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酸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晨晨 唐杰 +3 位作者 胡伟 葛金芳 林梅英 陈飞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在体外培养的酸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观察在不同pH条件下诱导的细胞自噬情况以确定胞外... 目的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在体外培养的酸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观察在不同pH条件下诱导的细胞自噬情况以确定胞外酸化条件;将软骨细胞分为pH7.4环境下培养的正常组、pH 6.0的酸化组、以及经ASIC1a非特异性阻断剂Amiloride和特异性阻断剂PcTX1处理的酸化组,RT-PCR法检测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及ERK1/2、p38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观察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通过使用ERK1/2、p38MAPK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SB203580),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ERK1/2及p38MAPK对酸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 pH 5.5和pH 6.0胞外酸化刺激均能明显升高软骨细胞自噬水平(P<0.01);与pH 7.4组比较,酸化组软骨细胞Beclin-1 mRNA及LC3、磷酸化的ERK1/2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自噬小体数量增多,ASIC1a阻断剂组自噬水平及ERK1/2、p38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酸化组明显降低(P<0.01),且自噬体数量减少;与pH 6.0组相比,ERK1/2磷酸化抑制剂处理后,Beclin-1 mR-NA和LC3蛋白的表达均下调(P<0.05,P<0.01),而p38磷酸化抑制剂组自噬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胞外酸化环境下能诱发软骨细胞自噬,阻断ASIC1a能明显减弱酸化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胞外酸化 自噬 关节软骨细胞 LC3 ERK1 2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高糖环境下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欢 汪应红 +5 位作者 田远耀 孙仕伟 黄蒙蒙 李小枫 孟晓明 黄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研究ASIC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对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的病理影响及高糖环境下PDGF-BB刺激的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糖尿病组、... 目的研究ASIC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对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的病理影响及高糖环境下PDGF-BB刺激的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糖尿病组、单纯肝纤维化组及糖尿病并发肝纤维化双模型组肝组织损伤程度及ASIC1a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利用ASIC1a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预处理HSC-T6细胞,然后加入高糖处理HSC-T6细胞24 h,再添加重组小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刺激24 h,观察HSC-T6的活化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SIC1a、α-SMA和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和STZ加CCl4联合诱导的糖尿病肝纤维化双模型大鼠肝组织较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其中双模型大鼠的损伤最为严重,且3组大鼠肝组织较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ASIC1a表达明显升高,双模型大鼠肝组织中ASIC1a升高最为明显;阿米洛利预处理HSC-T6,明显降低了高糖环境下ASIC1a的表达,并抑制了高糖环境下PDGF-BB诱导的HSC-T6中α-SMA、Collagen I的表达。结论高糖环境加剧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PDGF-BB诱导的HSC活化,其可能与高糖环境下ASIC1a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糖尿病 肝星状细胞 ASIC1a 肝纤维化 活化增殖
下载PDF
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付妮妮 李学智 +4 位作者 刘菲 席小芳 任毅 杨晓光 张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观察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造模组30只,后者以Hulth-Telhag法复制兔左膝骨关节炎模型,X线评价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0)、深刺加电针组(C组,n=10... 目的观察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造模组30只,后者以Hulth-Telhag法复制兔左膝骨关节炎模型,X线评价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0)、深刺加电针组(C组,n=10)和普通电针组(D组,n=10),造模后第6周开始对C组和D组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关节液p H值,透射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组织结构和病理学改变,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软骨组织中酸离子敏感通道1(ASIC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p5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中ASIC1分布。结果关节液中p H值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D组>B组(P<0.01);A组、C组、D组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较B组完整,C组凋亡率低于B组和D组(P<0.01),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软骨组织中ASIC1和p53表达由低到高均为A组=C组<D组<B组(P<0.01);p38MAPK表达由低到高均为A组<C组<D组<B组(P<0.01)。结论深刺加电针可以降低软骨细胞中ASIC1蛋白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凋亡因子p53表达,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减轻软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电针 深刺 凋亡 酸离子敏感通道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53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勇 葛金芳 陈飞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的质子门控的阳离子通道,ASIC1a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细胞外质子的关键受体,ASIC1a参与涉及组织酸中毒的多...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的质子门控的阳离子通道,ASIC1a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细胞外质子的关键受体,ASIC1a参与涉及组织酸中毒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疼痛、炎症、癫痫发作、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在应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时,过度活化的T、B细胞导致机体多组织器官受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SIC1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ASIC1a的生物学特征作简要综述,重点探讨ASIC1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自身免疫性疾病 酸中毒 炎症 机制 靶点
下载PDF
酸化环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姜黄素对此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邱韵 李家富 +1 位作者 冯健 钟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探讨姜黄素对缺血缺氧引起细胞外环境酸化下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在pH 6.9的环境下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别以姜黄素、PCTX-1等处理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ASICS 1a蛋白及磷酸... 探讨姜黄素对缺血缺氧引起细胞外环境酸化下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在pH 6.9的环境下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别以姜黄素、PCTX-1等处理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ASICS 1a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各处理组对VSMC增殖影响。结果显示pH 6.9组显著刺激VSMC的ASICS 1a和ERK1/2磷酸化表达,并促使VSMC增殖;而姜黄素显著抑制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ASICS 1a及细胞内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VSMC增殖。在缺血缺氧所致酸化环境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上的ASIC 1a表达增多,引起细胞内ERK1/2磷酸化,从而对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进行调控,而姜黄素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ERK1/2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内脏高敏感与酸离子敏感通道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高云 赵九龙 +3 位作者 高峻 李桂香 邹多武 陈若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7-592,共6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内脏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和酸离子敏感通道1(ASIC1)可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建立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开腹对照组20只和RE组40只。对两组大鼠行常规食管病理活组...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内脏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和酸离子敏感通道1(ASIC1)可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建立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开腹对照组20只和RE组40只。对两组大鼠行常规食管病理活组织检查,通过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基花青高氯酸盐示踪法定位食管特异性DRG神经元并进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食管黏膜和脊髓胸椎第3~5节段(T3~T5)DRG中ASIC1的蛋白质表达和mRNA含量。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RE组大鼠体质量低于开腹对照组[(179.41±16.38) g比(290.75±22.2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90,P〈0.01)。RE组大鼠食管基底细胞增生,乳头延长,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结果显示,RE组食管特异性DRG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较开腹对照组去极化显著[-(46.20±1.92) mV比-(51.60±1.52)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0,P〈0.01);RE组阈电流低于开腹对照组[(18.00±13.04) pA比(80.00±12.25)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0,P〈0.01)。2倍、3倍阈电流刺激下,RE组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分别为(5.80±1.48)个比(3.00±1.58)个,(10.60±2.30)个比(5.20±1.9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0、4.030,P均〈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RE组大鼠食管黏膜ASIC1表达低于开腹对照组(0.614±0.120比0.97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RE组和开腹对照组大鼠DRG中ASIC1表达(0.804±0.182比1.032±0.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8,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E组大鼠食管黏膜ASIC1 mRNA含量低于开腹对照组(0.694±0.118比1.036±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2,P〈0.01);RE组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炎 反流性 内脏高敏感 全细胞膜片钳 背根神经节 酸敏感离子通道1 大鼠
原文传递
阻断酸敏感离子通道1a对酸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凤来 李霞 +4 位作者 徐明慧 金成 姜东林 何庆龙 李成万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介导酸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方法建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e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介导酸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方法建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e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oetor-κB ligand,RANKL)体外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细胞沉默ASIC1a,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染色和骨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蛋白的表达。结果阻断ASIC1a可明显抑制酸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P=0.000),阻断ASIC1a可抑制酸诱导的NFATc1蛋白表达(P=0.000)。结论阻断ASIC1a对酸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转录因子NFATc1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破骨细胞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8
作者 王梅 许志斌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1849-1855,共7页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IC1a抑制剂组[狼蛛毒素1(PcTx1)组],每组60只。对模型组、PcTx1组大鼠采用四血管阻...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IC1a抑制剂组[狼蛛毒素1(PcTx1)组],每组60只。对模型组、PcTx1组大鼠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再灌注后30 min分别从侧脑室注射无菌无酶PBS和PcTx1;在假手术组中仅分离并暴露大鼠的双侧椎动脉及颈总动脉,不凝断椎动脉及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后30 min从侧脑室注射无菌无酶PBS。在再灌注后2 h、6 h、12 h、24 h、48 h,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分析海马CA1及CA3区的凋亡指数、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PcTx1组、模型组海马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结构被破坏,排列紊乱松散,胞核皱缩,可见凋亡小体,而PcTx1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改善。(3)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PcTx1组、模型组CA1和CA3区的凋亡指数依次升高(P<0.05)。(4)在再灌注后2 h、6 h、12 h、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PcTx1组大鼠海马CA1区的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在再灌注后48 h,PcTx1组大鼠海马CA1区的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亦高于其他两组(P<0.05)。再灌注后2 h、6 h,假手术组、模型组、PcTx1组大鼠海马CA3区的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在再灌注后12 h,模型组、PcTx1组的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ASIC1a可能参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其特异性阻滞剂PcTx1可减轻神经元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ERK1/2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海马 凋亡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狼蛛毒素1 大鼠
下载PDF
环氧合酶1抑制剂对大鼠术后机械痛敏及ASIC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伟 刘功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COX)1抑制剂对术后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背根神经节(DRG)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表达的影响,探讨ASIC3在术后急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其中18只按Brennan法建立术后痛模型,随机均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COX)1抑制剂对术后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背根神经节(DRG)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表达的影响,探讨ASIC3在术后急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其中18只按Brennan法建立术后痛模型,随机均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SC560组(S组)、DMSO组(D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S组和D组造模前分别鞘内给予用10μl DMSO溶解后的SC560 100μg和单纯DMSO 10μl,C组不作处理。于术后2、4、12、24、48h测定三组大鼠机械痛阈(MWT),观察最痛时点。另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相同三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最痛时间点三组大鼠L3~L5 DRG ASIC3表达水平。结果 D组和C组大鼠术后各时点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大鼠术后24h MWT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术后24hS组大鼠MWT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DRG ASIC3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大鼠MWT和ASIC3蛋白表达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24h大鼠机械痛敏最强,DRG ASIC3表达增高。给予SC560可抑制ASIC3表达,减轻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酸敏感离子通道3 环氧合酶1抑制剂 机械痛敏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健 许益聘 +1 位作者 刘广鹏 叶信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la)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RPE在1mmol/L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0.5~4.0h),ASICla...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la)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氧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RPE在1mmol/L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0.5~4.0h),ASICla的表达变化;同时分别采用ASICs阻断剂amiloride和PCTxl,以及通过细胞转染ASICla,检测对该氧化损伤过程的影响,并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细胞的活性。结果实时RT—PCR以及Western blot的结果均显示RPE中ASICla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表达。1mmoL/LH2O2处理RPE1、2、4h后,RPE中ASICla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至(70.5±11.0)%、(40.6±5.6)%和(45.6±7.6)%。PCTx1阻断ASIC1a后,RPE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至4h细胞存活率为(76.2±5.0)%(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过表达ASIC1a能够提高RPE氧化损伤过程中细胞的存活率,与H2O2处理组比较,4h组为(38.0±6.0)%比(16.2±2.0)%(P〈0.05)。结论ASIC1a在RPE中具有表达并对RPE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过氧化氢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骨癌痛大鼠脊髓水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伟 朱珊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 BCP)大鼠脊髓水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 ASIC1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 BCP)大鼠脊髓水平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 ASIC1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Ⅰ组)、假手术+米诺环素组(Ⅱ组)、BCP+米诺环素组(Ⅲ组)和BCP+生理盐水组(Ⅳ组)。① 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3、5、7、10、14、18 d测定大鼠(每组选8只)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同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至14 d; ② 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3、5、7、10、14、21 d同一时段随机处死大鼠(每组选4只),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SIC1a的表达; ③ 于造模后1、3、7、14、21 d,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大鼠(每组选4只)患侧脊髓ASIC1a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1, Iba-1)]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共表达。 结果 ①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造模后14、18 dⅢ组、Ⅳ组自由行走痛行为评分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5 d时Ⅲ组、Ⅳ组PWMT开始下降(P〈0.01),至7、14 d维持在低水平(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PWMT在造模后7、10、14 d均较高(P〈0.05)。②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从造模后3 d开始ASIC1a表达上调(P〈0.01),于14 d达到高峰(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在造模后5、7、10、14、21 d ASIC1a表达量均较低(P〈0.05)。③ 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在造模后3、7、14、21 d脊髓背角ASIC1a阳性细胞数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均较高(P〈0.05),未发现双标细胞;与Ⅳ组比较,Ⅲ组大鼠脊髓ASIC1a阳性细胞数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大鼠BCP的形成和维持可能与ASIC1a有关;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可以减轻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酸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a 米诺环素 脊髓
原文传递
酸敏感离子通道1a介导细胞内钙离子内流调节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凋亡
12
作者 吕卫群 李霞 袁凤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介导的钙离子内流在酸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SD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终板软骨细胞沉默ASIC1a,钙离子成像分析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采用四甲基...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介导的钙离子内流在酸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SD培养大鼠终板软骨细胞,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终板软骨细胞沉默ASIC1a,钙离子成像分析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分析酸诱导的细胞活力;ELISA测定凋亡率;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活化型半胱天冬酶-9(cleaved caspase-9)、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阻断ASIC1a可以抑制酸诱导的[Ca2+]i升高;用ASIC1asiRNA或PcTX1特异性阻断ASIC1a,明显抑制酸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凋亡;胞外钙离子浓度降低抑制酸诱导的终板软骨细胞凋亡,与阻断ASIC1a结果一致,提示ASIC1a介导的钙离子内流在酸诱导凋亡中的作用。阻断ASIC1a,抑制酸诱导的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酸激活的ASIC1a可能通过钙超载促使大鼠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终板软骨细胞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钙离子 凋亡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糖尿病鼠局灶脑缺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13
作者 方芳 邢影 +2 位作者 徐忠信 郑昭石 张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鼠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缺血周围皮层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1a,ASIC1a)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局灶脑缺血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72只,应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鼠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缺血周围皮层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1a,ASIC1a)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局灶脑缺血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72只,应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制备单纯局灶脑缺血模型及糖尿病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根据缺血不同时间分为正常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1 h,3 h,6 h,24 h;糖尿病脑缺血1 h,3 h,6 h,24 h共计9组,每组8只。应用TTC染色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梗死面积及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缺血周围皮层的蛋白表达。结果对糖尿病局灶脑缺血24 h及单纯缺血24 h大鼠进行神经评价,糖尿病组大鼠术后清醒较晚,肢体偏瘫程度重于单纯缺血组(2.60±0.591/1.80±0.8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假手术组相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单纯局灶脑缺血及糖尿病局灶脑缺血各组ASIC1a的表达逐渐增多(P<0.05),其中糖尿病局灶脑缺血各组ASIC1a的蛋白表达高于单纯局灶脑缺血各组(P<0.05)。结论糖尿病局灶脑缺血加重的原因可能由于皮层ASIC1a过度开放加重细胞内钙超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糖尿病 局灶脑缺血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对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
14
作者 高英 江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在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第5天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中转染定位于膜上的绿色荧光蛋白(F-GFP),随后在神经元培养液中加入ASICs拮抗剂Amiloride和ASIC1a选择性拮抗剂Psalmotoxin 1(PcTX1)...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在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第5天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中转染定位于膜上的绿色荧光蛋白(F-GFP),随后在神经元培养液中加入ASICs拮抗剂Amiloride和ASIC1a选择性拮抗剂Psalmotoxin 1(PcTX1)抑制ASICs的功能,观察体外培养8d和14d这两个时间点海马神经元的树突生长、分支复杂程度。结果 Amiloride(10-5mol/L)和PcTX1(1∶20 000稀释)处理3d对海马神经元树突分支总长度、树突分支总数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在海马神经元发育早期短时间抑制ASICs功能不影响树突发育。Amiloride(10-5mol/L)处理9d可以显著降低树突分支总长度和树突分支总数;PcTX1(1∶20 000稀释)处理9d也可以显著降低树突分支总长度,但对树突分支总数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抑制ASICs功能会影响树突发育。结论 ASICs参与调节树突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 海马神经元 树突发育 原代培养 AMILORIDE Psalmotoxin 1
下载PDF
ASIC1基因SNP_(s)检测及其与史宾格犬胆量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程程 程占军 +5 位作者 曹锦和 孟戈 万宁 李翔 张刘睿祺 马大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5-148,164,共5页
为了研究史宾格犬酸敏感离子通道1(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SIC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胆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DNA测序技术,对166只史宾格犬ASIC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 为了研究史宾格犬酸敏感离子通道1(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SIC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胆量性状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DNA测序技术,对166只史宾格犬ASIC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分析了ASIC1基因与胆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ASIC1基因外显子2、外显子4和外显子5上各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c,SNP)位点,分别为9G>C、102A>C和20G>A;9G>C和20G>A位点属于中度多态,102A>C位点属于低度多态,且这3个位点均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102A>C与胆量评分显著相关(P<0.05),其中AC型和CC型胆量评分显著高于AA型(P<0.05),AC型和CC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笔者发现了一个与史宾格犬胆量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其可作为史宾格犬早期胆量性状的分子标记,用于史宾格犬早期胆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宾格犬 酸敏感离子通道1基因 多态性 遗传标记 胆量性状
原文传递
芍药苷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晓苏 王芬 +1 位作者 胡丽芳 刘春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损害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检测各组6-OHDA诱导PC12损伤细胞相对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C12细胞α-突触核蛋白(α-syn)、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6羟基多巴胺(6-OHDA)损害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检测各组6-OHDA诱导PC12损伤细胞相对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C12细胞α-突触核蛋白(α-syn)、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以及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OHDA组相对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LDH活性显著升高(均P<0.01)。与6-OHDA组比较,Pc Tx1组、阿米洛利组、PF各亚组相对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OHDA组ASIC1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6-OHDA组比较,Pc Tx1组、阿米洛利组、PF各亚组ASIC1a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OHDA组α-syn、LC3-Ⅱ、p62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1)。与6-OHDA组比较,Pc Tx1组、阿米洛利组、PF各亚组α-syn、LC3-Ⅱ、p62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PF可能通过提高α-syn的自噬性降解,对6-OHDA毒素损害的PC12细胞起到保护作用。PF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SIC1a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6-OHDA Α-突触核蛋白 自噬 酸敏感离子通道 PC12细胞
下载PDF
siRNA基因沉默ASIC1a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IgA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波 袁丽萍 +3 位作者 张琴 华冉 李玉飞 戴寒晶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siRNA基因沉默ASIC1a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gA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DMVEC),设计针对人ASIC1a基因编码区的 siRNA 序列,构建重组慢病毒LV-sh-ASIC1a转染给HDMVEC细胞,设立... 目的:探讨siRNA基因沉默ASIC1a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gA1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HDMVEC),设计针对人ASIC1a基因编码区的 siRNA 序列,构建重组慢病毒LV-sh-ASIC1a转染给HDMVEC细胞,设立空病毒转染对照组(NC组)、LV-h-ASIC1a转染组(si-ASIC1a组),采用RT-PCR检测转入基因ASIC1a的表达。病毒转染72 h后,加入分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gA1(HSP IgA1)和正常患儿血清IgA1,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8水平,real-time PCR和 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细胞内ASIC1a、细胞骨架蛋白(SM-α、Destrin、Vinculin、ML-CK)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对照组比较,si-ASIC1a组HDMVEC内TNF-α、IL-8的分泌显著减少,细胞骨架蛋白SM-α、Destrin、Vinculin、ML-CK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沉默ASIC1a可以显著抑制HSP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的下调,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管内皮细胞 ASIC1a
下载PDF
惊恐样行为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酸敏感离子通道1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萍 柳娜 +3 位作者 须怀沙 李蒙蒙 王军 张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惊恐样行为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channel 1a,ASIC1α)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惊恐样行为模型组(RET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10只。采... 目的探讨惊恐样行为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channel 1a,ASIC1α)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惊恐样行为模型组(RET组)和对照组(Ctr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暴露刺激方法建立惊恐样行为小鼠模型。记录大鼠暴露10min内小鼠的防御行为和逃避行为,采用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nsmaze,EPM)评估小鼠的焦虑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前额皮层、海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ASIC1a的表达水平。结果RET组小鼠冻结反应时间[(5.83±1.92)S]较Ctr组[(1.00±0.45)s]显著增加(P〈0.01),风险评估行为[(5.33±0.49)次]较Ctr组[(0.60±0.40)次]显著增加(P〈0.01),接触铁丝网时间[(17.83±4.38)S]较Ctr组[(50.00±6.90)s]显著降低(P〈0.01),保护区停留时间[(431.00±33.13)s]较Ctr组[(264.40±40.43)s]显著增加(P〈0.01)。RET组小鼠在开放臂时间的百分比[(8.28±1.12)%]较Ctr组[(16.81±2.13)%]显著降低(P〈0.05),在闭合臂时间的百分比[(80.08±4.26)%]较Ctr组[(60.91±5.27)%]显著增加(P〈0.05)。RET组小鼠前额皮层ASIC1a(1.67±0.17)和海马区ASIC1a(1.65±0.20)表达较Ctr组[前额皮层:(0.98±0.07);海马:(1.56±0.16)]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G脑区ASIC1a(0.71±0.06)表达较Ctr组(1.26±0.0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刺激引起小鼠产生惊恐样行为,同时导致小鼠前额皮层和海马区ASIC1a表达水平升高,PAG脑区ASIC1a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高架十字迷宫 酸敏感离子通道1α 惊恐样行为 小鼠
原文传递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酸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春晓 唐杰 +4 位作者 王晓宇 王雯 刘甲莉 吴繁荣 陈飞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在酸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经处理后,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变化,RT-PCR检测ASIC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Calpain、Calcineuri...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在酸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经处理后,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细胞毒性变化,RT-PCR检测ASIC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Calpain、Calcineurin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结果:细胞酸化处理后ASIC1a含量明显上升;随着胞外pH值的下降,LDH释放量逐渐升高,ASIC1a阻滞剂可抑制酸化诱导的肝星状细胞LDH的释放量;酸化组肝星状细胞Calpain、Calcineu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ASIC1a阻断剂组Calpain、Calcineu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酸化组明显降低;与酸化组相比,阻断ASIC1a可以降低HSC-T6中α-SMA的表达。结论:胞外酸化环境下可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阻断ASIC1a能明显降低酸化诱导的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 肝星状细胞 活化
下载PDF
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酸敏感电流的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萍 孙碧英 +2 位作者 李倩 王莹萍 戎伟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3-787,共5页
目的分析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上酸敏感电流的特征及药理学特性,初步探讨介导酸敏感电流的离子通道。方法运用活性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不同pH值的细胞外液刺激... 目的分析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上酸敏感电流的特征及药理学特性,初步探讨介导酸敏感电流的离子通道。方法运用活性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小鼠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不同pH值的细胞外液刺激诱发的酸敏感电流及与pH值的关系。在pH值5.0的细胞外液中(对照)分别添加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拮抗剂(30μmol/L benzamil和100μmol/L amiloride)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拮抗剂(10μmol/L capsazepine和10μmol/L rutheniumred),观察诱发酸敏感电流的变化。结果在DiI标记的52个神经元中的33个神经元上可记录到三种类型的内向电流(快、慢和持续型)。酸敏感电流的电流幅度均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30μmol/L benzamil和100μmol/L amiloride使快电流的瞬时成分和慢电流的电流幅度显著减小(P<0.05和P<0.01);10μmol/L capsazepine和10μmol/L rutheniumred能使持续型电流的电流幅度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小肠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至少表达三种对酸反应的离子通道,分别是ASIC的两种不同亚型和TRP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神经元 酸敏感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酸敏感离子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拮抗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