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应观察 被引量:58
1
作者 殷春 杜宇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血压病血压的即刻作用及长期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于每日14:00—16:00针刺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记录患者每日针刺前以及针刺5min、15min、30min的血压值,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3个月。比...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血压病血压的即刻作用及长期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于每日14:00—16:00针刺人迎、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记录患者每日针刺前以及针刺5min、15min、30min的血压值,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3个月。比较同一天内针刺各时点与针刺前血压,比较每隔15天针刺前与第1天的针刺前血压。结果:同一天针刺各时点收缩压较针刺前收缩压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天、第15天、第30天及第60天各时点舒张压较针刺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期间,每隔15天针刺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第1天针刺前比较均下降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既可降低即刻血压,又可维持降压效应,起到长期平稳降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刺疗法 针刺效应
原文传递
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华德 殷光磊 +1 位作者 蒋飚 何伟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人脑不同区域BOLD信号的影响;探讨针刺百会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针刺百会穴的同时用1·5T磁共振仪扫描脑部,所得图像数据经AFNI软件相关系数法分析处理。[结果](1)6例正常人左右侧...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人脑不同区域BOLD信号的影响;探讨针刺百会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针刺百会穴的同时用1·5T磁共振仪扫描脑部,所得图像数据经AFNI软件相关系数法分析处理。[结果](1)6例正常人左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颞中回、背侧丘脑、尾状核激活(r>0·8)。(2)信号升高区域r值范围为(0·7,0·98),其各体素信号-时间曲线大多呈“”样改变。[结论]针刺百会穴调节脑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针刺百会穴时不同脑区的信号改变有关;fMRI是一种可行的研究针刺作用机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血液供给 针刺效应 百会穴
下载PDF
病侧、双侧头穴透刺对脑梗塞TCD的影响 被引量:35
3
作者 沈特立 东贵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与方法 运用头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偏瘫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对 5 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 针刺双侧头穴 TCD改善均优于针刺病侧头穴 ,针刺双侧头穴可能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 ,从而调... 目的与方法 运用头穴透刺法治疗中风偏瘫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对 5 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 针刺双侧头穴 TCD改善均优于针刺病侧头穴 ,针刺双侧头穴可能促进大脑两侧血液的代偿 ,从而调整大脑左右两侧血流 ,改善脑供血。针刺范围的不同 ,对侧支循环影响的形式、程度是不同的。针刺双侧头穴的针刺效应更广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针 脑梗塞 针刺效应 颅多谱勒超声 TCD
下载PDF
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信号放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被引量:44
4
作者 潘萍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66-2068,共3页
通过对经脉线自身特性及肥大细胞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信号放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肥大细胞 针刺效应 信号放大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宋丰军 蒋松鹤 +11 位作者 郑士立 叶天申 张红 朱文宗 陈柄 杨迎民 周龙寿 刘晓霞 王谦 方君辉 刘海飞 叶必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尿失禁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电针组(136例)、留置导尿组(68例)。电针组穴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百会等,行电针疗法,每周治疗5次;留置导尿组给予留置导尿,每2~4h放...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尿失禁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电针组(136例)、留置导尿组(68例)。电针组穴取曲骨、中极、水道、气海、百会等,行电针疗法,每周治疗5次;留置导尿组给予留置导尿,每2~4h放尿1次,定期给予膀胱冲洗,配合膀胱康复训练,4周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每次排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排尿不畅、尿失禁程度)、膀胱容量、病人满意度等,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2%(125/130),优于留置导尿组的87.5%(56/64,P〈0.05);治疗后除留置导尿组夜尿次数无改变外,两组排尿日记各项评分与总分均显著改善(均P〈0.001),且电针组均优于留置导尿组(P〈0.001,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满意度、膀胱容量均显著改善(均P〈0.001),电针组亦优于留置导尿组(均P〈0.001)。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增加膀胱容量,疗效优于常规留置导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尿失禁 针刺疗法 电针 针刺效应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林亚平 钱力伟 +5 位作者 刘凌宇 韦志群 严洁 易受乡 常小荣 阳仁达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7-60,共4页
针刺足阳明经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梁丘6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用内镜测压术观察针刺前后幽门括约肌压力(振幅、频率)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线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压力,而对照点(线)变化不明显,但各穴位之间效果... 针刺足阳明经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梁丘6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用内镜测压术观察针刺前后幽门括约肌压力(振幅、频率)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线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压力,而对照点(线)变化不明显,但各穴位之间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阳明胃经 内庭 足三里 针刺疗法 十二指肠疾病
下载PDF
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田青 马骏 +1 位作者 刘又香 孙国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 观察电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诱导的大鼠尾壳核出血模型 ,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组织 SOD水平。结果和结论 电针能有效地减轻尾壳核出血大鼠造模 2 4h的脑组织... 目的 观察电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诱导的大鼠尾壳核出血模型 ,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 ,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组织 SOD水平。结果和结论 电针能有效地减轻尾壳核出血大鼠造模 2 4h的脑组织含水量 ,提高脑组织 SOD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脑组织含水量 SOD 针灸效应 电针疗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电针与氢化麦角碱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建强 莫飞智 +1 位作者 赖新生 樊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将 6 8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 (氢化麦角碱 ,dihydroergotoxine,DHET) ,每组 34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社会活动功能调查、日常生活活动...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将 6 8例VD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 (氢化麦角碱 ,dihydroergotoxine,DHET) ,每组 34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社会活动功能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 ,共观察 42天。结果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与药物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其有效率为 79.41% ,药物组为 2 0 .5 8% (P <0 .0 1)。结论电针疗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药物DH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康复 治疗 针刺 电针 智力 针灸效应
下载PDF
P物质与针灸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波 李明月 +2 位作者 赵雪 刘阳阳 郭义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探索P物质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近30多年来P物质与针刺效应的研究进展。发现20世纪末,P物质主要集中在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和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21世纪后,P物质在针灸作用中的研究仍以针刺镇痛和信息传递为主,基于以往的基础研究... 探索P物质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近30多年来P物质与针刺效应的研究进展。发现20世纪末,P物质主要集中在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和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21世纪后,P物质在针灸作用中的研究仍以针刺镇痛和信息传递为主,基于以往的基础研究,本时期的研究更偏向于临床应用的机制研究,除此之外还发现P物质在针刺免疫调节、胃肠运动调节、神经保护、抗缺血、抗哮喘等方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针刺效应 综述
下载PDF
针刺疗程长短与刺激量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窦思东 刘凯 +1 位作者 方小玲 王永中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为观察针刺疗程长短和刺激量对针灸效应的影响,笔者测定24只糖尿病病理模型家兔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结果表明:针刺前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疗程的长短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 为观察针刺疗程长短和刺激量对针灸效应的影响,笔者测定24只糖尿病病理模型家兔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结果表明:针刺前后血糖与胰岛素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疗程的长短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持续时间不同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针灸疗法 疗程 刺激量
下载PDF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对脑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文君 寿依群 +2 位作者 李建华 许志生 刘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4-779,共6页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有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针刺效应 三阴交穴
原文传递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日龙 张伟 东贵荣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2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内关穴电针的实验研究,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经穴和脏腑相关联性。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模型组、单侧针刺组和双侧针刺组5个组,采用经耳缘静脉...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内关穴电针的实验研究,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经穴和脏腑相关联性。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模型组、单侧针刺组和双侧针刺组5个组,采用经耳缘静脉持续长时间滴注垂体后叶注射液制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给予单侧和双侧内关穴电针,取心肌组织制成病理冰冻切片,通过染色,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糖原、琥珀酸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各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心肌缺血家兔心肌糖原、琥珀酸脱氢酶、ATP酶有耗竭、脱失现象(P<0.05);②电针内关穴能增加心肌组织糖原、琥珀酸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增强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缺血;③双侧针刺组比单侧针刺组的治疗效果明显(P<0.05)。结论:①心肌缺血时,能量代谢相关酶发生改变;针刺内关穴,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心肌相关酶的异常变化得以纠正。②针刺内关穴能增强能量代谢物质的活性。③说明经脉上的理化刺激对相应脏腑功能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关穴 心肌缺血 能量代谢 针刺效应
下载PDF
肥大细胞源性外来体参与构建针刺穴位效应启动小网络的探讨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波 李明月 +2 位作者 郭义 赵雪 刘阳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5,共4页
外来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是囊泡运输的常见形式,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国内外现有研究和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穴位局部神经、肥大细胞及相关信号分子等因素相关。外来体参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肥大细胞功能活动... 外来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是囊泡运输的常见形式,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国内外现有研究和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穴位局部神经、肥大细胞及相关信号分子等因素相关。外来体参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肥大细胞功能活动、信号分子释放等生理功能。基于外来体与神经、肥大细胞、信号分子的密切关系,我们认为针刺引起穴位局部肥大细胞释放的外来体是针刺穴位初始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神经-肥大细胞-信号分子的网络联系中具有信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外来体 针刺效应 启动子
原文传递
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江山 严洁 何军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NTS)神经元放电的影响,阐明NTS在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外记录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时NTS神经...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对正常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NTS)神经元放电的影响,阐明NTS在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外记录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时NTS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NTS内神经元对针刺刺激主要以呈兴奋性反应为主;针刺内关、足三里穴组,NTS内兴奋性神经元出现率与针刺偏历、合阳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内关、足三里穴组兴奋性神经元频率变化率亦显著高于针刺偏历、合阳穴组(P<0.01)。结论NTS是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共同调节心胃功能的整合中枢之一;经穴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针刺效应 足三里穴/针刺效应 孤束核 大鼠
下载PDF
中枢5-HT受体在电针对胃运动、胃电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志敏 陈宝忠 王东岩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42,共2页
目的 观察中枢 5 - HT2 、5 - HT3受体在电针对胃运动、胃电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霍耳效应原理慢性记录家兔胃运动的方法 ,同时记录胃电。观察家兔在自由进食和饮水后、清醒安静状态脑室注射赛庚啶、枢复宁条件下 ,电针“足三... 目的 观察中枢 5 - HT2 、5 - HT3受体在电针对胃运动、胃电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霍耳效应原理慢性记录家兔胃运动的方法 ,同时记录胃电。观察家兔在自由进食和饮水后、清醒安静状态脑室注射赛庚啶、枢复宁条件下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和胃电慢波的影响。结果 用赛庚啶阻断中枢 5 - HT2 受体后 ,电针对胃运动及胃电的抑制效应大为减弱 ,而用枢复宁阻断中枢 5 - HT3受体后 ,对电针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影响。结论 提示在电针对胃运动及胃电的抑制效应中 ,中枢 5 -羟色胺递质可能主要通过 5 - HT2 受体发挥作用 ,而与 5 - HT3受体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体 胃运动针灸效应 血清素
下载PDF
针刺合大椎穴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曹文忠 庞文儒 宣之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评价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远期防复发作用,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简便、长效的刺灸法。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药组、三重法组,每组40例。针刺组取穴大椎、风池、百会、印堂等,施以... 目的:评价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远期防复发作用,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简便、长效的刺灸法。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药组、三重法组,每组40例。针刺组取穴大椎、风池、百会、印堂等,施以补虚泻实针法,每天1次;针药组在针刺基础上联合口服开瑞坦(氯雷他定片)10mg,隔日服1次,连服30天;三重法组在针刺基础上联合大椎穴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前3天每天1次,之后隔日1次。3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症状与体征积分,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单项症状分值变化,并比较3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症状与体征积分、单项症状分值均降低(P<0.001,P<0.01,P<0.05),且三重法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重法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2.5%(36/40),优于针刺组的60.5%(23/38)及针药组的69.2%(27/39,均P<0.01)。结论:针刺联合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可靠,且具有较好的预防远期复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大椎 针刺效应 三重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刺角度、方向、深度与针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宋越 马良宵 +2 位作者 王俊翔 甘莹莹 母杰丹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5-8,共4页
本研究总结分析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优化临床针刺方案及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检索毫针刺法影响针效的相关文献,重点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影响针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总结分析。针刺的角度、方向、深... 本研究总结分析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优化临床针刺方案及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检索毫针刺法影响针效的相关文献,重点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影响针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总结分析。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对针效的影响各不相同,选择与病证相适应的刺法是提高针效的关键。毫针刺法与针效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尚缺乏临床试验与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角度 针刺方向 针刺深度 针效
下载PDF
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丽晨 储开昀 +1 位作者 曾琳 王麟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评价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接受8周的贺氏火针疗法,以火针点刺曲张静脉,使瘀血流出并自止,再以毫针针刺患侧合阳、承筋、... 目的:评价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接受8周的贺氏火针疗法,以火针点刺曲张静脉,使瘀血流出并自止,再以毫针针刺患侧合阳、承筋、承山、昆仑。对照组在入组后8周内不予任何干预,定期接受随访,第8周后接受与观察组相同的治疗。主要评价指标是修订版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RVCSS),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VEINES-QOL/Sym questionnaire)的症状评分(VEINES-Sym score)和生活质量评分(VEINES-QOL score)、洪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评分(HVVSS)的症状评分。入组后及入组后第4周末、第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价,第16周末对观察组进行随访期评价。结果:研究期间共5例脱落,脱落率为10%。观察组RVCSS评分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VEINES-QOL评分和HVVSS评分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VEINES-Sym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在第4周末和第8周末均有增加,但仅在第8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VVSS评分在第8周末、第16周末与组内第4周末相比降低(均P<0.05)。结论:贺氏火针疗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有效,可显著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减少症状发作频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治疗后8周内仍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将疗程从4周增至8周,可明显提高贺氏火针疗法对症状严重程度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贺氏火针 针刺效应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损毁室旁核及孤束核对电针内关穴抗家兔心肌缺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泽斌 王述菊 +3 位作者 王亚文 吴绪平 王华 张红星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8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 N)及孤束核(N 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观察电损毁PV N及N 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 N)及孤束核(N 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观察电损毁PV N及N 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 N+N TS电损毁组分别与A M I组、PV N电损毁组比较,在各个时段的心电图ST段电位均有显著性升高,心肌细胞A PA、A PD50、A PD90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同时损毁家兔PV N及N TS后,更加减弱了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PV N及N TS均参与了内关穴心肌缺血保护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下丘脑室旁核 孤束核 针刺效应 内关
下载PDF
电针“内关”、“心俞”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10含量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蔡荣林 胡玲 +3 位作者 余情 刘磊 张田宁 雷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内关"+"心俞&q...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内关"+"心俞"组(针刺观察组)、针刺"太渊"+"肺俞"组(针刺对照组),每组15只,针刺观察组选取"内关"和"心俞"穴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电流1mA,频率为2 Hz,每次刺激20min,1次/d,共3d。针刺对照组选取"太渊"、"肺俞",电针方法同针刺观察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不电针。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NF-κB p6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血清IL-1β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观察组大鼠的心肌缺血面积、梗死面积和NF-κB p65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IL-1β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对照组显著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内关"、"心俞"穴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IL-10含量,可能是其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效应 内关 心俞 NF-ΚB p6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