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
马军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2
|
|
2
|
两幅荒诞画卷下的沉思——《动物园的故事》与《最后一盘录音带》之比较研究 |
张军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3
|
新中国60年的加缪小说研究 |
郭宏安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4
|
黑色幽默的喜剧性 |
景虹梅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7
|
|
5
|
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小王子》的存在主义解读 |
刘晓倩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7
|
|
6
|
浅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
周琴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2 |
7
|
|
7
|
电影语言在贝克特剧作中的运用——从《最后一盘录音带》谈起 |
舒笑梅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8
|
无意义世界中的可能选择——《庆祝无意义》的存在主义解读 |
曾宪文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论荒谬之为异化——重思内格尔生命意义论证 |
吴小安
洪程锋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Modern American Society—— An Absurd World Behind Catch- 22 |
吴泽庆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2
|
|
11
|
解读昌耀 |
赖振寅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2
|
对权力和欲望的恐惧——关于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一种解读 |
袁红涛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5 |
3
|
|
13
|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
惠婧蕊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14
|
论加缪的人生价值态度 |
武跃速
王守义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2 |
1
|
|
15
|
崇高与反讽——斯威夫特和他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
原传道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6
|
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意识 |
张冬梅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7
|
论荒诞 |
张飞翔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6 |
2
|
|
18
|
“活得最好”与“活得最多”——加缪荒诞戏剧思想的深层论析 |
潘水萍
|
《孝感学院学报》
CAS
|
2011 |
4
|
|
19
|
再读《鸟人》:探索“荒诞”的民族形式和内核 |
刘欣蕾
|
《惠州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0
|
现代艺术荒诞性的审美本质——兼及艺术审美类型的逻辑关系和历史进程 |
刘承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