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栏封育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151
1
作者 左万庆 王玉辉 +1 位作者 王风玉 师广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9,共8页
围栏封育作为简便而有效的草原恢复措施,在我国草原恢复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关围栏封育措施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羊草草原为研... 围栏封育作为简便而有效的草原恢复措施,在我国草原恢复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关围栏封育措施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连续5年的植被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的植被组成和生产力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措施使退化羊草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较自由放牧样地略有提高,群落生态优势度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围栏封育措施改变了退化草原的优势物种组成。随着封育措施的实施,总体上草原群落优势种为羊草和大针茅,反映出典型草原特征;而自由放牧样地,羊草和大针茅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恒定。3)围栏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群落植被的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但随着围封时间的延长群落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凋落物量增高。4)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存在不同步性。其中群落生物量受围封措施影响最为明显,2年围封已使其达到峰值;其次是群落的优势种,4年围封已使群落优势种恢复成典型草原群落代表种;反映最为缓慢的是群落多样性指标,7年围封措施并没有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标与自由放牧样地形成显著差异。由此表明,采用围栏封育措施时需充分考虑恢复目的,制定恢复时间,从而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降低恢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自由放牧 物种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群落特征 羊草草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33
2
作者 杨元合 饶胜 +9 位作者 胡会峰 陈安平 吉成均 朱彪 左闻韵 李轩然 沈海花 王志恒 唐艳鸿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00-205,共6页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 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范围的群落调查 ,研究高原的两种主要草地群落类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 :(1)在 5 0个样地 2 5 0个 1m× 1m的样方中 ,共出现 2 6 7种植物 ,其中高寒草甸179种 ,高寒草原 135种。在高寒草甸 ,1m2 样方内物种数最多为 32种 ,最少的仅为 3种 ;在高寒草原 ,物种数最多为 18种 /m2 ,最少的仅为 2种 /m2 。 (2 )物种丰富度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逐步回归 ,发现物种丰富度与生长季降水和温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高寒草原 高寒草甸 物种丰富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_2排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82
3
作者 陈四清 崔骁勇 +1 位作者 周广胜 李凌浩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645-650,共6页
根据静态气室法对大针茅(StipagrandisSmirn)草原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季节动态,并探讨了其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关... 根据静态气室法对大针茅(StipagrandisSmirn)草原整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了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季节动态,并探讨了其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观测期内,大针茅草原由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所释放CO2速率的季节动态呈梯形曲线,8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51gC·m-2·d-1;(2)CO2排放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与地上生物量,尤其是地上绿色生物量部分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同步性,而与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同步,甚至相反;(3)地表凋落物层有减缓土壤向大气排放CO2的作用;(4)土壤呼吸和地表凋落物分解释放CO2的速率(y)与土壤湿度(x)显著相关,其对数回归模型为:y=3.469log10x-2.053(r=0.92,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土壤呼吸 凋落物分解 生物量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98
4
作者 刘国华 马克明 +4 位作者 傅伯杰 关文彬 康永祥 周建云 刘世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57-1764,共8页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1554.2kg·hm-2,其次是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分别为7144.7kg·hm-2和7213.1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2kg·hm-2,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水分等等;(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其核心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的低海拔地区,"焚风"作用相对较强,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海拔的升高,"焚风"作用不断降低,土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其影响的海拔范围更大,因而,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由此可见,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灌丛 岷江 干旱河谷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高光谱反射率与大豆叶面积及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6
5
作者 宋开山 张柏 +2 位作者 李方 段洪涛 王宗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ASD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大豆的冠层高光谱,同期采集了对应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 以ASD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大豆的冠层高光谱,同期采集了对应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逐波段分析了冠层光谱反射率、导数光谱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确定性系数随波长的变化趋势;并建立了以近红外与可见光波段的冠层光谱反射率的比值植被指数RVI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350~680nm、760~1050nm波谱区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相关性较大,而在红边区680~760nm的波段相关性较大;导数光谱则在红边区与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相关程度高。而通RVI方式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能较为准确估算大豆LAI、地上鲜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反射率 冠层 叶面积指数 地上鲜生物量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封育措施对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7
6
作者 杨晓晖 张克斌 侯瑞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0-734,共5页
随着干旱区草场非平衡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退化草场封育的时间、方式与草场恢复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作者选择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和未封育3种措施进行对半干旱沙地草场的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 随着干旱区草场非平衡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退化草场封育的时间、方式与草场恢复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作者选择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和未封育3种措施进行对半干旱沙地草场的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封育处理的年份中,不同封育措施(放牧压力)是决定植被差异的主要因子。完全封育区和季节封育区植物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在植物种数量、生物多样性上差异并不显著,未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且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前两者差异均显著;完全封育并未导致一些牲畜喜食植物种的完全消失,但一些饲用价值差的植物如平卧碱蓬等大量出现在完全封育的群落中,同时旱生和强旱生植物的比例明显增加。尽管3种措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各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则存在这一定的差异,从3种措施植被的饲用价值来看,季节封育区植被的饲用价值较高,表明季节封育可以促进并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 被引量:75
7
作者 鄢燕 张建国 +2 位作者 张锦华 范建容 李辉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18-2823,共6页
矮嵩草草甸、藏北嵩草草甸及紫花针茅草原是那曲地区主要的草地类型,通过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发现:(1)这三类植物群落的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下的锯齿状分布,主要分布在0... 矮嵩草草甸、藏北嵩草草甸及紫花针茅草原是那曲地区主要的草地类型,通过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发现:(1)这三类植物群落的地下生物量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下的锯齿状分布,主要分布在0~10cm的草皮层中,而且不同的退化草地,其地下的生物量也不同;(2)各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密切相关,相关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越大,地上生物量就越高.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而地下生物量变化显著;(3)在高山草甸土中,矮嵩草草甸的地下生物量和土壤的有机质,全N,碱解N的含量及土壤的容重呈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4)各群落的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是植物长期适宜高寒生境条件的结果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高山草甸土 高寒草地
下载PDF
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80
8
作者 方楷 宋乃平 +1 位作者 魏乐 安慧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2,共11页
采用围栏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对封育9年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放牧强度对生长季不同时期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同,中度自由放牧小区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在整个生长季都高于封育小区;2)... 采用围栏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对封育9年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放牧强度对生长季不同时期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同,中度自由放牧小区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在整个生长季都高于封育小区;2)环境条件对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较大,在光热水等资源充足时,自由放牧区3种牧压梯度下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封育禁牧小区,当遭遇高温干旱胁迫时,自由放牧区的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增长量均比封育禁牧小区低,中度轮牧草场表现出较好的抗胁迫能力;3)放牧能够减小荒漠草原年内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时间变异,而其空间变异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较为复杂,在不同强度、不同方式以及植被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都有所不同;4)轻度自由放牧不会改变植物的种间关系和群落之间的关系,而重度自由放牧不仅加剧了群落间的资源竞争,还会引起研究区3种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逆向演替,中等强度的4区轮牧方式为研究区最优的放牧模式,它一方面减缓了群落界面上的资源竞争,另一方面促进了本氏针茅群落的顺行演替。以上结果表明,合理地调控人类放牧制度能够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从而起到恢复和保护草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制度 地上生物量 种间关系
下载PDF
施肥和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影响的比较研究 Ⅱ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被引量:73
9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2 位作者 赵以莲 王顺忠 孙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样地,围栏内外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并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做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围栏封育都可明显提高优良牧草的地上... 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样地,围栏内外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并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做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围栏封育都可明显提高优良牧草的地上生物量,且施肥的效果尤为明显;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不同处理措施下生长曲线的基本形状也相似,而且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同步。不同调控措施下干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干物质含量均高于中间阶段,有一个高—低—高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高寒草原 地上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被引量:64
10
作者 马文红 韩梅 +3 位作者 林鑫 任艳林 王志恒 方精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5,共4页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测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储量。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温带草地总面积为58.46×106hm2,总植被碳储量为226.0±13.27Tg C(1 Tg=1012g),平均碳密度为3.44Mg C.hm-2;(2)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6倍左右,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33.22±1.75和193.88±12.6 Tg C,平均碳密度分别是0.51和2.96 MgC.hm-2;(3)不同草地类型的碳储量差异较大,典型草原最大(113.25 Tg C),占草地总碳储量的50%,其次是草甸和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碳储量最低(15.37 Tg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温带草地 植被碳储量 地上碳储量 地下碳储量
下载PDF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分析 被引量:61
11
作者 李海英 彭红春 王启基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 通过对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研究显示,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组成和优势种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从以禾本科为主,向以杂类草为主的群落演替。中度和重度退化样地与原生植被样地的禾草类、莎草类以及群落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随退化程度的加深,禾草类、莎草类等优质牧草比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杂类草,其比例明显升高,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矮嵩草草甸 植物群落 退化演替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样带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梯度研究 被引量:66
12
作者 韩彬 樊江文 钟华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采用样带法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沿水热梯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几种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一元回归结果表明:在本样带的限定范围内,生物量与年均温、≥0℃年积温、≥10℃年积温、年实际日照总时数等热量因子呈负相关(年均... 采用样带法对内蒙古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沿水热梯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几种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一元回归结果表明:在本样带的限定范围内,生物量与年均温、≥0℃年积温、≥10℃年积温、年实际日照总时数等热量因子呈负相关(年均温的相关性最高),而与年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等水分因子呈正相关(年均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高),其中年均温和年均相对湿度对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二者对生物量的空间变异起着互为消长的作用,而海拔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作为半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年降水量在大尺度上对生物量产生影响的途径更为复杂,但其作用不可低估。生物量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会因不同的气候区、不同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在经向、纬向和草地类型梯度上的变化特征也不同。水热的配比关系要比单一的水分和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具有更紧密的关系,地下地上生物量比随着水热配比关系的变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其驱动因子并不一定始终都是降水。也许可以认为:半干旱/干旱的划分界限是本研究所涉及的草地样带上生物量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沿草地类型梯度变化的一个转折界限,在此界限前后,气候对生物量的主导因素和生物量对此关键因子的响应程度都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地样带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 梯度分析
下载PDF
Sentinel-2数据的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估算及评价 被引量:68
13
作者 郑阳 吴炳方 张淼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作物生物量快速精确的监测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农田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遥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作物生物量的估算中。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宽波段植被指数在冬小麦生物量(文中的生物量均是指地上干生物量)估... 作物生物量快速精确的监测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农田的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遥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用于作物生物量的估算中。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宽波段植被指数在冬小麦生物量(文中的生物量均是指地上干生物量)估算方面的表现进行探索。首先利用欧洲空间局最新的Sentinel-2A卫星数据提取出17种常见的植被指数,之后分别构建其与相应时期内采集的冬小麦地上生物量间的最优估算模型,通过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与敏感性,获取适宜进行生物量估算的指数。最后,绘制了研究区的生物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所选的植被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中,红边叶绿素指数(CI_(re))与生物量的估算精度最高(决定性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RMSE为180.29 g·m^(–2))。虽然相关性较高,但部分指数,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等在生物量较高时会出现饱和现象,从而导致生物量的低估。而加入红边波段的指数不仅能够延缓指数的饱和趋势,而且能够提高反演精度。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归一化差值指数和比值指数分别在作物生长的早期和中后期对生物量的变化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由于红边比值指数(SR_(re))和MERIS叶绿素敏感指数(MTCI)在冬小麦全生长季内一直对生物量的变化保持高灵敏性,二者是生物量估算中最为稳定的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2 冬小麦 植被指数 地上生物量 红边波段
原文传递
水分梯度上放牧对内蒙古主要草原群落功能群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4
14
作者 王国杰 汪诗平 +1 位作者 郝彦宾 蔡学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49-1656,共8页
应用样线法对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沿水分梯度分布的主要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klemenzii)群落、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羊草(Leymuschinensis)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多样性、生产力以及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羊草杂类草... 应用样线法对放牧对内蒙古草原沿水分梯度分布的主要植物群落:小针茅(Stipaklemenzii)群落、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羊草(Leymuschinensis)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多样性、生产力以及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羊草杂类草群落外,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和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降低,但适度放牧增加了羊草杂类草群落的上述多样性指标。群落地上现存量一般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小针茅群落反之,主要与1年生植物猪毛菜(Salsolacollina)的生物量迅速增加有关。除羊草群落外,其他群落0~10cm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变化不显著;放牧显著降低羊草群落和羊草杂类草群落0~30cm地下生物量。多样性和生产力间的关系在群落水平上的趋势是不同的,但放牧影响下内蒙古草原4种群落多样性与生产力总体而言呈线性增加关系;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和采用哪种多样性指标和生产力指标有关,用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比物种多样性更能反映与地上地下总生产力间的关系,得到放牧影响下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地上地下总生物量与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功能群多样性 地上现存量 地下生物量 内蒙古草原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53
15
作者 蔡学彩 李镇清 +3 位作者 陈佐忠 王义凤 汪诗平 王艳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57-1662,共6页
根据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在大针茅样地(面积500m×500m,地理坐标43°32′20″~43°32′40″N116°33′00″~116°33′30″E)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观测资料,利用SPSS分别进行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 根据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在大针茅样地(面积500m×500m,地理坐标43°32′20″~43°32′40″N116°33′00″~116°33′30″E)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观测资料,利用SPSS分别进行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月降水量关键时期(4~6月份与6~8月份)降水量以及1~7月份总降水量的相关分析;对年降水量接近的1982、1983和1989年(分别为283.2mm,289.9mm,287.2mm)的地上生物量进行方差分析;运用积分回归模型模拟了降水的季节分配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落生物量的年际变化与年降水、月降水、关键时期降水(4~6月份和6~8月份)以及1~7月份降水量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1);(2)在年降水量接近的年份,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变化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大针茅草原 降水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9
16
作者 刘国华 张洁瑜 +4 位作者 张育新 周建云 关文彬 马克明 傅伯杰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4-32,共9页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莸灌丛 小龙滇紫草灌丛 川甘亚菊灌丛 生物量 岷江 干旱河谷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小兴安岭温带森林组分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58
17
作者 庞勇 李增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5-1105,共11页
使用小兴安岭温带森林机载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数据和地面实测样地数据,估测了典型森林类型的树叶、树枝、树干、地上、树根和总生物量等组分的生物量。从激光雷达数据中... 使用小兴安岭温带森林机载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数据和地面实测样地数据,估测了典型森林类型的树叶、树枝、树干、地上、树根和总生物量等组分的生物量。从激光雷达数据中提取了两组变量(树冠高度变量组和植被密度变量组)作为自变量,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自变量选择。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数据得到的变量与森林各组分生物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三种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的估测结果是:针叶林优于阔叶林,阔叶林优于针阔叶混交林;不区分森林类型的各组分生物量估测与地面实测值显著相关,模型决定系数在0.6以上;区分森林类型进行建模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量的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机载激光雷达 组分生物量 根生物量 温带森林
原文传递
Patterns of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in China's grasslands:Evidence from individual-level observations 被引量:56
18
作者 WANG Liang NIU KeChang +1 位作者 YANG YuanHe ZHOU P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7期851-857,共7页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llo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growth of individual plants,but also influences vegetation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and consequently impacts soil carbon input as well as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However,due to sampling difficulties,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uncertainty remains about the root:shoot ratio(R/S),a key parameter for model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We investigated biomass allocation patterns across a broad spatial scale.We collected data on individual plant biomass and systematically sampled along a transect across the temperate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as well as in the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dian of R/S for herbaceous species was 0.78 in China's grasslands as a whol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in alpine grasslands(0.84 vs.0.65).The slope of the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and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steeper for temperate grasslands than for alpine.Our results did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boveground biomass scales isometrically with belowground biomass.The R/S in China's grassland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 or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Moreover,comparisons of our results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ndicated a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R/S data from individual plants and communities.This might be mainly caused by the underestimation of R/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s a result of an inevitable loss of fine roots and the overestimation of R/S in community-level surveys due to grazing and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dead root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oot biomass in grasslands tended to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in previous reports of 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ALLOMETRY alpine grassl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ner Mongolia isometric relationship root:shoot ratio temperate grassland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氮素添加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6
19
作者 李禄军 曾德慧 +3 位作者 于占源 艾桂艳 杨丹 毛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38-1844,共7页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梯度的氮素添加处理,研究氮素添加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不同梯度的氮素添加处理,研究氮素添加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的优势种,使植被的高度和盖度增加,植被的透光率减小;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减小,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均显著增加了(P<0.01)群落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与植被透光率呈线性正相关(P<0.01),与植被盖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长期的氮沉降与人为氮素输入将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氮梯度 地上生物量 沙质草地 生态系统过程
原文传递
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8
20
作者 李文娇 刘红梅 +4 位作者 赵建宁 修伟明 张贵龙 皇甫超河 杨殿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460-6469,共10页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分别设置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g...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分别设置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g/m2(N200)和30.0 g/m2(N300)(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添加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几种常见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素和水分的添加降低了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且氮素和水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水分添加的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小;在无水分添加的条件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变化趋势。(2)不同植物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不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羊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羽茅、糙隐子草、寸草苔和冷蒿先增加后减少,呈单峰曲线;星毛委陵菜、牧马豆、扁蓄豆和线叶菊地上生物量则逐渐减少。而且氮素和水分对贝加尔针茅、羽茅、扁蓄豆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添加 水分添加 植物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贝加尔针茅草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