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complementary acupionts on mast cells and histamine/bradykinin released by mast cells in the regions of acupionts 被引量:3
1
作者 屈敬阳 安娜 +4 位作者 刘丁丁 陈龙 许倩 杨志新 杨燕萍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numbers and degranulation status of local mast cells (MCs) of the complementary acupionts,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histamine and bradykinin after acupuncture a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numbers and degranulation status of local mast cells (MCs) of the complementary acupionts,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histamine and bradykinin after acupuncture at rat's complementary acupionts of Yanglingquan (GB 34) and Yinlingquan (SP 101,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mplementary acupionts. Methods: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0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lank control group (group K), an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 34) group (group A), an acupuncture at Yinlingquan (SP 9) group (group B), an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 34) and Yinlingquan (SP 9) group (group AB), and an acupuncture at points near Yanglingquan (GB 34) and Yinlingquan (SP 9) group (group CD), 8 rats in each group. Group A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 34); group B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Yinlingquan (SP 9); group AB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Yanglingquan (GB 34) and Yinlingquan (SP 9); group CD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the control points [points 3 mm away from Yanglingquan (GB 34) and Yinlingquan (SP 9) respectively]. Acupuncture was performed at bilateral points in each group. Rats in group K were fixed using the same method as rats in the other 4 groups without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Needles of 0.35 mm in diameter and 40 mm in length were used for acupuncture. Needle handle was connected to the G6805-]~[ mode electroacupuncture (EA) device after needling qi was obtained, with sparse-dense wave, frequency of 2 Hz/100 Hz and current of i mA to keep the needle handles slightly tremulous while the rats kept quiet. Rats were continuously stimulated by EA for 20 rain each time.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s were conducted on the 1st, 3rd, 5th and 7th days when the experiment started, for 4 times in total. Specimens from rats in each group were collected 2 h after the 7th day. The levels of histamine and bradykinin in serum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mentary acupionts Point Combina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 Yinlingquan(SP 9) Point Yanglingquan (GB 34) Mast Cell HISTAMINE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胃肠运动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雅媛 梁凤霞 +4 位作者 陈丽 卢威 周钰点 黄湘茜 杨姝瑞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5-88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胃肠运动及瘦素(LEP)、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相关机制。方法:从70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挑选10只为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其他大鼠采用高脂饮食饲养法造模,共8周。造模成功...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胃肠运动及瘦素(LEP)、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相关机制。方法:从70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挑选10只为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其他大鼠采用高脂饮食饲养法造模,共8周。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部电针组、下肢部电针组及标本电针组,每组各10只。腹部电针组取"关元""中脘""天枢";下肢部电针组取"足三里""丰隆";标本电针组取腹部联合下肢部穴位,3组均电针20 min/次,3次/周,连续干预8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白色脂肪含量;检测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LEP、CCK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LEP、CCK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3个干预组进食量、体质量均升高(P<0.05)。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进食量、体质量、TC、TG、NEFA、白色脂肪含量、胃排空率、血清及小肠的LEP含量显著升高(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及小肠C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干预组进食量、体质量、TC、TG、白色脂肪含量、胃排空率、血清及小肠的LE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及小肠CCK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下肢部电针组、标本电针组血清NEF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腹部电针组比较,下肢部电针组及标本电针组血清NEFA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腹部、下肢部穴位对胃肠运动和LEP、CCK的调节作用一致,但在调节血清NEFA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针刺腹部、下肢部穴位均可改善大鼠的肥胖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LEP、CCK的表达,从而延迟胃排空,加快小肠推进率,减少进食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配伍 电针 肥胖 胃肠运动 胆囊收缩素 瘦素
原文传递
三伏灸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铭 徐维 +2 位作者 郑偶然 陈志斌 卢希玲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观察支气管哮喘三伏灸传统取穴与辨证取穴的疗效比较。肺气虚组(A)、脾气虚1组(B1)、肾气虚1组(C1)取大椎、双侧肺俞;脾气虚2组(B2 )取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脾俞;肾气虚2组(C2 )取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肾俞。治前,A、B1、B2组NO指标显... 观察支气管哮喘三伏灸传统取穴与辨证取穴的疗效比较。肺气虚组(A)、脾气虚1组(B1)、肾气虚1组(C1)取大椎、双侧肺俞;脾气虚2组(B2 )取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脾俞;肾气虚2组(C2 )取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肾俞。治前,A、B1、B2组NO指标显著低于C1、C2组,肺功能大部分指标显著高于C1、C2组。经三伏灸治疗后,各组NO及肺功能大部分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A、B2、C2组的指标有非常显著改善。B2组疗效显著优于B1组;C2组疗效显著优于C1组;A组疗效非常显著优于B1、C1组。提示中医辨证取穴能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三伏灸 辨证取穴 中药外敷 NO 肺功能
下载PDF
针刺三阴交得气对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经穴体表温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案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桂雯 张鹏 +9 位作者 李静 王培 林驰 胡妮娟 郝杰 胡尚卿 赵珉一 孙俊俊 王亚峰 朱江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得气与经穴效应关系。方法:对以往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本研究的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本研究设计了非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36,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及针刺组,其中针刺组根...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得气与经穴效应关系。方法:对以往国内外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围绕本研究的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本研究设计了非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36,分为健康对照组、寒凝对照组及针刺组,其中针刺组根据不同综合干预措施又分为期望得气组(粗针,深刺、施手法)和期望不得气组(细针,浅刺、不施手法)。记录针感,并用红外热像仪观察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关元穴点体表温度4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和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预期结果:1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显著低于健康人。2针刺三阴交穴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3针刺三阴交得气可以显著升高寒凝PD患者经穴体表温度。预期结论:人体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降低可能能够作为诊断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经穴体表红外热像温度变化可能能够作为针刺效应及得气效应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 三阴交穴 红外热成像 经穴温度 原发性痛经
下载PDF
针灸止痒的机理及辨证选穴 被引量:9
5
作者 闫小宁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瘙痒是很多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瘙痒与风、湿、热、瘀、虚等有关,随着针灸治疗在皮肤科的广泛应用,通过辨证取穴及针灸治疗的衍生疗法,使瘙痒有了新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 瘙痒 针灸 辨证取穴
下载PDF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苏强 孙令军 梁碧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99-140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针刺的基础之上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针刺的基础之上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在2个疗程结束后,记录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
下载PDF
针刺促醒取穴规律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谭丽 王宁 +3 位作者 陈吟诗 张禄晗 马天一 徐振华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2期70-74,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促醒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mbase数据库自建库以来的针刺促醒文献,运用Excel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Access、Stata 13.0和SPSS Modeler Subscription对...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促醒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mbase数据库自建库以来的针刺促醒文献,运用Excel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Access、Stata 13.0和SPSS Modeler Subscription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分布、种类及穴位配对进行分析,并对高频次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针刺促醒的取穴规律。结果:共142篇文献纳入研究,选用腧穴96个,主要归督脉和手厥阴心包经;选穴部位以头面颈项部腧穴为主;特定穴频次大于非特定穴,其中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使用频次最多;两穴配伍使用频次最多为“水沟-内关”,三穴配伍使用频次最多为“水沟-内关-三阴交”;聚类分析的主要聚类群为“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商阳-少泽”“水沟-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委中-尺泽-哑门”“百会-风池”;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主要的腧穴配对有“水沟-涌泉-内关”“水沟-涌泉-百会”“内关-涌泉-三阴交”“内关-三阴交-水沟”“水沟-百会-内关”。结论:针刺促醒取穴以督脉为主,并重视局部选穴及特定穴应用,选穴以水沟、内关、三阴交、百会、涌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昏迷 针刺 促醒 取穴规律
下载PDF
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宁庆云 谢胜 +1 位作者 周晓玲 李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评价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仲景桂枝人参汤,并每日在双侧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行一次指针治疗... 目的:评价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仲景桂枝人参汤,并每日在双侧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行一次指针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黏膜的修复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3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仲景桂枝人参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组疗效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人参汤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刺致瘀功能在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主导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胜修 唐萍 《蛇志》 2001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 研究针刺致瘀功能在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主导性。方法 分别采用头针为主及体针治疗两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 ,比较两组 D-Dimer,BR,BL4的变化 ,及其最早出现显著性变化的时间 ,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 D-Dim... 目的 研究针刺致瘀功能在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主导性。方法 分别采用头针为主及体针治疗两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 ,比较两组 D-Dimer,BR,BL4的变化 ,及其最早出现显著性变化的时间 ,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 D-Dimer,BR,BL4及时间的改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以头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致瘀 头针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治疗 主导性
下载PDF
循经远取与局部取穴针刺改善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婷婷 田小平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48-51,65,共5页
目的:按照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通过实施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对循胃经远取及局部取穴改善胃肠功能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两种经典取穴疗效差异的存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随机,将合纳入标准的FD患者1∶1随机分为循胃经远取组和... 目的:按照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通过实施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对循胃经远取及局部取穴改善胃肠功能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两种经典取穴疗效差异的存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央随机,将合纳入标准的FD患者1∶1随机分为循胃经远取组和局部取穴组接受治疗。治疗采用HANS电针仪,治疗频率为1次/d,30 min/次,连续5 d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第4 w、12 w进行随访。以症状积分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量表中生活质量部分为评价指标,评价各时间点的疗效。结果:循经远取与局部取穴均能持续改善FD的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改善作用于治疗第2 w即显效,并可持续至治疗结束后12 w。循经远取组针刺对PDS型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局部取穴组针刺,而2组对EPS型症状改善疗效相当。循经远取组针刺对生活质量的疗效优势主要体现在认识控制领域、食物领域及干扰领域。结论:循经远取与局部取穴对FD(脏腑疾病的代表)的疗效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循经远取 局部取穴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型颈椎病1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招文婷 钟正 +2 位作者 黄泳 张新斐 欧阳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7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部位颈夹脊穴深刺,行导气手法,5次为1疗程,评估患者个人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达49%,显著有效率达31%,症状改善率达14%,6%为无效...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变部位颈夹脊穴深刺,行导气手法,5次为1疗程,评估患者个人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率达49%,显著有效率达31%,症状改善率达14%,6%为无效,有效率为94%。首次治疗后、疗程治疗后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穴深刺导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夹脊 神经根型颈椎病 导气针法
下载PDF
凌氏针灸撷要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建维 凌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76-678,共3页
凌氏针灸,自明代御医凌汉章起,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作为其双林支第16世传人,对其学术特色等相关内容作一简要概括。
关键词 凌汉章 凌氏针灸 针法 灸法 取穴法
下载PDF
颈项针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陆军伟 孙建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项部穴位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颈项针刺法和舌三针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 目的观察针刺颈项部穴位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颈项针刺法和舌三针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1.7%和9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7%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项针刺法对假性球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减轻乃至消除患者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穴位 头颈部
下载PDF
电针风池穴对MCAO/R大鼠运动功能及运动皮层缺血周围灶Olig2蛋白的影响
14
作者 陈吕佳 张英杰 +1 位作者 郝铃钰 徐鸣曙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空白电针组采用电针风池穴治疗,模型组进行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 目的探讨电针风池穴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空白电针组采用电针风池穴治疗,模型组进行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制备,模型电针组进行线栓法MCAO/R模型制备并采用电针风池穴治疗。4组在电针前后均进行体质量测量、Cat Walk步态检测,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免疫荧光检测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大(P<0.01),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四肢摆动速度明显减慢(P<0.05),左前脚掌宽度明显减小(P<0.05),WB及免疫荧光检测运动皮层区Olig2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体质量增加(P<0.05),造模后2~3 d大鼠四肢摆动速度增加(P<0.05),造模后3~4 d大鼠左前脚掌宽度增大(P<0.05),WB及免疫荧光检测运动皮层缺血周围灶区域Olig2表达增加(P<0.01)。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上调再灌注后大鼠运动皮层区域缺血周围灶Olig2蛋白的表达,减小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促进运动皮层的修复,加速患肢平衡与稳定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运动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 卒中 大鼠 风池
下载PDF
贵州小型猪后肢太阳膀胱经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照 张伦青 +9 位作者 吴启林 熊文林 雷昕 王雅霞 孙东风 沙宗阁 邹杰 刘霞 黄高 吴大梅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贵州小型猪后肢太阳膀胱经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穴区的解剖学结构、毗邻关系,为小型猪相关实验针灸学研究提供腧穴形态学资料。方法:参考人体腧穴定位的方法对贵州小型猪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穴... 目的:研究贵州小型猪后肢太阳膀胱经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穴区的解剖学结构、毗邻关系,为小型猪相关实验针灸学研究提供腧穴形态学资料。方法:参考人体腧穴定位的方法对贵州小型猪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从动脉注入ABS灌注液,使后肢动脉血管全部染色至清晰可见,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贵州小型猪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穴区有结构较为复杂的神经、肌肉、血管。结论:贵州小型猪委中、委阳、合阳、承山、昆仑、至阴穴区组织结构与神经关系较复杂,与动脉血管关系不密切,与外侧隐静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中 委阳 合阳 承山 昆仑 至阴 小型猪 解剖
原文传递
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丹 文亚 +1 位作者 文玉茵 范刚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该文从中医传统理论选穴、现代解剖机制选穴两方面,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目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方案众多,但尚无公认的穴位优选方案,无法为进一步规范针刺治疗和提升针刺疗效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应... 该文从中医传统理论选穴、现代解剖机制选穴两方面,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目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方案众多,但尚无公认的穴位优选方案,无法为进一步规范针刺治疗和提升针刺疗效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应注重从影响选穴的多因素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并综合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解剖机制选穴的优势,以实现选穴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预防 针刺 穴位 优选
下载PDF
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谭光波 胡学军 +1 位作者 尹天雷 柏正平 《光明中医》 2011年第8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穴位敷贴治疗组(治疗组)32例和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组(对照组)31例,在夏季三伏天分别运用西医常规治疗+穴位敷贴治疗与西医...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穴位敷贴治疗组(治疗组)32例和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组(对照组)31例,在夏季三伏天分别运用西医常规治疗+穴位敷贴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3年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质量(体重指数、肺功能测定、St.George呼吸困难问卷、6min步行距离测定)评分变化与3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穴位敷贴治疗组对主症咳嗽、咯痰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体重指数、6min步行距离测定)评分,明显减少3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且优于西医常规基础治疗组。结论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病 喘证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COPD稳定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平喘敷贴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杜丽娟 李风森 +2 位作者 杨惠琴 徐丹 杨卫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9-322,共4页
目的:通过平喘敷贴膏治疗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及发现平喘敷贴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防治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160例,将入选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通过平喘敷贴膏治疗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及发现平喘敷贴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防治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及应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160例,将入选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COPD常规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舒利迭50/250 1吸bid+抗生素)+平喘敷贴膏敷贴;对照组:COPD常规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舒利迭50/250 1吸bid+抗生素),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主要检测指标为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6分钟步行实验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比较,做出统计。结果:平喘敷贴膏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FEV1/预计值%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对肺功能FEV1/FVC的改善方面未发现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min内步行距离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GRQ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SGRQ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前后两组比较,除影响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及总分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平喘敷贴膏穴位贴敷疗法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肺功能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运动耐量,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平喘敷贴膏 穴位贴敷疗法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用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能 许学猛 +2 位作者 刘文刚 曾得明 陈国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应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温针灸治疗膝骨关...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应用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相关文献,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腧穴使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89篇,涉及189首针灸处方、46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270次。其中近部取穴共计1119次(88.1%)、远部取穴151次(11.9%);阳经、阴经取穴分别约为654次(51.5%)和283次(22.3%)。结论临床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重视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腧穴;以近部取穴为主,兼以循证远部取穴;重视阳经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用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IL-5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生 高雪 +1 位作者 叶小丹 李敏芳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5(IL-5)的变化。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6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天血清IL-5。②于北京时间11点,分别测定26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天1秒钟用力呼...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5(IL-5)的变化。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6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天血清IL-5。②于北京时间11点,分别测定26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天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5浓度明显下降,肺功能中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好。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肺的通气功能,使IL-5浓度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白细胞介素-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