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umbra技术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邢鹏飞 张永巍 +7 位作者 杨鹏飞 方亦斌 文婉玲 李子付 邓本强 黄清海 洪波 刘建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Solumbra技术与单纯支架机械取栓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对血管再通成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52例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1/M2段)行介入... 目的比较分析Solumbra技术与单纯支架机械取栓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对血管再通成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52例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1/M2段)行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根据中间导管应用与否分为研究组(应用中间导管的Solumbra技术组)和对照组(无中间导管的单纯支架机械取栓组)。研究组共纳入21例(男性13例),对照组共纳入31例(男性19例)。评价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90d时的良好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资料的基线水平略有差异,研究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t=2.806,P〈0.05),但发病到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603,P〈0.05),其余基线资料(性别、是否静脉溶栓、闭塞部位、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评分系统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一次取栓成功的比例达57.1%,显著高于对照组(29.0%)(X^2=4.109,P〈0.05),取栓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次)(Z=2.455,P〈0.05),从而显著缩短了从股动脉穿刺到满意再灌注的时间[分别为(68.38±41.72)、(93.36±41.03)min,t=-2.139,P〈0.05]。研究组血管成功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5%、77.4%;X^2=10.496,P〈0.05)。研究组Navien中间导管均可以到达取栓支架近端辅助抽吸,远端血管栓塞和异位栓塞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9.5%、41.9%;X^2=4.926,P〈0.05);两组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临床随访评估发现,研究组的90d良好临床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技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闭塞 取栓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尹航 张佩兰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552例。入选患者按照0.9 mg/kg剂量标准,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MRA检查,采用TICI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情况。其中根据溶栓后24 h MR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再通组(188例),血管未通组(364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的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2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再通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有6例患者出现了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通组及血管未通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的患者较未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再通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多时相CTA对急性脑梗死的侧枝循环及其预后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弦 楚兰 +2 位作者 阮志兵 芦凯 晏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multi-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P-CTA)评价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侧枝血管循环状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multi-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P-CTA)评价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侧枝血管循环状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动态容积CT对4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一站式检查,对比分析单时相CTA-MIP、侧枝循环偏利现象、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对病灶侧枝血管及侧枝循环状况量化分级评估,结合临床随访结果分析MP-CTA侧支循环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1)入院时患者卒中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明显相关(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越高,预后越差(P=0.000);2)相较于单时相CTA-MIP和偏利现象,ASPECTS评分与DSA一致性最高(κ=0.821,P=0.000),ASPECTS评分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42(95%置信区间为0.707~0.976,P=0.001),诊断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90.91%,约登指数为0.84;3)多时相ASPECTS侧枝循环量化分级预测临床预后明显优于单时相CTA-MIP评分(P=0.000)。结论多时相CTA的ASPECTS评分能较好地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侧枝血管状态与预测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侧枝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Predictors of short-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unsuitability of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scores 被引量:13
4
作者 Chan-chan Li Xiao-zhu Hao +3 位作者 Jia-qi Tian Zhen-wei Yao Xiao-yuan Feng Yan-mei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9-76,共8页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FVH) is used to assess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ut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FVH can be very different. The aim of the p...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FVH) is used to assess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but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FVH can be very differen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a FVH score and explo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outcomes.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1 occlusion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were followed up at 10 day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and 90 days (modified Rankin Scale) to determine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Effectiv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directly improved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by extending the size of the pial penumbra and reducing infarct lesions. FVH score showed no correlation with 90-day functional clinical outcome and was not sufficient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cerebral ischemia acute strok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protects integr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fter stroke 被引量:11
5
作者 Juan Li Xiao-Song Hu +5 位作者 Fang-Fang Zhou Shuai Li You-Sheng Lin Wen-Qian Qi Cun-Fang Qi Xiao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585-1593,共9页
Integr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structure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brain.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brain edema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lood-brain barrier leak... Integr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structure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brain.Develop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brain edema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lood-brain barrier leakage.Therefore,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protecting the blood-brain barrier may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acute stroke.To examine this possibility,stroke model rats were establish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was immediately induced by three cycles of 10-minute ischemia/10-minute reperfusion of bilateral hind limbs at the beginning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rat models was evaluated using Zea Longa’s method.Permeabilit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was assessed by Evans blue leakage.Infarct volume and brain edema were evaluated using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claudin-5 m RNA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claudin-5 protein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assay.The numbe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and claudin-5-positive cells was analyz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Our results showed that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alleviated disrup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reduced infarct volume and edema,decreased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 RNA and protein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laudin-5 m RNA and protein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and remarkably improved neurological function.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at by suppressing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claudin-5 induced by acute ischemia/reperfusion,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reduces blood-brain barrier injury,mitigates ischemic injury,and exerts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blood-brain barrier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STROK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CLAUDIN-5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与护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丽 孙伟燕 +1 位作者 翁丹 卢晔芬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静脉溶栓患者(对照组)23...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静脉溶栓患者(对照组)23例,动脉溶栓联合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12例。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包括7d及2周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mRS)评分、7d病死率、24h出血转化率等。两组患者均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比较,两组出血转化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动脉支架取栓在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相关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溶栓。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保障,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 动脉溶栓 支架取栓 护理
下载PDF
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新星 冯石 梁东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680-68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9例,均采用Solumbra技术行机械取栓术,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 目的观察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9例,均采用Solumbra技术行机械取栓术,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即刻行头颅CT血管造影,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 mTICI)评估治疗效果,1次取栓未成功者立即再次取栓。比较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术后24-48 h复查头部CT平扫,观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症状改善或加重情况,评估有无动脉残余狭窄。结果 19例均成功实现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1次取栓实现血管再通(mTICI≥2b/3级)15例,取栓2次3例,取栓3次1例,术后即刻mTICI 2b级3例、mTICI 3级16例。术后24-48 h头部CT平扫均未提示颅内出血。术后24 h时NIHSS评分[(10.3±3.9)分]低于术前[(15.2±4.8)分](P<0.05),高于出院时[(5.5±2.7)分](P<0.05)。术后随访3-24(11.3±5.7)个月,19例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发生动脉残余狭窄者3个月后行支架植入术。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可实现血流再通,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Solumbra技术 Penumbra抽吸导管 Solitaire支架 机械取栓术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IGF-1水平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龙忽林 郭耀光 +1 位作者 王德英 胡怡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33-636,641,共5页
目的 研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作为MCAO组,同期... 目的 研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作为MCAO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MCAO组患者入院后连续5 d留取血清并检测BDNF、IGF-1水平,对照组体检时留取血清并检测BDNF、IGF-1水平。MCAO组患者发病5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增加≥2分且持续24 h以上判断为PMD。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BDNF、IGF-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DNF、IGF-1与PMD的关系。结果 MCAO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BDNF、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1~5天,MCAO组中PMD患者的血清BDNF、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非PMD患者的血清BDNF、IGF-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高于PMD患者(P<0.05);MCAO组患者血清BDNF、IGF-1水平与NIHSS总评分、NIHSS运动评分呈负相关;入院后第1天的BDNF是发生PMD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BDNF、IGF-1水平降低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加重及PMD发生有关,其中入院第1天的BDNF水平是发生PMD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征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闫呈新 卫雪灵 +2 位作者 陈松果 张颜波 朱建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在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52例。根据T2 FLAIR图像上血管高信号征是否存...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在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52例。根据T2 FLAIR图像上血管高信号征是否存在分为有血管高信号征组和无血管高信号组。比较两组患者弥散序列(DWI)上梗死体积大小、入院时及治疗10天后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基本临床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中无远端HVS组35例(67%)和远端HVS组17例(33%)中,梗死体积大小分别为(89.74±28.82)和(73.15±26.37),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6(6~27)分及10(2~21)分,入院10天NIHSS评分分别为13(6-26)和8(0~19)分,无远端HVS组与远端HV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HVS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例(42%)、11例(73%),16例(89%)。HVS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27例,占HVS阳性组77%,血管高信号征阴性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5例,占HVS阴性组2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2 FLAIR序列HVS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缺血性梗死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有远端HVS的患者急性梗死灶体积较小,NIHSS评分较低,临床预后较好。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HVS的出现率越高。大脑中动脉区HVS联合MRA有利于临床评估脑梗死的病变范围、血管病变的大致位置、血管的狭窄程度,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高信号血管征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下载PDF
白杨素对大鼠急慢性脑缺血损伤后氧化应激和Nrf2/HO-1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慧萍 吴金华 +4 位作者 蒙萍 王宁 漆欣柱 何蕾 贾正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白杨素(chrysin)对大鼠急、慢性脑缺血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SD大鼠慢性大脑低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HE染色评价损伤情况,... 目的探讨白杨素(chrysin)对大鼠急、慢性脑缺血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SD大鼠慢性大脑低灌注模型,通过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HE染色评价损伤情况,通过测定生化指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组相对于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假手术(Sham-MCAO)组,神经功能学评分、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1);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有所上调,给予白杨素后,损伤情况得到改善,Nrf2和HO-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慢性大脑低灌注模型假手术(Sham-CCH)组、慢性大脑低灌注模型(CCH)组和慢性大脑低灌注模型白杨素给药(CCH+Chrysin)组与急性大脑中动脉梗阻相关实验组的结果类似。结论 Chrysin通过上调Nrf2,激活Nrf2-ARE通路,减轻了急慢性脑缺血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白杨素 急性大脑中动脉梗阻 慢性大脑低灌注 Nrf2-ARE通路
下载PDF
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永东 赵俊功 +2 位作者 李明华 尤小芳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mm,30只)和小栓子... 目的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mm,30只)和小栓子组(0.5~0.6mm,15只)。取同系大鼠的股动脉血0.6ml与0.15ml凝血酶溶液混匀后,注入微导管内制备成线样血栓。将切好的栓子经大鼠左侧颈内动脉注入,建立MCAO模型。使用GESigna1.5T超导成像仪,3英寸环形表面线圈行大鼠脑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栓子组15只,9只发现脑梗死灶(60%),中等栓子组和大栓子组所有大鼠均出现脑梗死灶,小栓子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灶均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皮层下及基底节的占93.3%(28/30)。小栓子组9只,在24h或死亡时的平均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的(14.41±8.72)%,中等栓子组30只占(48.29±18.57)%,大栓子组15只占(73.68±18.29)%。3组之间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71,P<0.01)。小栓子组9只,平均生存时间(301.1±23.02)h;中等栓子组30只,平均生存时间(277.43±20.27)h;大栓子组15只,平均生存时间(59.93±25.03)h。大栓子组与另2组之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76,P<0.01),而中等栓子组的生存时间与小栓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区相对脑血流容量(rCBV)在3~18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8,P>0.05)。结论经过改良后,中等栓子建立的大鼠MCAO模型脑梗死体积适中、存活率高、脑梗死部位恒定而rCBV持续降低,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栓塞 磁共振 大鼠
下载PDF
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海强 李钟安 +4 位作者 余庆文 苏瑞林 戚进聪 徐力 方水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05—2020-05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颅内支撑导管联合Solitaire FR取栓支架(solitaire FR with intracranial support catheter fo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SWIM)技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05—2020-05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5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行SWIM技术取栓,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0例患者血管再通率92.0%,其中血管完全再通40例,部分再通6例,未通4例。5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5.86±2.62)与治疗前(22.09±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术后90 d mR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其中术后mRS≤2者达60%。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采用SWIM技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闭塞 SWIM技术 机械取栓术 安全性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体会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粉根 刘大军 吴旻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临床初诊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后,取尿激酶50万IU稀释在50 ml生理盐水中,先在1 min内推注10万IU,再按1万IU/min泵入,每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对临床初诊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并系责任血管后,取尿激酶50万IU稀释在50 ml生理盐水中,先在1 min内推注10万IU,再按1万IU/min泵入,每10 min造影一次。50 min泵完尿激酶,对再通者,停止溶栓;不全开通者再追加20万IU尿激酶;若血管还未开通或开通不理想,改用微导丝对血栓或栓子进行机械碎栓。结果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2例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例溶栓后再闭塞。2例血管完全开通后合并出血。1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例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对于基层医院,采取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碎栓结合的方法救治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脑中动脉 闭塞 动脉溶栓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莲 王珅 +6 位作者 龚媛媛 朱桂杰 刘帝亮 刘东昭 薛嘉海 林德春 吴艳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根据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将其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29,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2分]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51,入院72 h内NIHSS评分比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2分)。分析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外侧裂+脑凸面侧支评分系统评分(Maas评分)、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评分系统评分(Tan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Tan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准确度分别为82.76%(24/29)、78.43%(40/51)、80.00%(64/80);Maas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准确度分别为75.86%(22/29)、72.55%(37/51)、73.75%(59/80)。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Tan、Maas评分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0.7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的年龄、年龄≥65岁的患者比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72 h内舒张压最大最小差值、72 h内收缩压最大最小差值均高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Tan、Maas评分均低于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n评分低、Maas评分低、72 h内收缩压最大最小差值大均是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闭塞 神经功能 恶化 早期 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炫君 杨国帅 +5 位作者 林海丽 胡裕洁 周艳辉 程启慧 林祝心 周律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丁苯酞组(34例)。2...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丁苯酞组(34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丁苯酞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胶囊,0.2 g/次,3次/d,连用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记录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评估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记录治疗14 d时病死率,随访90d后记录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随访90d后最终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30例纳入分析。治疗14 d时,丁苯酞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7.9±1.3)分比(11.5±1.3)、(9.6±1.7)分],侧支循环代偿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14 d时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随访90 d时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0.7)分比(4.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早期服用丁苯酞,可改善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丁苯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华明 彭亚 +4 位作者 宣井岗 陈荣华 朱旭成 曹洁 蒋天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6-9,13,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手术策略及术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治疗策略、术后管理措施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血管再通...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手术策略及术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治疗策略、术后管理措施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血管再通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以术后1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取栓后均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分别予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单纯支架植入、球囊扩张以及球扩支架植入治疗,mTICI分级为Ⅱa 3例、Ⅱb 5例、Ⅲ级24例;本组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中位数为5.6分,较术前12.6分显著下降(P<0.05),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3个月后随访,29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3例残疾(mRS评分3~4分)。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策略,术中及术后的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 动脉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10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买振江 李卫玲 党娟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方法]将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使用脱水剂及辅助治疗。治疗组10例给予银杏达莫静滴,对照组10例给予冠心宁静滴。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NIHSS...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方法]将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使用脱水剂及辅助治疗。治疗组10例给予银杏达莫静滴,对照组10例给予冠心宁静滴。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4d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基本治愈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0.00%。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脑梗塞急性期理想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梗塞 中风 银杏达莫注射液 双嘧达莫 “鸡尾酒”配方 冠心宁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杨应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DAPT技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90 d死亡率、术后出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术后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应用ADAPT技术,效果显著,可降低90 d死亡率,减少术后出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 急性脑梗死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M1段闭塞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M2、A2段急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李长江 刘天助 +2 位作者 白雪 张文露 邓世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大脑中动脉(MCA)M2段、大脑前动脉(ACA)A2段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MCA M2段、ACA A2段急性血管闭塞患者共40例。据患...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大脑中动脉(MCA)M2段、大脑前动脉(ACA)A2段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MCA M2段、ACA A2段急性血管闭塞患者共40例。据患者及家属意愿、临床决策分为支架机械取栓组(n=17)和药物治疗组(n=23)。主要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支架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倾向性得分加权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支架机械取栓组出现90 d mRS评分大于2分的风险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支架机械取栓组=0.344,95%CI(0.121,0.977),P=0.045]。结论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MCA M2段、ACA A2段急性闭塞,尤其是MCA M2段急性闭塞,安全、有效,可能是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急性血管闭塞 支架机械取栓术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国伟 王亚飞 +5 位作者 霍龙伟 马勃 崔政 张轩宇 李江峰 郑虎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研究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史资料中再灌注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研究A组与... 目的:研究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史资料中再灌注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分别接受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h,测定血清中神经细胞损害标志物、凋亡及应激标志物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Wnt通路分子的表达量。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SE、S100B、VILIP1、sFas、sFasL、ET-1、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GSK3β、LC3-II、Beclin1的表达强度呈降低趋势,血清中BDNF、NTF、sLivin、SOD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β-catenin、mTOR的表达强度呈升高趋势且研究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SE、S100B、VILIP1、sFas、sFasL、ET-1、MDA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GSK3β、LC3-II、Beclin1的表达强度低于研究B组,血清中BDNF、NTF、sLivin、SOD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β-catenin、mTOR的表达强度高于研究B组。结论:支架机械取栓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治疗能够较动脉溶栓更为有效的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及相应的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