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kt/PPARγ通路探讨培本固疏方通过促成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沈沐瑶 李佳洋 +5 位作者 孙菁 王婧萤 王馨诣 郭海英 徐道明 朱媛媛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10期29-36,共8页
目的: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完善培本固疏方(PBGSF)通过促成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具体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BGSF低剂量组(低剂量组)、PBGSF中剂量组(中剂量组)、PBGSF... 目的: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完善培本固疏方(PBGSF)通过促成骨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具体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BGSF低剂量组(低剂量组)、PBGSF中剂量组(中剂量组)、PBGSF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末次给药后,测定胫骨骨密度(BMD),骨组织弹性位移、极限位移、脆性,骨细胞的矿化水平,Akt/PPARγ的蛋白表达以及血清ALP、ROS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骨组织弹性及极限位移降低,脆性升高(P<0.05),骨组织未出现钙化结节;Akt的表达水平降低,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血清中ALP和RO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BMD均增高(P<0.05,P<0.01),极限位移增高,脆性显著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西药组弹性位移、极限位移显著增高(P<0.01),脆性降低(P<0.05)。各治疗组均可见大量钙化结节,低、中、高剂量组骨组织钙沉积现象与给药浓度正相关。低、中剂量组Akt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高剂量组、西药组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低、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显著(P<0.01)。各治疗组ROS均明显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效应更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培本固疏方能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其作用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该方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成熟发挥其促成骨作用,并可通过Akt/PPARγ通路以及抗氧化应激作用改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成骨细胞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PPAR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作用
下载PDF
莱菔子中2个新的含硫衍生物
2
作者 杨佩雯 张培良 +2 位作者 韩竹箴 杨颖博 吴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08-3416,共9页
目的研究莱菔子Raphani Semen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脂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综合应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 目的研究莱菔子Raphani Semen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脂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综合应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化合物的体外调脂活性。结果从莱菔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降莱菔硫代酸乙酯(1)、莱菔酸甲酯(2)、芥子碱(3)、(E)-2-(4-hydroxy-2-oxoindolin-3-ylidene)acetonitrile(4)、2-(4-hydroxy-2-oxoindolin-3-yl)acetonitrile(5)、6-methoxyindole-3-carboxylic acid O-β-D-glucopyranosyl ester(6)、cappariloside A(7)、3’,6-二芥子酰基蔗糖(8)、吐叶醇(9)、3,4-二羟基苯甲醛(10)、3,4-二羟基苯甲酸(11)、5-羟甲基糠醛(12)、2-羟甲基-5-呋喃丙烯酸乙酯(13)和β-谷甾醇(14)。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两者的生源前体均为甲硫氨酸。化合物1为异硫氰酸酯和乙醇的人工产物。化合物4、6、10、11、13为首次从莱菔子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均具有一定的调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子 含硫衍生物 生物碱 调脂活性 降莱菔硫代酸乙酯 莱菔酸甲酯 3 4-二羟基苯甲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