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成熟期青花椒、红花椒花椒麻素积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廷豪 李佩洪 +6 位作者 曾攀 朱丽 陈政 龚霞 温铿 王海峰 张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9-79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成熟期青、红花椒花椒麻素积累变化规律,为花椒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青、红花椒不同生长成熟期鲜果实为试材,利用甲醇浸提花椒麻素,利用HPLC-MS联用技术连续检测不同时期花椒麻素及其成分含量。[结...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成熟期青、红花椒花椒麻素积累变化规律,为花椒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青、红花椒不同生长成熟期鲜果实为试材,利用甲醇浸提花椒麻素,利用HPLC-MS联用技术连续检测不同时期花椒麻素及其成分含量。[结果]青花椒花椒麻素含量为7.7~19.6 mg/g,随生长发育进程呈先升后降动态变化趋势。成熟早期青花椒花椒麻素快速增加,增幅127.92%,成熟期上下波动,6月12日达峰值,成熟晚期回升26.32%。红花椒花椒麻素含量为0.42~17.06 mg/g,随生育期进程呈不断增加趋势。幼果期是红花椒花椒麻素快速增长期,增加19.9倍;成熟早期较快增加,增幅51.93%;成熟期增幅减小,7月28日达峰值。青、红花椒花椒麻素主要成分均为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其中羟基-α-山椒素含量最高。生长成熟期,青、红花椒花椒麻素主成分中羟基-ε-山椒素动态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它3种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羟基-β-山椒素是青、红花椒麻素主成分的最大变量,在青花椒成熟早期与成熟期间含量大幅上升再快速下降,青花椒花椒麻素含量与之同步升降,是成熟早期和成熟期青花椒花椒麻素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生长成熟期青、红花椒花椒麻素及主成分含量积累呈动态变化,且动态积累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花椒麻素及主成分积累变化规律,选择6月12日为青花椒花椒麻素及青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和红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β-山椒素的最佳研究利用时期;7月13日为红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α-山椒素、青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γ-山椒素的最佳研究利用时期;7月28日为红花椒花椒麻素及红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的最佳研究利用时期;8月中旬为青花椒花椒麻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成熟期 花椒麻素 积累变化 比较分析
下载PDF
银杏叶黄酮积累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北米 潘巧娜 +2 位作者 龙凌云 张培培 舒志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银杏资源,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以及落叶期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黄酮含量积累变化呈"马鞍形",即4月和7月中下旬出现两个高峰且7月含量最高,6月中旬含...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银杏资源,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以及落叶期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黄酮含量积累变化呈"马鞍形",即4月和7月中下旬出现两个高峰且7月含量最高,6月中旬含量最低;黄酮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以树龄12 a左右时含量减少最快;随着树龄增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升高,但5~8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18.89%,其值最大,22~30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1.4%,其值最小,且幼叶明显高于老叶。因此,银杏幼叶黄酮含量高,5~8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高;最佳采叶期在7月末,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利用达到最大,从而更好的开发利用银杏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黄酮 积累规律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月份藏党参红外图谱及石细胞与菊糖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靳贵林 靳自强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对不同月份的藏党参进行红外光谱鉴别,分析藏党参中次级代谢产物石细胞、菊糖积累情况。方法:精密称取藏党参药品及溴化钾药品(1:100)在玛瑙研钵中研细混合均匀压片,在4000-400 cm-1区域内扫描,采集不同采收期藏党参红外光谱图;用... 目的:对不同月份的藏党参进行红外光谱鉴别,分析藏党参中次级代谢产物石细胞、菊糖积累情况。方法:精密称取藏党参药品及溴化钾药品(1:100)在玛瑙研钵中研细混合均匀压片,在4000-400 cm-1区域内扫描,采集不同采收期藏党参红外光谱图;用显微镜观测9个样品粉末中石细胞和菊糖的显微特征常数。结果:不同采收期藏党参红外光谱图的相似度高达98%以上;7月份藏党参中石细胞和菊糖含量均最低,显微特征常数分别为168.75,24.50个/m g;10月份石细胞和菊糖含量均最高,显微特征常数分别为569.53、183.25个/mg。结论:藏党参红外图谱扫描可行性较高,藏党参中菊糖、石细胞数目10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且藏党参中石细胞和菊糖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党参 红外光谱 石细胞 菊糖 累积变化
下载PDF
不同磷素水平对紫花苜蓿磷累积动态和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敏娜 梁秀芝 +2 位作者 韩志顺 康佳惠 陈燕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研究晋北轻度盐碱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生产过程中磷素(Phosphorus,P)吸收规律,并探索适宜的施磷水平,本试验以苜蓿品种‘巨能2号’、‘3010’和‘WL366HQ’为材料,进行不同磷素水平(100,160,220,280 kg·hm-2)对不... 为研究晋北轻度盐碱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生产过程中磷素(Phosphorus,P)吸收规律,并探索适宜的施磷水平,本试验以苜蓿品种‘巨能2号’、‘3010’和‘WL366HQ’为材料,进行不同磷素水平(100,160,220,280 kg·hm-2)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苜蓿干物质累积、磷素累积量、繁殖器官磷素累积及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个苜蓿品种的干物质累积量、磷素累积量、磷素分配率、磷素收获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不一致,‘巨能2号’在盛花期的P 10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100 kg·hm-2),植株和繁殖器官的磷素累积量最大,而在P 22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220 kg·hm-2)表现出最高的磷素收获指数;‘3010’和‘WL366HQ’均在结荚期的P 160处理下(即施磷量为160 kg·hm-2)植株和繁殖器官的磷素累积量和磷素收获指数最大。综合分析认为,适宜施磷量可有效提高种子荚果数、结荚率和种子产量,在晋北地区较合理的施肥时期和适量为:‘巨能2号’宜在返青期施磷肥220 kg·hm-2;‘3010’和‘WL366HQ’宜在返青期施磷肥1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磷素 磷素累积变化 种子产量
下载PDF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召军 黄海军 +2 位作者 王珍岩 严立文 樊建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29,共5页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滩剖面 冲淤变化 苏北 潮滩
下载PDF
基于部分交叉验证的多准则序贯近似建模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姚雯 陈小前 +1 位作者 罗文彩 郭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62-1467,共6页
提高序贯近似建模的精度和收敛效率,关键在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序贯抽样准则。针对如何有效获取目标系统信息进行近似建模,同时提高建模精度和收敛效率,提出了基于部分交叉验证的多准则序贯近似建模方法。通过融合部分交叉验证误差估计准... 提高序贯近似建模的精度和收敛效率,关键在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序贯抽样准则。针对如何有效获取目标系统信息进行近似建模,同时提高建模精度和收敛效率,提出了基于部分交叉验证的多准则序贯近似建模方法。通过融合部分交叉验证误差估计准则、极大序贯建模累积变化准则和极大熵准则的特征和优势,可实现对全空间全面抽样和对不规则区域重点抽样,进而提高近似模型的精度和收敛效率。算例测试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序贯近似建模精度和收敛效率方面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建模 部分交叉验证 序贯建模累积变化 极大熵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近45年积温变化及积温带的演变趋势 被引量:52
7
作者 季生太 杨明 +4 位作者 纪仰慧 王萍 姜丽霞 朱海霞 闫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积温变化及其引发的积温带变化和演变趋势。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日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a... 选取黑龙江省8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10℃积温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积温变化及其引发的积温带变化和演变趋势。积温用逐日平均气温通过5日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得出,采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45a黑龙江省≥10℃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积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20世纪70年代略有减少、而后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M-K检验结果显示,积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性增加。由于黑龙江省≥10℃积温的累进增加,全省≥10℃积温带出现明显的北移和东扩,其中,第一积温带北移最明显,平均达0.5个纬距,第三积温带东扩最明显,达2个经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变化 突变检验 积温带
下载PDF
新疆近45年0℃界限温度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兰 杜军 +2 位作者 白素琴 李元鹏 李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S2期181-184,220,共5页
利用新疆1961-2005年88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全疆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 利用新疆1961-2005年88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全疆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疆范围内每10a增加43.1℃.d。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塔城盆地,平均每10a增加89.6℃.d;各区域的初终间日数变化都呈增加趋势;初日变化趋势不一致,北疆(除伊犁河河谷)、天山山区和哈密盆地推迟。南疆、伊犁河河谷、淖毛湖盆提前;终日呈推迟的趋势。通过分析研究0℃界限温度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疆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0℃界限温度 积温变化
下载PDF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树庆 王琪 +2 位作者 徐丽萍 于海 张铁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3期284-285,288,共3页
进行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积温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积温每增加100℃.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4,物量增加162 g/hm2,单产增加591 kg/hm2;积温每增加10%,玉米叶面积增加8%,... 进行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积温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积温每增加100℃.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4,物量增加162 g/hm2,单产增加591 kg/hm2;积温每增加10%,玉米叶面积增加8%,最大生物量增加12.5%;气温升高1℃,玉米生物量增加243 g/m2,产量增加9.8%左右。反之,活动积温减少100℃.d左右,玉米单产减少8%~10%,将发生低温冷害。正常年份,当地适宜种中晚熟品种和正常偏晚播种。在水分条件比较适宜的条件下,气候变暖对提高玉米产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积温变化 生物量 产量 叶面积
下载PDF
陕西省近48年5℃界限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媛荣 廖允成 毛明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1-206,共6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热量资源发生变化,因此研究陕西省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陕西1961-2008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初日、终日、初终间隔时间、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陕西省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热量资源发生变化,因此研究陕西省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陕西1961-2008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初日、终日、初终间隔时间、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陕西省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积温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全省范围内每10 a增加57.92℃.d;各区域的初终日间隔时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变化趋势不一致;积温年际稳定性降低,年代际波动增加,冷暖交替频率加快,可能抵消热量资源增加带来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5℃界限温度 积温变化
下载PDF
鲜食玉米灌浆过程中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秀红 吕桂华 +2 位作者 陈坚剑 卢华兵 郭国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5-688,共4页
选用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授粉后15,18,21,24,27和40 d时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研究灌浆过程中玉米黄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呈单峰分布,除浙凤甜2号在授粉后21 d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授粉后24 d... 选用6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授粉后15,18,21,24,27和40 d时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研究灌浆过程中玉米黄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籽粒玉米黄质含量的累积动态呈单峰分布,除浙凤甜2号在授粉后21 d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授粉后24 d达到最高值,之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品种间籽粒玉米黄质含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其中粤甜3号最高,为14.809 mg.kg-1;金银糯最低,为5.241 mg.kg-1;从大到小依次为粤甜3号>超甜4号>浙甜6号>华珍>浙凤甜2号>金银糯,与籽粒颜色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玉米黄质累积速率分别是浙凤甜2号授粉后18 d最快,粤甜3号是授粉后21 d最快,其他4个品种则在授粉后24 d最快。另外,结合试验结果,提出授粉后24 d左右是鲜食玉米的最佳采收期,此时获得玉米黄质含量最高又兼顾产量、商品性、口感,食用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黄质含量 累积动态变化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发育过程中种仁贮藏物质的积累与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培蒂 秦国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6-151,共6页
连续4a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种子为试材,研究其种仁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种仁的干重占成熟球果干重的4.8%。其贮藏物质随种胚发育而不断变化,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的最终含量分别为:... 连续4a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尾松种子为试材,研究其种仁贮藏物质的积累过程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种仁的干重占成熟球果干重的4.8%。其贮藏物质随种胚发育而不断变化,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的最终含量分别为:44.76%、42.50%和7.14%(其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分别为4.26%与2.88%)。(2)酶蛋白的最大含量在原胚阶段初为20.83%,以后至幼胚阶段急剧减少到4.9%。(3)脂肪由4种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酸含量最高(亚油酸为65.7%,油酸21.7%);饱和酸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仅为9.2%和3.4%。(4)种仁的氨基酸主要有16种,其中有14种的最低含量出现在原胚阶段初;10种的最高含量在幼胚阶段初。以精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3种含量高,达3.06%~7.13%;赖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5种的含量低,在1.0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 种仁贮藏物质 积累 变化
下载PDF
Gravity anomaly before the Leshan M5.0 earthquake? 被引量:1
13
作者 Wei Jin Liu Ziwei +3 位作者 Sun Shaoan Kang Kaixuan Shen Chongyang Li Hu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was analyzed using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from 2011 to 2015, and the nontid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a nonlinear gravity change at both the Chengdu and Guza seismostations ...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was analyzed using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from 2011 to 2015, and the nontid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a nonlinear gravity change at both the Chengdu and Guza seismostations one month before the Leshan M5.0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gradient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s Nonlinear gravity change Leshan M5.0 earthquake Mobile gravity observation network accumulation gravity change Different gravity chang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下载PDF
豫西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赖氨酸积累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喜 石惠恩 +1 位作者 张风玉 周应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Z1期6-10,共5页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豫西旱地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质、赖氨酸的积累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豫西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3天时较高,之后则迅速下降,开花后20天降至最低,以后又逐渐上升,成熟前略有下降。开花后3天的赖氨酸含量...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豫西旱地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质、赖氨酸的积累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豫西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3天时较高,之后则迅速下降,开花后20天降至最低,以后又逐渐上升,成熟前略有下降。开花后3天的赖氨酸含量比较低,到开花后9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开花后23天出现最小值,以后又缓慢上升,成熟前略有下降。千粒重、千粒蛋白质量、千粒赖氨酸量基本上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 赖氨酸 积累变化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广社 杨豫川 +4 位作者 李凤杰 赵俊兴 吴新伟 邵晓岩 白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0-2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红井子地区地跨西缘逆冲带和天环坳陷两大构造。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对比和构造对比等识别发现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断层,早期的逆断层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呈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展布;晚期的正断层分布于区的中部...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红井子地区地跨西缘逆冲带和天环坳陷两大构造。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对比和构造对比等识别发现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断层,早期的逆断层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呈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展布;晚期的正断层分布于区的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发育3种类型油藏:早期鼻状隆起带成藏、西缘逆冲带逆断层成藏和晚期天环坳陷内正断层成藏。前两种类型同期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形成时间较早,为原始油藏;后者形成喜山期,时间较晚,属改造型油藏。晚期断层对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建立了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的成藏模式,总结其成藏规律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异常压力和底水浮力驱动是油气运移的动力、连通宽广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载体、泥岩和断层阻挡以及构造高点是油气运移的最终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藏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长9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