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邓羽 蔡建明 +1 位作者 杨振山 王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北京市长期实行"环状+发射状"的城市路网格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时间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北京市长期实行"环状+发射状"的城市路网格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时间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核心区与主要干道的交通设施负载量巨增,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通勤效率,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为应对挑战,实现交通设施跨越式发展,北京市自2008年以来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以改善城市的通勤能力。本文采用一般道路设施与轨道交通(矢删数据)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区进行了时间可达性的综合度量和其空间特征的分析。通过可达性与道路密度双重指标的运用进行区域综合分区,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市城区内的空间可达性特征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两者在南北城区内的空间表征差异。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分析2008年以来各个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与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甄别土地利用效益区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从而对不同分区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道路密度 空间特征 北京
原文传递
644例儿童误服药物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奔 胡利华 +1 位作者 邢梅 王晓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减少儿童误服药物,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方法:统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1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儿童误服药物例数、中毒例数、年龄分布及误服药物种类等,分析数据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与结论:3年内共... 目的:减少儿童误服药物,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方法:统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2016年医院信息系统中登记的儿童误服药物例数、中毒例数、年龄分布及误服药物种类等,分析数据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与结论:3年内共发生儿童误服药物644例,约占儿童中毒总数(2 100例)的30%;高发年龄段集中分布在1~4岁;误服最多的药物种类是抗高血压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和抗癫痫药;排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氯硝西泮(29例)、布洛芬(28例)、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方(12例)。误服原因主要与儿童好动、好奇、爱模仿等行为特点以及药物储放可及性高等有关;误服药物多为家中老年人的常用药及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建议通过减少药物在家中储放时的儿童可及性、设计儿童难以自行打开的药品包装、提高看护人用药依从性等措施,从家庭看护人、政府、医疗机构等各方面有效防范儿童误服药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误服药物 可及性 行为特点 防范策略
下载PDF
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宇婷 刘莹 +2 位作者 许奇 郭继孚 程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6-233,共8页
借助开源大数据平台,提出交通可达性及城市经济活动数据采集策略,利用全局常参数和局部变参数回归模型研究北京市六环区域内两者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全局模型,局部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活动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 借助开源大数据平台,提出交通可达性及城市经济活动数据采集策略,利用全局常参数和局部变参数回归模型研究北京市六环区域内两者的空间特征.相比于全局模型,局部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活动间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私人交通可达性呈现以天安门为中心径向递减的多圈层结构,公共交通呈现轨道交通沿线区域高的特点.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匹配度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空间分离和匹配现象并存.西北部、中部区域空间匹配特征显著,东北部、东部区域次之,西南区域空间分离现象最为严重.丰台及良乡等分离区域,宜重视道路及轨道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未来科学城等私人交通匹配,公共交通分离的区域,可考虑修建轨道线路,并增加公交运营服务水平;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匹配区域,以调整交通运营管理政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可达性 城市经济活动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特征
下载PDF
空间可达性衡量方法评述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科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2-79,共8页
空间可达性(以下简称可达性)作为一项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及应用领域,用以了解人们所能获得的活动机会以及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所能获得的潜在经济效益等。但是从目前频繁使用的一些过于简单的... 空间可达性(以下简称可达性)作为一项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及应用领域,用以了解人们所能获得的活动机会以及开展经济建设活动所能获得的潜在经济效益等。但是从目前频繁使用的一些过于简单的衡量方法可以发现,人们对其丰富的内涵、差异化的类型认识不足,这容易导致对研究问题的误判。本文介绍了3种经典的可达性定义以及相应的3种衡量方法;采用横向对比法,从假设前提的合理性、计算过程的复杂性、衡量结果的相似性和应用领域对比了3种衡量方法的差异;介绍了可达性经典衡量方法在内涵扩充、数据质量和分析单元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就选择合适的可达性衡量方法提出相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衡量方法 指标 机会 空间 时间 阻抗 个体属性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的绿地公园服务均衡性分析——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大鹏 马斌 王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是对绿地公园服务可持续性的表征,对城市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以包头市2016年的绿地公园、交通网络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为基础,借助传统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法)和包含阻力系数的引力累积耗... 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是对绿地公园服务可持续性的表征,对城市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以包头市2016年的绿地公园、交通网络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为基础,借助传统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法)和包含阻力系数的引力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_s法)测算绿地公园的可达性阻力和服务范围,统计分析了不同可达性阻力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基于此,测算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研究区内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公园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绿地公园 服务 均衡性 包头市
下载PDF
广州市绿道网络连通性、可达性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唐艺家 裴男才 +9 位作者 施招婉 罗水兴 骆燕华 刘晓天 谢亚婷 何继红 唐品川 杨超 孙倩 孙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04-1812,共9页
采用密度分析法、网络结构指数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以及网络分析法等对广州市绿道的分布特征、连通性和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对可能影响广州绿道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平均绿道密度为0.44 km·km^(... 采用密度分析法、网络结构指数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以及网络分析法等对广州市绿道的分布特征、连通性和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对可能影响广州绿道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平均绿道密度为0.44 km·km^(-2),人均绿道长度为0.21 m,绿道建设以老城四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为集聚中心,以圈层形式逐渐向外减弱;绿道网络结构指数α、β和γ分别为0.149、1.297和0.65,网络闭合度相对较低,但网络复杂度较高且连接度良好,与广州市内95.82%生态源地相连通;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绿道网可达性优良,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和增城区绿道网可达性一般,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区绿道网可达性较差;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对广州市绿道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2)值分别为0.749、0.634和0.715。广州市绿道在老城四区分布密集、网络结构较为完善、可达性优良,各项指标存在向外逐渐递减趋势。为促进广州市早日形成完善的可持续生态空间网络,要加强外围城区绿道建设,着力改善网络结构,以良好的结构带动绿道功能充分发挥,最终实现广州绿道人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生态廊道 可达性 网络结构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面向城市出行活动的交通承载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霞 张子培 +2 位作者 沙建锋 胡跃平 冯明翔 《交通与运输》 2022年第3期11-16,共6页
交通设施是城市出行活动的载体,是交通承载力的基础支撑。交通承载力是实现交通与国土空间互动量化计算的核心。通过梳理并界定交通承载力内涵和影响要素,从区域交通设施网络出发,提取交通承载力计算关键指标,考虑交通网络结构和运行特... 交通设施是城市出行活动的载体,是交通承载力的基础支撑。交通承载力是实现交通与国土空间互动量化计算的核心。通过梳理并界定交通承载力内涵和影响要素,从区域交通设施网络出发,提取交通承载力计算关键指标,考虑交通网络结构和运行特征,创新构建面向出行活动的交通承载力量化计算模型,以交通承载指数衡量各类交通设施的出行活动承载能力,实现道路、公交、轨道等多种交通设施网络的承载力评估,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算法验证和模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承载力 出行活动 交通设施网络 交通可达性 运行特征 模型算法
下载PDF
Measuring time accessibility and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rban areas of Beijing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江浩 邓羽 +1 位作者 宋辞 田大江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12期1754-1768,共15页
Construction of road infrastructure is fundamental to city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pathway and focus in physica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 of ring roa... Construction of road infrastructure is fundamental to city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pathway and focus in physica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a system of ring roads plus radiating roads in Beijing has strongly impacted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pace-time accessibility. Particularly, recent rapid growth of private car ownership in Beijing has imposed greater loads on its road system, seriously hampering urban commuting efficiency and negatively impacting quality of life. To address such challenges and enha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Beijing has accelerated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since 2008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commuting capacity. This paper aims to measure time accessibility and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 by applying a comprehensive method that combines vector and raster attribute data generated from road network and subway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By using a dual index of accessibility and road density, the study further reveals the features of and differences in spatial accessi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systems in urban areas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Beij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urban planning and road system construction both in general and with respect to Beijing, given its aspirations to become a world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ssibility road densit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BEIJING
原文传递
青海省旅游景区公路时间可达性空间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世宇 解家安 +1 位作者 刘美娟 程梦圆 《公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228,共7页
基于青海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可达性模型、相关性分析,对青海省旅游景区可达性水平、空间格局、造成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全省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区域集中,分散分布... 基于青海省4A及以上旅游景区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可达性模型、相关性分析,对青海省旅游景区可达性水平、空间格局、造成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全省旅游景区总体上呈现“区域集中,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各景区通行时间在2.48 h~11.7 h之间;公路时间可达性格局呈现“强核—弱核”双核空间分布;旅游景区间公路时间可达性与总里程显著性相关,与高速公路里程高度相关,与国道里程中度相关,与省道里程相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公路交通 时间可达性 空间特征 青海省
原文传递
基于可达性的兰州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研究
10
作者 李化英 张志斌 +3 位作者 陈龙 郭倩倩 张宁 赵娜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4,共10页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精准评估是衡量其配置合理性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文中以兰州新区为例,基于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采用Ripley’s K函数、ArcGIS网络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可达性角度对...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精准评估是衡量其配置合理性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文中以兰州新区为例,基于公共服务设施POI数据,采用Ripley’s K函数、ArcGIS网络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可达性角度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显著,整体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特征。城市中心为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重点区域,而城乡结合区域分布数量较少,呈零星状分布。其中,经营性设施的空间集聚程度高于公益性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特征,由中心向外围呈圈层递减的分异规律,中部为“高-高”集聚区,边缘为“低-低”集聚区。3)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人口密度的匹配不均衡,仅有10.46%的区域处于“双高”、“双低”的供需平衡状态,外围及远郊区域不同程度上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超前问题。4)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受到自然历史、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政策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可达性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兰州新区
原文传递
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及分布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包丹文 郭唐仪 夏洪山 《城市交通》 2014年第5期45-53,共9页
基于国外传统可达性测算方法,建立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特征的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在对比分析常用的四种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实例,针对老城区分别构建了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模型,同时建立新城区就业可达性模型... 基于国外传统可达性测算方法,建立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特征的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在对比分析常用的四种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实例,针对老城区分别构建了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模型,同时建立新城区就业可达性模型,以此分析南京市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京市主城区就业可达性随着出行距离增加而提高,且提高程度逐步降低;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低于小汽车,在城市外围地区尤为明显;新城区就业可达性远低于老城区,职住失衡以及交通通道欠缺是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借鉴国际城市发展经验,提出南京市不同片区就业可达性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重力模型 就业可达性 分布特征 小汽车 公共汽车 南京市
下载PDF
不同时期住区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比较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晓燕 曲静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97-201,共5页
选取合肥市6个不同时期的案例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UCL Depthmap工具,将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纳入整体住区空间组构中加以讨论。比较研究了不同时期住区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可达性的差异;探寻住区服务设施布局与其整体空间结构的契合关系。
关键词 住区服务设施 可达性 空间句法UCL Depthmap 人流特征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娜 张纯 《城市交通》 2022年第3期90-99,共10页
关于一次完整通勤过程中不同出行阶段对通勤整体满意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北京市为例,聚焦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组合出行样本,同时关注职住两端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勤过程,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有序Logistic回归研究城市轨道... 关于一次完整通勤过程中不同出行阶段对通勤整体满意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北京市为例,聚焦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组合出行样本,同时关注职住两端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勤过程,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有序Logistic回归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中心区域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末端车站附近的通勤整体满意度较高;靠近就业地的最后一公里通勤满意度优于靠近居住地的最初一公里;单程通勤总时间提高会降低通勤满意度水平;通勤交通方式中,非机动交通方式占主导、最后一公里使用步行接驳的样本通勤整体满意度较高。因此,在城市规划层面需要平衡职住空间关系、在城市设计层面需要更好地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通勤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 可达性 通勤满意度 有序Logistic回归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区域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成 殷勇 +1 位作者 杨丹 颜旭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9年第3期47-51,61,共6页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特性、交通系统特性与出行者特性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在分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区位特征、交通设施供给、出行成本定量化融入对居民出行效用的测算,建立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区域可达性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南充市中...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特性、交通系统特性与出行者特性对城市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在分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区位特征、交通设施供给、出行成本定量化融入对居民出行效用的测算,建立基于出行效用的城市区域可达性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南充市中心城区不同时段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达性由中心向外围递减趋势明显;各小区平峰期可达性均高于高峰期可达性;城市核心区与临江区域不同时段可达性差异明显;新城区与外围片区可达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城市区域可达性研究方面的有效性,可为规划人员统筹协调各区域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城市区域 出行效用 区位特征 交通设施供给 广义成本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可及性:基于中国共产党特质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立润 刘二鹏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1,共9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履行为民造福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在中国为什么能实现,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中找到答案。中国共产党的多元特质构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其作为使命型政党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共识凝聚,作为引领型...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履行为民造福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在中国为什么能实现,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中找到答案。中国共产党的多元特质构成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其作为使命型政党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共识凝聚,作为引领型政党能够夯实共同富裕资源基础,作为学习型政党能够积累共同富裕有效经验,作为责任型政党能够保障共同富裕政策执行。证成共同富裕的可及性有助于增强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底气和实践定力,有助于促使社会民众对推进共同富裕形成更稳固的支持和更持久的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可及性 中国共产党 政党特质
下载PDF
GIS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爽 张磊 +1 位作者 张俊勇 王一乐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5-271,共7页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逐渐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应用于全民健身的历史发展、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的回顾与总...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逐渐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应用于全民健身的历史发展、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的回顾与总结,认为GIS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空间数据分析、健身设施资源配置以及健身信息查询检索等,应用方式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设施的空间与分布特征分析、可达性评估以及相关性验证。GIS技术可以高效处理体育健身设施的布局问题,方便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大幅提升全民健身活动效果,且在科技进步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中,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更多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全民健身 空间分布 可达性 应用特征
下载PDF
基于要素分解的西宁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空间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剑 马蓓蓓 +1 位作者 薛东前 李玲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6,共8页
以公交线路首末站为节点,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可达性模型、最优尺度分解等方法,探讨西宁市城市公共交通要素可达性及关联度。结果表明:西宁市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线路里程及线路非直线系数多数超出国家标准,线路网密度平均水平... 以公交线路首末站为节点,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可达性模型、最优尺度分解等方法,探讨西宁市城市公共交通要素可达性及关联度。结果表明:西宁市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线路里程及线路非直线系数多数超出国家标准,线路网密度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可达性呈现由带状中心向四周对称递减分布的规律,集中分布程度较高,分布均匀度较低,出现区域优值和区域劣值;空间与时间可达性分布相似,费用可达性与时空可达性明显不同;综合可达性总体分布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规律,与时间和空间可达性相关度高,与费用可达性相关度低。完善枢纽站建设、增加城市新区线路、推进线网优化速度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可达性 空间特征 西宁市
下载PDF
大学校园无障碍系统化设计策略--西湖大学校园无障碍设计
18
作者 邝洋 《华中建筑》 2022年第7期77-82,共6页
大学校园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提供公平教育、开放包容的环境是校园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该文针对大学校园用地面积大、建筑类型多、景观环境多样的特点,结合对西湖大学无障碍系统设计的总结分析,探讨大学校园无障碍系统化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特性 系统化设计
下载PDF
客流饱和条件下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分析
19
作者 李伟 莫义弘 罗钦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轨道交通客流的日益增长使乘客在网络上的出行可达性受到影响,当轨道交通处于客流饱和时乘客存在无法上车而被迫留乘的可能性。为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考虑客流饱和条件下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的评价模型;模... 轨道交通客流的日益增长使乘客在网络上的出行可达性受到影响,当轨道交通处于客流饱和时乘客存在无法上车而被迫留乘的可能性。为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考虑客流饱和条件下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的评价模型;模型以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果作为可达性的空间特性,以列车运行计划作为其时间特性。在深圳轨道交通网络上进行案例分析,通过网络客流和列车运行计划,得到乘客在网络上的期望旅行时间,继而得到OD对及车站的可达性指标。结果表明,目前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客流需求更大的车站往往配备较好的列车运输能力,以提高可达性,但是受限于列车开行间隔,客流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热门车站动态可达性较低。提出可达性评价方法,可用于评价网络中的客流需求与列车运行计划的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饱合 网络 动态可达性 量化建模 时间特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济南市商业地价的数字地价模型解译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爱萍 黄家柱 +1 位作者 闾国年 闫弘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利用通行成本量化河流、山体等阻隔性因子的影响,采用协克里金空间插值离散化方法建立格网数字地价表面,并采用标准差椭圆、局部变异系数、窗口分析算法分析地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通行成本的协克里金算法比克里金算法的... 利用通行成本量化河流、山体等阻隔性因子的影响,采用协克里金空间插值离散化方法建立格网数字地价表面,并采用标准差椭圆、局部变异系数、窗口分析算法分析地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通行成本的协克里金算法比克里金算法的拟合精度高;②地价呈椭圆状分布,分布中心位于素有济南市"金街"之称的泉城路中段的贵和商场及其邻近区域,椭圆长短半轴之比为1.75,旋转角为13.29°,在东北-西南方向上表现出更明显的分布趋势;③由中心向外,呈圈层状依次分布着大于1500平均地价值的高值集聚类型、异常集聚类型和低于平均值的低值集聚类型,聚集强度随聚集类型及距离的不同而不同;④具有点轴式空间分布结构,由1个一级中心、5个二级中心4、条地价脊线构成了地价空间分布的基本骨架,与商服中心及交通轴线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价模型 协克里金 通行成本 标准差椭圆 局部变异系数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