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株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对镉的吸附钝化差异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旭辉 孙斌 +4 位作者 魏志敏 赵晨雨 徐源洲 张力浩 徐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876,共8页
[目的]从镉污染土壤中筛选2株耐镉微生物,并对其吸附钝化特征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选用系列梯度含镉固体培养基,进行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初步鉴定。将2株耐镉菌在含50mg·L^-1镉离子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 [目的]从镉污染土壤中筛选2株耐镉微生物,并对其吸附钝化特征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选用系列梯度含镉固体培养基,进行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初步鉴定。将2株耐镉菌在含50mg·L^-1镉离子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实时监测菌液D600值、pH值及胞外聚合物的变化,明确其在镉胁迫下对镉的吸附钝化差异机制。[结果]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强耐镉能力的菌株(ZXH21和ZXH23),在镉质量浓度为600mg·L^-1的固体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经16SrRNA鉴定,分别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ZXH21)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ZXH23)。2株菌在镉质量浓度为50mg·L^-1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对镉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钝化能力,2株菌对镉的去除效果相近,菌株ZXH21和菌株ZXH23对镉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6.5%和33.7%。2株菌对镉的去除机制均以胞外吸附为主,吸收为辅,但吸附率和吸收率不同。在72h时,菌株ZXH21的吸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25.3%和0.6%,菌株ZXH23的吸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30.6%和0.1%,菌株ZXH21吸收率为菌株ZXH23的6倍。[结论]菌株ZXH21比菌株ZXH23有更强的耐镉生长能力及稳定的去除潜力,菌株ZXH21去除镉的主要机制是生物量的增加以及分泌可溶性多糖。菌株ZXH23去除镉的主要机制可能是表面吸附以及分泌不可溶性蛋白和不可溶性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镉 吸附 无色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 去除率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Achromobacter sp.L16的脱氮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思琦 杨静丹 +2 位作者 刘琳 刘二佳 王晓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01,共9页
在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L16,经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L16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1.94%和98.40%。对菌株好氧反硝化和异养硝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16在以硝... 在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L16,经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L16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1.94%和98.40%。对菌株好氧反硝化和异养硝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16在以硝酸盐为氮源、柠檬酸钠为碳源、C/N为20、培养温度为30℃、培养转速为150 r/min条件下硝酸盐氮去除率为99.74%,总氮去除率58.90%。L16在以氨氮为氮源、柠檬酸钠为碳源、C/N为20、培养温度为30℃、培养转速为200 r/min条件下氨氮去除率提高到93.41%,总氮去除率86.33%。优化后L16具有高效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可将氮素大部分转化为气体和菌体胞内氮,具有潜在的实际废水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 异养硝化 无色杆菌
下载PDF
一株无色杆菌属菌株对孔雀绿的脱色降解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妮 李张 +3 位作者 李明雄 杨昆 马寒 杨志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3,共5页
从孔雀绿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孔雀绿染料有强脱色能力的菌株MGT3,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的菌株.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对该菌株的脱色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孔雀绿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孔雀绿染料有强脱色能力的菌株MGT3,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的菌株.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对该菌株的脱色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T3菌株的最适脱色pH为7,最适脱色温度为30℃,孔雀绿初始浓度小于50mgL-1时有最佳脱色率.在最适脱色条件下脱色8h,孔雀绿脱色率可达到90%以上.利用薄层层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孔雀绿脱色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雀绿在脱色过程中被降解,生成了其他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绿 无色杆菌属 脱色 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两种石油烃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石油烃底物的降解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虹 杨元元 +4 位作者 刘娜 宋清泉 温钢 付净 翦英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3,共6页
采用16SrDNA技术对石油污染场地筛选出的两种单菌(A6菌和A10菌)进行鉴定,并对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降解石油烃各组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单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两种单菌及其混... 采用16SrDNA技术对石油污染场地筛选出的两种单菌(A6菌和A10菌)进行鉴定,并对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降解石油烃各组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单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有所差异,其降解效果依次为混合菌>A6菌>A10菌。其中A6菌和A10菌对石油烃底物降解的组分大致相同,两者均能完全降解大部分直链烷烃、环烷烃和支链烷烃,部分降解C9~C27正构烷烃。从降解程度来看,A6菌优于A10菌。两种单菌的混合菌在降解石油烃底物时,具有协同降解作用,对石油烃底物降解的组分及降解程度均优于两种单菌;混合菌除了能完全降解大部分直链烷烃、环烷烃和支链烷烃外,还对A6菌和A10菌不能彻底降解的支链烷烃(3,8-二甲基癸烷和2-甲基-十二烷)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无色杆菌 鉴定 石油烃 降解
下载PDF
葡萄糖共代谢作用下Achromobacter sp.对焦化废水中吡啶的生物降解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晓娇 邓铭 +2 位作者 迟海军 刘佳宁 金文杰 《煤质技术》 2023年第3期28-36,共9页
焦化废水中的吡啶具有较强的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且难以被有效降解,因而采用菌株Achromobacter sp.与葡萄糖共代谢作用以探究高效降解废水中的吡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菌种的鉴定及GC-MS的测定,剖析其代谢产物与吡啶的代谢途径,并利用Ha... 焦化废水中的吡啶具有较强的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且难以被有效降解,因而采用菌株Achromobacter sp.与葡萄糖共代谢作用以探究高效降解废水中的吡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菌种的鉴定及GC-MS的测定,剖析其代谢产物与吡啶的代谢途径,并利用Haldane模型对Achromobacter sp.生长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生物强化处理焦化废水以及Achromobacter sp.对吡啶的降解特性,探究菌株Achromobacter sp.对工业废水中难降解物质吡啶的降解,得知最适该菌降解吡啶的条件为初始质量浓度400 mg/L和接种量10%(体积比)。在此基础上,添加150 mg/L葡萄糖为共代谢底物,对吡啶降解率在32 h可达98.06%。结合GC-MS分析,菌株通过吡啶环上N和C2之间断裂生成中间产物NH+4和戊二醛来降解吡啶。吡啶初始浓度为100~700 mg/L,菌株生长动力学符合Haldane模型,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为0.61 h^(-1),底物抑制系数(K i)为734.01 mg/L。在葡萄糖共代谢作用下,Achromobacter sp.与活性污泥耦合使焦化废水中的吡啶完全降解时间由40 h减少至24 h,TOC降解率由84.31%提高至91.44%。菌株Achromobacter sp.可用于含有吡啶废水的高效处理,为其生物修复提供1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物降解特性 achromobacter sp. 吡啶 降解率 代谢途径 底物抑制系数 菌株生长动力学
下载PDF
三乙胺降解菌SYA-1的分离、降解性能与动力学 被引量:6
6
作者 沈敏雅 胡江 +1 位作者 蔡舒 蔡天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3-1249,共7页
从农药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三乙胺降解菌株SYA-1,根据菌株SYA-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此菌株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菌株SYA-1能以三乙胺为惟一碳、氮源生长,并在24 h内完全... 从农药废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三乙胺降解菌株SYA-1,根据菌株SYA-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此菌株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菌株SYA-1能以三乙胺为惟一碳、氮源生长,并在24 h内完全降解200 mg/L的三乙胺。环境因素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30℃,初始pH 7.0,NaCl浓度≤10 g/L条件下,菌株SYA-1生长良好且对三乙胺的降解效率最佳;金属离子对菌株生长和三乙胺降解的抑制程度表现为:Cu2+>Co2+>Ag+>Cd2+>Fe3+>Pb2+。菌株SYA-1降解三乙胺的动力学过程可用Haldane模型模拟,其参数为μmax=0.123h-1;K s=82 mg/L;K i=215 mg/L。为含三乙胺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胺 无色杆菌属 分离鉴定 降解特性 动力学
原文传递
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长特性和降解途径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星 王若宇 +4 位作者 汪锐 白雪 任龙飞 邵嘉慧 张小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3,共5页
从天津大港油田附近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萘降解菌株DGN9,经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属于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萘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mg/L,在NaCl质量分数为1%、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从天津大港油田附近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萘降解菌株DGN9,经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属于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萘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mg/L,在NaCl质量分数为1%、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其对萘的可能降解途径为水杨酸降解途径。同时,该菌株对蒽、菲、芘、联苯、对苯二甲酸、邻苯二酚、苯酚、苯甲酸钠、水杨酸、邻苯二甲酸等底物也有降解作用,具有底物生长广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属 生长特性 降解途径
下载PDF
菊酯类杀虫剂降解菌JZL-3(Arthrobacter sp.)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恋 郑金伟 +3 位作者 杭宝剑 王保战 何健 李顺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1,共5页
自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广谱菊酯类杀虫剂降解菌JZL-3,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能降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7种主要菊酯类杀虫剂,降解速率由高到低为:氯菊酯、甲氰菊酯、氯... 自农药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广谱菊酯类杀虫剂降解菌JZL-3,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能降解目前市场上使用的7种主要菊酯类杀虫剂,降解速率由高到低为: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氯氰菊酯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最适pn值为7.0,初始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1%~5%)与降解率呈正相关。菌株JZL-3对氯菊酯和氯氰菊酯顺反异构体的降解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于已有的关于菊酯类杀虫剂生物降解具有显著立体异构选择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降解 节杆菌属 立体异构选择性
下载PDF
2,4-D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清 凌晓光 +2 位作者 庞立飞 宋伟 杨海龙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50-53,共4页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类广泛除草剂,但其大量施用导致环境残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山东某农药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命名为ZQ,能以2,4-D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及16S r RNA...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一类广泛除草剂,但其大量施用导致环境残留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从山东某农药厂污水处理站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命名为ZQ,能以2,4-D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基于其形态,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优化其降解100 mg/L 2,4-D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5℃,pH=8.0,接种量为2%。同时,不同初始浓度下2,4-D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ZQ对2,4-D的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当2,4-D浓度为100 mg/L时,降解半衰期大约为10.80 h。菌株ZQ还可以其他6种常见苯氧羧酸类农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结果证明Achromobacter sp.作为生态修复苯氧羧酸类农药生物强化菌具有潜在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 生物降解 16S rRNA achromobacter sp. 降解动力学
下载PDF
聚乙二醇水解菌PG-3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解酶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金 吕良忠 +3 位作者 陈立伟 蔡天明 胡江 蔡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6,共6页
从被聚乙二醇(PEG)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水解PEG但不能以PEG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PG-3,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LC-MS分析发现该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出现了聚合度... 从被聚乙二醇(PEG)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水解PEG但不能以PEG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PG-3,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Achromobacter sp.。LC-MS分析发现该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出现了聚合度下降的聚乙二醇,表明其可能以水解的方式直接断裂PEG 1000中的醚键。菌株PG-3分泌的聚乙二醇水解酶(PEG-HD)为诱导酶,PEG 600~2000都能诱导其产生,其中PEG 1000诱导效果最佳;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值为8.0,Cu2+、Zn2+对酶有抑制作用。PEG-HD的米氏常数(Km)为3.97 mmol.L-1,最大酶促反应速率(Vmax)为68.03μmol.mL-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achromobacter sp 聚乙二醇水解酶 酶学特性
下载PDF
白蚁栖息地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和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康丽 张建芬 陈虹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0-23,27,共5页
从白蚁栖息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细菌ZJSRU-11,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统,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滤纸酶活... 从白蚁栖息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的细菌ZJSRU-11,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统,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滤纸酶活力和β-糖苷酶活力.ZJSRU-11菌株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较高,在45℃、pH 5.8的反应条件下,反应35min时活力达到19.6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白蚁 羧甲基纤维素钠酶 无色杆菌
原文传递
核桃壳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苯酚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羽 王申能 +2 位作者 罗瑭秋琦 管鑫 宗飞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15,20,共6页
选取核桃壳作为载体材料对苯酚降解特异性菌株无色杆菌LQ-1进行活细胞固定化,以期为解决治理环境中酚类物质的污染问题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对核桃壳载体材料吸附及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苯酚特性和重复利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 选取核桃壳作为载体材料对苯酚降解特异性菌株无色杆菌LQ-1进行活细胞固定化,以期为解决治理环境中酚类物质的污染问题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对核桃壳载体材料吸附及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苯酚特性和重复利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对细菌的负载性能稳定,0.5 g核桃壳的细菌负载量为1.632 mg;核桃壳具有一定的吸附苯酚性能,300 mg/L的苯酚溶液,平衡吸附量为8.916 mg/g,去除率为13.99%;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苯酚能力优于游离细菌,0.5 g的固定化细菌20 h苯酚去除率达到98.40%,可耐受700 mg/L的苯酚浓度,6次重复利用后苯酚降解效率明显提高,降解时间缩短至1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载体 核桃壳 苯酚 无色杆菌 生物降解
下载PDF
一株拟除虫菊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与途径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少华 罗建军 +3 位作者 胡美英 赖开平 耿鹏 肖盈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6-1626,共11页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拟除虫菊酯农药厂废水排放口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菊酯农药高效降解菌P-0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响应曲面法优化菌株P-01的降解条件,其降解最优条件为...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拟除虫菊酯农药厂废水排放口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菊酯农药高效降解菌P-01.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响应曲面法优化菌株P-01的降解条件,其降解最优条件为31.4℃、初始pH7.6和接种量0.4g·L-1,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培养7d对50mg·L-1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9%、92.2%、91.0%、85.1%和77.3%,且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降解半衰期(T1/2)分别为1.3、1.8、2.0、2.5和3.0d.该菌株能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且高度耐受并快速降解溴氰菊酯,在溴氰菊酯浓度为100~500mg·L-1时依然保持较高的降解率.降解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通过酯键断裂将溴氰菊酯降解产生α-羟基—3-苯氧基苯乙腈和3-苯氧基苯甲醛,而后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邻苯二甲酸单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农药 生物降解 无色杆菌属 降解途径
原文传递
Removal of sulfamethazine antibiotics by aerobic sludge and an isolated Achromobacter sp.S-3 被引量:12
14
作者 Manhong Huang Shixuan Tian +3 位作者 Donghui Chen Wei Zhang Jun Wu Liang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594-1599,共6页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sulfamethazine (SMZ) by sludge and a bacterial strain using an aerobic sequence batch reactor (ASBR) were studied.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varying the reaction time and sl...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sulfamethazine (SMZ) by sludge and a bacterial strain using an aerobic sequence batch reactor (ASBR) were studied.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varying the reaction time and 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 AnAchromobacter sp. (S-3) with the ability to remove SMZ was isolated from the ASB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SMZ by S-3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etween 0.5 and 4 hr, reaction time of the ASB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MZ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system. The SMZ removal efficiency also increased from 45% to 80% when SRT was prolonged from 5 to 25 days, although longer SRT had no impact on SMZ removal. The SMZ adsorp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hich fitted Freundiich isotherm well. The removal of SMZ in the ASBR was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and degradation played a leading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sludge achromobacter sp. S-3 BIODEGRADATION SULFAMETHAZINE
原文传递
一株高效广谱染料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色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司美茹 苏涛 杨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6,共7页
通过梯度驯化,从印染废水长期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以4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刚果红、美蓝、孔雀绿和活性艳蓝KN-R)为唯一碳源的菌株XSMR,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 通过梯度驯化,从印染废水长期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以4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刚果红、美蓝、孔雀绿和活性艳蓝KN-R)为唯一碳源的菌株XSMR,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的菌株。菌株XSMR对4种染料均具有强的脱色降解能力,且对染料脱色的同时,自身能够生长繁殖,培养24h菌体干重超过不加染料的对照。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对该菌株的脱色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刚果红、美蓝、孔雀绿及活性艳蓝KN-R的初始浓度分别小于200mg/L、200mg/L、150mg/L及150mg/L时,在pH7.5、温度35℃、接种量4%(V/V)条件下,接种菌株XSMR脱色14h对4种染料的脱色率均可达到98%以上。通过对降解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菌株XSMR能彻底降解染料。菌株XSMR对染料脱色的机理包括生物降解和菌株吸附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染料 生物降解 无色杆菌属 脱色
原文传递
表面活性剂对Achromobacter sp. CH-1解毒铬渣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柴立元 陈丽鹃 +2 位作者 黄燕 舒余德 苏艳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提高细菌Achromobacter sp.CH-1(简称为A.sp. CH-1)解毒铬渣过程中酸溶性Cr(Ⅵ)的浸出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sp. CH-1的生长及其解毒铬渣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细菌生长、Cr(Ⅵ)还原、铬渣中Cr(Ⅵ)浸出率以及浸... 为提高细菌Achromobacter sp.CH-1(简称为A.sp. CH-1)解毒铬渣过程中酸溶性Cr(Ⅵ)的浸出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sp. CH-1的生长及其解毒铬渣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细菌生长、Cr(Ⅵ)还原、铬渣中Cr(Ⅵ)浸出率以及浸出体系pH值的影响,评价不同表面活性剂促进A.sp. CH-1解毒铬渣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A.sp. CH-1菌的生长及其还原Cr(Ⅵ)没有显著影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60、吐温80都能提高A.sp. CH-1解毒铬渣的效果,其最佳用量分别为75,200和250mg/L;在此最佳用量下,铬渣中Cr(Ⅵ)的浸出率比原来分别提高约8%,9%和1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对铬渣的解毒效果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achromobacter sp.CH.1 铬渣 生物解毒
下载PDF
用CH-1菌从铬渣中选择性回收铬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立元 王云燕 王庆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E01期367-371,共5页
提出CH-1菌解毒铬渣及回收铬资源的新工艺。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EDXA)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分析手段对还原反应前后细菌细胞形貌进行观察,并对还原反应沉淀产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并计算了示... 提出CH-1菌解毒铬渣及回收铬资源的新工艺。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EDXA)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分析手段对还原反应前后细菌细胞形貌进行观察,并对还原反应沉淀产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并计算了示范工程中铬的回收率及平衡。结果表明Cr(Ⅵ)的还原反应在细菌体外发生,反应产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r^3+,反应产物成分为Cr(OH)3。铬渣中90%以上的Cr(Ⅵ)以Cr(OH)3淤泥的形式得以回收,20t/批规模的示范工程可回收Cr(OH)3(含量32.8%)淤泥694.2kg,实现铬的再生,并从根本上消除铬渣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 回收铬 CH—1菌
下载PDF
“Achromobacter sp. CH-1-Cr(Ⅵ)-H_2O”体系Cr(Ⅵ)还原的电化学行为
18
作者 王云燕 柴立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4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探明了"Achromobacter sp. CH-1-Cr(Ⅵ)-水"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曲线上-0.62V(相对于SCE)的电流峰对应的反应为Cr(VI)还原成Cr(Ⅲ)的反应,在电势为-0.82V时Cr(Ⅲ)开始还原为零价铬.体系中的电... 采用循环伏安法探明了"Achromobacter sp. CH-1-Cr(Ⅵ)-水"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曲线上-0.62V(相对于SCE)的电流峰对应的反应为Cr(VI)还原成Cr(Ⅲ)的反应,在电势为-0.82V时Cr(Ⅲ)开始还原为零价铬.体系中的电极反应为不可逆过程,阳极扫描时Cr(Ⅲ)不会被重新氧化为Cr(Ⅵ).细菌的存在使Cr(Ⅵ)的还原更容易进行,其还原峰电势正移约0.2V,细菌对体系中的电化学反应起了催化作用.随细菌量的增加,氢气的析出、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及三价铬进一步还原为零价铬的电势均发生了正移,过高的细菌量主要影响三价铬还原沉积为金属铬的过程.铬浓度对细菌还原Cr(Ⅵ)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不大.初始pH值为10是细菌还原Cr(Ⅵ)的最佳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romobacter sp. CH-1 铬(Ⅵ) 还原 电化学行为
原文传递
无色杆菌属孔雀绿脱色菌产脱色酶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妮 李明雄 +6 位作者 雷润 崔佳 杨志蕊 杨志荣 Ming-Xiong Zhi-Rui Zhi-Rong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82-1886,共5页
已分离鉴定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菌株MGT3对孔雀绿染料具有强脱色作用,对其产酶脱色能力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不需要孔雀绿作为底物即可产脱色酶,即脱色酶的产生不需要底物的诱导;其胞内和胞外都存在脱色能力强的脱色酶.... 已分离鉴定的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菌株MGT3对孔雀绿染料具有强脱色作用,对其产酶脱色能力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不需要孔雀绿作为底物即可产脱色酶,即脱色酶的产生不需要底物的诱导;其胞内和胞外都存在脱色能力强的脱色酶.产胞外脱色酶的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的组成对该菌株产胞外酶的能力有很大影响.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产酶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最佳组成成分为0.5%蔗糖、2.5%尿素、0.0025%KH_2PO_4;该菌株在培养基初始pH为9、温度为35℃时产脱色酶效率高,对孔雀绿脱色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 杆菌属 孔雀绿染料 脱色菌 脱色酶 条件研究 产酶培养基 orthogonal experiment capability 脱色能力 菌株 results 正交试验优化 胞外 enzyme The optimum green cells influence 组成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