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与脊髓P物质、八肽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胡波 刘琳 +6 位作者 郭长青 李晓泓 孙红梅 刘乃刚 卢婧 谷世喆 马惠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每组7只。后3组首先采用一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每组7只。后3组首先采用一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电针组和针刀组分别给予电针左侧"肾俞""腰阳关"和针刀松解干预治疗。造模28 d后取大鼠下丘脑和脊髓腰段,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腰段P物质(SP)、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与脊髓组织中SP、CCK-8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经针刀松解治疗后,SP、CCK-8的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下丘脑和脊髓中S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下丘脑CCK-8的含量亦明显降低(P<0.01);针刀组下丘脑和脊髓组织中SP、CCK-8的含量更接近正常组。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中枢SP、CCK-8合成释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刀松解治疗的方法略优于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电针 针刀松解法 P物质 八肽胆囊收缩素 脊髓 下丘脑
下载PDF
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晓蕾 廖家权 +1 位作者 黄金忠 郑国尧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与口服西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针刀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结合康复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乐葆结合康复训练,共观...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与口服西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针刀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结合康复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乐葆结合康复训练,共观察治疗1月。参照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简化Fugl-Meyer评价法评定对两组治疗后进行评价。结果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乐葆(P<0.05);针刀松解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运动能力改善优于口服西乐葆(P<0.05)。结论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针刀松解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性大鼠上位中枢不同部位β-内腓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幼楠 郭长青 +4 位作者 嵇波 金燕 钟鼎文 刘清国 郭孟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58-226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干预后上位中枢不同部位β-内腓肽(β-EP)的变化并与电针干预相比较,探讨针刀松解在脊髓以上水平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L半胱...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干预后上位中枢不同部位β-内腓肽(β-EP)的变化并与电针干预相比较,探讨针刀松解在脊髓以上水平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L半胱氨酸溶液按1:1混合静置0.5h后分别于造模第1、4、7天注射于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大鼠左膝关节腔,每次20μL。4周后针刀组和电针组给予相应治疗。治疗3周后大鼠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别测定延髓、丘脑、下丘脑、垂体、海马的β-EP含量,针刀组分别与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进行对比。结果:在膝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模型组脑内各不同部位的β-EP含量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针刀及电针干预后β-EP含量在多数部位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在丘脑水平针刀组、电针组的β-EP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丘脑水平2个干预组的β-EP含量更为接近空白组。除在海马水平针刀组与电针组存在显著差异外,在脑内其余各水平针刀组与电针组的β-EP含量差异并不明显。结论: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中枢各水平的β-EP有良性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可能与膝关节局部伤害性刺激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电针 Β-内啡肽
原文传递
膝骨关节炎大鼠丘脑及下丘脑β-EP受体含量变化及针刀松解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钟鼎文 郭长青 +6 位作者 嵇波 陈幼楠 金燕 刘清国 郭孟玮 陈占禄 朱汉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法干预后丘脑及下丘脑β-EP受体含量的变化并与电针干预相比较,探讨针刀松解在脑内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L半胱氨酸溶液按1∶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法干预后丘脑及下丘脑β-EP受体含量的变化并与电针干预相比较,探讨针刀松解在脑内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L半胱氨酸溶液按1∶1混合静置0.5h后分别于造模第1、4、7天注射于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大鼠左膝关节腔,每次20μL。4周后针刀组和电针组给予相应治疗。治疗3周后大鼠断头处死,取出脑组织,分别测定丘脑、下丘脑的β-EP受体含量及其亲和常数。结果:在丘脑及下丘脑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的β-EP R1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在丘脑三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论在丘脑或是下丘脑,β-EP R2含量的变化都不十分明显,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亲和常数方面膝骨关节炎形成过程中β-EP受体亲和常数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在丘脑,模型组β-EP R1及β-EP R2亲和常数的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下丘脑水平β-EPR1的变化趋势较β-EP R2明显,模型组β-EP R1的亲和常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刀松解或电针干预后模型大鼠的β-EP受体亲和常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空白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丘脑及下丘脑β-EP受体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在膝骨关节炎的形成过程中痛刺激使得β-EP受体的亲和力升高,这有利于镇痛作用的发挥。针刀松解法一方面通过局部作用降低了痛刺激信号向中枢的传入,另一方面维持了β-EP受体亲和力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针刀松解法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电针 13一内啡肽受体
下载PDF
调脊通督法针刀松解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欢 丁德光 +3 位作者 姚敏 周薇 毛慧芳 沈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7期139-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调脊通督法针刀松解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48例,最终完成... 目的探讨调脊通督法针刀松解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48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针刀组46例,电针组45例。针刀组采用调脊通督针刀松解术治疗,每5天1次,1次为1个疗程;电针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及随访后的腰屈曲活动度变化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腰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两组腰屈曲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针刀组明显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周后,针刀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脊通督针刀疗法和电针疗法均对改善LDH患者腰屈曲活动度有一定效果,但针刀疗法提升幅度更优,能显著提升腰屈曲活动能力,且见效更快,疗效更佳,操作简便又省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脊通督法 针刀松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屈曲活动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书晨 姚滔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刀组及联合治疗结3组各30例。针灸组予以针灸治疗,针刀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超声引...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刀组及联合治疗结3组各30例。针灸组予以针灸治疗,针刀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完成2周后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针刀组和针灸组,针刀组优于针灸组(P<0.05);3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针灸组和针刀组(P<0.01),针灸组和针刀组表现相当(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为90%,针灸组73.33%,针刀组为8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和针刀组(P<0.05),针刀组又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更佳,将超声、针刀、针灸联合运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超声引导 针刀松解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邓芳 李庆华 +3 位作者 罗颖 雷志凯 俞良 孙建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非超声组(n=30),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神经阻滞(U,n=30);非超声组在传统方法下行椎...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非超声组(n=30),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神经阻滞(U,n=30);非超声组在传统方法下行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神经阻滞((N,n=30)。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4和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次数≥3的例数;记录治疗后8周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疼痛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和8周VAS评分U组均低于N组(P<0.05);U组治疗次数≥3的例数明显少于N组,8周疗效评定U组均优于N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可视化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声 针刀松解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mRNA、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长青 曹榕娟 +10 位作者 孙红梅 Seyed Javad Mojtabavi 马惠芳 吴海霞 许红 李晓泓 刘乃刚 张义 岳利锋 乔晋琳 陈占禄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358,393,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部分中枢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及电针组。采用左侧第3腰椎横突尖部埋置明胶海绵法建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和...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部分中枢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及电针组。采用左侧第3腰椎横突尖部埋置明胶海绵法建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和电针左侧"肾俞""腰阳关"治疗。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前阿黑皮素(POMC)mRNA、前脑啡肽原(PPE)mR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下丘脑POMC mRNA、PPE mRNA的阳性细胞表达较正常组增多(P<0.01),针刀组和电针组大鼠下丘脑POMC mRNA、PPE mRNA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多(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与电针可能通过促进下丘脑POMC mRNA、PPE mRNA的表达,参与其镇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针刀松解法 电针 下丘脑 前阿黑皮素 前脑啡肽原
原文传递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晓泓 刘乃刚 +9 位作者 孙红梅 郭长青 李宰和 孔珉晶 张义 吴海霞 许红 岳利锋 乔晋琳 陈占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血清和肌肉组织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法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5组,每组6只。后4组采用在左侧第3腰椎... 目的: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血清和肌肉组织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法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5组,每组6只。后4组采用在左侧第3腰椎横突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制作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双侧"委中"干预,针刀+电针组则同时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造模后第28d,取腹主动脉血和左侧第3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组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肌肉组织匀浆中IL-1β、IL-6、IL-8、TNF-α、IL-10、TGF-β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和肌肉组织匀浆中IL-1β、IL-6、IL-8、TNF-α、IL-10、TGF-β含量较正常显著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较模型组各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较模型组具有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可明显降低模型兔血清和肌肉组织匀浆中的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改善局部炎症反应,表明针刀松解法对外周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炎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松解法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可视化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思路设计与方法探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绪平 阮宜骏 +1 位作者 胡零三 陈绮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16-118,共3页
针刀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微创介入技术应用,可视化针刀松解术在诊治肩周炎方面具有独到优势。本文从非直视下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肩周炎临床应用,分析可视化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优势,阐述可视化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与思路,为... 针刀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微创介入技术应用,可视化针刀松解术在诊治肩周炎方面具有独到优势。本文从非直视下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肩周炎临床应用,分析可视化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优势,阐述可视化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与思路,为肩周炎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可视化针刀 针刀松解术
原文传递
经筋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海军 于杰 +5 位作者 高景华 朱立国 顾树明 司江涛 高春雨 银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22,27,共5页
目的:客观评价经筋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选取本院门诊8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观察组接受腰背部经筋刀松解治疗,每周治疗1次,2次为... 目的:客观评价经筋刀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选取本院门诊8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观察组接受腰背部经筋刀松解治疗,每周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接受腰椎牵引+佩戴腰围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VAS评分及JOA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VAS评分、JOA积分、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74.42%,对照组有效率为65.12%),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两组JOA积分、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69.77%,对照组为53.49%),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经筋刀治疗与牵引+佩戴腰围治疗比较短期疗效肯定,随访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针刀松解 经筋刀
原文传递
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E_2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饶贞权 张教明 +4 位作者 龚新宇 熊燕 张良梅 吕莉 刘兴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116例慢性胃炎患者均为2012年6月~2015年6月丹江口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9例采用针刀松解术...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联合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116例慢性胃炎患者均为2012年6月~2015年6月丹江口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9例采用针刀松解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先用针刀松解T5~T10关节突关节囊,然后松解T7~T12肋横突关节囊,最后取中脘、肝俞、胆俞、脾俞及胃俞穴行穴位埋线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周。对照组57例口服西药治疗:铝碳酸镁片4次/d,1 g/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3次/d,5 mg/次;兰索拉唑肠溶片,2次/d,30 mg/次,共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EGF和PGE2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EGF及PGE2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GF及PGE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清EGF及PGE2的含量,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从而治愈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松解术 穴位埋线 慢性胃炎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二妙丸加减方治疗湿热浸淫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佟颖 刁志惠 +3 位作者 孙乐 杨华森 王晨彤 付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二妙丸加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的将患AS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二妙丸加减方口服治疗,治疗组予以二妙丸加减+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两组均以6个月为治疗...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二妙丸加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的将患AS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二妙丸加减方口服治疗,治疗组予以二妙丸加减+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两组均以6个月为治疗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刀联合中药二妙丸加减方的治疗方法,是对湿热浸淫型AS患者有显著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闭合性松解术 二妙丸加减方 湿热浸淫型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新宇 饶贞权 +4 位作者 张教明 熊燕 张良梅 吕莉 刘兴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针刀松解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5%,对照...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针刀松解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5%,对照组有效率85.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松解术 穴位埋线 慢性胃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与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中枢啡肽类物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嵇波 郭长青 +7 位作者 钟鼎文 金燕 陈幼楠 刘清国 任晓暄 张义 陈占禄 朱汉章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及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中枢β-内啡肽(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用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半胱氨酸溶液注入大鼠左膝关节腔复制膝骨关节炎模...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及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中枢β-内啡肽(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用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半胱氨酸溶液注入大鼠左膝关节腔复制膝骨关节炎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治疗,疗程3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脊髓及中脑β-EP及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及中脑β-EP和CCK-8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在脊髓水平针刀组及电针组β-EP含量较模型组升高,以电针组明显(P<0.05);针刀组和电针组脊髓和中脑CCK-8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间β-EP及CCK-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均可调节膝骨关节炎大鼠脊髓和中脑β-EP和CCK-8的合成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电针疗法 β-内啡肽(β-EP)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
原文传递
小针刀松解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髋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雅峰 姚兴豹 +5 位作者 杨刚 于健 朱艳风 温志刚 韩昆 董军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髋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72例髋关节术后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髋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72例髋关节术后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术后1周采用小针刀松解配合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对照组术后1周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患者髋关节的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RO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髋关节ROM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髋关节ROM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松解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髋关节术后功能障碍,标本兼顾,具有简、便、验、廉的特征,损伤小,出血少,简单易行,疗效确切,易为广大患者接受,且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封闭配合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小针刀松解 功能障碍 桃红四物汤 局部封闭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文吉 杨新国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A积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术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网球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活动及疼痛,作为治疗本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松解术 肱骨外上髁炎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海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配合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等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2年1月KOA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分玻璃酸钠注射组、针刀松解术组和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配合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等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3月~2012年1月KOA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分玻璃酸钠注射组、针刀松解术组和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对比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膝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与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膝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针刀松解术加玻璃酸钠注射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可明显减轻关节局部症状,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度,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可有效预防关节软骨的退变,延缓关节功能的衰退。两种方法综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刀松解术 玻璃酸钠注射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龚新宇 饶贞权 +4 位作者 张教明 熊燕 张良梅 吕莉 刘兴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用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比...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用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P<0.05),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OD及MDA含量变化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OD及MDA的含量,进而良性调节血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从而治愈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针刀松解术 穴位埋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中枢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长青 嵇波 +8 位作者 钟鼎文 陈幼楠 金燕 刘清国 郭孟玮 张义 刘乃刚 陈占禄 朱汉章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P物质(SP)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刀松解法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KOA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P物质(SP)的调节作用,探讨针刀松解法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KOA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将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0-3mol/L半胱氨酸溶液按1:1混合静置0.5h后分别于造模第1、4、7d注射于后三组大鼠左膝关节腔,20μl/次。4周后相应给予针刀松解法治疗或电针治疗。治疗3周后取大鼠腰膨大处脊髓及脑组织,放免法测定脊髓、中脑、垂体、丘脑、下丘脑的sP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KOA模型组的sP含量在脊髓水平(29.094±6.854)pg/mg、脊髓以上水平丘脑(31.043±8.744)pg/mg、下丘脑(75.158±19.546)pg/mg均显著增加(P〈O.05,尸〈0.01);电针组的SP含量在脊髓、中脑、丘脑和下丘脑均显著增加@〈0.05,P〈0.01);针刀组的sP含量在脊髓(29.925±5.286)pg/mg、垂体(55.806±11.152)pg/mg、丘脑(26.500±5.511)pg/mg水平均显著增加(P〈O.05,P〈0.01),在中脑和下丘脑则未见增加。与KOA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脊髓SP含量(36.912±6.548)pg/mg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和针刀组下丘脑sP含量[分别为:(57.487±14.164)pg/mg、(45.362±6.048)pg/mg]显著降低(P〈0.05,P〈0.01)。在下丘脑针刀组较电针组含量低(P〈0.05),在其他部位电针组和针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松解法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中枢的sP水平有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松解法 电针 P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