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天骄 肖建民 +3 位作者 马业新 李泱 张存泰 陆再英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10只,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健康家犬在体阻断左前降支主干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10只,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健康家犬在体阻断左前降支主干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正常供血状态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缺血状态下则均明显缩短,且心外膜、心内膜的缩短程度较中层心肌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层心肌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10只犬中正常供血状态下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急性缺血30min内4只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0%。结论急性缺血时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可能是导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 在体心肌跨心室壁 复极不均一性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崔涛 孙廷强 +2 位作者 张超勇 范奎 赵曙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后不良25例患者作为不良组,将预后良好35例患者作为良好组,回顾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入院至再通时间长于良好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术前ASPECT评分低于良好组,取栓次数多于良好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良好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再通时间、术前NIHSS及ASPECT评分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至再通时间及术前NIHSS、ASPECT评分和术后90 d mRS评分、取栓次数均是影响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 脑卒中 机械取栓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红新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对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1粒/次,2次/d。治疗6周后,比较两... 目的:对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1粒/次,2次/d。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急性缺血性 脑梗塞 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附8例报告)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小平 郭伟 +1 位作者 尹太 贾鑫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8例临床资料。持续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后均行腔内球囊扩张成型或支架置...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性疾病8例临床资料。持续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后均行腔内球囊扩张成型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例8条肢体均在局部麻醉经皮穿刺下完成,导丝均能通过闭塞段,并通过脉冲喷射技术给予50万单位尿激酶,使闭塞段通溶开一条缝隙。后续治疗中持续泵入尿激酶(50万~100万单位)18~40h后,造影复查有7例获得较满意的溶栓效果,并对考虑为引起闭塞的中重度狭窄病变处给予相应的处理(单纯球囊扩张3例次,合并支架治疗4例)。2例发生血栓移位堵塞远处血管,1例腔内治疗好转,另1例行胫后动脉切开取栓合并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手术。8条肢体造影均可见病变血管恢复通畅,术后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肢(趾),无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及血肿,无死亡、无溶栓相关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等。结论溶栓治疗可以恢复缺血肢体的血流,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侧支循环的血流。在有必要进行外科手术重建血运时,溶栓治疗通常可以缩小手术的范围;并将急诊手术转化为择期手术。但是要注意溶栓治疗时血栓移位形成远端动脉栓塞的发生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腔内 溶栓 下肢 急性缺血
原文传递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卡维 殷恒讳 +2 位作者 姚陈 李松奇 李晓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LI)的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LLI130例,包括急性动脉栓塞82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48例。单纯全身溶栓和抗凝治疗12例,Fogarty导管取栓81例,...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LI)的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LLI130例,包括急性动脉栓塞82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48例。单纯全身溶栓和抗凝治疗12例,Fogarty导管取栓81例,行取栓及动脉旁路术15例,9例行导管性溶栓,骨筋膜室切开减压27例。一期截肢13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6.9%,二期截肢8例;总体截肢率为19.3%(21/109)。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起病时间超过24小时是影响保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早开始治疗ALLI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 栓子 血栓形成 导管直接溶栓
下载PDF
血清ADP、MA与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耿万杰 杨庆 +1 位作者 谢红梅 张丹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39-42,47,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二磷酸腺苷(ADP)、血栓弹力图中的最大振幅(MA)与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以随... 目的 探讨血清二磷酸腺苷(ADP)、血栓弹力图中的最大振幅(MA)与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依据两组预后情况(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血清ADP、MA与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ADP、M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7.844,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ADP、MA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2.287,P<0.05),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8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DP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272,P=0.006),与MA呈负相关(r=-0.203,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P、MA降低,MRS评分升高是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图显示,血清ADP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725,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64.5%。结论 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显著,血清ADP、MA是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微信因素,其中MA对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ADP MA 非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病后的认知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庆华 翟秋菊 宋玉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10-1211,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 首次发病的 11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 6 0例健康老年人做对照 ,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检测认知功能 ,根据CT表现进行不同梗死部位的比较。结果 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 首次发病的 11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 6 0例健康老年人做对照 ,用《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检测认知功能 ,根据CT表现进行不同梗死部位的比较。结果 老年人首次发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 ,其认知功能即有明显的障碍 ,并与年龄、梗死部位有关。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病后即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且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因此 ,其治疗方案应兼顾躯体和智能两方面 ,且应坚持长期治疗 ,这样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首次发病 认知功能 老年人 老年认知功能量表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1预处理对大鼠SMA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志新 刘斌 赵德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对小肠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夹闭SMA 1 h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肠IRI模型,对...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对小肠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夹闭SMA 1 h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肠IRI模型,对照组仅暴露SMA。假手术组标准建模。实验组于再灌注前从尾静脉注入20μg/kg的PGE1。光镜下观察小肠变化并采用Chiu氏6级评分法评分。肠管黏膜细胞进行HE检查,并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结果HE检测显示对照组镜下未见明显变化;假手术组绒毛上皮粘膜缺失、破溃并出血坏死;实验组肠粘膜损伤较轻,坏死、脱落少见,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Chiu氏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实验组Bax、Bcl-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实验组血清IFABP、DA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清IFABP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PGE1能减轻大鼠SMA急性IRI所致小肠的坏死程度,保护受损的小肠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急性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列腺素E1
下载PDF
三种不同MRI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脑缺血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鲁宏 胡惠 +3 位作者 何占平 韩向君 陈晶 涂蓉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30-32,37,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为对照组、栓塞15min、30min、1h、2h、4h、6h组共7组,每组各10只大鼠。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T2 FLAIR和常规T2WI检查,测... 目的比较三种MRI检查方法在早期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为对照组、栓塞15min、30min、1h、2h、4h、6h组共7组,每组各10只大鼠。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T2 FLAIR和常规T2WI检查,测量不同时间点高信号相对面积(rS)和相对强度(rD)。结果对照组的三种MRI序列均未见异常信号,DWI在栓塞后15min均显示高信号区(10/10),高信号面积和强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在1h内变化明显,1h-6h呈缓慢上升,但显示梗塞边界不清,解剖定位不准;T2 FLAIR像上大部分(8/10)在栓塞后2h显示高信号区,随后高信号面积和强度随时间不断增加,可确切显示缺血范围;T2 WI像上有2例在栓塞后2h出现高信号区,而多数(7/10)在栓塞后4h显示高信号区,能清晰显示缺血部位。结论 DWI是诊断早期脑缺血的首选成像方法 ,其次是T2 FLAIR;为了能清楚显示缺血部位还应联合应用此三种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实验 动物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在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继中 曾艳 王才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在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在本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治疗组,无早期...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在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在本院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治疗组,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为对照组,检测可疑END患者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在END诊断中的敏感性96.67%和特异性93.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和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S患者身体健康情况100%明显强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S患者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可使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得到更早的判断,及时接受治疗,降低疾病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缺血 脑卒中
下载PDF
野黄芩苷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对抗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利斌 康剑锋 +3 位作者 张战波 周静 顾军 李建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对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小生1~3d的SD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将生长良好的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以及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组(缺氧前加入... 目的观察野黄芩苷对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用小生1~3d的SD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将生长良好的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以及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组(缺氧前加入100、50、25μmol/L药物)5组,每组设6个样本。通过体外建立低氧(O2〈1%)、无糖的培养条件(6h),模拟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烟酸己可碱一碘化丙啶(Hoeehst—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析细胞色素C、Bax、Bel-2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e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模型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吸光度(4值):0.053±0.013比0.173±0.017],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44.78±5.73)%比(5.09±0.43)%,均P〈0.01];在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干预下细胞活性则较缺血模型组明显回升(A值:0.159±0.022、0.133±0.015、0.124±0.011比0.053±0.013),细胞凋亡率则显著下降[(19.58±0.22)%、(24.49±3.15)%、(26.09±0.27)%比(44.78±5.73)%,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模型组中大量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改变,各剂量野黄芩苷干预下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模型组细胞色素C、Bax及e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色素C(A值):0.784±0.039比0.694±0.035,Bax(A值):0.623±0.031比0.490±0.025,easpase-3:0.744±0.037比0.624±0.031],Bcl-2蛋白表达降低(0.813±0.041比0.917±0.046,均P〈0.01);与缺血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野黄芩苷组细胞色素C、easpas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急性缺血 心肌细胞 线粒体通路 凋亡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0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以下文章简称“急性缺血”)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因急性缺血入院患者,分组方式依照头颅MRI诊断结果将其分为34例CI(脑梗死)与26例TIA(短暂性脑缺血... 目的:探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以下文章简称“急性缺血”)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CTPI)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因急性缺血入院患者,分组方式依照头颅MRI诊断结果将其分为34例CI(脑梗死)与26例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分析CTPI诊断情况。结果:与患侧相比较,健侧TTP与MTT显著偏低,CBF与CBV显著偏高,与TIA组相比较,CI组TTP与MTT显著偏高,CBF与CBV显著偏低(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早期存在急性缺血病患者根据血管成像最终检查结果为后期临床该疾病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 CTPI TIA CI
下载PDF
超敏肌钙蛋白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冬琴 赵轲 +3 位作者 楼晶晶 杨越 陈苗 顾大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2期233-235,242,共4页
目的探究超敏肌钙蛋白I(hs-Tn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在90 d随访时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 目的探究超敏肌钙蛋白I(hs-Tn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在90 d随访时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hs-TnI水平与90 d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hs-Tn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曾患有卒中比例、收缩压、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病史及吸烟史比例、舒张压、心率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水平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白细胞计数水平、hs-TnI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女性、年龄、既往卒中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hs-TnI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为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hs-TnI的AUC值为0.818。结论 hs-TnI升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急性缺血性 卒中 预后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小鼠大脑急性缺血过程中^(31)PNMR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建广 杜泽涵 +1 位作者 冯锐 李光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1-526,共6页
利用31PNMR研究了小鼠大脑在急性缺血状态下能量代谢的特点,结扎带迷走神经的颈总动脉后,PCr/Pi、βATP/Pi比值迅速下降,且PCr/Pi下降速度较快,同时脑细胞内酸中毒加重.缺血5min后恢复供血。
关键词 小鼠大脑 急性缺血 NMR 磷31 脑损伤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德杰 廖晓锋 汪江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16例AMI患者,1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16例中死亡8例,总体死亡...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16例AMI患者,1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16例中死亡8例,总体死亡率50%。发病16h内手术或介入治疗者6例,全部存活,发病16h后手术者10例,2例存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009)。结论提高AMI存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综合应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术中应注意恢复SMA血供,处理好切除全部坏死肠管和尽量保留有活性肠管之间的关系,减少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急性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意识状态下大白兔单侧睾丸急性缺血对健侧睾丸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丽君 薛恩生 +5 位作者 林礼务 梁荣喜 陈舜 何以敉 林晓东 俞丽云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3-879,共7页
目的:比较麻醉态与清醒态兔单侧睾丸急性缺血对健侧睾丸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健康大白兔,随机均分为麻醉组(A)和清醒组(B),各组内再设对照组5只(A0/B0)、不全缺血组8只(A1/B1)、完全缺血组8只(A2/B2)。超声监测下制成... 目的:比较麻醉态与清醒态兔单侧睾丸急性缺血对健侧睾丸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健康大白兔,随机均分为麻醉组(A)和清醒组(B),各组内再设对照组5只(A0/B0)、不全缺血组8只(A1/B1)、完全缺血组8只(A2/B2)。超声监测下制成单侧睾丸急性缺血模型。缺血组于精索结扎前、后及松解前后相应时间行睾丸超声造影;对照组于相应时间行睾丸超声造影并监测心率、血压。分析两种意识状态下健侧睾丸造影及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戊巴比妥钠麻醉后,A组兔心率、血压明显受抑制。单侧睾丸急性缺血后,A组健侧睾丸各造影参数无显著变化;B组健侧睾丸短时间内造影参数峰值基础强度差(PBD)减少,显影时间(AT)、峰值减半时间(HT)延长。精索松解后,A1组、B1组、B2组短时间内PBD增高、HT延长。缺血组健侧睾丸均存在局灶性病理损伤和超微结构变化,但Johnsen's评分各组无显著差异;A1组、B1组、B2组健侧睾丸凋亡细胞显著增多。结论:急性睾丸血运障碍可对健侧睾丸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清醒状态下一侧睾丸急性缺血可引起健侧睾丸血流动力学短期内的变化,神经血管反射可能是一重要原因。麻醉剂对兔神经及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可使健侧睾丸血流灌注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睾丸 急性缺血 意识状态 大白兔
下载PDF
大鼠肢体急性和慢性缺血病变特点的对照研究
17
作者 贾英斌 李坚 +2 位作者 苏永辉 关晓东 张百萌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和慢性后肢缺血模型,研究两组大鼠病变特点及缺血代偿情况。方法选择3月龄成年、高脂血症SD大鼠建立急性(n=20)和慢性(n=20)后肢缺血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2-△△Ct法,检测股动脉闭塞后6h患肢股内收肌血管内皮生...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和慢性后肢缺血模型,研究两组大鼠病变特点及缺血代偿情况。方法选择3月龄成年、高脂血症SD大鼠建立急性(n=20)和慢性(n=20)后肢缺血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2-△△Ct法,检测股动脉闭塞后6h患肢股内收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相对定量。股动脉闭塞1周后取腓肠肌检查组织坏死及炎症浸润情况。股动脉闭塞后4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算股内收肌毛细血管/肌纤维比例。术后记录患肢运动功能及患肢/健肢股骨中段周径比值。结果急性组大鼠术后即刻表现严重肢体缺血。慢性组平均术后(8.2±0.7)d始表现严重肢体缺血。股动脉闭塞后6h,急性组股内收肌目标基因VEGF和HIF-1α的相对定量均高于慢性缺血组[(5.57±0.87)vs.(2.49±0.85)和(10.28±1.09)vs.(6.83±1.17),P<0.05]。股动脉闭塞后1周,急性组腓肠肌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较多坏死及炎症浸润。股动脉闭塞后4周,急性组股内收肌毛细血管/肌纤维比例显著高于慢性组[(1.37±0.14)vs.(1.18±0.12),P<0.05]。缺血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急性缺血肢体运动功能早期受损甚于慢性组(P<0.05),但后期恢复较优(P均<0.05)。结论急、慢性缺血具有不同的病理损伤特点,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缺血代偿机制。急性大鼠缺血的代偿优于慢性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模型 急性缺血 慢性缺血
原文传递
丹参对大鼠肝脏急性热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损伤的防治作用
18
作者 范东 邓晓刚 +2 位作者 周立新 赵丹虹 马玉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7,共4页
本实验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直接(?)测了大鼠肝脏急性热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结果显示:肝脏急性缺血60分再灌注20分钟后肝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0.40±0.03)显著高于单纯缺血组(0.13±0.01(P<0.001);内源性SOD活性... 本实验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直接(?)测了大鼠肝脏急性热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结果显示:肝脏急性缺血60分再灌注20分钟后肝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0.40±0.03)显著高于单纯缺血组(0.13±0.01(P<0.001);内源性SOD活性缺血再灌组(9.86±1.54)比单纯缺血组(16.56±1.57)显著降低(P<0.001).再灌组肝损伤程度比缺血组更为严重.如在缺血前静脉给与丹参制剂,则再灌后肝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相应提高,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急性热缺血 氧自由基 丹参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急性运动心肌缺氧时线粒体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颜宜茝 赵肖宪 +1 位作者 付小锁 张勇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199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耗竭运动缺氧应激后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递增负荷耗竭性运动为急性缺氧应激源,观察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含量和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 目的 研究急性耗竭运动缺氧应激后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递增负荷耗竭性运动为急性缺氧应激源,观察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含量和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能量需求过高性缺氧应激后大鼠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呈损伤性改变,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含量增高39.4%(P<0.05),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较安静时下降61.6%(P<0.05).结论急性运动心肌缺氧时线粒体膜结构及功能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心肌缺氧 线粒体膜损伤 急性缺血 心肌线粒体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左室功能
20
作者 刘楠楠 侯明晓 +3 位作者 曹军英 周微微 吴鸿莉 蔡惠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实验犬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左室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14只健康杂种犬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结扎即刻、30 min、120 min、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 min、120 min...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实验犬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左室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14只健康杂种犬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结扎即刻、30 min、120 min、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 min、120 min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室心肌等容收缩期径向加速度和圆周加速度。结果缺血节段的等容收缩期圆周加速度和径向加速度自梗死30 min开始降低,且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减低(均P<0.05);恢复再灌注后,各梗死节段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二维STI技术所测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可定量评价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等容收缩期 左室 加速度 急性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