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1
1
作者 赵斌 董树亭 +1 位作者 张吉旺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60-1768,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释肥处理的光合速率始终较高,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1428kghm-2)和SCF(1668kghm-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控释肥(CRF)和硫包膜控释肥(SCF)对夏玉米花后光合产物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控释肥处理的光合速率始终较高,在相同施肥量(N、P、K量相同)情况下,控释肥CRF(1428kghm-2)和SCF(1668kghm-2)及其减量25%处理的单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都显著高于等量普通复合肥(CCF,1260kghm-2)处理;控释肥减量25%时,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CCF处理;成熟期籽粒的氮素积累,控释肥处理都显著高于CCF处理,并随着控释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全量与减量25%的处理无显著差异。控释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等量控释肥增产13.15%和14.15%;控释肥减量25%时,分别比CCF增产9.69%和10.04%;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也均显著高于普通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肥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素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0
2
作者 杨益花 张亚洁 苏祖芳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8,30,共5页
以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汕优63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增加到150kg·hm-2时,产量最高,再增加施氮量,产量下降;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 以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汕优63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增加到150kg·hm-2时,产量最高,再增加施氮量,产量下降;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达一定值下降;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干物质积累量,拔节期、抽穗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随施氮量增加到150kg·hm-2时干物质积累最高,再增施氮肥后下降,移栽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占总干物质重的比重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抽穗至成熟期则随着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有一个适宜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产量构成因素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允青 郭熙盛 戴明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4,共4页
以杂交中籼稻Ⅱ优2027和36优959为材料,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随氮追肥用量的合理提高而增加,但后期施氮比例过高则不利于产量、干物... 以杂交中籼稻Ⅱ优2027和36优959为材料,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随氮追肥用量的合理提高而增加,但后期施氮比例过高则不利于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形成良好的构成因素。氮肥运筹以4∶3∶3(基肥∶分蘖肥∶穗肥)较为合理,两个水稻品种产量最高,分别达8314.8 kg/hm2和9399.5 kg/hm2。干物质积累和根干重最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氮肥运筹 产量构成因素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晓娜 陈平 +6 位作者 庞婷 杜青 付智丹 周颖 任建锐 杨文钰 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目的】为探明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揭示玉米/豆科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间作(MS)、花生单作(PP)、玉米/花生间作(MP)等... 【目的】为探明玉米/豆科间作种植模式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揭示玉米/豆科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间作(MS)、花生单作(PP)、玉米/花生间作(MP)等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种间竞争强弱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间作降低作物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MS处理显著低于MP处理,物质分配比例为吐丝期之前茎秆分配比例增加,吐丝期后穗分配比例增加,且MS处理显著高于MP处理。间作大豆、花生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大豆鼓粒期或花生饱果期之前为茎、叶高,之后为荚果高。MS和MP处理的玉米显著减产10.4%、18.5%;大豆和花生显著减产8.4%和48.7%。MS和MP的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81、1.33,且MS比MP的系统产量高13.6%。玉米对大豆的种间竞争力(Ams<0)和产量的营养竞争比率(CRms<1)较弱,而对花生则表现为竞争能力较强(Ams>0,CRms>1)。【结果】间作种植模式可通过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及种间竞争关系影响作物产量构成因子,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两种间作种植模式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花生间作的增产效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花生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种间竞争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吴祯 张保军 +4 位作者 海江波 董永利 陈军晓 马娟娟 韩雪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77-1382,共6页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产中主要的4种种植方式(穴播、撒播、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对冬小麦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产中主要的4种种植方式(穴播、撒播、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对冬小麦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花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表现为窄幅条播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窄幅条播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与宽幅条播相比,窄幅条播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分别增加45.59%和19.44%;与穴播和撒播相比,窄幅条播产量分别提高17.25%和11.39%;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穴播最高,达到80.26%。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方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玉杰 王永华 +3 位作者 韩磊 张秋丽 胡卫丽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4-900,共7页
为探索适合河南高产灌区的小麦栽培管理模式,以冬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种植T1、优化管理T2、超高产T3和优化管理T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管... 为探索适合河南高产灌区的小麦栽培管理模式,以冬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种植T1、优化管理T2、超高产T3和优化管理T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管理模式下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T1相比,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增加了花后各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以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优化管理T2、T4处理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超高产模式T3主要通过协同提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能力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获得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在小麦灌浆后期35 d均出现了明显的灌浆"小高峰"现象,这是其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管理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丁锦峰 杨佳凤 +6 位作者 王云翠 陈芳芳 封超年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8-1123,共6页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合理调控拔节期至孕穗期及适量增加孕穗期至开花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适量的基础上,重点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是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关键。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2 800~13 600 kg·hm-2,花后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7 200、20 000 kg·hm-2以上。开花期群体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花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关系,茎鞘、穗干物质积累量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表明开花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 300~3 400 kg·hm-2,茎鞘、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7 500、2 000 kg·hm-2以上,有利于提高群体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稻茬 超高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留叶枝棉花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立华 李国锋 +1 位作者 何循宏 杨德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留叶枝显著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 ,扩大了光合面积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枝对棉花群体生物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偿 ,可有效提高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试验结果显示 ,留叶枝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 ... 留叶枝显著提高了棉花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 ,扩大了光合面积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叶枝对棉花群体生物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偿 ,可有效提高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试验结果显示 ,留叶枝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 ,1996年、1997年分别比对照 (去叶枝 )提高 19 63%和 16 32 % ,表明 ,在一定的肥水条件下 ,棉花叶枝不仅是一个消耗营养的器官 ,也是一个制造营养的器官。合理利用叶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留叶枝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光合面积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限灌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震 秦舒浩 +1 位作者 王蒂 张俊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5 mm与90 mm对马铃薯产量的补偿效应显著;补灌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花后干物质的分配运转,苗期补灌处理比对照移动量大,转换率高,有利于花后薯块营养物质的积累;薯块膨大期补灌45 mm和90 mm,在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干物质转化方面均低于对照,增产效果也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集雨限灌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改土物料混用对酸性土壤pH和烤烟生长及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新月 张敏 +5 位作者 刘勇军 邓小华 彭德元 张仲文 江智敏 王卫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26-2633,共8页
为明确不同酸碱度生物有机肥配施石灰、绿肥改良酸性植烟土壤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T1)、石灰+绿肥(T2)、酸性生物有机肥+石灰+绿肥(T3)、碱性生物有机肥+石灰+绿肥(T4)等组成的4种不同改土物料组合对酸性植烟土壤pH值... 为明确不同酸碱度生物有机肥配施石灰、绿肥改良酸性植烟土壤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T1)、石灰+绿肥(T2)、酸性生物有机肥+石灰+绿肥(T3)、碱性生物有机肥+石灰+绿肥(T4)等组成的4种不同改土物料组合对酸性植烟土壤pH值、烤烟生长和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植烟土壤施用不同改土物料组合,可使土壤pH值提高0.79~1.12,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促进烤烟根系生长,使烟叶SPAD值增加0.42~2.76,烟株干物质积累提高18.05%~61.42%;除T3外,烟株氮积累总量提高1.42%~14.07%;磷积累总量提高29.76%~98.08%;钾积累总量提高22.48%~105.47%;同时促进了干物质与钾向烟叶中分配。与其他处理相比,石灰和绿肥配施碱性生物有机肥(T4)更有利于提高酸性土壤pH值,有利于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积累;但石灰和绿肥配施酸性有机肥(T3)更有利于增加烤烟根系数量,有利于增加氮、磷、钾养分在烟叶中的分配比例。本研究表明石灰、绿肥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提高酸性土壤改良效果,以石灰+绿肥+碱性生物有机肥最好,其次是石灰+绿肥+酸性生物有机肥。本研究结果为湖南省湘西酸性植烟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改良 生物有机肥 烤烟生长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军晓 张保军 +3 位作者 张正茂 韩雪冰 马娟娟 吴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6-1786,共11页
为了探寻适合旱地和水地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选用旱地小麦品种‘普冰151’(P)和当地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水地小麦品种‘西农979’(X)与‘小偃22’(Y),研究农民习惯栽培模式(C)、节本高效栽培模式(J)和三省一高栽培模式(S)对冬小麦干物质积... 为了探寻适合旱地和水地的小麦栽培模式,试验选用旱地小麦品种‘普冰151’(P)和当地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水地小麦品种‘西农979’(X)与‘小偃22’(Y),研究农民习惯栽培模式(C)、节本高效栽培模式(J)和三省一高栽培模式(S)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下花后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栽培模式C与栽培模式J相比,增加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但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和转运贡献率均有所降低。栽培模式C下各品种均于灌浆后期30d左右出现灌浆"小高峰",且3种栽培模式下‘普冰151’均在花后30d出现灌浆"小高峰",这些是其分别获得较高千粒质量的重要原因。栽培模式S下‘普冰151’能够获得较高的产投比、物质净产比值和活劳动净产比值。相较于栽培模式C,栽培模式J下各品种的产量虽有小幅度降低,但其活劳动净产比值却得到提升。在旱地针对‘普冰151’采用栽培模式S,水地采用栽培模式J,能够使小麦生产达到省水、省药、省工、高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灌浆特性 效益
下载PDF
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薛义霞 李亚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9-154,共6页
为了解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生长的影响,利用人工生长箱,设置3个湿度处理,即不加湿(L处理,作为对照)、空气相对湿度55%±5%(M处理)和70%±5%(H处理)。结果表明,在10:00-16:00平均温度为33~36℃的高温条件下,湿度处理没... 为了解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生长的影响,利用人工生长箱,设置3个湿度处理,即不加湿(L处理,作为对照)、空气相对湿度55%±5%(M处理)和70%±5%(H处理)。结果表明,在10:00-16:00平均温度为33~36℃的高温条件下,湿度处理没有影响番茄叶片数的发育,H处理相对于L处理促进了番茄幼苗株高的生长、叶面积的伸展和干物质的积累。对现蕾期幼苗处理7 d时,70%的相对湿度促进了干物质向茎的分配,处理14 d时促进了干物质向花穗中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高温 空气湿度 株高 叶片伸展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甘霖 王晨阳 +4 位作者 刘卫星 马耕 王强 岳鹏莉 谢旭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8-1164,共7页
为探讨适合河南高产灌区冬小麦施肥模式,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不施用肥料为对照(T1),施纯氮240kg·hm^(-2)(T2),在T2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有机肥(鸡粪1 125kg·hm^(-2),T3)和腐熟剂(3... 为探讨适合河南高产灌区冬小麦施肥模式,以‘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不施用肥料为对照(T1),施纯氮240kg·hm^(-2)(T2),在T2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有机肥(鸡粪1 125kg·hm^(-2),T3)和腐熟剂(30kg·hm^(-2),T4),以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施肥处理T2、T3和T4产量分别提高90.19%、113.14%和119.29%,差异显著。从产量构成看,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以成穗数增加为主(T2、T3和T4分别较T1增加121.10%、145.88%和148.61%),其次是穗粒数(分别增加26.37%,28.85%和38.14%),而千粒质量有所下降(分别下降15.49%、14.60%和13.93%)。3个施肥处理间比较,T3和T4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分别较T2增加7.17%和10.04%,干物质分别增加13.25%和5.84%;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38.79%和46.35%,干物质分别增加6.59%和4.78%;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增加17.00%和20.03%;最终产量分别提高12.07%和15.30%。表明在秸秆还田和一定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有利于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肥 腐熟剂 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春华 曾青 +3 位作者 沙霖楠 张继双 朱建国 刘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36-1342,共7页
应用增温-FACE(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T-FACE)试验平台,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比对照高200μL·L^(-1))和增温(比对照高1℃)对常规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武运粳23不同部位干物质积... 应用增温-FACE(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T-FACE)试验平台,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比对照高200μL·L^(-1))和增温(比对照高1℃)对常规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武运粳23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水稻季平均气温比2014年高3℃以上,尽管两年CO_2浓度升高或增温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表现为CO_2浓度升高使2013年拔节-孕穗期和2014年成熟期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显著增加40%和16.7%;增温使2013年灌浆期和2014年拔节-孕穗期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4.6%和21.7%。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主要与2013年穗中干物质减少而2014年穗中干物质增加有关。2013年不同处理下水稻各部位干物质分配不存在明显差异,2014年高浓度CO_2与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降低了灌浆期水稻营养器官而提高了生殖器官中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增温并未使干物质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出现显著差异。同时,收获期水稻籽粒产量的变幅与地上部总干物质的变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11)。研究表明,整体上高浓度CO_2提高了而增温降低了干物质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际效应,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干物质在稻穗中的积累不同。此外,不同处理下干物质在稻穗中的积累及分配影响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增温 水稻 物质积累与分配 年际差异
下载PDF
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苗含笑 李东晓 +4 位作者 王久红 孙亚倩 刘立 刘睿 李红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67,191,共8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济麦22号’和‘衡观35’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箱体土培方法,设置6个试验处理,分别为正常水分(CK)、干旱(D)、D+1μmol·L^-1褪黑素、D+10μmol·L^-1褪黑素、D+100μmol·L^-1褪黑素、D+300μ... 以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济麦22号’和‘衡观35’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箱体土培方法,设置6个试验处理,分别为正常水分(CK)、干旱(D)、D+1μmol·L^-1褪黑素、D+10μmol·L^-1褪黑素、D+100μmol·L^-1褪黑素、D+300μmol·L^-1褪黑素,研究了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生长、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济麦22号’的产量比对照降低了25.43%(P<0.05);D+100μmol·L^-1褪黑素浓度处理下的‘济麦22号’产量较D处理增加24.73%,且该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促进作用。‘衡观35’抗旱性较强,D处理未显著影响其产量;D+10μmol·L^-1褪黑素浓度处理使该品种的产量分别比CK和D处理增加了10.46%和8.87%(P<0.05),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分别增加了39.05%和4.84%,成熟期穗部干物重分配比较CK增加了6.69%;而较高褪黑素浓度(100μmol·L^-1、300μmol·L^-1)则抑制了该品种的产量增加,分别比对照降低23.81%和24.93%。褪黑素处理对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的改善效果不同,‘济麦22号’增产效应较佳的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衡观35’则为10μmol·L^-1。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应选择适宜浓度褪黑素以有效改善其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包衣 干旱胁迫 小麦 生长 产量 干物质积累分配
下载PDF
丘陵旱地豫薯8号夏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林生 李友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3-86,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 ,豫薯 8号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徐薯 1 8,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地上部茎叶为主 ,中期地下部块根逐渐增加 ,后期则以地下部积聚为主 ,源库关系协调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栽后 1 30... 研究结果表明 ,豫薯 8号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徐薯 1 8,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地上部茎叶为主 ,中期地下部块根逐渐增加 ,后期则以地下部积聚为主 ,源库关系协调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栽后 1 30 d(收获时 )豫薯 8号的生物产量为 1 4.45 t/hm2 、经济产量为 9.60 t/hm2 ,分别比徐薯 1 8增产 2 0 .5 %和 30 .8% ,经济系数为 0 .66,明显高于徐薯 1 8( 0 .6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薯8号甘薯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丘陵旱地 净同化率 经济系数
下载PDF
脱毒甘薯北京553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林生 苗艳芳 +1 位作者 孔祥生 李友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脱毒甘薯北京 5 5 3薯苗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对照 ,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上部茎叶为主 ,中后期地下部块根积聚迅速增加 ,源库关系协调 .脱毒北京 5 5 3茎尖苗、原原种苗、原种苗的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1 3% ,45 ... 脱毒甘薯北京 5 5 3薯苗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对照 ,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上部茎叶为主 ,中后期地下部块根积聚迅速增加 ,源库关系协调 .脱毒北京 5 5 3茎尖苗、原原种苗、原种苗的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1 3% ,45 7%和 2 2 7% ,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6 3 3% ,5 4 6 %和 2 3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北京553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弱光响应的差异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冬梅 张春玲 +6 位作者 吴亚男 赵奎华 王延波 齐华 聂林雪 陈涛 马丽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8,共5页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东单90,研究不同时期弱光胁迫下两个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郑单958在正常光照条件下产量高于东单90,弱光胁迫下产量降低幅度小。两个品种在弱光胁迫下产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东单90,研究不同时期弱光胁迫下两个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郑单958在正常光照条件下产量高于东单90,弱光胁迫下产量降低幅度小。两个品种在弱光胁迫下产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降低。东单90在弱光胁迫下干物质积累总量相对较小,穗数减少,库容潜力受限制,穗粒数大幅度降低。弱光下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总量、子粒干物质分配率以及相对稳定的穗数和穗粒数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弱光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原文传递
徐薯18脱毒薯苗不同世代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林生 孔祥生 +1 位作者 李友军 吕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1,共3页
以徐薯 18四个世代的脱毒苗为材料 ,研究了它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徐薯18薯苗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对照 ,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地上部茎叶为主 ,中后期地下部块根积聚迅速增加 ,具有较高的生... 以徐薯 18四个世代的脱毒苗为材料 ,研究了它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徐薯18薯苗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对照 ,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地上部茎叶为主 ,中后期地下部块根积聚迅速增加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脱毒徐薯 18茎尖苗、原原种苗、原种苗、良种苗的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4.7%、32 .3%、2 7.9%、14.1% ,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3 .6 %、2 3 .9%、2 2 .0 %、12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薯18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产量 脱毒甘薯
下载PDF
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分层条施促进花生根系生长、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6 位作者 郭峰 杨莎 高华鑫 张春艳 赵红军 李新国 万书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74-2286,共13页
【目的】深入探究肥料分层条施对花生根系生长、氮素利用效率及荚果产量的调节作用,丰富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方法】2019年在莒南和2019—2020年在济阳开展大田试验,设人工撒施(B)、肥料机械分层条施(L)两种施肥方式,选择普... 【目的】深入探究肥料分层条施对花生根系生长、氮素利用效率及荚果产量的调节作用,丰富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方法】2019年在莒南和2019—2020年在济阳开展大田试验,设人工撒施(B)、肥料机械分层条施(L)两种施肥方式,选择普通复合肥(CF)、含有100天释放期的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另设不施氮肥对照(N0)共5个处理。分析花生根系在0—10、10—20 cm土层的分布及花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普通复合肥处理(CF)相比,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B、SFL)的荚果产量提高了3.6%~11.7%(莒南)和5.5%~13.2%(济阳)。肥料分层条施比人工撒施平均增产6.5%~14.8%(莒南)、10.4%~20.7%(济阳)。SFL比CFB平均增产19.0%(2019年莒南)、24.9%(2019年济阳)和27.3%(2020年济阳)。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单株结果数、饱果数、百果重是荚果产量增加的基础。与人工撒施相比较,肥料分层条施处理显著提高了结荚期花生株间40—60 cm土层、行间20—60 cm土层深度的单位体积根系干重和根长,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比例,促使根系向横向和纵向发展。与CFB相比,SFL成熟期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5.8个百分点(莒南)和5.7个百分点(济阳),荚果氮素分配比例增加4.2个百分点(莒南)和4.6个百分点(济阳)。施肥方式和肥料类型均显著影响花生氮素利用,分层条施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L)较复合肥人工撒施处理(CFB)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7%(2019年莒南)、28.8%(2019年济阳)、31.2%(2020年济阳),其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20.9%(2019年莒南)、125.4%(2019年济阳)、145.1%(2020年济阳)。【结论】采用分层条施方法施肥可提高花生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的增产效果优于普通复合肥。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采用机械分层条施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增加花生荚果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专用控释肥 分层条施 根系发育与分布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