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华南沿海黄鳍棘鲷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威霖 肖珊 +5 位作者 杨春玲 陈慧芳 何震晗 曾地刚 陈秀荔 彭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6-454,共9页
【目的】了解我国华南沿海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种群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情况,为促进华南沿海黄鳍棘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的分析方法,对福建厦门(XM)... 【目的】了解我国华南沿海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种群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情况,为促进华南沿海黄鳍棘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的分析方法,对福建厦门(XM)、广东汕尾(SW)、广东阳江(YJ)、海南海口(HK)、海南三亚(SY)、广西北海(BH)、广西钦州(QZ)和广西防城港东兴(FC)等8个黄鳍棘鲷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8个黄鳍棘鲷群体320条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1141 bp),其中碱基A+T平均含量(55.1%)高于碱基C+G平均含量(44.9%),表现出较强的少G偏倚性,编码380个氨基酸残基,定义62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分别为0.78638和0.00164;群体间遗传距离、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0093~0.00232、-0.01300~0.56149和0.39049~inf。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单倍型以琼州海峡为界可划分为东海域(EAST)和西海域(WEST)两个组群。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8个黄鳍棘鲷群体以琼州海峡为界分隔为两类。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组群间、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分别为41.26%和58.65%。Tajima’s D和Fu’s Fs检验及核苷酸错配分析结果均表明,华南沿海黄鳍棘鲷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结论】华南沿海黄鳍棘鲷以琼州海峡为界分隔的东海域和西海域两个组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可将其作为2个管理单位(MUs)进行渔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CYTB基因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鳍棘鲷血清IgM的纯化及兔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振兴 张殿昌 +3 位作者 苏天凤 姜巨峰 龚世园 江世贵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分别采用Sepharose-6B凝胶过滤层析、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作用层析和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技术纯化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血清IgM,并将这3种层析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扫描后经Band Sc... 分别采用Sepharose-6B凝胶过滤层析、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作用层析和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技术纯化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血清IgM,并将这3种层析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扫描后经Band Scan5.0软件分析显示,单独使用Sepharose-6B凝胶过滤层析或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作用层析得到的IgM纯度只有56%左右;二者联合使用纯度可以达到69%,而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一步就可以达到89%的纯度;纯化得到的黄鳍棘鲷血清IgM的重链和轻链分子量分别为73.6kD和26.5kD。本研究还以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的黄鳍棘鲷血清IgM为抗原,制备其兔抗血清,采用WesternBlot和双向琼脂扩散检测抗血清免疫学活性,并用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达到1∶25600,为进一步开展黄鳍棘鲷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免疫球蛋白 纯化 兔抗血清 ELISA
下载PDF
低盐胁迫对黄鳍棘鲷幼鱼存活率、鳃ATP酶和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友芳 肖懿哲 +2 位作者 李文辉 洪万树 毛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20,共7页
为了解低盐胁迫对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养殖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快速或缓慢2种梯度淡化方法,研究盐度由20淡化至10,5甚至淡水后对黄鳍棘鲷幼鱼的存活率、鳃ATP酶和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了淡水组的黄鳍棘鲷全部死亡之... 为了解低盐胁迫对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养殖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快速或缓慢2种梯度淡化方法,研究盐度由20淡化至10,5甚至淡水后对黄鳍棘鲷幼鱼的存活率、鳃ATP酶和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了淡水组的黄鳍棘鲷全部死亡之外,其他低盐组中的成活率为100%;2)在响应不同盐度的低盐胁迫时,不同酶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仅对淡水胁迫敏感,Na+/K+-ATP酶和Ca2+/Mg2+-ATP酶对盐度10的低盐胁迫不敏感,过氧化氢酶(CAT)对所有的实验组都敏感,盐度胁迫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淡水、盐度5和盐度10;3)不同的淡化速度影响着Na+/K+-ATP酶和CAT活力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其中快速淡化所需时间要比缓慢淡化长.本研究结果表明黄鳍棘鲷幼鱼可以较好适应低盐度养殖环境,但淡化速率会对黄鳍棘鲷幼鱼产生一定的应激影响,并且在淡水中应激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低盐胁迫 存活率 ATP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鱼类标志放流步骤的优选及其在黄鳍棘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李纯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4-592,共9页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标志前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综合以往资料,本研究提出了黄鳍棘鲷[体长(10.05±0.39)cm]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为今后科学开展标志放流提供参考依据:①标志前暂养,将待标志鱼放入培育池内暂养3 d或以上,标志前24 h停食;②材料消毒,将T型标志和标志枪针头用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③麻醉,用30 mg/L丁香酚溶液(或MS-222麻醉剂)麻醉至鱼体腹部向上翻转时,迅速进行标志;④标志,用标志枪针头拨去标志部位的1个鳞片,然后针头与鱼体呈45°将T型标志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⑤鱼体消毒,将标志鱼放入含有5%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的海水溶液中药浴消毒30 min;⑥标志后暂养,消毒后的标志鱼人工暂养7 d后可放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标志放流步骤 T型标志 多因素方差分析 增殖放流
下载PDF
黄鳍棘鲷全长遗传力估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虹博 谭宇婷 +2 位作者 杨乐 游淞元 刘贤德 《渔业研究》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黄鳍棘鲷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是目前尚没有通过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为做好黄鳍棘鲷新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出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需估计生长性状的遗传力。本研究以黄鳍棘鲷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设计和人工授... 黄鳍棘鲷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是目前尚没有通过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为做好黄鳍棘鲷新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出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需估计生长性状的遗传力。本研究以黄鳍棘鲷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设计和人工授精方法,构建了19个黄鳍棘鲷全同胞家系(包括7个半同胞家系),测量35日龄黄鳍棘鲷的生长数据,并使用MTDFREML软件对其全长进行遗传力估计。结果表明,35日龄黄鳍棘鲷全长的遗传力为(0.234±0.047),属于中等水平遗传力。研究结果可为黄鳍棘鲷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家系 全长 遗传力
下载PDF
黄鳍棘鲷SNP标记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国彬 赵虹博 +2 位作者 黄良敏 张静 刘贤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6,共9页
文章以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0尾野生黄鳍棘鲷基因组重测序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并利用MassARRAY^(■)质谱分析系统对部分SNP标记进行验... 文章以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0尾野生黄鳍棘鲷基因组重测序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并利用MassARRAY^(■)质谱分析系统对部分SNP标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1)50尾野生黄鳍棘鲷重测序共产生约233.48Gb原始数据(raw data),过滤接头和低质量数据后,共获得233.43Gb数据,每个样品平均数据量为4.67Gb,平均鸟嘌呤胞嘧啶(guanine cytosine,GC)含量为42.85%,Q20在96.56%以上,Q30在91.1%以上,过滤后数据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为98.06%~99.47%;2)通过基因分析工具(genome analysis toolkit,GATK)分析,从50个个体中共挖掘出13843766个SNP,经过滤后获得6501个高质量SNP;3)从高质量的SNP标记中,随机挑选30个SNP使用MassARRAY技术进行分型,其检出率(可以分型的位点)为98%,MassARRAY分型结果与基因组重测序分型结果一致率为64.83%,这说明两种技术在SNP分型方面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黄鳍棘鲷SNP标记挖掘、过滤与验证的方法,开发的SNP位点可用于后续黄鳍棘鲷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及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质谱分析
下载PDF
黄鳍棘鲷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其在鲷科鱼类中的跨物种扩增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仁协 翟云 +4 位作者 肖瑶 牛素芳 张浩冉 黎晓 陈伟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6-364,共9页
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SLAF-seq技术,开发出47个高多态性的黄鳍棘鲷( Acanthopagrus latus )微卫星标记,其中二碱基重复位点17个,三至六碱基重复位点30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27(均值为10),观测杂合度( Ho )和期望杂合度( He )... 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SLAF-seq技术,开发出47个高多态性的黄鳍棘鲷( Acanthopagrus latus )微卫星标记,其中二碱基重复位点17个,三至六碱基重复位点30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27(均值为10),观测杂合度( Ho )和期望杂合度( He )分别为0.156~0.938(均值为0.682)和0.177~0.963(均值为0.741),多态信息含量( PIC )为0.166~0.946(均值为0.705)。经Bonferroni校正后,有43个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其余4个位点偏离HWE。这些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黄鳍棘鲷遗传资源研究提供新的有效分子标记。跨物种扩增结果显示,共有31个黄鳍棘鲷微卫星标记可在9种鲷科鱼类中成功扩增。其中17个标记在太平洋棘鲷( Acanthopagrus pacificus )、黑棘鲷(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和澳洲棘鲷( Acanthopagrus australis )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这些标记可为棘鲷属( Acanthopagrus )的系统进化和种群遗传学分析提供新的标记来源;另有3个标记在二长棘梨齿鲷( Evynnis cardinalis )、真赤鲷( Pagrus major )、蓝点赤鲷( Pagrus caeruleostictus )及黄牙鲷( Dentex hypselosomus )中具有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黄鳍棘鲷 微卫星标记 SLAF-seq技术 跨物种扩增
下载PDF
黄鳍鲷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军红 朱彩艳 +1 位作者 苏天凤 江世贵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1-325,共5页
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黄鳍鲷(Acn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共挑选60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发现58个克隆分别含(GA)n或(CA)n两碱基重复单元。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最终获得41个具有特异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 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黄鳍鲷(Acnnthopagrus latus Houttuyn)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共挑选60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发现58个克隆分别含(GA)n或(CA)n两碱基重复单元。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最终获得41个具有特异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其中,23个克隆含有(GA)n或(CT)n两碱基重复序列,17个克隆含有(GT)。或(CA)n重复序列,另1个含有以上两种重复类型。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单一型及间断型序列各有20条,另有1条属于复合型序列。序列长度为117~512bp,平均259bp。微卫星核心序列两碱基重复5到38次,绝大多数序列重复次数大于10。基于微卫星两端的侧翼序列设计并获得了3对能够在黄鳍鲷基因组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本研究旨为进一步开展黄鳍鲷分子育种及资源评价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基因组 微卫星
下载PDF
东山八尺门海域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幼鱼的致死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游远新 《渔业研究》 2021年第6期571-577,共7页
模拟海域清淤、疏浚等施工过程所产生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浓度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幼鱼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40 mg/L及以上底泥悬浮物浓度对黄鳍鲷稚鱼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底... 模拟海域清淤、疏浚等施工过程所产生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浓度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幼鱼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40 mg/L及以上底泥悬浮物浓度对黄鳍鲷稚鱼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底泥悬浮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鱼致死效应明显增强;诏安湾侧底泥悬浮物对黄鳍鲷稚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8111.30 mg/L,东山湾侧底泥悬浮物对稚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1849.52 mg/L。底泥悬浮物长时间胁迫会造成悬浮物颗粒黏附幼鱼体表和鳃丝,造成幼鱼呼吸困难和生长缓慢,具有很强的慢性致死作用,在160 mg/L悬浮物浓度下胁迫30 d,黄鳍鲷幼鱼累积死亡率可达40.0%~42.5%。本研究表明,底泥悬浮物的大量产生对黄鳍鲷具有明显的致死效应,该研究可为海域清淤过程中悬浮物扩散对水产养殖影响评价提供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悬浮物 黄鳍鲷 稚鱼 幼鱼 致死效应
下载PDF
不同温度贮藏对黄鳍鲷鱼肉鲜度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建城 方静 +3 位作者 吕田星 陈婉旖 王车昭 林娟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2-109,共8页
以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鱼肉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剪切力等指标,结合感官评定,设立4℃冷藏为对照组,研究0... 以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鱼肉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剪切力等指标,结合感官评定,设立4℃冷藏为对照组,研究0℃和微冻(-4℃)贮藏对黄鳍鲷鱼肉鲜度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各贮藏组黄鳍鲷鱼肉的菌落总数、TVB-N和TBA值均呈现上升趋势,鱼肉pH值呈先稍下降后再上升的趋势,而鱼肉剪切力和感官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0℃和微冻两贮藏组黄鳍鲷鱼肉各项指标的变化速率均小于4℃冷藏对照组,0℃和微冻保鲜效果明显优于4℃冷藏保鲜;0℃和微冻贮藏组,黄鳍鲷贮藏7 d后鱼肉菌落总数分别为6.88 lg(CFU/g)和5.72 lg(CFU/g),TVB-N值分别为20.54 mg/100 g和11.40 mg/100 g,TBA值分别为0.88 mg/100 g和0.38 mg/100 g,剪切力分别为4.96 N和5.51 N,说明微冻贮藏能更好地抑制鱼肉微生物繁殖,有效地减缓鱼肉蛋白质分解和脂肪氧化,较好地保持鱼肉嫩度和品质;相比于4℃冷藏,0℃和微冻下贮藏的黄鳍鲷鱼肉货架期至少可延长2 d和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0℃贮藏 微冻贮藏 鲜度 品质
下载PDF
复合抗冻剂中磷酸盐对黄鳍棘鲷抗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振坤 石林凡 +1 位作者 任中阳 翁武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0-326,共7页
为了提高冻藏鲷鱼品质并利用其生产优质鱼糜,研究复合抗冻剂中磷酸盐配比对黄鳍棘鲷抗冻效果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鱼肉冰点和相变焓,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复合抗冻剂中的磷酸盐配比。正交实验优化的复合抗... 为了提高冻藏鲷鱼品质并利用其生产优质鱼糜,研究复合抗冻剂中磷酸盐配比对黄鳍棘鲷抗冻效果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鱼肉冰点和相变焓,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复合抗冻剂中的磷酸盐配比。正交实验优化的复合抗冻剂磷酸盐最佳配比为3%焦磷酸钠、3%三聚磷酸钠、1%六偏磷酸钠,此时鱼肉冰点和相变焓分别为−2.3℃和147.2 J/g。使用磷酸盐优化的复合抗冻剂浸泡黄鳍棘鲷,在−18℃下冻藏30 d后鱼肉蛋白质溶解度相比未浸泡组增加了8.1%,Ca^(2+)-ATPase、Mg^(2+)-ATPase和Mg^(2+)-Ca^(2+)-ATPase活性比未浸泡组分别提高了75.6%、26.9%和113.7%,其中Ca^(2+)-ATPase和Mg^(2+)-Ca^(2+)-ATPase分别可以达到新鲜鱼的98.6%和84.5%。浸泡组鱼肉制成的鱼糜破断力和破断距离分别为对照组的84.9%和96.3%,相比未浸泡组更接近新鲜鱼生产的鱼糜。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的复合抗冻剂可以有效减少黄鳍棘鲷蛋白质的冷冻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冻藏 磷酸盐 冰点 相变焓 ATPASE 活性
下载PDF
黄鳍棘鲷3种标志方法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3 位作者 林坤 刘禹希 陈志劼 李纯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622,共7页
选取适宜的标志方法是提高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准确性的保障。以我国增殖放流的重要经济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为实验对象,以其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为定量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 选取适宜的标志方法是提高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准确性的保障。以我国增殖放流的重要经济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为实验对象,以其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为定量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了被动整合雷达标志(PIT)、长T型标志(L-T)、短T型标志(S-T)3种标志方法的标志效果。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鱼的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存活率表现为PIT标志组(96%)>L-T标志组(94%)>S-T标志组(93%),标志保留率则表现为PIT标志组(100%)>S-T标志组(97%)>L-T标志组(96%)。结合标志材料成本、标志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认为L-T标志是目前黄鳍棘鲷批量化标志放流较理想的一种标志方法。此外,研究所采用的生存分析法可为今后不同标志方法的对比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增殖放流 PIT标志 T型标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黄鳍棘鲷精子冷冻保存方法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濮元 郭华阳 +5 位作者 朱克诚 刘宝锁 郭梁 张楠 江世贵 张殿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5,共8页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是中国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水鱼类之一,对其精子开展冷冻保存可为黄鳍棘鲷育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可有效预防其种质资源衰退,保持其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黄鳍棘鲷精子为实验材料,对其精子冷冻... 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是中国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水鱼类之一,对其精子开展冷冻保存可为黄鳍棘鲷育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可有效预防其种质资源衰退,保持其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黄鳍棘鲷精子为实验材料,对其精子冷冻保存的稀释液、葡萄糖浓度、抗冻剂种类及浓度、精子与保护液稀释比例和降温程序等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表明,以含10 g·L^(−1)葡萄糖、5%乙二醇的MPRS溶液与精子按1∶2的比例稀释,4℃平衡30 min,液氮面上5 cm熏蒸5 min,最后投入液氮保存2 h,将黄鳍棘鲷冷冻精子于37℃水浴解冻后活性最好,精子活力、运动时间和寿命可分别达到(85.17±3.66)%、(9.16±7.70)s和(94.29±9.5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精子冷冻保存 精子活力 稀释液 葡萄糖 抗冻剂
下载PDF
黄鳍棘鲷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克诚 刘宝锁 +6 位作者 伞利择 刘波 张楠 郭华阳 郭梁 江世贵 张殿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144,共7页
【目的】评估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方法】对黄鳍棘鲷放流苗种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和近交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流苗种群体的等位基因数目NA(均值为9.917)大于自然群体NA... 【目的】评估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方法】对黄鳍棘鲷放流苗种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和近交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流苗种群体的等位基因数目NA(均值为9.917)大于自然群体NA(均值为8.083);而放流苗种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均值为0.646)、期望杂合度HE(均值为0.694)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654)均小于自然群体的HO(均值为0.651)、HE(均值为0.707)和PIC(均值为0.659)。此外,放流苗种群体和自然群体之间的存在一定的遗传分歧,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但分歧程度不高,且近交程度系数均值F和FIS均大于自然群体的对应系数。【结论】黄鳍棘鲷放流苗种存在一定遗传质量缺陷,不能满足增殖放流要求,可能会自然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增殖放流 遗传分歧 遗传质量
下载PDF
黄鳍棘鲷IGF-2基因克隆及IGF-1/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
15
作者 崔淼 李钰杰 +6 位作者 杨永春 张佳颖 许鲜姬 林李泉 林国荣 张其中 许德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162,共11页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生物生长轴下游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对促进细胞分化与机体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究IGF-1和IGF-2基因在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机制及可能发挥的...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生物生长轴下游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对促进细胞分化与机体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究IGF-1和IGF-2基因在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机制及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黄鳍棘鲷IGF-2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连续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并分析了黄鳍棘鲷胚胎发育不同时期IGF-1和IGF-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IGF-2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73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648 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黄鳍棘鲷IGF-2氨基酸序列与同属鲷科鱼类的大西洋鲷(Sparus aurata)相似性为99.95%,与三长棘赤鲷(Pagrus auriga)相似性为98.14%,与其他硬骨鱼类的IGF-2也有较高的相似性,显示出IGF-2在硬骨鱼类进化关系上的保守性。在水温为(26.5±0.5)℃,pH为8.0和盐度为28的条件下,黄鳍棘鲷由受精卵至孵化出膜历时25.5 h。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GF-1和IGF-2基因mRNA在黄鳍棘鲷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均有表达。IGF-1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肌肉效应期达到最高表达量;IGF-2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原肠期、肌肉效应期与出膜后3 d表现高表达量,这表明IGF-1和IGF-2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S 基因克隆 黄鳍棘鲷 胚胎发育 表达模式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下黄鳍棘鲷NKCC1a分子特征及其表达
16
作者 李亚玲 朱克诚 +6 位作者 刘宝锁 郭华阳 郭梁 张楠 杨静文 江世贵 张殿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8,共9页
【目的】研究NKCC1a基因在急性盐度胁迫下对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的渗透压调控机理。【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KCC1a的序列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黄鳍棘鲷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盐度0、8、16、... 【目的】研究NKCC1a基因在急性盐度胁迫下对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的渗透压调控机理。【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KCC1a的序列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黄鳍棘鲷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盐度0、8、16、24(对照)和32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NKCC1a开放阅读框(ORF)大小为3435 bp,共编码1144个氨基酸,存在一个经典的Na+-K+-Cl-协同转运蛋白SLC12A结构域,且在不同物种中有高保守性。NKCC1a在1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脑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为鳃,在性腺和肝脏中表达量则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盐度胁迫6 h时,在淡水组(盐度0)中NKCC1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在盐度为8和16处理组中,NKCC1a表达量先降低后逐渐升高,随后趋于平稳;在盐度32处理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又升高趋势,在24 h时最大。【结论】NKCC1a基因在黄鳍棘鲷盐度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NKCC1a 基因表达 急性盐度胁迫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东南沿海黄鳍棘鲷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17
作者 叶幼玲 黄张帆 +2 位作者 徐安乐 汪睛 黎中宝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3-590,共8页
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的技术手段,对中国宁德(ND)、厦门(XM)、漳浦(ZP)、南澳岛(NAD)、湛江(ZJ)、海口(HK)与北海(BH)的7个野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 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的技术手段,对中国宁德(ND)、厦门(XM)、漳浦(ZP)、南澳岛(NAD)、湛江(ZJ)、海口(HK)与北海(BH)的7个野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的野生黄鳍棘鲷群体呈现出中等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特征,48个黄鳍棘鲷样品的控制区序列长度为580 bp,单倍型数目为44个,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996和0.01730。7个野生黄鳍棘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28~0.0298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6841~0.54586,北海群体和其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比为83.34%,大部分遗传变异发生在组群内;但北海群体与其他6个群体分为两个组群后,组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比为42.66%,两个组群间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基于Kimrua距离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显示北海群体聚为一个分支,另外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TCS network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中44个单倍型混杂在一起,未按照水系格局和地理距离进行分布,表明黄鳍棘鲷群体间未形成多个单系群。本研究可为中国东南沿海野生黄鳍棘鲷群体的种质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黄鳍棘鲷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黄鳍棘鲷重组IL-1β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18
作者 刘振兴 张殿昌 +1 位作者 李建柱 江世贵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将扩增得到的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表达。采用Ni2+-Chelating Sepharose FF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梯度透析对纯化蛋白进行复性。... 将扩增得到的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表达。采用Ni2+-Chelating Sepharose FF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梯度透析对纯化蛋白进行复性。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获得了分子量为21kD的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ecombinant Interleukin 1β,rIL-1β)。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黄鳍棘鲷头肾白细胞,在分离液密度1.080g/ml的界面上可以有效富集白细胞。用不同终浓度的rIL-1β和5μg/ml脂多糖(LPS)刺激培养的黄鳍棘鲷头肾白细胞,23℃培养4h后提取细胞的总RNA,经RT-PCR半定量检测,当培养基中rIL-1β的浓度达到20ng/ml时可以提高IL-1β基因的转录水平,与5μg/mlLPS的刺激效果相当,表达的重组蛋白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棘鲷 rIL-1β 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培养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