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为隐逸:论陈继儒形象的转变及《明史·隐逸传》的编纂
1
作者 张循 罗吉芝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共13页
《明史》纂修中曾产生了数种过程稿,考察这些过程稿可以发现,《隐逸传》在《明史》的纂修中曾出现多次改动,其中《陈继儒传》的叙述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这一系列变动与转折表明,纂修官们对于《明史》的认知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一是以... 《明史》纂修中曾产生了数种过程稿,考察这些过程稿可以发现,《隐逸传》在《明史》的纂修中曾出现多次改动,其中《陈继儒传》的叙述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这一系列变动与转折表明,纂修官们对于《明史》的认知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一是以万斯同、严绳孙等为代表的老辈学者,以护惜故国之史为旨趣;二是以王鸿绪、汪由敦等为代表的清朝新一代史官,疏离前明的文化氛围,站在自身的学术立场上评判明朝史事。两种评判标准折射了《明史》纂修过程的流动性和历时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隐逸传 陈继儒 遗民 王鸿绪
原文传递
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与文学书写——以水绘园与稊园为中心
2
作者 彭敏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是易代之际文人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存困境后作出的安全选择。遗民园林对易代之际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象征着“精神桃源”。易代之际的遗民借助现实的文化空间,将非常态的人生境遇、改朝换代的沧桑之感揉进纵情逸乐的极致享受中,勾连起对往事的追忆与挽留,代表着一种重返故国、回归故园的人生渴望。园林的封闭性与自足性隔绝了永失故园的沉痛悲苦,代替故园成为一处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存放鼎革之际的文化记忆,寄托着遗民们对现实世界与个人处境的迫厄之感与避世之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 遗民 园林雅集 文学书写
下载PDF
移民日本列岛和中原地区的渤海人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炜冉 董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7-30,共4页
关于渤海移民,尤其是亡国后遗民问题,学界基本关注的都是渤海人被迁入辽境、据地建国(定安国、兀惹)及流入王氏高丽和女真地区这三个流向的情况,而少有留意迁入日本列岛和中原地区者。通过史料分析渤海人经过二次移民及战争俘虏等形式... 关于渤海移民,尤其是亡国后遗民问题,学界基本关注的都是渤海人被迁入辽境、据地建国(定安国、兀惹)及流入王氏高丽和女真地区这三个流向的情况,而少有留意迁入日本列岛和中原地区者。通过史料分析渤海人经过二次移民及战争俘虏等形式移民两地者,藉此,对渤海移民的总体情况做一补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人 日本 宋朝 移民 遗民
下载PDF
“暗香浮动月黄昏”——从《影梅庵忆语》董氏形象透视清初士人的遗民心态
4
作者 王文芳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89,共6页
“忆语体”散文《影梅庵忆语》在深切缅怀董小宛的表象背后,更暗含士人冒襄对朝代更替的不适与矛盾。通过对董氏形象进行“错位性”构建,冒襄达成了自我价值的“镜像式”反观。董氏知书礼、明大义、守忠贞的品格,消弭了原生身份与后天... “忆语体”散文《影梅庵忆语》在深切缅怀董小宛的表象背后,更暗含士人冒襄对朝代更替的不适与矛盾。通过对董氏形象进行“错位性”构建,冒襄达成了自我价值的“镜像式”反观。董氏知书礼、明大义、守忠贞的品格,消弭了原生身份与后天声望之间的价值失衡,是清初士人群体遗民心态的时代缩影。董氏一类形象也成了寄托士人理想品格与家国精神的一抹浮动的暗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梅庵忆语》 冒襄 董小宛 明清 遗民
下载PDF
晚明小品折射的文人心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红麟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9期176-178,共3页
从某种角度来说,晚明小品是晚明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轻灵的小品可以折射出变乱纷呈的晚明文人复杂多样的心态。异端倾向、末世情怀、自娱心态、遗民心绪,依次展现了晚明文人丰富而真实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 晚明小品 心态 异端 末世 自娱 遗民
下载PDF
应期待聘应何期?——明末永嘉遗民周应期生平事迹发覆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凌杰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1-71,共11页
周应期,永嘉人,家世望族,一生曲折。他早年因门荫担任巡按御史,后因科举中第得以任职于礼部、吏部,又因得罪魏忠贤被外放于福建,此后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福建、江西、山东等地迁转,并最终获任佥都御史。除任官外,周应期一生笔耕不辍,但... 周应期,永嘉人,家世望族,一生曲折。他早年因门荫担任巡按御史,后因科举中第得以任职于礼部、吏部,又因得罪魏忠贤被外放于福建,此后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福建、江西、山东等地迁转,并最终获任佥都御史。除任官外,周应期一生笔耕不辍,但现今其绝大部分著述已佚。现存的诗歌题序显示,他交友广泛,既有如何白、柯荣这样的文学之友,又有如林增志、李光春这样的具有相似人生经历的官宦之友。不管为官还是归隐,周应期都不忘百姓,“清节先生”之谓实至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易代 遗民 周应期 生平事迹
下载PDF
试论清初边塞词中的遗民情结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清初的边塞词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一部分清初边塞词中,或隐或显地包含着作者怀念前朝的遗民情结,屈大均、朱彝尊、曹溶三家的此类边塞词创作最为值得关注。故国之思无疑是这类边塞词的共同主题,但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又各有侧重。此... 清初的边塞词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一部分清初边塞词中,或隐或显地包含着作者怀念前朝的遗民情结,屈大均、朱彝尊、曹溶三家的此类边塞词创作最为值得关注。故国之思无疑是这类边塞词的共同主题,但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又各有侧重。此外,遗恨与反思还使这类边塞词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艺术角度看,边塞文学所特有的雄浑、凄楚的风格正与"遗民"的特有心境相得益彰,甚至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边塞内容写遗民之思,愈加深化了后者的感染力,使后者显得苍凉、厚重,这也是清初"遗民"边塞词往往得到词论家好评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边塞词 遗民 故国之思
下载PDF
康熙二年顾炎武在山西与曹溶、李因笃的交游考——兼论顾亭林的交游思想
8
作者 王星慧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由与不同的人的交游组成的思想研究才是完整的亭林的交游思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交游 贰臣 遗民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王猷定研究若干问题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鲁慧 《励耘学刊》 2021年第2期233-247,425,共16页
王猷定作为明清之际“开风气之先”的杰出文人,其人其文“名噪一时”,然后世知之者甚少。有关其文献记载亦十分零散琐碎。20世纪以来王猷定之生平、散文等研究有所推进,但仍存在生卒、交游等需要进一步厘清的问题。
关键词 王猷定 遗民 散文 清初文坛
下载PDF
郑成功焚儒服说补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伟忠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6,共9页
郑亦邹《明季遂志录》一段富于诗意的文字,演绎出郑成功焚儒服的情节,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陈碧笙先生通过严谨的史学考证,证明了历史上实无郑成功焚儒服一事。然而问题还未完全了结,古书之误,盖有所由,思而适之,方才... 郑亦邹《明季遂志录》一段富于诗意的文字,演绎出郑成功焚儒服的情节,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陈碧笙先生通过严谨的史学考证,证明了历史上实无郑成功焚儒服一事。然而问题还未完全了结,古书之误,盖有所由,思而适之,方才无误书。本文即试图探究郑成功焚儒服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成功 陈继儒 焚儒服 生员 弃学 遗民
下载PDF
论屈大均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富鹏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5,共6页
屈大均散文的创作成就,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而言,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都是值得称道的。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却缺少应有的关注。翁山散文数量庞大,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人物传记、哀祭文、墓表铭文、序、书后、跋、记、写景文和学... 屈大均散文的创作成就,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而言,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都是值得称道的。但目前研究者对其散文创作却缺少应有的关注。翁山散文数量庞大,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人物传记、哀祭文、墓表铭文、序、书后、跋、记、写景文和学术论文等。这些散文从总体上来看,贯彻着作者一切以儒学为旨归的思想。作者也通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心中积郁的遗民情思。屈大均长于叙述,善于说理。其抒情性的作品,情深意厚,婉而有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大均 散文 遗民 岭南三大家
下载PDF
个人主义者眼中的遗民——论周作人与中国遗民文化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杰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7-89,共3页
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的几年时间中,周作人写了许多谈遗民与遗民文化的文章。周作人解读遗民文化还原了遗民思想和生存的真实性、复杂性,对遗民气节有所保留却未完全否定,对历尽劫难而仍保留生活情趣的遗民深表欣赏,这种解读角度体现... 20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的几年时间中,周作人写了许多谈遗民与遗民文化的文章。周作人解读遗民文化还原了遗民思想和生存的真实性、复杂性,对遗民气节有所保留却未完全否定,对历尽劫难而仍保留生活情趣的遗民深表欣赏,这种解读角度体现了周作人作为个人主义者的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者 周作人 中国 遗民文化 文学评论
下载PDF
金代遗民文人李俊民生平行迹述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东新 张婧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2-87,共6页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中生活,先后在福昌、伊阳等地避难,甚至一度流徙到南宋之襄阳,其多首写襄阳生活和风物的诗可为明证。元太宗七年(1235),沦为遗民的李氏应泽州守段直之邀,返乡泽州,一直到85岁辞世。晚年的李氏主要生活内容是为金源遗民,存文保道,故面对蒙元朝廷的延请,其态度是可为其筹略谋划,甚至支持重视儒家文化的忽必烈称帝,但他始终坚持隐逸之志,绝不做新朝之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俊民 生平 隐居原因 遗民身份 文化贡献
下载PDF
从“君臣之义”到“夷夏之防”:黄道周与吕留良政治伦理观异同
14
作者 蔡杰 卢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8-24,共7页
黄道周与吕留良作为明末清初的两代遗民,拥有相同的遗民身份与抉择,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与困境。清廷标榜黄道周作为大明遗民的忠贞气节,却将吕留良视为清朝统治下的臣民,指责其不守臣民的本分。然而吕留良的真实心态,与黄道周是一致... 黄道周与吕留良作为明末清初的两代遗民,拥有相同的遗民身份与抉择,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与困境。清廷标榜黄道周作为大明遗民的忠贞气节,却将吕留良视为清朝统治下的臣民,指责其不守臣民的本分。然而吕留良的真实心态,与黄道周是一致的。吕留良辑存黄道周的佚诗,对其中的抗清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由此寄托对黄道周的崇敬之情与己身反清复明的心愿。从华夷之辨与君臣伦理的角度分析,黄道周是出于对君臣伦理的维护而抗清,而吕留良主张夷夏之防大于君臣之伦,更倾向于因夷夏之防而抗清。黄道周与吕留良的遗民情结均是刚毅、自强精神的体现,两代遗民都值得赞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吕留良 黄道周 异同
下载PDF
顾炎武与湖湘士大夫的精神交往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京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2-77,共6页
顾炎武一生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往来曲折二三万里,而未尝履及湖南;王夫之则隐居石船山下数十年,卒后名声始著闻。但是通过《浯溪碑歌》《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三... 顾炎武一生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往来曲折二三万里,而未尝履及湖南;王夫之则隐居石船山下数十年,卒后名声始著闻。但是通过《浯溪碑歌》《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三诗,可知顾炎武对湖南有相当的关注,对王夫之、陶汝鼐、杨山松、郭都贤、髡残等仁人志士的抗清事迹也有相当的了解,二者间体现着一种精神的照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王夫之 南明 遗民 湖湘
下载PDF
周亮工与清初南京文化——以陈开虞本《江宁府志》的纂修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欧悦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136,共7页
周亮工在明末即与南京地方文人交往频繁,鼎革后仕清,至康熙初年,已经拥有不凡的政绩和社会地位。在清初文化重建中,他运用个人的交游网络,联系遗民张怡与高岑,使他们参与到康熙初年官方工程《江宁府志》的纂修中,促进了这部地方志的顺... 周亮工在明末即与南京地方文人交往频繁,鼎革后仕清,至康熙初年,已经拥有不凡的政绩和社会地位。在清初文化重建中,他运用个人的交游网络,联系遗民张怡与高岑,使他们参与到康熙初年官方工程《江宁府志》的纂修中,促进了这部地方志的顺利出版。通过对《江宁府志》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贰臣"周亮工结合起了由明入清的地方文人与新的政权,缓和了南京紧张的文化氛围,使遗民与官方的合作成为可能,二者共同塑造了清初南京的城市文化。在明清之际,面对朝代的更迭和由此带来的诸多矛盾,以周亮工为代表的"貳臣",扮演了协调冲突的中间力量的角色,成为新王朝建立统治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貳臣” 遗民 周亮工 《江宁府志》
下载PDF
“故国”意象·寓言·女性关照——论清初遗民戏曲的书写策略
17
作者 李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12,共4页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故国”意象 寓言 女性关照
下载PDF
“故国”意象·寓言·女性关照——论清初遗民戏曲的书写策略
18
作者 李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故国”意象 寓言 女性关照
下载PDF
《影梅庵忆语》与冒襄的士人易代心态
19
作者 黄贤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9-53,共5页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悼念他的爱妾董小宛而写的回忆性散文,该文因其描写的爱情故事极富传奇性和感染力而流传甚广。但如果从冒襄的家世生平社会和他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影梅庵忆语》的文本内容分析则会发现:在追忆儿女私情的文...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悼念他的爱妾董小宛而写的回忆性散文,该文因其描写的爱情故事极富传奇性和感染力而流传甚广。但如果从冒襄的家世生平社会和他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影梅庵忆语》的文本内容分析则会发现:在追忆儿女私情的文字背后,暗藏着冒襄身处时代巨变中进退失据、忐忑不安的士人易代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梅庵忆语》 冒襄 心态 士人 遗民
下载PDF
寻找桃花源——《梦境图》与清初文人士大夫的心理世界
20
作者 李安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8,177,共4页
梦境是现实世界的投射。于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而言,江山鼎革无异梦魇。本文结合清初画家王鑑的代表作《梦境图》与清初易代文人的梦境为考察对象,研究认为:梦境不仅反映着画家的个体经验,同时亦映射着清初汉族士人的集体记忆;以纪梦... 梦境是现实世界的投射。于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而言,江山鼎革无异梦魇。本文结合清初画家王鑑的代表作《梦境图》与清初易代文人的梦境为考察对象,研究认为:梦境不仅反映着画家的个体经验,同时亦映射着清初汉族士人的集体记忆;以纪梦题材抒写遗民意识,实为清初士人企图摆脱心理困境的一种释放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图》 梦境 遗民 贰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