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体鲟卵黄雌性蛋白分离纯化及抗血清的研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霍堂斌 张颖 +1 位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2-539,共8页
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对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Linnaeus)卵黄蛋白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小体鲟卵黄蛋白粗提液的质量浓度为25.04 mg/mL,经Sephadex G-200层析后出现3个蛋白峰。用聚丙烯凝胶电泳、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免疫扩散... 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对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Linnaeus)卵黄蛋白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小体鲟卵黄蛋白粗提液的质量浓度为25.04 mg/mL,经Sephadex G-200层析后出现3个蛋白峰。用聚丙烯凝胶电泳、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免疫扩散等方法研究表明,小体鲟卵黄蛋白由分子量分别为132.1 kD、97.4 kD、85.9 kD、67.0 kD、59.2 kD、47.6 kD、30 kD、14.3 kD和12.8 kD的9个亚基组成;层析后峰B蛋白为卵黄雌性特异蛋白(yolk female specific protein,YFSP),是一种糖脂磷蛋白,具有雌性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抗体具有种属特异性。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卵黄雌性特异蛋白(YFSP)与血清雌性蛋白(FSSP)免疫印迹图谱上都显示分子量为97.4 kD和30 kD的2条杂交带,可见两种蛋白在免疫原性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卵黄蛋白 卵黄雌性特异蛋白
下载PDF
人工养殖施氏鲟和小体鲟精浆微量元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涛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张征 周运涛 蓝泽桥 王正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和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的精浆中7种微量元素(K、Na、Mg、Zn、Cu、Fe、Mn)的含量。施氏鲟分别取自宜昌和荆州,小体鲟取自宜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产地的鲟精浆中微...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和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的精浆中7种微量元素(K、Na、Mg、Zn、Cu、Fe、Mn)的含量。施氏鲟分别取自宜昌和荆州,小体鲟取自宜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产地的鲟精浆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其中2条不同产地施氏鲟精浆Zn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施氏鲟和小体鲟精浆Na、K含量与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有很大差异,在2种鲟精浆中Na与K浓度之比为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小体鲟 精浆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在人工养殖小体鲟种群的数据分析方法比较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董颖 杨瑞 +1 位作者 姜志强 胡红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6-521,共6页
为获得可用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微卫星分子标记,采用跨种PCR扩增的方法从已发表的近缘种微卫星DNA标记引物中筛选得到13个具有多态性的位点,同时为了探讨更适合多倍体样品的微卫星数据读取方法,分别采用比... 为获得可用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微卫星分子标记,采用跨种PCR扩增的方法从已发表的近缘种微卫星DNA标记引物中筛选得到13个具有多态性的位点,同时为了探讨更适合多倍体样品的微卫星数据读取方法,分别采用比例法和补齐法对微卫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数据读取方法的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中选用补齐法对小体鲟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体鲟种群等位基因数(Na)从5个到30个不等,表观杂合度(H_O)范围为0.089 6-0.940 3,平均为0.648 0,期望杂合度(H_e)范围为0.085 2~0.912 6,平均为0.719 3,种群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d)平均为-0.098 0,种群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702 8;筛选得到的13个微卫星位点是适用于小体鲟种群遗传研究的具有多态性的良好分子标记。研究表明,被检测的小体鲟养殖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现象,建议通过引进不同来源亲本加以改善,以增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微卫星 跨种扩增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小体鲟卵黄蛋白生化特性及合成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堂斌 张颖 +1 位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5,共9页
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从小体鲟鱼卵粗提液中,提纯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和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Pv)。卵黄脂磷蛋白(含糖、磷和脂,等电点7.50)具有雌性特异性,分子量为144kD,由97.4kD和30kD的大小2个亚基组成。卵... 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从小体鲟鱼卵粗提液中,提纯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和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Pv)。卵黄脂磷蛋白(含糖、磷和脂,等电点7.50)具有雌性特异性,分子量为144kD,由97.4kD和30kD的大小2个亚基组成。卵黄高磷蛋白(含糖、磷,等电点8.30)其分子量为66kD,其具有两个亚基,分子量分别为47.6kD、16.8kD。制备卵黄脂磷蛋白兔抗血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年龄小体鲟的肝脏、肠、卵(Ⅱ—Ⅴ期卵巢)及血涂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小体鲟卵巢发育到Ⅳ期前,卵黄蛋白主要靠卵母细胞自身合成,这个时期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当卵巢发育到Ⅳ期,卵母细胞自身不合成卵黄蛋白,主要是通过肝脏合成卵黄蛋白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卵巢,被卵母细胞吸收后,裂解为卵黄蛋白,这个时期外源性合成卵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卵黄蛋白 生化特性 免疫组织化学 合成途径
下载PDF
利用实时荧光PCR鉴定小体鲟物种的快速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健 刘淑艳 +4 位作者 苏旺 孙晓飞 林长军 吴斌 蒋丹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从小体鲟线粒体基因筛选出位于COI(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中的一段保守序列,针对其设计引物,优化SYBRGreen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鉴定小体鲟的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小体鲟DNA灵敏度为0.04mg/L.通过对采... 从小体鲟线粒体基因筛选出位于COI(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中的一段保守序列,针对其设计引物,优化SYBRGreen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建立了一种鉴定小体鲟的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小体鲟DNA灵敏度为0.04mg/L.通过对采集和市售小体鲟鱼样品检测,该方法可检测出样品中的小体鲟成分.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对血液样品和组织样品中的小体鲟进行种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SYBR Green 物种鉴定 COI
原文传递
五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特性分析
6
作者 霍堂斌 张颖 +1 位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水产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运用IFE-PAGE电泳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Amur sturgeon)、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Siberian sturgeon)、哲罗鲑(Huchotaimen Taimen)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go Lden rainbow... 运用IFE-PAGE电泳技术,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Amur sturgeon)、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Siberian sturgeon)、哲罗鲑(Huchotaimen Taimen)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go Lden rainbow trout)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的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测定卵黄蛋白等电点的实验方法。5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都为3条带,表明5种鱼都是由3种卵黄蛋白组成,哲罗鲑和虹鳟卵黄蛋白都属于酸性类型,与鲟形目这3种鱼卵黄蛋白等电点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电点 卵黄蛋白 施氏鲟 小体鲟 西伯利亚鲟 哲罗鲑 虹鳟
下载PDF
小体鲟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倪蒙 温海深 +5 位作者 步艳 迟美丽 钱焜 尹相菡 张冬茜 丁玉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8,共8页
采用RT-PCR法首次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肝脏RNA分离获得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HSP70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小体鲟HSP70基因含有众多的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Ser、Thr、Thy磷酸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推测其可能在细胞信号... 采用RT-PCR法首次从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肝脏RNA分离获得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HSP70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小体鲟HSP70基因含有众多的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Ser、Thr、Thy磷酸化位点和N-糖基化位点,推测其可能在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中发挥作用。经过BLAST比对,认为该序列与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斑马鱼(Danio rerio)、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原鸡(Gallus gallus)、家鼠(Mus musculus)和人(Homo sapiens)的同源性均在80%以上,表明HSP70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HSP70mRNA在小体鲟肝脏、心、脾、脑、肾、肌肉、胃、肠、垂体、精巢和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不同,心脏、脾和肝脏中表达量高,脑、垂体和性腺中表达较少,鳃中没有表达。小体鲟HSP70基因的表达分析为研究应激条件下鲟科HSP70基因的差异表达和抗逆机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HSP70基因 CDNA 基因分离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中国鲟科一新记录种——小体鲟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波 王玉梅 +4 位作者 蔡林钢 李雷 牛建功 张颖 金洪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0-775,共6页
在中国,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被认为自然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但至今尚无发现该种的文献报道,在额尔齐斯河是否确有分布还存疑问。2019年9月,在中国额尔斯斯河下游(185团)采集到鲟类标本1尾,全长91.5 cm,体重5520 g。标本背骨板11,... 在中国,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被认为自然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但至今尚无发现该种的文献报道,在额尔齐斯河是否确有分布还存疑问。2019年9月,在中国额尔斯斯河下游(185团)采集到鲟类标本1尾,全长91.5 cm,体重5520 g。标本背骨板11,侧骨板64,腹骨板12;口腹位,较小,口下唇中间断裂;鳃耙数17,符合小体鲟的形态特征。利用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序列(1141 bp),对鲟属10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该种与分布于鄂毕河、多瑙河的小体鲟遗传距离最近(序列分歧为0~0.0002),并在进化树中聚为一支,应属于种内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确定该标本即为小体鲟,在额尔齐斯河首次被发现,为中国鲟科分布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鱼类标本馆(标本号80092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额尔齐斯河 分布新记录种 中国
原文传递
小体鲟卵透明带家族ZP3亚型和ZPAX基因cDNAs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9
作者 东天 朱华 +3 位作者 王巍 董颖 田照辉 胡红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4-454,共11页
为研究透明带ZP家族在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性腺发育、卵子发生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小体鲟卵透明带家族ZP3 3种亚型(ArZP3-1、ArZP3-4、ArZP3-5)及ZPAX基因(ArZPAX)cDNA部分序列。结果表明:ArZP3-1部分cDNA序... 为研究透明带ZP家族在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性腺发育、卵子发生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小体鲟卵透明带家族ZP3 3种亚型(ArZP3-1、ArZP3-4、ArZP3-5)及ZPAX基因(ArZPAX)cDNA部分序列。结果表明:ArZP3-1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029 bp,对应编码342个氨基酸;ArZP3-4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191 bp,对应编码397个氨基酸;ArZP3-5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17 bp,对应编码238个氨基酸;ArZPAX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733 bp,对应编码243个氨基酸;ArZP3蛋白3种亚型及ArZPAX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均含有一个保守的ZP结构域;基于Z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小体鲟ArZP3蛋白3种亚型与高等鱼类ZP3亲缘关系较近,而ArZPAX蛋白则与哺乳类、鸟类、高等鱼类和爬行类ZPAX亲缘关系均较远;通过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ArZP3-1基因在小体鲟卵巢、精巢、肝、脑、肾、心、肌肉、鳃中表达,ArZP3-4基因仅在小体鲟卵巢和精巢中表达,而ArZPAX基因在小体鲟卵巢、精巢、肝、肠、肾、脾、心、鳃、脑中均有表达,3个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均最高,且均具有雌、雄差异性表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透明带蛋白 ZPAX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鲟细菌性败血综合征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3 位作者 高鹏 李怡 张书俊 邓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6,共4页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腹水及肾脏中共分离了5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2株细菌XL2-T和HK3-R具有致病性。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XL2-T为...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腹水及肾脏中共分离了5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2株细菌XL2-T和HK3-R具有致病性。经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HK3-R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这2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氧化酶阳性,对先锋必、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奈替米星、新霉素等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ruthenus♂) 达氏鳇(Huso dauricus) 细菌性败血综合征 豚鼠气单胞 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下载PDF
鲟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1 位作者 王玉洁 李圆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huso♀×Acipense rruthenus♂)肝和达氏鳇(H.dauricus)腹水中共分离出4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测定了其致病性,并通过ATB细菌鉴定仪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此外,研究了致病菌株的生长特性。... 从患细菌性败血综合征的杂交鲟(Husohuso♀×Acipense rruthenus♂)肝和达氏鳇(H.dauricus)腹水中共分离出4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测定了其致病性,并通过ATB细菌鉴定仪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此外,研究了致病菌株的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L2-T对杂交鲟和达氏鳇具有致病性。经鉴定,菌株XL2-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caviae);其在无菌营养肉汤中摇床振荡培养时的生长曲线:0~1.5h为生长延迟期,1.5~28h为对数生长期,28~32h为稳定期,32h以后为衰亡期;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为7,在NaCl含量范围0~10%、沙拉沙星浓度范围0~40μg/ml下均能够生长,但NaCl、沙拉沙星对其生长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达氏鳇 细菌性败血综合征 豚鼠气单胞菌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小体鲟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兴兵 朱永久 +3 位作者 陈建武 赵建华 刘文成 杨德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7,共7页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鱼类胚胎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胚胎发育 积温
下载PDF
诺氟沙星对两种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荻 李绍戊 +1 位作者 马涛 卢彤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7,共4页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 将诺氟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 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连续口服给药5 d,停药2 d后对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进行测定,以期掌握不同诺氟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并探讨评价该药在鲟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最适剂量,以及对鱼类肝脏的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均呈现规律的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史氏鲟血浆中SOD值高于小体鲟,而其他组别均为小体鲟较高。而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且在对照组、诱导最高SOD活力的40 mg/kg给药浓度组和最高给药浓度组,小体鲟均高于史氏鲟,且小体鲟肝脏中SOD在40 mg/kg给药浓度组活力值极高,形成一个尖锐的峰值。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对两种鲟给药浓度为30~5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史氏鲟 小体鲟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2种鲟细胞色素P450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彤岩 陈琛 +1 位作者 李绍戊 王荻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7-91,共5页
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100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口服给药5天,停药2天后对其肝脏组织中微粒体蛋白浓度及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P450)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鲟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P450酶,且史氏... 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100mg/kg浓度,对小体鲟及史氏鲟口服给药5天,停药2天后对其肝脏组织中微粒体蛋白浓度及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P450)酶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鲟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P450酶,且史氏鲟体内微粒体蛋白浓度5.029mg/g肝重及P450酶活性0.102nmol/(mg·min)均高于小体鲟相应的4.833mg/g肝重和0.088nmol/(mg·min)。而恩诺沙星对史氏鲟及小体鲟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给药浓度从0mg/kg到100mg/kg的增加,2种鲟体内的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且史氏鲟体内P450酶活性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小体鲟,至100mg/kg给药组,两者差值仅为0.003nmol/(mg·min)。对于探讨恩诺沙星在2种鲟体内的药物代谢及其与细胞色素P450酶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史氏鲟 小体鲟 肝微粒体蛋白浓度 CYPP450活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Norfloxacin on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ies of 2 Sturgeon Species
15
作者 LI Shao-wu,WANG Di,LU Tong-yan 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Harbin 150070,China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orfloxacin on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 activities in the blood plasma and liver tissues of Amur sturgeon ( Acipenser schren...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orfloxacin on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 activities in the blood plasma and liver tissues of Amur sturgeon ( 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 and sterlet ( 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 [Method] Using pharmaco-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Norfloxacin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0,20,40,60,80 and 100 mg /kg,was orally delivered to the Amur sturgeon and sterlet for 5 d,respectively. The SOD activities in the blood plasma and liver tissues were measured after drug withdrawal for 2 d to explore the optimal dosing concentration of Norfloxacin during sturgeon culture,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Norfloxacin on liver injury. [Result] SOD existed in both two sturgeons but with different amounts,and the SOD activities were higher in the livers than in the blood plasma no matter in the control and all drug delivered groups. Under different drug delivery concentrations,the SOD activiti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2 tissues of the 2 sturgeon species,and the SOD activities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the drug delivery concentration was 40 mg /kg. The drug de- livery concentra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OD activities in the blood plasma,which showed stable changes. When the drug delivery concentration was 40 mg /kg,the SOD activities in the blood plasma of Amur sturge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sterlet,while for the other concentrations,the SOD activities in the plasma of sterlet showed higher performance. However,the SOD activiti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rough drug delivery in the liver tis- sues,and the SOD activities were higher in the sterlet than in the Amur sturgeon when the drug delivery concentrations were 0,40 and 100 mg /kg. The SOD activity in the sterlet was the highest under 40 mg /kg,presenting a sharp peak value. The optimal drug delivery concentration of Norfloxa- cin was 30 -50 mg /kg,under which the Norfloxacin presented best effect and had no injury effect on livers. [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FLOXACIN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 Sterlet 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 Superoxide dismutase
下载PDF
小体鲟雌性亲鱼性腺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翱 刘晓勇 +2 位作者 张颖 潘鹏 孙大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Ⅱ~Ⅴ期)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雌性亲鱼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并分析了3种酶活性随性腺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5种消化器官中...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Ⅱ~Ⅴ期)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雌性亲鱼胃、肠道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并分析了3种酶活性随性腺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5种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Ⅱ期、Ⅲ期较高,淀粉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Ⅴ期较高,脂肪酶活性以性腺发育Ⅴ期、Ⅱ期较高,3种酶活性均以性腺发育Ⅳ期较低;各性腺发育期,雌性亲鱼的蛋白酶活性均以幽门盲囊、后肠中较高,其次为胃、中肠,淀粉酶活性以中肠中最高,其次为胃、幽门盲囊、前肠、后肠,脂肪酶活性均以幽门盲囊中最高,其次为中肠、前肠、胃、后肠。研究表明,小体鲟雌性亲鱼在性腺发育Ⅱ期、Ⅲ期对食物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需求较高,而性腺发育周期中对脂类物质的需求Ⅴ期最高,其次是Ⅱ期,总体来说,小体鲟亲鱼在整个性腺发育时期对脂肪的需求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雌性亲鱼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下载PDF
小体鲟AR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mRNA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晶 董晓丽 +4 位作者 张颖 刘晓勇 潘鹏 买丽坎 孙大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6-1153,共8页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雄激素受体(AR)基因c DNA全长序列,应用real-time q PCR法对雌、雄个体不同组织中AR 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序列分析表明,AR基因c DNA全长为2 953 bp,包括5′端68 bp的非编码区(u...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雄激素受体(AR)基因c DNA全长序列,应用real-time q PCR法对雌、雄个体不同组织中AR 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序列分析表明,AR基因c DNA全长为2 953 bp,包括5′端68 bp的非编码区(untranslation region,UTR),2 52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和3′端327 bp的非编码区(不包括ploy A的尾巴)。AR前体蛋白由843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质量为94.24 k D。同源比较结果表明,小体鲟A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杂交鲟(A.ruthenus×Huso huso)、西伯利亚鲟(A.baerii)、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雄激素受体同源性分别为99%、98%、83%和83%。real-time q PCR分析小体鲟雌雄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AR基因在雌雄个体中相对表达基本相同,都是在性腺、肌肉和肾中高量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少量表达。AR基因在小体鲟体内广泛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对其生长和繁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鲟 雄激素受体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