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网络社交平台在线纠纷解决制度
1
作者 王鑫 《民间法》 2021年第4期87-103,共17页
网络社交平台在线纠纷解决制度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纠纷裁断主体”“解纷规则”“纠纷解决方式”“实施机制”四项基本结构要素构成。这四项基本结构要素的相互作用从应然层面阐明了在线纠纷解决制度的运行... 网络社交平台在线纠纷解决制度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纠纷裁断主体”“解纷规则”“纠纷解决方式”“实施机制”四项基本结构要素构成。这四项基本结构要素的相互作用从应然层面阐明了在线纠纷解决制度的运行机理。制度的运行实效则是衡量在线纠纷解决制度在实然层面被执行或被适用的指标,其由行为有效和制裁有效构成。基于该项制度的运行原理及运行实效分析,该项制度的“裁断程序”和“解纷功能”存在缺陷。裁断程序价值缺陷导致裁断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解纷功能的有限性则限制了平台用户的权利保护需求。完善制度缺陷则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切入:一是增强裁断程序的公开性与规制自由裁量权的能力;二是扩大解纷范围为平台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权利保护需求和救济方式。在线纠纷解决制度的完善不仅会提高制度运行实效,以实现平台良好治理与和谐秩序,而且能极大地缓解我国诉讼制度压力,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平台 在线纠纷解决 裁断程序 运行实效
原文传递
公正和效率——我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两个目标 被引量:55
2
作者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99,共7页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是刑事诉讼法学中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最终归结点 ,但是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两者之间常常存在尖锐的矛盾 ,因此 ,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
关键词 刑事审判程序 中国 诉讼公正 诉讼效率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从经验事实到规范研判:速裁上诉何去何从?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雪松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34,共20页
通常认为拖延诉讼留所服刑、利用上诉不加刑再度求轻是速裁案件上诉权滥用的主要表现。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拘役刑速裁上诉案件确实存在量刑偏重的迹象,被告人本就应当留所服刑,上诉理由比较可信,认罪认罚从宽存在制度效能有限、量刑... 通常认为拖延诉讼留所服刑、利用上诉不加刑再度求轻是速裁案件上诉权滥用的主要表现。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拘役刑速裁上诉案件确实存在量刑偏重的迹象,被告人本就应当留所服刑,上诉理由比较可信,认罪认罚从宽存在制度效能有限、量刑规范化不足等问题。有期徒刑案件量刑总体上并无明显不当,二审后留所服刑增量明显,上诉合理性值得怀疑,但案件流转期限不明、二审效率过低无疑为留所上诉提供了制度温床,也使得量刑纠偏陷入被动。综合考虑速裁案件一审裁判的正当性基础和比较法层面制度与实践的背离,我国不宜过早对上诉权加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裁程序 量刑 上诉 认罪认罚 危险驾驶罪
原文传递
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及其保障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召华 李艳飞 《净月学刊》 2018年第2期14-23,共10页
自愿认罪认罚是保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的前提,但基于我国实际自愿认罪认罚很难得到保障。自愿认罪认罚的核心涵义是自愿供述自己所犯罪行、接受量刑建议。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与明智性、事实基础,联系是紧密的、保障关系是互通的。保... 自愿认罪认罚是保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的前提,但基于我国实际自愿认罪认罚很难得到保障。自愿认罪认罚的核心涵义是自愿供述自己所犯罪行、接受量刑建议。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与明智性、事实基础,联系是紧密的、保障关系是互通的。保障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应有之义,是放弃无罪推定原则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减损程序性诉讼权利的路径选择。为此应当建立被追诉人(1)权利告知制度,赋予其程序选择权,完善辩护制度,建立法庭审查认罪认罚自愿性程序,坚持上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自愿性 自愿性保障 认罪认罚从宽 速裁程序
下载PDF
检察视野下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记福 彭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8-101,共4页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一种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全新诉讼模式,主要由检察机关建议启动,其提高了诉讼效率及被告人认罪服判判决生效率,但在实践中需解决如下矛盾:对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公诉部门如何简化案件审查模式和审批程序以提高办案效...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一种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全新诉讼模式,主要由检察机关建议启动,其提高了诉讼效率及被告人认罪服判判决生效率,但在实践中需解决如下矛盾:对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公诉部门如何简化案件审查模式和审批程序以提高办案效率,案件特点复杂情况下如何提高启动速裁程序建议的采纳率,庭审简化情况下如何保证速裁案件被告人的权利,认罪服判情况下如何保证检察量刑建议的庭审采纳率。建议检察机关在推进刑事速裁程序时,确立刑事速裁程序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独立法律地位,制定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承办人权力清单,明确适用速裁程序的被告人认罪案件证据标准,创建被告人认罪的辩诉量刑交易机制,建立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全程监管制度,以推动刑事速裁程序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速裁程序 公正 效率
下载PDF
行政案件快速办理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立刚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规定是参照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规定颁行的,二者既在制度设置理念、价值、前提和实施效果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又在参与主体、受益主体、各自法律体系的地位等方面存在质的差异。与刑事速裁一样,快办程序也存在办案人员... 行政案件快速办理程序规定是参照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规定颁行的,二者既在制度设置理念、价值、前提和实施效果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又在参与主体、受益主体、各自法律体系的地位等方面存在质的差异。与刑事速裁一样,快办程序也存在办案人员可能滥用职权、欠缺有效的第三方参与、协商的自愿与平等性无从保障和流于形式的程序“把关者”等缺陷。建议通过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引入值班律师制度、确立认错认罚具结书制度、规定行政处罚一决制、完善程序回转机制等进一步完善快办程序,使快办程序真正成为独立的行政处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办理 刑事速裁 比较研究 程序“闸口” 程序架构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源洲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期75-80,共6页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冤假错案,多与刑讯逼供和相关的非法取证有关,通过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解决已经达成共识。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非法证据排除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由于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缺失,不能达...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冤假错案,多与刑讯逼供和相关的非法取证有关,通过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解决已经达成共识。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非法证据排除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规定,但由于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缺失,不能达到排除非法证据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裁判程序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裁判程序
下载PDF
美国行政裁决程序中的传闻证据——一个历史维度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俊伟 林华 《证据科学》 2011年第4期437-444,共8页
在美国,存在着行政裁决程序和法院审判程序两类不同的程序。传统观点认为,行政裁决程序不受约束法庭事实认定者的审判证据规则的影响,尤其以传闻证据具有可采性为典型。随着美国行政程序的发展,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行政程序法中逐渐... 在美国,存在着行政裁决程序和法院审判程序两类不同的程序。传统观点认为,行政裁决程序不受约束法庭事实认定者的审判证据规则的影响,尤其以传闻证据具有可采性为典型。随着美国行政程序的发展,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行政程序法中逐渐兴起,使得行政程序证据规则和审判证据规则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对两类证据规则之间关系的重新解读,将为我国行政程序证据规则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裁决 传闻证据 传闻排除 可采性
原文传递
刑事速裁程序试点问题探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为样本 被引量:1
9
作者 谯冉 徐金海 陈斐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4-103,共10页
从调研的效果看,目前适用范围有限且罪名集中,刑事速裁案件配套措施不完善,社会调查的适用存在现实困境。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功能虚化,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价值之间存在冲突。应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逐步扩展,确立新的适用... 从调研的效果看,目前适用范围有限且罪名集中,刑事速裁案件配套措施不完善,社会调查的适用存在现实困境。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功能虚化,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价值之间存在冲突。应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逐步扩展,确立新的适用范围。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刑事速裁程序的制度定位与功能要求,规范强制措施标准。规范强制措施标准,完善社会调查机制,保障缓刑适用。对援助律师值班制度进行实质性优化,发挥其应有作用。维护程序公正性,防止过度注重效率而带来的诉讼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裁程序 适用范围 操作规范 风险防范
下载PDF
刑事速裁程序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东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0-89,共10页
刑事速裁程序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准备时期,期间为1996至2014年上半年,该阶段的研究为速裁程序制度试点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为试点实践研究时期,期间为2014年下半年至2018年现行法修定前,此阶段在案... 刑事速裁程序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准备时期,期间为1996至2014年上半年,该阶段的研究为速裁程序制度试点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为试点实践研究时期,期间为2014年下半年至2018年现行法修定前,此阶段在案件适用范围、庭审方式、证明标准、上诉权、诸多相关研究问题上达成了广泛共识,但也存在专门性、系统性不足和局限于审判环节等相应的问题。当下的研究为第三阶段,以2018年修定《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速裁程序为标志,研究进入制度正式实施的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裁程序 试点实践 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刑事速裁程序中有效辩护的实现路径
11
作者 张生旭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4-17,共4页
刑事速裁程序在实践中明显提升了诉讼效率,而有效辩护是否实现则关系到刑事速裁程序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的效果。当前刑事速裁程序中仍存在着辩护权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受人们对刑事速裁程序价值认识偏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实践中辩... 刑事速裁程序在实践中明显提升了诉讼效率,而有效辩护是否实现则关系到刑事速裁程序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的效果。当前刑事速裁程序中仍存在着辩护权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受人们对刑事速裁程序价值认识偏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实践中辩护权保障不足状况的影响。为实现刑事速裁程序中的有效辩护,应当正确认识刑事速裁程序提升诉讼效率与保障司法公正的双重价值,确立侦查讯问阶段的律师在场权,并且应当对值班律师制度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速裁程序 有效辩护 律师在场权 值班律师
下载PDF
民事速裁程序的实践与立法完善
12
作者 郭佳欣 《镇江高专学报》 2020年第2期50-53,共4页
民事速裁程序是一种程序简化的审判程序,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实践中细化相关的法律制度,将家事纠纷类、民间小额借贷纠纷类等案件纳入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与智慧法院相结合,实现速裁程序信息化。
关键词 民事速裁程序 司法公正 诉讼效率
下载PDF
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建广 王学成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1-198,共8页
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看,法院和检察院对再审程序的适用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同时不服生效裁判的申诉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调查表明,人们对现行刑事再审的制度设计评价并不高。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运作实际上也已陷入了困境。这是因为立足... 从近年来的司法实践看,法院和检察院对再审程序的适用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同时不服生效裁判的申诉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调查表明,人们对现行刑事再审的制度设计评价并不高。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运作实际上也已陷入了困境。这是因为立足于发现事实真相、纠正错误裁判理念的原制度设计存在启动主体不适当、再审理由不具体、审理程序不规范、裁判效力不确定的"四不"缺陷。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从创新制度的立论基础出发,树立以程序正义为核心价值的"特殊救济"再审理念,以启动程序的法定理由具体化为切入点,严格限制法院自行再审的职权,规范检察院的再审抗诉权限,赋予当事人启动程序的主体资格,并确立再审一审终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改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的多条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再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申诉 抗诉 救济 纠错
下载PDF
对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启动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良平 王绍宇 《行政与法》 2004年第11期75-78,共4页
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以司法监督权作为权力基础,由此导致三重并列的再审启动机制。因此,很有必要分析我国多重再审启动机制的产生根源,并试图建立一个与现代民事诉讼理念相适应的再审启动机制: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严格限制... 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以司法监督权作为权力基础,由此导致三重并列的再审启动机制。因此,很有必要分析我国多重再审启动机制的产生根源,并试图建立一个与现代民事诉讼理念相适应的再审启动机制: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严格限制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的行使范围;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权,建立以当事人诉权为基础的再审之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当事人的诉权 司法监督权 再审之诉
下载PDF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汉林 梁燕婷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动主体、再审事由、发动时效、审理适用程序等方面的立法不足;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发动主体须单一化,发动事由须进一步明确化,发动时效期间的规定和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须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审判监督程序 主体 事由 时效 再审程序
下载PDF
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16
作者 徐阳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前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受到的限制很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判决既判力的维护 ,并进而影响司法的权威和被告人的权益。刑事诉讼中应树立审判监督程序是一事不再理原则例外的新理念 。
关键词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 一事不再理原则 刑事诉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