磷量与其有机质、CEC、总磷、无机磷、有机磷、Fe/Al 磷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就目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水质而言,其沉积物存在解析;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 解吸平衡浓度与其有机质,CEC ,总氮,总磷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即使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湖泊,其沉积物也具有向上覆水体释磷酸盐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酸盐 吸附速率 吸附量 沉积物组成 长江中下游 浅水湖泊
下载PDF
多胺型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铬(Ⅵ)的动力学 被引量:66
3
作者 孙小莉 曾庆轩 冯长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51-1957,共7页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制备了多胺型阴离子交换纤维.研究该纤维对Cr(VI)的吸附特性.在研究的温度及浓度范围内,该纤维对Cr(VI)吸附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Cr(VI)有较强的亲和力,吸附反应易...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制备了多胺型阴离子交换纤维.研究该纤维对Cr(VI)的吸附特性.在研究的温度及浓度范围内,该纤维对Cr(VI)吸附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Cr(VI)有较强的亲和力,吸附反应易于进行.重点研究了该纤维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研究表明,该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20min即可接近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该纤维能够多次反复对Cr(VI)进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阴离子交换纤维 多胺 CR(VI) 速率常数
下载PDF
青霉菌GX2对蒽醌染料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46
4
作者 辛宝平 庄源益 +2 位作者 邹其猛 戴树桂 宋文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GX2生长菌体对 4种蒽醌染料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 ,但由于染料分子的结构不同 ,吸附速率和吸附率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染料对菌体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即使在很高的染料浓度下 ,GX2生长菌体仍表现出很强的吸附性能 .对 2 50m... GX2生长菌体对 4种蒽醌染料均表现出优良的吸附性能 ,但由于染料分子的结构不同 ,吸附速率和吸附率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染料对菌体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即使在很高的染料浓度下 ,GX2生长菌体仍表现出很强的吸附性能 .对 2 50mg/L活性艳蓝KN R的吸附率高达 1 0 0 % ,对 4 0 0mg/LKN R的吸附率也可达91 4 % .在 0~ 2 %范围内 ,随着盐度 (NaCl)的增加 ,菌体干重增加 ;颗粒状菌团的直径却随之减小 ,比表面积增大 ,对GX2生长菌体的染料吸附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碳源浓度通过影响菌体的生长而影响染料吸附 ,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大于 2 5g/L时 ,即可使浓度为 1 2 0mg/L的活性艳蓝KN R溶液完全脱色 .生长菌体具有比静止活体和死体更好的吸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吸附率 吸附菌 青霉菌 GX2 蒽醌染料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中国部分煤储层解吸特性及甲烷采收率 被引量:45
5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2 位作者 叶建平 唐书恒 章云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21,共3页
根据常压下的解吸实验和煤层气参数井实测数据分析 ,我国煤的解吸特性变化较大 ,解吸率主要受煤层埋深及煤级的影响。最佳解吸深度一般在 40 0~ 60 0 m之间 ,镜质体反射率小于3%时 ,随煤级的升高而增大 ;大于 3%时 ,则相反。我国煤储... 根据常压下的解吸实验和煤层气参数井实测数据分析 ,我国煤的解吸特性变化较大 ,解吸率主要受煤层埋深及煤级的影响。最佳解吸深度一般在 40 0~ 60 0 m之间 ,镜质体反射率小于3%时 ,随煤级的升高而增大 ;大于 3%时 ,则相反。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长短与煤级没有特定关系 ,但在某些地区与煤层的含气量高低有关 ,甲烷含量低则吸附时间长 ,尤其是小于 8m3 /t时急剧增长。从现有资料看 ,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一般不超达 9d。煤层甲烷采收率不仅取决于煤层的含气性、煤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煤层所处的原始压力系统 ,而且还受控于钻井技术及开采工艺。根据美国的经验和我国部分测试结果 ,估算我国煤层甲烷的平均理论采收率为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甲烷 解吸量 吸附时间 饱和度 采收率
下载PDF
海藻酸钠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朱一民 沈岩柏 魏德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研究了用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去除水相中的Cu2+,以及吸附过程中试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0min左右就达到了平衡;在pH=6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吸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海藻酸钠对Cu2+吸附的最大负载量为144~150m... 研究了用海藻酸钠作为吸附剂去除水相中的Cu2+,以及吸附过程中试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10min左右就达到了平衡;在pH=6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吸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海藻酸钠对Cu2+吸附的最大负载量为144~150mg/g·铜离子去除率的大小与水相中铜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有关,对含铜量较高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800mg/L),海藻酸钠对溶液中Cu2+的去除率最高达81%,对含铜量较低的水样(如铜离子质量浓度为40mg/L),Cu2+的去除率达99 5%;因此采用海藻酸钠进行二次吸附,溶液中的Cu2+的残余质量浓度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铜离子的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铜离子 吸附 去除率 污水处理 环境
下载PDF
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35
7
作者 蔺亚兵 马东民 +2 位作者 刘钰辉 马薇 贾雪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煤对甲烷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对覆盖度与压力、温度、吸附量以及孔隙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高,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明显降低,并且含... 为了研究温度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煤对甲烷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对覆盖度与压力、温度、吸附量以及孔隙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高,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明显降低,并且含气量与覆盖度呈正相关关系;同一压力下,随着温度升高,覆盖度降低;相对覆盖度概念可以解释高温覆盖度高而吸附量小于低温阶段的现象;结合孔隙度和液氮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增高,小孔和微孔的吸附能力强于中孔和大孔;甲烷在煤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无规律可循,且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预测出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实测值有偏差,表明煤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离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甲烷 吸附 覆盖度 吸附热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煤储层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小彦 解光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煤层气含量测定时获得的吸附时间参数是评价气体扩散速率的量化指标,也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该指标控制煤层气井初始和长期的产出速率,直接参与煤储层模拟。通过我国部分煤层气井的实际测试,对煤储层的吸附时间特征及影... 煤层气含量测定时获得的吸附时间参数是评价气体扩散速率的量化指标,也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一个敏感性指标。该指标控制煤层气井初始和长期的产出速率,直接参与煤储层模拟。通过我国部分煤层气井的实际测试,对煤储层的吸附时间特征及影响测试值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吸附时间参数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气含量 吸附时间 解吸速率
下载PDF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碱式聚合氯化铝处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莫日根 刘卫 王涛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文介绍了用碱式聚合氯化铝处理高浓度有机淀粉废水的效果。用实验室配制的CODw 浓度为10 0 0 0 15 0 0 0mg/L的淀粉废水以不同用量的碱式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处理后 ,CODw 去除率达到 2 8% 47% ,再经吸附柱吸附后 ,CODw 去除率可达到 6... 本文介绍了用碱式聚合氯化铝处理高浓度有机淀粉废水的效果。用实验室配制的CODw 浓度为10 0 0 0 15 0 0 0mg/L的淀粉废水以不同用量的碱式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处理后 ,CODw 去除率达到 2 8% 47% ,再经吸附柱吸附后 ,CODw 去除率可达到 6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吸附 CODw 去除率 马铃薯淀粉 废水处理 碱式聚合氯化铝处理
下载PDF
北京市北运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胡洁蕴 李淑芹 +3 位作者 宋歌 刘寒青 张鑫 郎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0-659,共10页
选取北运河土沟、榆林庄及和合站3个典型河道断面,进行河道0~60 cm深度沉积物对氨氮、磷酸盐的吸附/解吸批平衡静态试验研究,采用多种动力学模型分析北运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提出适用于北运河沉积物吸附/解吸特性的... 选取北运河土沟、榆林庄及和合站3个典型河道断面,进行河道0~60 cm深度沉积物对氨氮、磷酸盐的吸附/解吸批平衡静态试验研究,采用多种动力学模型分析北运河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提出适用于北运河沉积物吸附/解吸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北运河典型断面各深度的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解吸过程总体呈现3个阶段:快反应阶段—慢反应阶段—平衡阶段;在0~0.5 h的快反应阶段可完成吸附或解吸总量的60%,且对氮、磷的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2)北运河各断面对氨氮与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表现为S(榆林庄)>S(土沟)>S(和合站);对氨氮的平衡解吸量表现为S(土沟)>S(榆林庄)>S(和合站),对磷酸盐的平衡解吸量表现为S(和合站)>S(土沟)>S(榆林庄),沉积物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平衡吸附与解吸量随断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表层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能力较强.3)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各深度沉积物的吸附/解吸过程拟合最优,模型参数公式为k2=S-0.369max+0.163;qe=0.022 Smax+18.077 Kf+41.947.通过模拟得出在400 mg/L氮、磷浓度下吸附于沉积物中的氮、磷污染物会随着解吸过程释放52%~80%的氨氮和6%~42%的磷酸盐,可能不仅二次污染上覆水体,还随河水下渗从而对地下水质形成潜在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运河 沉积物 吸附 解吸 吸附速率
下载PDF
SO_3脱除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晓露 赵钦新 +2 位作者 鲍颖群 王云刚 李钰鑫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6-971,共6页
在自行设计和搭建的实验平台上,研究了SCR催化剂的SO2/SO3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在SCR催化剂催化SO2生成SO3的基础上,研究了钙基、镁基对SO3的吸附作用,并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了钙基、镁基对SO3吸附作用的影响因... 在自行设计和搭建的实验平台上,研究了SCR催化剂的SO2/SO3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在SCR催化剂催化SO2生成SO3的基础上,研究了钙基、镁基对SO3的吸附作用,并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了钙基、镁基对SO3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脱除机理.结果表明:SO2/SO3转化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温度达到300℃后,SO2/SO3转化率增长趋势变缓,且在反应温度范围内与温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4种吸收剂吸附SO3的效果依次为:Mg(OH)2>Ca(OH)2>MgO>C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3脱除 吸附 催化剂 转化率 实验
下载PDF
壳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曹卫星 林国林 +1 位作者 金兰淑 魏志恒 《辽宁化工》 CAS 2007年第8期529-531,共3页
为了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自制壳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壳聚糖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d2+、Pb2+、Cu2+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脱乙酰度为90%,粘度为100 cP.s的壳聚糖吸附Cd2+、Pb2+、Cu2+过程中,吸... 为了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自制壳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壳聚糖吸附模拟废水中的Cd2+、Pb2+、Cu2+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脱乙酰度为90%,粘度为100 cP.s的壳聚糖吸附Cd2+、Pb2+、Cu2+过程中,吸附效果与壳聚糖的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有关,这3种因素对壳聚糖吸附重金属的吸附率影响显著。提出实验室条件下自制壳聚糖对Cd2+、Pb2+、Cu2+的最佳吸附条件,即壳聚糖吸附Cd2+的最佳条件:用量为10 g/L,吸附时间1 m in,溶液pH=8;吸附Pb2+用量为10g/L,吸附时间60 m in,溶液pH=6;吸附Cu2+用量10 g/L,吸附时间1 m in,溶液pH=5,为含有Cd2+、Pb2+、Cu2+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小试基础,同时使得壳聚糖作为吸附剂新材料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重金属离子 吸附率
下载PDF
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的大气击穿 被引量:25
13
作者 曹金坤 周东方 +3 位作者 牛忠霞 邵颖 邹伟 邢召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理论研究了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推导了n个高功率微波脉冲之后空间某点的电子密度,数值模拟并给出了在不同微波频率、大气压强、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的条件下,大气击穿时,透射过去的脉冲个数与微波功率的关系。... 理论研究了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推导了n个高功率微波脉冲之后空间某点的电子密度,数值模拟并给出了在不同微波频率、大气压强、脉冲宽度以及脉冲间隔的条件下,大气击穿时,透射过去的脉冲个数与微波功率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当微波脉冲参数一定时,压强越小,透射过去的脉冲个数越少,大气越容易发生击穿;当压强一定时,脉宽越宽,微波频率越小,透射过去的脉冲个数越少,大气越容易发生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脉冲 大气击穿 电离 吸附 碰撞频率
下载PDF
Numerical description of coalbed methane desorption stages based on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 被引量:26
14
作者 ZHANG Zheng QIN Yong +1 位作者 Geoff X WANG FU XueH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029-1036,共8页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desorption stages of coalbed methane is an important basis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to diagnose the production state,and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desorption stages of coalbed methane is an important basis to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to diagnose the production state,and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draining and collection of coalbed methane.A series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12 anthracite samples from 6 coalbed methane well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Qinshui Basin,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and an analy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Langmuir sorption theory.With the model,a numerical method that adopts equivalent desorption rate and its curve was established,which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aged desorption of coalbed methane.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characterizations,three key pressure points determined by the equivalent desorption rate curvature that defines pressure-declining desorption stage,have been proposed and confirmed,namely,start-up pressure,transition pressure and sensitive pressure.By using these three key pressure points,the process of coalbed methane desorption associated with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i.e.,zero desorption stage,slow desorption stage,transition desorption stage,and sensitive desorption stage.According to analogy analysis,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processes of coalbed methane desorption identified by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nd observed in gas production.Moreover,it has been found that larger Langmuir volume and ratio of Langmuir constants are beneficial to earlier advent of steady production stage,whereas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the declining production stage may occur ahead of sched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isothermal adsorption equivalent desorption rate desorption stage key pressure numerical description
原文传递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倩 岳钦艳 +1 位作者 高宝玉 刘莉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3-1117,共5页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 t,PD/B t,CTMAB/B 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分散大红S-R,分散蓝SBL,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 t,PD/B t,CTMAB/B 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分散大红S-R,分散蓝SBL,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学常数(k1,k2)以及吸附活化能(Ea1,Ea2)、活化焓(ΔH1*,ΔH2*)和活化熵(ΔS1*,ΔS2*);在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中,k1随着阳离子插层剂烷烃链的增加而增大,表明较大的晶片层间距,疏水的层间域和表面正电荷增加均有利于吸附速率增大;对于两个吸附动力学阶段,ΔH1★<-TavΔS1★,△H2★<-TavΔS2★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膨润土 分散染料 吸附动力学 速率常数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高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盐溶液的吸液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余响林 胡正杰 +3 位作者 程冬炳 刘旭华 肖硕 余训民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8-532,共5页
高吸水树脂由于含有—COOH、—NH2、—SO3H,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性.探讨不同基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最好,树脂对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Cd2+>Cu2+>Ni2+>P... 高吸水树脂由于含有—COOH、—NH2、—SO3H,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性.探讨不同基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树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最好,树脂对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Cd2+>Cu2+>Ni2+>Pb2+,最大吸附容量依次为331.80、182.82、165.79、23.89mg/g,其吸液性能依次为Pb2+>Ni2+>Cu2+>Cd2+,树脂对Cd2+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单一的Cd2+溶液中,树脂对Cd2+的吸附容量随Cd2+浓度增大而增大,在Cd2+浓度为3~4mmol/L时,脱除率达到最大.溶液的pH值对丙烯酸树脂的吸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溶液pH=5时吸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重金属离子 吸液倍率 吸附容量 脱除率
下载PDF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安文超 李小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5-1302,共8页
研究了南四湖及其主要河流入湖口18个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并对湖区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及其理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具有一致的特征.在前1... 研究了南四湖及其主要河流入湖口18个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及其吸附等温线,并对湖区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及其理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具有一致的特征.在前10 h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基本达到或超过平衡吸附量的80%,并且在0-1.0 h内吸附反应迅速.在本研究条件下,表层沉积物的cEPC的变化范围为0.010-0.157 mg·L^-1,Qmax的变化范围是86.74-118.32 mg·L^-1,TQmax的变化范围是99.97-281.11 mg·L^-1.cEPC、NAP、m、Qmax和TQmax与Ads-P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Ads-P含量可以作为指导南四湖水体污染程度的一项指标.m与TQmax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吸附效率不仅体现的是对外来磷的吸附效率,还应当包含对本身释放磷的再吸附的效率.对于南四湖沉积物TQmax、NAP和Qmax起到同样的贡献.沉积物的NAP与cEP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总的趋势就是,当上覆水中磷含量相等时,具有高的NAP的沉积物易于向上覆水体释磷,反之具有较低NAP的沉积物易从水中吸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表层沉积物 吸附速率 磷形态
下载PDF
洱海表层沉积物吸附磷特征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宗健 刘文斌 +2 位作者 王圣瑞 焦立新 赵海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2-1248,共7页
试验研究了洱海表层沉积物吸附磷动力学与等温吸附过程,探讨了总有机质与总钙对沉积物吸附磷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洱海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快速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0.5 h... 试验研究了洱海表层沉积物吸附磷动力学与等温吸附过程,探讨了总有机质与总钙对沉积物吸附磷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洱海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可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快速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0.5 h内,而慢速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5~5 h,所有沉积物均在5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②不同采样点沉积物对磷的Qmax(最大吸附容量,为904.60~1 420.34 mgkg)及MBC(最大缓冲容量,为477.33~2 300.95 Lkg)均以西岸沉积物明显高于东岸,但其EPC0(吸附-解吸平衡浓度,为0.015~0.068 mgL)则相反.③沉积物总有机质和总钙含量与其Qmax和Vmax(最大吸附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EPC0呈显著负相关.④洱海表层沉积物吸附磷参数Vmax和Qmax明显高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而参数EPC0较低.因此,洱海沉积物释放风险较大但现今释放量较小,与洱海沉积物总有机质和总钙含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沉积物 吸附 吸附速率 吸附容量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吸附Cr(VI)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永好 陈建中 +3 位作者 高绍康 赵剑曦 黄长沧 叶雅珍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研究了膨润土原土及2种经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膨润土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用量等条件下对Cr(VI)的吸附情况,以及3种土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还研究了3种土对Cr(VI)的等温吸附.结果表明,1827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 研究了膨润土原土及2种经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膨润土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用量等条件下对Cr(VI)的吸附情况,以及3种土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还研究了3种土对Cr(VI)的等温吸附.结果表明,1827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且几乎不受pH值和时间的影响.其中2种改性膨润土对Cr(VI)的吸附为Freundlich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改性 吸附 去除率 CR(VI)
原文传递
香菇菌渣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铅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蒋元继 唐亚 +1 位作者 刘本洪 张清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5-1619,共5页
为了研究香菇菌渣在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效果,将香菇菌渣加入含重金属铅的水溶液中,在转速120 r.·min^-1,温度为25℃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吸附,然后,用G2玻璃砂芯漏斗过滤,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的铅浓度,分别测定了不同吸... 为了研究香菇菌渣在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效果,将香菇菌渣加入含重金属铅的水溶液中,在转速120 r.·min^-1,温度为25℃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吸附,然后,用G2玻璃砂芯漏斗过滤,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的铅浓度,分别测定了不同吸附时间、菌渣用量、菌渣粒径、pH、Pb^2+浓度条件下香菇菌渣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吸附2 h就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菌渣用量4.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7%;菌渣用量为2.0 g·L^-1,Pb^2+浓度为50和100 mg·L^-1时,菌渣粒径的变化对铅的吸附率影响较小;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mg·L^-1,pH为3.2-^5.6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4%以上,且pH变化对吸附率影响很小;菌渣用量为3.0 g.L^-1时,溶液中Pb2+浓度越低,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越高,溶液中Pb2+浓度为20 mg·L^-1,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渣 生物吸附 吸附率 原子吸收光谱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