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125
1
作者 王茂起 冉陆 +6 位作者 王竹天 李志刚 姚景惠 付萍 杨宝兰 徐进 李迎惠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 旨在监测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 ,2 0 0 1年在全国 11个省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 (生肉、熟肉、生奶、冰激淋、酸奶、水... 目的 旨在监测中国食源性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 ,2 0 0 1年在全国 11个省市设点采样并检测了七大类 (生肉、熟肉、生奶、冰激淋、酸奶、水产品和蔬菜 )共 4 0 34份样品。结果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 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阳性率 5 5 0 %。其中沙门氏菌 3 32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1 2 9% ,大肠杆菌O15 7∶H70 82 %。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 ,阳性率 12 96 %。共分离出沙门氏菌 137株 ,德比沙门氏菌、阿贡纳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里定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明斯特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 7种血清型占 80 %。结论 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各个省不同。自生、熟肉中分离到O15 7∶H7的强毒株。对分离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检测了 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中都有多重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监测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O157:H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68
2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3 位作者 薛万国 刘东杰 刘皈阳 朱曼 《中国药物警戒》 2013年第7期411-414,418,共5页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筛查药品不良事件和评估预警技术,旨在弥补现行自发报告模式的不足,改善"被动监测"现状,使"实时监测"和"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策略成为可能。方法依托运行良好的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筛查药品不良事件和评估预警技术,旨在弥补现行自发报告模式的不足,改善"被动监测"现状,使"实时监测"和"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策略成为可能。方法依托运行良好的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采用触发器技术原理,设计开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并以临床药师人工评估结果为对照,论证系统监测效果。结果完成了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贫血、肝损害、肾损害4个事件的自动识别规则设计,建立了集自动监测、用药审查、辅助评估、特征分析、高危筛选为一体的关键技术路线,开发了配套软件系统,并对接医院自发报告监测管理系统,效果验证阳性预测值达69.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自愿报告"的联动工具型平台,为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用性的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主动监测 重点监测 计算机辅助筛查与评估 临床药师
下载PDF
中国2001年11省(市)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被引量:62
3
作者 吴蜀豫 李迎惠 +3 位作者 冉陆 付萍 李志刚 姚景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7-660,共4页
目的 监测中国主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 )的污染状况。方法 在 11个省 (市 )抽检生肉、熟肉、生奶、生食蔬菜、酸奶、冰淇淋、生食水产品 7类食物样品 4 0 34份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国标法 )检测LM ,并经BAX○R 系统 (DuPo... 目的 监测中国主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 )的污染状况。方法 在 11个省 (市 )抽检生肉、熟肉、生奶、生食蔬菜、酸奶、冰淇淋、生食水产品 7类食物样品 4 0 34份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 (国标法 )检测LM ,并经BAX○R 系统 (DuPontQualicon ,Wilmington ,DE)鉴定。 结果  4 0 34份样品中 ,国标法检出LM 70株 ,分布于 7省 (市 ) 4类食品中 ,总阳性率为 1.74 % ,11省 (市 )中福建省LM阳性率最高 ,7类食品中生肉污染最严重。与国标法相比 ,BAX○R 系统鉴定结果敏感性 >98% ,特异性 >97%。结论 各省 7类食品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 ,各地应加强相应卫生监管工作。BAX○R 系统可用于准确、快速检测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食品 李斯特菌污染状况 监测 BAX系统
原文传递
2012年-2013年南宁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静 刘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59-56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2012年-2013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2012年-2013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2013年南宁市共监测腹泻病人302人,检出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菌共31株,总检出率为10.26%(31/302),其中沙门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诺如病毒26株。10月-11月为发病高峰,1岁以下年龄组、20岁~40岁年龄组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可疑食品中以不明原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禽肉类;可疑进食场所以家庭为主。结论诺如病毒是目前南宁市食源性疾病致病的主要微生物,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风险仍然存在。需加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能力,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哨点医院 主动监测 致病菌
原文传递
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丹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10期600-602,610,共4页
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是被动监测的重要补充。本文旨在明确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的区别,探究主动监测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讨论大数据背景下主动监测的利弊,为国内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提供思路及方向。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主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开展主动监测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39
6
作者 侯永芳 宋海波 +1 位作者 刘红亮 李馨龄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概述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为利用真实世界电子诊疗数据开展主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建立各方合作机制,建立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来打通数据源之间的数据通道,并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验证药品安全... 目的概述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为利用真实世界电子诊疗数据开展主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建立各方合作机制,建立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来打通数据源之间的数据通道,并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验证药品安全性问题。结果与结论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作为主动监测的一种尝试,能够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效率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漏报病例,共享药物安全性警示信息,未来可在验证风险信号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通用数据模型 监测哨点
下载PDF
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郝瑞娥 姚素霞 +3 位作者 张秋香 杨红霞 王洋 韩吉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2-856,共5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 目的了解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粘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病原谱、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对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PFGE分型。结果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病人标本2 505例,检出目标菌数157例,检出率为6.27%,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2例(3.27%)、沙门菌51例(2.04%)、志贺菌14例(0.56%)、副溶血性弧菌10例(0.4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EPEC。在对15种常见抗生素药敏实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他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率大于90%。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个血清型为主,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10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90%。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结论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学 药敏 分子分型
下载PDF
2014—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 被引量:34
8
作者 白婧 张娜 +2 位作者 刘伟 韩思媛 纪黎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6期2207-2211,共5页
目的对2014—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海淀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对2014—2017年在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1 409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其中... 目的对2014—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海淀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对2014—2017年在两家哨点医院就诊的1 409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对其中332件样本进行了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峰值出现在8月和9月,分别为31.87%和32.12%;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年龄组,占总采集件数的42.23%;总采样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04∶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致病菌251株,检出率为17.81%(251/1 409),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株数最多为145株,检出率为10.29%(145/1 409);共检测诺如病毒样本332件,检出阳性样本67件,阳性率为20.18%。结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8、9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者集中在21~30岁年龄组,主要以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诺如病毒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应坚持长期的、系统的、大样本量的监测,为疾病控制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诺如病毒 主动监测
原文传递
上市后大数据药品安全主动监测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羽 詹思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01-404,413,共5页
药品安全性日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预防和控制药源性损害刻不容缓。现行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安全性日趋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预防和控制药源性损害刻不容缓。现行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以自发报告的被动监测为主,容易发生漏报,且由于缺少用药基础人群数量,无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而流行病学专题调查为主的主动监测花费通常较高,而且费时、费力,时效性较差。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药品上市后安全性主动监测系统并取得显著的效果。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医疗数据的不断积累和质量提升,我国已逐渐具备开展药品安全大数据主动监测研究的条件。基于大规模电子医疗数据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模式研究将为实现对药品安全更及时、有效地监测开辟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药品安全 主动监测 药物警戒
下载PDF
2013—2015年上海市腹泻病综合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潘浩 黎健 +4 位作者 吴寰宇 宫霄欢 肖文佳 胡家瑜 袁政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索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充分结合的腹泻病监测新模式,动态掌握上海市腹泻病病原谱与流行病学变化特征。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按照现况研究样本量公式和概率比例规模(PPS)方法进行样本量计算和分配。通过医生问询收集监测病例... 目的探索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充分结合的腹泻病监测新模式,动态掌握上海市腹泻病病原谱与流行病学变化特征。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按照现况研究样本量公式和概率比例规模(PPS)方法进行样本量计算和分配。通过医生问询收集监测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信息并录入开发的信息化系统。监测系统共登记初诊腹泻病例58 336例,采样病例共6 543例。进行11种细菌分离和5种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细菌株进一步进行药敏检测。结果成功构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医院"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内容覆盖腹泻病例的临床、流行学和病原学特征,并进行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从6 543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3 059例,阳性率为46.75%。共检出7种细菌、5种病毒。细菌阳性率为12.07%(790/6 543),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256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39例、沙门氏菌(209例)。病毒阳性率为30.46%,主要为诺如病毒(1 172例)、轮状病毒(546例)。病毒阳性数呈较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秋冬季病毒阳性率(52.54%,1 295/2 465)高于细菌(3.57%,88/2 465),夏季细菌阳性率(21.31%,541/2 539)高于病毒(10.05%,255/2 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探索性构建了"一份标本、多种监测"的腹泻病综合监测的新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临床和公共卫生的信息化联接,基本掌握本市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该模式适用于特大型城市的腹泻病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监测模式 主动监测 信息化 病原谱
原文传递
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国营 张杰 +3 位作者 郑德生 宋晓立 郑若凤 王大华 《首都公共卫生》 2014年第4期163-165,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腹泻病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与溯源能力。方法分别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4、GB 4789.5、GB 4789.7、GB 4789.6对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腹泻病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早期识别与溯源能力。方法分别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4、GB 4789.5、GB 4789.7、GB 4789.6对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HEC、EAEC)的检测。结果在22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中,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4.8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株,沙门氏菌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株。结论密云县食源性疾病患者在8种常见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门氏菌为主;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降低散在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南京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金迪 郭宝福 孙桂菊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4-56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预警及防控策略提供病原学数据。方法在南京市17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中对收集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食源性病原体...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预警及防控策略提供病原学数据。方法在南京市17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中对收集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食源性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8年食源性疾病共采集检测1 246份粪便样本,共分离出阳性菌株110株,总体检出率为8.83%,其中对442份样本检测病毒,病毒阳性38例,检出率为8.60%。不同年龄组之间沙门菌检出率(χ^(2)=13.921,P <0.001)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χ^(2)=22.836,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率(χ^(2)=30.287,P <0.001)和病毒总体检出率(χ^(2)=44.635,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本掌握南京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针对不同人群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测研究,加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监测 主动监测 食源性病原体
原文传递
2020版EAU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更新解读之一——肾脏肿瘤外科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郭刚 马鑫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5-577,共3页
基于近年来最新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对其发布的2019版肾细胞癌指南进行了更新,主要涉及肾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在肾癌外科治疗方面的更新主要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手... 基于近年来最新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对其发布的2019版肾细胞癌指南进行了更新,主要涉及肾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在肾癌外科治疗方面的更新主要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手术指征、肾髓质癌的手术指征以及早期肾细胞癌的主动监测与非手术治疗选择等方面。本文将对以上2020版EAU指南中涉及肾脏肿瘤外科治疗的更新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介绍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髓质癌 主动监测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任亚萍 沈惠平 +1 位作者 瞿凤 柏品清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5—2018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数据,2家哨点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感染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特定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5—2018年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数据,2家哨点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感染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和诺如病毒检验,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分析。结果共监测和采集2871例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23.55%(676/2871),其中,诺如病毒为20.04%(97/484)、致泻大肠埃希菌为11.84%(340/2871)、空肠弯曲菌为7.21%(68/943)、副溶血性弧菌为4.01%(115/2871)、沙门菌为3.27%(94/2871)、志贺菌为0.28%(8/2871);第三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呈现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可疑食物主要是混合/多种食品(41.12%,278/676),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2.19%,150/676)和肉与肉制品(10.95%,74/676)。结论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腹泻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应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对特定病原体阳性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体
原文传递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研究Ⅴ——国内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满春霞 邹武捷 +2 位作者 杨淑苹 管晓东 史录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为完善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制工作提供建议。方法:从概念、分类、管制依据和管制机构等方面对国际组织、美国、英国和中国的麻精药品管制制度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议和参考。结果与结论:国际组织和美、英、... 目的:为完善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制工作提供建议。方法:从概念、分类、管制依据和管制机构等方面对国际组织、美国、英国和中国的麻精药品管制制度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议和参考。结果与结论:国际组织和美、英、中三国所指麻精药品均为纳入相关目录管制的品种,但美英还将兴奋剂、易制毒化学品等其他药品纳入管制目录;国际组织将麻精药品分为Ⅰ~Ⅳ4类,美国分为Ⅰ~Ⅴ5类,英国分为A、B、C 3类和临时类,中国分为麻醉药品和第一、二类精神药品;美、英、中三国的管制依据分别为《管制物质法案》《药品滥用法案》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主要管制机构分别为司法部下属的管制物质强制管理局、内政部下属的药品滥用咨询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设的特殊药品监管处,各国管制机构职能与协作单位也有所区别。基于我国麻精药品管制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独立管制机构,延伸滥用监测网络,建立慢性非癌痛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麻精药品 管制 监测网络 主动监测
下载PDF
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超 郭代红 +2 位作者 王东晓 王伟兰 朱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筛查技术实现主动监测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行性。方法:基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针对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制订为期10个月的回顾性监测计划,设置事件配置器参数,分析系统的阳...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筛查技术实现主动监测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行性。方法:基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针对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制订为期10个月的回顾性监测计划,设置事件配置器参数,分析系统的阳性预测值和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结果:系统自动监测899例次利奈唑胺用药患者,共耗时5分41秒,经临床药师分层评估常规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为60.98%,预排除病例(疑难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为13.33%,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5.72%,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是否危重症患者对事件发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快速识别和辅助评估,并且能够初步测算发生特征和危险因素,有助于严重药源性疾病的早期防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药品不良事件 主动监测
下载PDF
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梅基 张小梅 +5 位作者 强丽红 陈安明 张景辉 王彦博 卢旭升 仇文轩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DEC 4种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从1003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0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9.9%。DEC的检出率最高(29.1%,292/1003),其次是沙门菌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10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女性患者致病菌检出率(31.8%,136/428)高于男性(28.5%,164/575);19~59岁和≤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5%(76/241)和30.6%(188/615)。致病菌的检出主要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7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分为6种带型,存在1次聚集。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5.7%(6/7),多重耐药株有6株;1株福氏志贺菌2a型是七重耐药菌株;292株D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8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0.8%,236/292),多重耐药菌株占75.3%(220/292)。结论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DEC检出率最高,19~59岁年龄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主要流行季节,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致病菌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特征 沙门菌 志贺菌 副溶血性弧菌 致泻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慧中 刘博 +1 位作者 刘丰瑜 刘雪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 目的对2016-2018年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沈阳市4家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属及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2016-2018年共采集粪便样本1 365份,检出病原体197株(14.43%),不同年度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诺如病毒的检出率最高136株(9.9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49株(3.59%);病原体阳性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为腹泻(100.00%)、腹痛(57.87%)、恶心(55.84%)、呕吐(48.22%)、发热(48.22%)、水样便(47.72%),25~3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高(24.20%)、职业最多的为家务及待业(23.35%),病例的主要暴露食品是肉与肉制品(21.62%)、水产动物及其制品(21.17%)。结论 2016-2018年沈阳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应在人群聚集的用餐场所加强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体
原文传递
2017-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于颖慧 夏威 +1 位作者 施惠军 邱海岩 《医学动物防制》 202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规律,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18年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规律,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18年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信息系统上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8年张家港市7家哨点医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3005例,采集腹泻物或肛拭样本1497份,检出细菌或者病毒阳性病例326例,阳性检出率21.77%,主要为诺如病毒感染病例171例(52.45%)、副溶血性弧菌98例(30.06%);病例中20~39岁人数最多(42.80%);病例在夏季最多、冬季最少,7月为最高峰;临床表现以腹泻(91.91%)为主,肉及肉制品(38.96%)是主要的可疑食物。结论张家港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可通过及时收集病例信息以获得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应继续加强监测,做好高发季节和重点人群的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病原检测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黎 周玉锦 +3 位作者 张誉 陈文 兰祎婷 许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92-797,共6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状况及病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20年在四川省2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收集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基本信息,采集生物学样本进行特定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3软... 目的了解四川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状况及病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20年在四川省22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收集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人基本信息,采集生物学样本进行特定病原体检测。采用Excel 201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5-2020年四川省22家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34 939例,其中采集样本27 152份。阳性检出2 173份,检出率为8.00%。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为6.76%。其次是单增李斯特菌(1.48%)。8-9月报告的病例数最多(22.65%)。0~14岁病例占比最高(41.05%),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19.34%)。散居儿童(30.00%)和农民(15.40%)病例构成比较高。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3.54%)。可疑食物加工及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38.93%)和散装(31.90%)为主;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71.55%)。结论根据四川省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建议在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夏季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同时加强学校、农村地区以及家庭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教,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点医院 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