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影响 被引量:82
1
作者 宋晓明 郑珍婕 +1 位作者 苏立静 颜颖颖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3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Hcy、NSE的差异。结果治疗2、4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治疗4周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Hcy、NSE水平降低更显著(均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cy、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治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5
2
作者 李一才 韩国胜 +1 位作者 窦寿坦 王凤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3-767,共5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2次。试...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指标、血清自由基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0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9例/100例)和65%(65例/100例);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5.44±0.97)和(9.68±1.03)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3.09±0.37)和(7.15±0.87) mg·L^(-1),(0.40±0.08)和(0.76±0.11) ng·mL^(-1),(13.26±2.41)和(23.71±2.60) ng·L^(-1);2组的活性氧簇(ROS)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别为(488.93±38.09)和(573.75±39.38)μmol·L^(-1),(5.23±0.81)和(7.08±0.97)μmol·L^(-1),(110.64±13.01)和(75.28±12.35)μU·L^(-1);2组以上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清自由基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细胞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65
3
作者 胡岩芳 王建民 +1 位作者 刘科 李爽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9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9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扩容、神经保护药物及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情况[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中量表(MIHSS)]、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生活质量及总体治疗效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7.80±1.24)分vs(14.37±5.89)分、(3.01±0.47)g/L vs(4.08±0.51)g/L、(4.04±1.17)m Pa·s vs(5.90±0.92)m Pa·s、(15.80±4.17)m Pa·s vs(49.16±5.36)m Pa·s、(38.83±4.89)%vs(45.13±4.71)%],Ba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4.17±6.31 vs 76.82±5.37),显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0%vs 47.9%、90.0%vs 75.0%,P<0.05,P<0.01);治疗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7.16)分vs(33.10±6.25)分],各项评分及总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小军 吴开毅 +4 位作者 刘南午 羊文芳 陈克尚 李朝 吴海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对照组予以巴曲酶注射液首剂10 BU(第2次给药开始改为5BU),qod,静脉滴注1 h以上,共... 目的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对照组予以巴曲酶注射液首剂10 BU(第2次给药开始改为5BU),qod,静脉滴注1 h以上,共给药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每次100 m L,bid,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神经因子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78例/87例)和68.97%(60例/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D分别为(121.58±15.33)和(174.46±21.09)μg·L^(-1),FIB分别为(2.95±0.42)和(3.51±0.41)g·L^(-1),Hcy分别为(9.32±1.18)和(15.12±1.85)μmol·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3.45±0.42)和(7.12±0.93)mg·L^(-1),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6.65±2.14)和(25.66±2.75)ng·L^(-1),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0.42±0.05)和(0.77±0.09)ng·m L^(-1),S100蛋白分别为(0.73±0.08)和(1.74±0.24)μg·L^(-1),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10.18±1.29)和(17.83±2.17)μg·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分别为(6.14±0.82)和(14.54±2.0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下瘀斑、鼻出血和肝功能轻度异常,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下瘀斑和肝功能轻度异常。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和髓鞘,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敏 于莉 +2 位作者 郑美玲 张晓钿 吴海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2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每次100 mL,bid,静脉滴注。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药物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 66%(78例/87例)和68. 97%(60例/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D-D分别为(121. 58±15. 33)和(174. 46±21. 09)μg·L^(-1),FIB分别为(2. 95±0. 42)和(3. 51±0. 41) g·L^(-1),hs-CRP分别为(3. 45±0. 42)和(7. 12±0. 93) 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呕吐、头昏和困倦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 90%和4. 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降低D-D,FIB和hs-CRP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钙片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6
作者 林久座 缪克强 +4 位作者 张海霞 孔庆钻 袁日明 王振威 刘舜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检验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与发病6 h内的NDS及其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前者rs分别为0.89和0.93,后者为0.90和0.91,P均(0.001),进展型脑梗死组(PCI)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SCI),分别为(49.56±12.12)ng/Lvs(24.30±7.40)ng/L和(39.76±7.88)ng/Lvs(20.78±6.28)ng/L,P均(0.01。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密切相关,PCI组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SCI患者,TNF-α和IL-6对PCI风险评估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白介素6 进展性脑梗死 价值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御林 钟纯正 +1 位作者 郭春宣 高元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儋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儋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凝血因子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66%(52/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4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及IN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8/58)vs.10.34%(6/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现象,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8
作者 尹帅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1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卒中进展的判断应用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确诊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卒中进展的判断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进行即时评定,分别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进展时,加用替罗非班后6h、24h、3d、7d的NIHSS评分,并采用NIHSS评分降幅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入组及治疗后6h时2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h、3d、7d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中未出现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3d)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脑梗死再进展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脑卒中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9
作者 梁炳松 李育英 +4 位作者 张岐平 李健 陈英道 陈小玲 饶源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I患者248例,将128例病情加重者作为观察组,120例无加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的长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ACI患者248例,将128例病情加重者作为观察组,120例无加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的长期吸烟者、糖尿病者、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8分者、早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者、有颅内主要血管病变者、梗死区域在侧脑室旁和内囊区者比例以及肌酸激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肌酸激酶水平高、颅内主要血管发生病变、梗死区域为侧脑室旁和内囊区是ACI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血糖控制水平不佳、肌酸激酶水平高、颅内主要血管硬化或狭窄、梗死部位为侧脑室旁和内囊区的ACI患者病情进展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进展 影响因素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0
作者 程相杰 宋彦 +5 位作者 赵晓玲 徐连营 张誓伟 高方 杨牧 郑珂珂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PCI患者为APCI组,另选择72例非急性进展性脑梗死(NPCI)患者为NPCI组,同时选择72例体检...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PCI患者为APCI组,另选择72例非急性进展性脑梗死(NPCI)患者为NPCI组,同时选择72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第1、3、7、14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白蛋白(PA)水平;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次日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入院第1、3、7、14天,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入院第1、3、7、14天,A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NPCI组(P<0.05)。3组受试者血浆FIB水平及TT、APTT、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T、APTT、PT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P<0.05);A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TT、APTT、PT显著短于NPCI组(P<0.05)。结论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对APCI的诊断及患者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银芳 曹心慧 张晓曼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635-1638,1650,共5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入组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入组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前30 min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0.4μg/(kg·min),后给予0.1μg/(kg·min)的低剂量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随访,观察组mRS评分总有效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能够减轻急性脑进展性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丹参多酚酸 替罗非班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洪军 李成刚 龚自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不同治疗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不同治疗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美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 6、IL 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和提高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连江 任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8-20,24,共4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常规行脑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 目的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常规行脑神经保护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INR、FIB)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及I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颜颖颖 马甲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1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cy、血浆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后两组血Hcy、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血Hcy、CRP水平,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神经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血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5
作者 夏向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7期2517-2518,共2页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寻求效果更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科诊断为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 目的探索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寻求效果更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科诊断为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在急性进展性脑梗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急性进展性脑梗塞
下载PDF
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新强 尹继君 +2 位作者 孟范文 许光霞 林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0d;同时在第1d、3d、5d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B...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使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0d;同时在第1d、3d、5d静脉滴注巴曲酶,剂量分别是10BU、5BU、5BU。对照组则单用巴曲酶,用法同联合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指标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小板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下出血。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巴曲酶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
下载PDF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辅助应用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海燕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辅助应用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辅助应用对行静脉溶栓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和阿替普酶+阿加曲班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细胞因子、NT-proBNP及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及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NT-proBNP及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辅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控制神经功能损伤进展,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状态,并有助于下调炎性细胞因子、NT-proBNP及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阿加曲班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实验室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玉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7—2016-02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C反应蛋...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7—2016-02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进展组各项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判断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发展,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夏红 何文龙 赵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利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
原文传递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东 张咏 +5 位作者 邓可 周中华 孙越鹏 龙倩 李莲 徐雅婧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7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治疗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治疗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评价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8日、第15日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第8日,第15日,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3%,近期治愈率达73.3%,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好,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