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揭示穴位敏化现象的特征与规律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桂兴 周玉梅 +14 位作者 孙宁 崔瑾 常小荣 冀来喜 刘思宇 罗廖君 刘晓佳 王丹 赵凌 蔡定均 郑晖 孙铭声 耿国燕 程建 梁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基于针灸临床优势病种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探究穴位敏化现象的特征与规律。方法:结合文献和专家经验,筛选出治疗KOA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包括:鹤顶、梁丘、命门、内膝眼、曲泉、犊鼻等,对814例KOA患者和217例健康受试者的穴位温度... 目的:基于针灸临床优势病种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探究穴位敏化现象的特征与规律。方法:结合文献和专家经验,筛选出治疗KOA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包括:鹤顶、梁丘、命门、内膝眼、曲泉、犊鼻等,对814例KOA患者和217例健康受试者的穴位温度、机械痛阈、压痛阈变化进行检测,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判别穴位是否发生敏化。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KOA患者穴位温度升高、机械痛阈和压痛阈降低(P<0.05),且存在区分穴位是否发生敏化现象的界值。机器学习结果显示,穴位敏化预测准确率最高为86.7%(肾俞),最低为73.9%(鹤顶);对KOA患者临床3期预测准确率较高,最高为93.3%(曲泉)。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穴位敏化现象反映疾病的特征,且与疾病的病情存在关联,可为KOA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穴位敏化 机器学习 穴位温度 机械痛阈 压痛阈
原文传递
基于经穴温度变化探讨中医五音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靖宇 嵇波 +9 位作者 刘翼天 方洋 石天宇 刘茜玮 葛云鹏 王佳佳 张子玥 韩娜娜 刘玉婷 邹世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患者机体处于脏腑功能失衡态和恢复平衡态时经穴温度的相对特异性变化。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健康...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患者机体处于脏腑功能失衡态和恢复平衡态时经穴温度的相对特异性变化。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疏肝健脾五音疗法,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脏腑(肝、脾)、表里脏腑(胆、胃)和非相关脏腑(心包、肺)腧穴温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对照组SF-36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20/30),高于对照组的10.0%(3/3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肝相关的原穴和俞募穴、与胆相关的原穴和俞募穴温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与脾相关的原穴和俞募穴、与胃相关的俞募穴温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与肝、脾相关的非特定穴和与心包、肺相关的原穴、俞募穴治疗前后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健康教育。腧穴体表温度变化可以反映中医五音疗法对机体相关脏腑功能状态的调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五音疗法 经穴-脏腑相关 肝郁脾虚 经穴温度 红外热成像
原文传递
艾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艳 应荐 +6 位作者 邓海平 程珂 汪乔 潘文 季军 王克邪 赵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9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穴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50例与安慰灸组52例,选取神阙、关元穴,艾灸组行真艾灸治疗12周,安慰灸组行安慰艾灸治疗12周,两组均在首次艾灸和末...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关元穴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区温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50例与安慰灸组52例,选取神阙、关元穴,艾灸组行真艾灸治疗12周,安慰灸组行安慰艾灸治疗12周,两组均在首次艾灸和末次艾灸时检测两穴灸前、灸后的穴区温度。结果:经治疗12周后,艾灸组患者配偶怀孕率高于安慰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0个月,艾灸组配偶怀孕率显著高于安慰灸组(P<0.05),且艾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灸组疗效(P<0.05);治疗12周后,艾灸组精子浓度优于安慰灸组(P<0.05),而两组a级精子活力、a+b级精子活力差异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神阙穴和关元穴灸后温度均高于各自的灸前温度(P<0.05),而经12周治疗后两组两穴灸前温度与首次治疗时灸前温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精子浓度,提高患者配偶受孕机率,对男性不育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尚未发现艾灸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与穴位温度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男性 不育症 穴区温度
下载PDF
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穴位温度变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婷 吕洪雪 叶小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疗效及穴位的温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1例CHF患者,均给予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在治疗前后,比较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 目的探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疗效及穴位的温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1例CHF患者,均给予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在治疗前后,比较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彩超射血分数(LVEF)]、膻中与跗阳24 h的温度变化(平均温度、昼夜温度)。结果治疗后,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超声心动图LVEDd参数值低于治疗前,LVEF参数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膻中与跗阳的24 h平均温度均高于治疗前的平均温度(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CHF患者近心端及远心端不同穴位具有温度差异,心功能不同患者也具有穴位温度差异,通过穴温变化可评估心衰的病情变化和用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 穴位温度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型
下载PDF
一种穴位内部温度参数采集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刚 杨华元 +2 位作者 刘堂义 高明 唐文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1-906,共6页
目的:实现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可以实时测量与记录穴位内温度参数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精细的线材热电偶嵌入到空芯针体作为穴位检测探针,按照穴位温度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结构,利用Agilent34420A纳伏/微欧表进行穴位温度数据采集技术方法设... 目的:实现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可以实时测量与记录穴位内温度参数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精细的线材热电偶嵌入到空芯针体作为穴位检测探针,按照穴位温度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结构,利用Agilent34420A纳伏/微欧表进行穴位温度数据采集技术方法设计,建立一个穴位温度采集平台,进行穴位内温度采集,并开展验证实验,证明系统的可行性与稳定性。结果:通过与水银体温计的测温结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穴位温度数据采集平台测温曲线与标准体温计测量曲线吻合度极高,验证设计的测温平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通过开展实验动物在体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利用穴位测温探针进行在体穴位内温度测量实验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结论:穴位测温探针和穴位内部温度数据采集技术方法能够实现对穴位内部温度的测量,并保证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作为一种穴位内部温度参数采集的实验技术方法,能够定量地记录针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针 针刺探针 针灸器材 穴位温度
原文传递
在校女大学生6种中医体质与平和质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比较
6
作者 李亚雯 赵瀚廷 +3 位作者 杨晓玉 周妍鑫 龚嘉骏 赵汉青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6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在校女大学生6种中医体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气郁质)人群与平和质人群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河北大学符合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7种中医体质的女大学生76例,回顾性分析通过红... 目的:研究在校女大学生6种中医体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气郁质)人群与平和质人群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河北大学符合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7种中医体质的女大学生76例,回顾性分析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的红外热图,对采集到的不同区域(任脉区、督脉区)及腧穴(单侧左十二募穴、神阙穴、命门穴、双侧内劳宫穴)的体表平均温度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红外热成像特征。结果:共筛选出平和质12例、阳虚质20例、气郁质11例、痰湿质8例、阴虚质14例、血瘀质7例、气虚质4例。平和质组督脉温度>任脉温度,三焦温度呈上焦>中焦>下焦的分布特征。平和质与其他6种体质不同区域及腧穴温度的差异各有侧重。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较平和质在一些部位温度更高;阴虚质、气郁质与平和质相比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结论:气虚为阳虚之渐,似“秋乃冬渐”;痰湿和血瘀作为病理产物,与脾和心关系密切,如“甘苦滞热”,对痰湿质和血瘀质的热态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阴虚则内热,气郁质可在期门穴有显著热态分布。说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对临床中医体质辨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红外热成像 腧穴温度
下载PDF
脾阳虚证患者壮药足浴和腹针结合艾灸治疗效果的初步比较研究
7
作者 翚达康 吕春燕 +3 位作者 蒋盛军 陈红 王玉雪 童远明 《天津科技》 2024年第6期52-55,60,共5页
对30名脾阳虚患者给予壮药足浴治疗,对20名脾阳虚患者给予腹针结合艾灸治疗,使用红外额温计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三焦五穴印堂穴、劳宫穴、涌泉穴局部的温度,并分析其变化特征,比较壮药足浴和腹针结合艾灸的温阳效果,并探讨这2种治疗方法... 对30名脾阳虚患者给予壮药足浴治疗,对20名脾阳虚患者给予腹针结合艾灸治疗,使用红外额温计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三焦五穴印堂穴、劳宫穴、涌泉穴局部的温度,并分析其变化特征,比较壮药足浴和腹针结合艾灸的温阳效果,并探讨这2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壮药足浴前后印堂穴温度升高的有13位患者,占治疗患者的43.3%;劳宫穴温度升高的有24位患者,占治疗患者的80%;涌泉穴温度升高的患者有27位,占治疗患者的90%。腹针结合艾灸前后印堂穴温度升高的有12位患者,占治疗患者的60.0%;劳宫穴温度升高的有11位患者,占治疗患者的55.0%;涌泉穴温度升高的患者有15位,占治疗患者的75%。研究表明,壮药足浴和腹针结合艾灸这2种治疗方法对三焦五穴温阳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都可以提高大部分脾阳虚患者三焦五穴的温度,具有温阳及引火归元的治疗效果。壮药足浴比腹针结合艾灸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足浴 腹针结合艾灸 穴位温度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基于无线体温监测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穴位温度变化情况及中药治疗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婷 叶小汉 +1 位作者 吕洪雪 董明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6期5-9,共5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无线体温监测技术监测近心端的膻中穴及远心端的双侧跗阳穴24 h温度变化,同时运用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穴位温度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穴位温度变化规律及中药治疗的...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无线体温监测技术监测近心端的膻中穴及远心端的双侧跗阳穴24 h温度变化,同时运用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穴位温度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穴位温度变化规律及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医证型不同分为气虚血瘀证组(31例)、气阴两虚血瘀证组(33例)、阳气亏虚血瘀证组(32例)。三组均采用基本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共识气虚血瘀证组采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阴两虚血瘀证组采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阳气亏虚血瘀证组采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膻中穴和跗阳穴的24 h平均温度、脑利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三组治疗前膻中穴与跗阳穴的24 h温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气阴两虚血瘀证组膻中穴、跗阳穴的24 h平均温度分别为(36.50±0.57)、(35.90±0.60)℃,均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的(36.10±0.65)、(35.50±0.65)℃和阳气亏虚血瘀证组的(36.10±0.80)、(35.20±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组、阳气亏虚血瘀证组膻中穴、跗阳穴的24 h平均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组和阳气亏虚血瘀证组膻中穴、跗阳穴的24 h平均温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血瘀证组膻中穴、跗阳穴的24 h平均温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膻中穴、跗阳穴的24 h平均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BN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气阴两虚血瘀证组BNP(558.40±265.60)ng/L低于气虚血瘀证组的(762.20±244.47)ng/L、阳气亏虚血瘀证组的(883.00±286.80)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组、阳气亏虚血瘀证组BNP水平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穴位温度 无线体温检测 中医证型
下载PDF
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佘延芬 宋佳杉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10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行评述,总结研究的成就、存在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在维普、CNKI以穴位温度、经络温度、皮肤温度、穴位温度测定仪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94篇,根据其中密切相关文献35篇进行评述。结果:... 目的: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行评述,总结研究的成就、存在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在维普、CNKI以穴位温度、经络温度、皮肤温度、穴位温度测定仪等为关键词检索文献94篇,根据其中密切相关文献35篇进行评述。结果:各研究单位在穴位温度正常值、穴位相对于非穴的体表温度特异性表现、针灸对穴位温度的影响、穴位温度与脏腑病证的相关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深入研究的空间。结论:今后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以穴位温度为客观指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穴位及非穴位温度的不同表现、穴位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穴位温度变化的相关机制,最终为回答穴位的特异性、穴位脏腑相关以及补泻手法的效应等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体表温度 穴位特异性 穴位脏腑相关 穴位温度测定仪
下载PDF
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观察
10
作者 丁海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00-9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塌渍及穴位温针灸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欧美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C-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塌渍结合穴位温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腰腿痛 穴位温针灸 中药塌渍 疗效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敏化穴位的文献挖掘与临床验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龑 薛艳 +4 位作者 蒋鼎 李名 庞坚 郑昱新 曹月龙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KOA)的主要敏化穴位及敏化方式,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与KOA病情程度及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及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PubMed、Embase(OvidSP)、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的...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KOA)的主要敏化穴位及敏化方式,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与KOA病情程度及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及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PubMed、Embase(OvidSP)、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KOA的敏化穴位、敏化类型及敏化方式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其中的规律;于课题组前期相关队列研究中,连续选取KOA病例104例,采用近红外成像拍照技术及相关软件提取主要敏化穴位区域温度数值,并应用简单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敏化穴位区域温度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最终纳入文献73篇。(2)纳入文献涉及的敏化穴位按照出现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阳陵泉、血海、犊鼻、内膝眼、阴陵泉等,其中出现频次最高者为阳陵泉,且热敏是阳陵泉穴位最为主要的敏化方式。(3)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阳陵泉穴位区域温度与WOMAC评分(r=0.191,P<0.05)、血浆IL-1β水平(r=0.212,P<0.05)均呈正相关,与血浆TNF-α(r=0.100,P>0.05)、IL-6水平(r=0.121,P>0.05)无相关性。(4)采用Enter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1β水平是影响阳陵泉穴位区域温度的危险因素[β=0.056(0.001,0.111),P<0.05]。结论KOA存在明显的穴位敏化现象,且敏化穴位区域温度与KOA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穴位敏化 阳陵泉 穴位区域温度 白介素-1Β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针刺对实验性骨折家兔穴温和肛温的影响
12
作者 沈梅红 祁晓华 +1 位作者 吕越 赵和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58-358,共1页
针刺对实验性骨折家兔穴温和肛温的影响*沈梅红祁晓华吕越赵和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关键词实验性骨折针刺家兔穴温肛温中图号R274.11针刺... 针刺对实验性骨折家兔穴温和肛温的影响*沈梅红祁晓华吕越赵和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关键词实验性骨折针刺家兔穴温肛温中图号R274.11针刺对骨折机体穴温和肛温的影响尚无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穴温 肛温 针刺疗法
下载PDF
正常女大学生经期穴位体表温度与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佘延芬 朱江 +3 位作者 马良宵 解秸萍 李春华 苑鸿雯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女大学生经期经穴体表温度和同名穴位温差与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判断以这两个指标作为经穴反映胞宫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时,是否应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方法:正常女大学生49人,选取胞宫相关经穴血海、地机、中都、...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女大学生经期经穴体表温度和同名穴位温差与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相关性,判断以这两个指标作为经穴反映胞宫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时,是否应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方法:正常女大学生49人,选取胞宫相关经穴血海、地机、中都、三阴交、太溪、太白、太冲、水泉,非相关经穴悬钟以及悬钟旁非经非穴,于经期第1天连续动态探测各测试点体表温度60min,每10min记录1次室内温度和湿度。利用发展模型建立因变量x(室内温度或温差)与y(体表温度或温差)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两者的变化是否相关。结果:正常女大学生经期第1天双侧血海、地机、中都、悬钟、非穴的体表温度与室内温度呈正相关(P<0.05);各测试点同名穴位温差与室内温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各测试点的体表温度与室内湿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各测试点同名穴位温差与室内湿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经穴体表温度较同名穴位温差易受室内温度的影响,两者均不易受室内湿度的影响,推测如果经穴体表温度作为反映胞宫生理及病理变化的客观指标时应该把室内温度作为协变量考虑,建议采用同名穴位温差作为穴位反映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体表温度 女性受试者 室内环境 室内温度 室内湿度
原文传递
穴位皮肤温度与针灸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海珍 熊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209-213,共5页
穴位皮肤温度是脏腑经络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也是针灸效应的科学指征。基于CNKI、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综合近10年针灸穴位皮肤温度研究发现,生理病理状态下,穴位皮肤温度具有不同的特点,且与解剖结构、中医基础理论存在一定的关联。... 穴位皮肤温度是脏腑经络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也是针灸效应的科学指征。基于CNKI、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综合近10年针灸穴位皮肤温度研究发现,生理病理状态下,穴位皮肤温度具有不同的特点,且与解剖结构、中医基础理论存在一定的关联。针刺和艾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来调整经络穴位体表温度,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不同,不同灸温的灸效不同,灸时与灸效的关系存在阶段性。穴位皮温变化与交感神经、血管舒张、血流量、微循环、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关。考虑其对皮温的影响,有必要设置安慰对照组。热传导、热辐射、热力学、水分蒸发以及在艾灸过程中调整施灸距离和清灰,均是灸热和灸温的影响要素。未来可尝试标准化灸时和穴位灸温,采用多种测温方式,从信号通路等途径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皮肤温度 针刺 艾灸 体表温度 效应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