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梁 芈志勇 +3 位作者 张飞龙 刘智华 赫利寒 孔令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收治本院的5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样本,回顾性调查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家属相关资料等,分析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结...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收治本院的5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样本,回顾性调查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家属相关资料等,分析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留守、由家属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不良、无医保、治疗无效、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非留守、无家属陪护、家属态度良好、治疗有效、无不良反应患者的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留守、家属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医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家属陪护、留守儿童、家属对精神障碍疾病态度不良、治疗无效、出现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住院治疗及早期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临床需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有效心理疏导,以减少不良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住院时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阿立哌唑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俞静 孙蔚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ARI)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ARI)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OLZ)治疗,观察组采用ARI治疗。比较两组阳性症状量表评分(SAPS)、体重指数(BMI)、糖脂代谢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Alc、FPG、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Z与ARI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ARI较OLZ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奥氮平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临床症状 糖脂代谢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庆方 赵来田 +1 位作者 王卫民 胡风领 《四川精神卫生》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5例)和氟哌啶醇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BPRS、TESS及RSES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5例)和氟哌啶醇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BPRS、TESS及RSESE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ANSS、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8.57%和65.63%,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阴性症状分在治疗第4、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分值低于氟哌啶醇组。阿立哌唑不良反应为失眠、头痛、焦虑、肠道反应等,氟哌啶醇组则为嗜睡、肌强直、静坐不能、震颤等,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阿立哌唑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不良反应轻,更适合于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氟哌啶醇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动力取向心理治疗改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个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丽 冉江峰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索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少年患者1例进行每周1次的动力取向心理治疗。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 目的探索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对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少年患者1例进行每周1次的动力取向心理治疗。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对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实施测评。结果经过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后,患者BPRS总评分及各项因子评分的减分率均在50%以上,其效果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随访期仍保持稳定。结论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在改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未来仍需更多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动力取向心理治疗 精神病性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