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材附子套作水稻对土壤性状及附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任品安 黄晶 +2 位作者 陈鑫 余马 侯大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为明确附子传统栽培模式连作障碍的原因,探究附子/水稻新模式的土壤生态及产量效益。【方法】通过典型地块调查,测定比较附子/水稻与传统的附子/旱地作物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附子产量。【结果】相较于附子... 【目的】为明确附子传统栽培模式连作障碍的原因,探究附子/水稻新模式的土壤生态及产量效益。【方法】通过典型地块调查,测定比较附子/水稻与传统的附子/旱地作物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附子产量。【结果】相较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附子/水稻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的含量(P<0.05);附子/水稻模式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以及细菌、原生动物、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的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P<0.05);附子/水稻模式下细菌PLFA与真菌PLFA的比值显著高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P<0.05);附子/水稻模式显著提高了附子产量(P<0.05)。【结论】附子/水稻模式对土壤酸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加附子的产量、缓解附子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套作 土壤性状 根际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产量
下载PDF
乌头产吲哚乙酸内生细菌遗传多样性、抗逆性及其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兴 邹兰 +7 位作者 吴清山 张要朋 巫荣星 王茜 熊伟 戴维 叶坤浩 黄晶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85-1500,共16页
【目的】探究乌头产吲哚乙酸(IAA)内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溶磷解钾能力、抗逆能力及其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道地产区乌头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从健康乌头植株分离可培养内生细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内生细菌产... 【目的】探究乌头产吲哚乙酸(IAA)内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溶磷解钾能力、抗逆能力及其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道地产区乌头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从健康乌头植株分离可培养内生细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内生细菌产IAA能力,16S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16SrDNA-RFLP)及16SrDNA全长序列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平板培养法测定产IAA内生细菌溶磷解钾及其对pH、温度、盐、抗生素等的耐受能力,平板法测定菌悬液浸泡后水稻种子萌发率和室内水培法探究产IAA内生细菌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健康乌头植株分离获得24株高产IAA的内生细菌,其分泌IAA的值为21.39–84.43 mg/L。16S rDNA-RFLP分析表明,24株产IAA的内生细菌可分为12个类群,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结果显示这些菌分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杆菌属(Klebsiella)、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24株菌中有12株菌具有较强的溶钾能力,大部分供试菌株可耐受较广范围的pH、温度和盐浓度,但对抗生素耐受性不强;10株内生细菌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16株内生细菌可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综合筛选出3株内生细菌(JY1-1S、JY3-6S和JY10-1L)既能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又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结论】乌头植株含有较丰富的高产IAA的内生细菌资源,且其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筛选出3株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显著促进作用的内生细菌,可为后续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内生细菌 IAA 遗传多样性 促生 溶磷解钾 抗逆性 水稻
原文传递
附子/水稻套作模式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刚 陈鑫 任品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为探讨附子/水稻套作模式缓解道地附子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以传统附子/玉米套作模式(A/M)为对照,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附子/水稻套作模式(A/R)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A/R模式下,土壤微生物... 为探讨附子/水稻套作模式缓解道地附子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以传统附子/玉米套作模式(A/M)为对照,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附子/水稻套作模式(A/R)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A/R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和细菌PLFA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PLFA含量及原生动物和放线菌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A/M模式(P<0.05),2017年分别增加7.22,0.93,5.23,1.11,1.25,0.24,0.33 nmol/g,2018年分别增加4.46,0.42,2.73,1.48,0.96,0.02,0.16 nmol/g;A/R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细菌PLFA含量比值(P<0.05),同时降低了根际土壤G+/G-PLFA含量比值;A/R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A/M(P<0.05)。A/R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优化可能是该模式能有效缓解附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附子/水稻套作 磷脂脂肪酸 根际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打顶对附子的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利华 罗霞 +3 位作者 余马 杨玉霞 黄晶 侯大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适时打... 目的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适时打顶可以提高乌头子根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乌头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累积。结论该研究对乌头栽培及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打顶 生物总碱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