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史岩鹏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3期27-28,共2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疾病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对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25例患者发病时间〈3...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疾病的效果以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43例,对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25例患者发病时间〈3 h,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为92%;18例患者发病时间为3-6 h,治疗有效11例,有效率为61.11%. 发病〈3 h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发病时间为3-6 h患者. 43例患者中颅内出血7例,其中2例死亡;4例脑出血患者中3例伴随高血压症状,1例伴随糖尿病,4例脑出血患者表现为脑水肿,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脑水肿症状严重,已形成脑疝,治疗好转后出现栓塞,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方式,患者的发病时间越短,其治疗效果越好. 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2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导管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韦韬 高文 覃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分别评价患者手术再通成功与否及临床预后。结果 共有7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6例患者首选导管抽吸取栓治疗,29例首选支架栓治疗。导管抽吸取栓组完全再通成功率(mTICI 3级)略高于支架取栓组(73.91%vs. 6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和支架取栓组患者的成功再通率(mTICI 2b/3级)、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2分)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患者脑出血、血管夹层形成及血栓逃逸的发生略低于支架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均有助于疏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急性后循环闭塞 脑梗死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申春云 高俊杰 +3 位作者 蔡林江 陈洪恩 梁洁 凌亚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8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8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多模式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血管再通患者75例,占87.21%;术后3个月随访后,死亡患者6例,占6.98%;80例存活,存活率为93.02%;86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预后良好,占73.26%;预后不良患者17例,占19.77%;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管再通级别与预后呈正比;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闭塞部位、NIH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结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应用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方法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与此同时,血管再通级别与患者预后呈正比,而且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闭塞部位及NHISS评分、开通时间及ASPECT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机械取栓 动脉内多模式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吉云鹏 刘泳欣 +1 位作者 何爽 张云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77-80,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中心登记系统内176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成功实现血管造影再通[改...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1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脑卒中中心登记系统内176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成功实现血管造影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并根据术后90 d功能独立性分为无效再通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3~6分]和有效再通组(mRS评分为0~2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结果176例患者中,93例患者发生无效再通,83例患者为有效再通。无效再通组与有效再通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缺血时间、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高NIHSS评分(OR=0.815,95%CI:0.760~0.874,P<0.001)和缺血时间(OR=1.232,95%CI:1.020~1.488,P=0.030)是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发生率较高,而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入院高NIHSS评分、缺血时间、桥接治疗和出血转化是AIS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高NIHSS评分和缺血时间是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闭塞 血管内治疗 无效再通 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9期153-15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对策。方法该研究所选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行介入溶栓术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对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对策。方法该研究所选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行介入溶栓术治疗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对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护理,全部50例患者中,31例患者基本恢复,9例患者显著好转,6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无效。结论在对急性闭塞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术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对策能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介入溶栓术 综合护理对策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平 《智慧健康》 2021年第9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收治于我院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8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机械组。分别根据《中...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收治于我院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8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机械组。分别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和患者切实情况采取静脉溶栓方案、动脉溶栓方案和机械取栓方案。结果机械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率、预后良好率与静脉组和动脉组对比,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在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率方面对比,P<0.05。结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机械取栓在疏通血管、提高神经功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椎基底动脉闭塞 脑梗死 微创
下载PDF
微创干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平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收治于我院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8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机械组。分别根据《中...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收治于我院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180例。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机械组。分别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和患者切实情况采取静脉溶栓方案、动脉溶栓方案和机械取栓方案。结果机械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率、预后良好率与静脉组和动脉组对比,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在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改善率方面对比,P<0.05。结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机械取栓在疏通血管、提高神经功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脑梗死 微创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技术在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晓波 叶志军 +1 位作者 周格知 袁坚列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5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技术在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缺血后处理治疗)和对照组(血管内介入治...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技术在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缺血后处理治疗)和对照组(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梗死体积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天mRS评分、死亡率、血管再通率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天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术前,且观察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1天、术后7天和术后14天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0天良好预后率和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技术在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中可以改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大脑中动脉 急性闭塞脑梗死
下载PDF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建峰 高金玲 +3 位作者 李辉 张峰 吴国彪 井山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目的:观察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因急性血栓栓塞造成的单纯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不同节段闭塞患者8例。13例患者在发病6 h 内接受了取栓治疗,利用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闭塞血管再通、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为6(4)分,较术前 NIHSS 评分(中位数)19(4.5)分明显下降(P <0.01)。10例闭塞血管再通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mRS 评分0~2分)、4例残疾(mRS 评分≥3分)、1例死于原发性肾病、1例死于心力衰竭;3例闭塞血管部分再通患者中,1例术后第90天随访 mRS 评分4分,2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3例患者中,8例术后24 h 颅脑 CT 扫描示脑梗死灶内出血。结果 Solitaire AB 型支架取栓术治疗血栓栓塞造成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合并颈内动脉闭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 型支架 取栓术 血栓栓塞 脑血管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脑梗死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11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鹏 马己才 陈俊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随访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随访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47,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n=15,mRS评分≥3分);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复合再通方法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有无脑水肿、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史与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β=2.773,OR=16.000,95%CI=3.713~68.955)、有脑水肿(β=2.942,OR=18.958,95%CI=3.727~96.441)、术前NIHSS评分≥15分(β=2.320,OR=10.175,95%CI=2.662~38.887)、有糖尿病史(β=2.320,OR=10.175,95%CI=2.662~38.887)是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年龄≥60岁、有脑水肿、术前NIHSS评分≥15分、有糖尿病史,临床需对此种情况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程飞 杨辉 +1 位作者 周世玲 赵航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琼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静脉溶栓)35例、观察A组(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琼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静脉溶栓)35例、观察A组(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35例和观察B组(直接机械取栓)3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比较3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率、良好预后率、严重致残率及死亡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24 h、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A组、观察B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A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观察A组、观察B组的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的mR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观察B组预后良好率、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致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严重致残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机械取栓桥接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残疾程度,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降低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脑梗死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预后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15
作者 陈竞引 卢亚凤 +8 位作者 李王文 张丽娜 周杰 李莉 郭靖 刘进 杨丹 刘兴华 刘勇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3126-3132,共7页
目的基于术前ASPECTS评分、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和时间窗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预后(术后90 d mRS评分)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诊的1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 目的基于术前ASPECTS评分、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和时间窗构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预后(术后90 d mRS评分)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诊的1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良好预后组(mRS评分0~2分)和不良预后组(mRS评分3~6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评估模型预测效果。前瞻性选取2022年2-6月该院收治69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150例患者中有67例(44.67%)为良好预后组,有83例(55.33%)为不良预后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于DSA的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从发病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是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ASPECTS评分是保护因素(P<0.05)。与其他单一评估指标相比,预测模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相对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82~0.917)。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0.32%,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9.86%。结论相较于单一指标,基于上述指标所构建的预测预后模型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前循环 ASPECTS评分 ASITN/SIR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改良PASS评分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生 陈景南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mPASS)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是否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闭塞组(59例)和非闭塞组(53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神经... 目的 探讨改良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mPASS)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是否为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闭塞组(59例)和非闭塞组(53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PASS及mPASS评分,以及临床预后评价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各评分预测价值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表示,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采用约登指数评价最佳阈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动脉闭塞与mPASS各子项之间的关系。结果 闭塞组各量表的神经功能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非闭塞组(P均<0.01)。mPASS评分的AUC、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准确率均高于PASS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症状凝视最具有参考意义(P <0.001),mRS评分与mPASS各子项呈正相关(mRS评分=0.554+0.037意识水平+1.965凝视+0.206肢体运动+0.193语言功能,F=25.361,P <0.001)。结论 相较于NIHSS及PASS,mPASS更有助于识别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 改良院前急性卒中严重程度量表 大动脉闭塞 脑梗死
下载PDF
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大龙 隗永健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临床分析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分为两组,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目的:临床分析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分为两组,即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升高,MDA、NSE、H-FABP水平均降低,并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膜斑块面积、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内膜斑块面积水平均降低,CVR水平升高,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MT、内膜斑块面积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CV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对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并且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介入 糖尿病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侧枝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瑞杰 《山西中医》 2020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连服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两组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MCA M1段闭塞同侧ACA、P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益气通络联合rtPA能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疗效,且有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 气虚血瘀 益气通络 RTPA 大脑中动脉 侧枝循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