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析针刺量—效关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夏禹
南茜
杜宇征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9-53,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840709)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8PTLCSY00060)。
-
文摘
针刺量-效关系成形于《黄帝内经》,其媒介逐渐由主观定性发展为客观定量,最初将针感有无作为针刺起效的主观定性标准,并沿用至今;随之出现的区分类型及程度的针感量表,标志由定性向定量的升级。《黄帝内经》通过监测脉象大小判断针刺起效,展现出朴素的客观定量思想,最终发展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客观量化指标,间接体现针刺量-效关系,并为针刺疾病谱和机制的探索提供证据。自石学敏院士明确“针刺手法量学”概念之始成为系统研究,直至近年来手法参数仪器的问世,使得针刺量-效关系逐渐可视、科学。针刺须本于“治神”方能显效。针刺治疗量是介于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与针刺极量的一个区间,当此区间内某治疗量达到感觉产生阈值时,针感得以体现。新型针刺法虽未有针感产生,但治疗量已达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西方针刺研究所设治疗量多低于最小针刺有效治疗量。目前这一区间的界定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刺量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关键词
针刺量-效关系
针刺治疗量
针刺手法量学
-
Keywords
acupuncture quantity-effect relationship
acupuncture treatment amount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metrology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