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DM的烧蚀模型 被引量:32
1
作者 何洪庆 严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39,共4页
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绝热层的EPDM是一种炭化型热防护材料,受热时形成炭化层和热解层,在燃气和粒子冲蚀下不断减薄并带走热量,有效地保护燃烧室壁。采用气动热化学烧蚀机理,扩散和化学动力学双控制机制,并计入气流与... 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绝热层的EPDM是一种炭化型热防护材料,受热时形成炭化层和热解层,在燃气和粒子冲蚀下不断减薄并带走热量,有效地保护燃烧室壁。采用气动热化学烧蚀机理,扩散和化学动力学双控制机制,并计入气流与粒子的侵蚀,建立了EPDM的烧蚀模型;同时将烧蚀与移动边界下的传热相耦合进行烧蚀率预示。根据模型预示的烧蚀率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防热 隔热涂层 烧蚀性能
下载PDF
固体火箭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洪庆 周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41,共6页
对碳基材料,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为基础,在考虑粒子侵蚀,烧蚀与传热耦合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研究,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有化学动力学控制,扩散控制和双控制三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由扩散控制和化学... 对碳基材料,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为基础,在考虑粒子侵蚀,烧蚀与传热耦合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研究,喷管中的烧蚀控制机制有化学动力学控制,扩散控制和双控制三种机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由扩散控制和化学动力学控制确定的烧蚀率相差约20倍以上时,可以简化为按烧蚀率低的一种控制机制来计算;否则,应当按既考虑扩散控制,又考虑化学动力学控制的双控制机制来计算。2)在固体火箭喷管中,大体上喉部和扩张段的烧蚀是化学动力学控制的,而收敛段的烧蚀是由扩散控制的。3)由于在收敛段由两种机制控制的烧蚀率相差较小,因此,在收敛段的烧蚀率应当按双控制机制来计算。喉部和扩张段的烧蚀可简化为动力学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喷管 烧蚀 性能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热防护层烧蚀计算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冰 刘小勇 +1 位作者 林小树 蔡国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5-378,共4页
为了研究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热防护性能,用类比法计算了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的烧蚀,其中考虑了热解气流对烧蚀的影响,并将国外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烧蚀计算时所用经验参数(指前因子)通过换算转换到冲压发动机燃烧室... 为了研究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热防护性能,用类比法计算了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的烧蚀,其中考虑了热解气流对烧蚀的影响,并将国外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烧蚀计算时所用经验参数(指前因子)通过换算转换到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烧蚀计算中。计算结果符合物理规律,并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该项研究为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热防护层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热防护层 烧蚀 计算
下载PDF
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玲玲 嵇阿琳 +3 位作者 黄寒星 王航 崔红 闫联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2-535,540,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浸渍裂解"(CVI+PIP)混合工艺,制备了三维针刺C/C-SiC复合材料,使用氧气流量和乙炔流量之比为2∶1的氧乙炔焰,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烧蚀时间长达600 s;分别用扫描电镜和表面能谱,分析了烧蚀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004 3 mm/s和0.001 4 g/s。烧蚀表面不同区域微观形貌和烧蚀机理不同,烧蚀中心以基体氧化流失、C纤维的氧化以及气流冲刷为主;在过渡区域,烧蚀是以SiC基体的氧化和气流冲刷为主;烧蚀边缘则以SiC基体的热氧化为主。C/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化学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CVI+PIP” C/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石墨渗铜喉衬的烧蚀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君明 陈林泉 +2 位作者 王书贤 侯晓 李桂林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介绍了石墨渗铜材料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喉衬与长尾管衬套的烧蚀特性和机理。液态铜在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下仍滞留在石墨基材内,起到抑制烧蚀的效果,改善了KS 8高强石墨的耐烧蚀性能。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烧蚀性能 喉衬 石墨渗铜
下载PDF
热防护材料烧蚀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靳亮 王德 +3 位作者 王耀辉 王海波 胡林俊 张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高超声速导弹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气动加热严重,防热系统必不可少,而烧蚀型防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热形式。现阶段利用风洞烧蚀法考核防热材料最为有效,但成本高昂、周期较长,不宜用作材料筛选阶段的考核手段。结合静态高温炉烧蚀法... 高超声速导弹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气动加热严重,防热系统必不可少,而烧蚀型防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热形式。现阶段利用风洞烧蚀法考核防热材料最为有效,但成本高昂、周期较长,不宜用作材料筛选阶段的考核手段。结合静态高温炉烧蚀法和等离子热流烧蚀法,设计出一种简便易行、热流条件易于调整的热防护材料烧蚀性能测试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开展了对几种热防护材料烧蚀性能的考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热防护材料在服役环境下的冲蚀行为,利用该方法可初步进行热防护材料的配方筛选和防热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热防护材料 烧蚀性能 静态实验 等离子烧蚀
下载PDF
ZrC_p/W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桂明 王玉金 +2 位作者 周玉 郭英奎 温广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用自制的氧乙炔烧蚀装置对ZrCp/W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 40%ZrCp(体积分数,下同)/W<30%ZrCp/W<W;钨中加入ZrC颗粒明显提高了... 用自制的氧乙炔烧蚀装置对ZrCp/W复合材料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 40%ZrCp(体积分数,下同)/W<30%ZrCp/W<W;钨中加入ZrC颗粒明显提高了钨的抗烧蚀性能,而且 ZrC颗粒含量越高,材料抗烧蚀性能越好。并用多波长高温计对烧蚀表面温度进行在线测试。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是W,ZrC的氧化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r/W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氧化烧蚀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下载PDF
陶瓷前驱体配比对C/C-ZrC-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星 崔红 +2 位作者 闫联生 孟祥利 张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6,共5页
采用聚碳硅烷和有机锆聚合物混合前驱体,通过反复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Zr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研究了不同陶瓷前驱体配比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基体由大量ZrC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连续SiC相中组成... 采用聚碳硅烷和有机锆聚合物混合前驱体,通过反复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ZrC-SiC复合材料,分析了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研究了不同陶瓷前驱体配比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相陶瓷基体由大量ZrC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连续SiC相中组成。随着ZrC含量的增加,C/C-Zr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聚碳硅烷与有机锆聚合物的配比(质量比)为1∶3时,ZrC体积含量约为13.3%,氧乙炔烧蚀600s后,C/C-Zr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降至最低,分别为-0.0015mm/s和0.0002g/s。研究发现,高温氧化环境中,形成了粘稠的ZrO2-SiO2玻璃态氧化膜,有效降低了氧化性气氛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率,对材料基体形成了较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前驱体 配比 浸渍裂解 C/C-ZrC-SiC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下(C/C)/ZrB2-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玲玲 肖春 +2 位作者 王坤杰 闫联生 崔红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78-2886,共9页
采用涂刷法和浆料浸渍法在(C/C)/SiC复合材料基础上制备了(C/C)/ZrB2-SiC复合材料,采用微观分析和氧-乙炔烧蚀试验,并借助SEM、EDS等手段,研究三种材料的微观结构、抗烧蚀性能和抗烧蚀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C/C)/ZrB2-SiC复合材料的抗... 采用涂刷法和浆料浸渍法在(C/C)/SiC复合材料基础上制备了(C/C)/ZrB2-SiC复合材料,采用微观分析和氧-乙炔烧蚀试验,并借助SEM、EDS等手段,研究三种材料的微观结构、抗烧蚀性能和抗烧蚀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C/C)/ZrB2-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优于(C/C)/SiC复合材料,相比(C/C)/SiC复合材料,涂刷法制备的(C/C)/ZrB2-SiC复合材料600s和1000s线烧蚀率下降33.3%和15.4%,质量烧蚀率下降51.5%和25.5%;浆料浸渍法制备的(C/C)/ZrB2-SiC复合材料600s和1000s线烧蚀率下降20%和28.8%,质量烧蚀率下降42.4%和53.2%,其在高温阶段形成的ZrO2-SiO2玻璃态熔融层起到了抗氧化冲刷的作用,大幅提高其抗烧蚀性能。三种材料的烧蚀机制是热化学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剥蚀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ZrB2-SiC 涂层 浆料浸渍 烧蚀性能 烧蚀机制
原文传递
化学液相沉积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红林 金志浩 +1 位作者 郝志彪 曾晓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通过等离子烧蚀发动机、小型烧蚀发动机点火试验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由化学液相沉积制备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分析了其烧蚀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作为固体发动机喉衬、扩散段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化学液相沉积... 通过等离子烧蚀发动机、小型烧蚀发动机点火试验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了由化学液相沉积制备的炭 /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分析了其烧蚀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作为固体发动机喉衬、扩散段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由化学液相沉积工艺制得的沉积炭结构的抗烧蚀性能优于炭纤维,其作为喉衬的线烧蚀率为 0. 008mm/s,证明该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化学液相沉积 性能研究 制备 固体发动机 抗烧蚀性能 结构观察 点火试验 微观结构 烧蚀机理 沉积工艺 线烧蚀率 等离子 扩散段 炭纤维 炭结构 喉衬
下载PDF
热物理性能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时圣波 梁军 方国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根据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建立了包括烧蚀退移层、化学反应边界层、液态层、炭化层、热解层、原始材料层的自外向内的物理模型,针对平板烧蚀问题,预报了热导率、比定压热容、驻点焓值等热物理性能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表... 根据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建立了包括烧蚀退移层、化学反应边界层、液态层、炭化层、热解层、原始材料层的自外向内的物理模型,针对平板烧蚀问题,预报了热导率、比定压热容、驻点焓值等热物理性能对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的表面烧蚀后退率、壁面温度、气化烧蚀速率、热阻塞效应因子、气化分数等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热导率能使表面烧蚀后退率明显降低,但却使壁面温度、热阻塞效应因子及材料的气化分数升高;而高的比定压热容则能大大降低表面烧蚀后退率和壁面温度;随驻点焓值的增加,表面烧蚀后退率和壁面温度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氧/酚醛复合材料 热物理性能 烧蚀性能
下载PDF
填料对推进剂用RTV-2硅橡胶包覆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詹惠安 郑邯勇 +1 位作者 赵文忠 王永昌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研究了气相法白炭黑、中空玻璃微球、绢云母等几类填料对包覆层用RTV-2硅橡胶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法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佳,绢云母和中空玻璃微球类填料对拉伸强度虽然有3~4倍的提高,但仍达不到白炭黑的... 研究了气相法白炭黑、中空玻璃微球、绢云母等几类填料对包覆层用RTV-2硅橡胶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相法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佳,绢云母和中空玻璃微球类填料对拉伸强度虽然有3~4倍的提高,但仍达不到白炭黑的补强效果,不能满足包覆层需求。胶料粘度随着填料加入量增大而升高,由于对粘度有严重影响,白炭黑必须进行表面处理后才能使用,而其余几类填料的影响则不是很大,可直接添加。这些填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耐烧蚀性,且差别不大。制备的RTV-2硅橡胶包覆层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性烧蚀率均小于0.050 g/s和0.050 mm/s,相对于某丁羟包覆层,分别减小了60%和80%以上,满足了某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层 RTV-2硅橡胶 力学性能 工艺性能 烧蚀性能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SiC/MoSi_2/ZrO_2涂层体系氧化烧蚀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永忠 樊桢 +2 位作者 李兴超 冯志海 王俊山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90-2296,共7页
抗氧化涂层技术是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的最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材料在1 800℃以上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首次采用包埋法、涂刷法和等离子喷涂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SiC/MoSi_2/ZrO_2梯度抗氧化涂层体系。采用SEM/ED... 抗氧化涂层技术是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的最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材料在1 800℃以上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首次采用包埋法、涂刷法和等离子喷涂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SiC/MoSi_2/ZrO_2梯度抗氧化涂层体系。采用SEM/EDS、结合力和粗糙度测试对涂层表面及断面形貌进行微观分析,利用等离子风洞对整个涂层体系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体、过渡层和高温抗氧化层之间结合力良好,高温抗氧化层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经等离子风洞氧化600s后,涂层表面温度达到1 850℃,氧化质量失重速率仅为3.15×10^(-6) g/(cm^2·s)。表明SiC/MOSi_2/ZrO_2梯度抗氧化涂层体系在1 8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等离子喷涂 抗氧化涂层 高温抗氧化 烧蚀性能
原文传递
芳纶纤维对EPDM绝热层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凌玲 陈德宏 +1 位作者 周俊 何碧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9-533,545,共6页
研究了芳纶短纤维长度和用量变化对EPDM绝热层烧蚀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填充芳纶短纤维的绝热层硫化胶在平行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上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两个方向上绝热层烧蚀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充芳纶短纤维会... 研究了芳纶短纤维长度和用量变化对EPDM绝热层烧蚀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填充芳纶短纤维的绝热层硫化胶在平行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上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对两个方向上绝热层烧蚀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充芳纶短纤维会使绝热层的烧蚀性能因烧蚀方向不同而存在差异,绝热层的烧蚀性能与纤维初始长度及其在橡胶中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层 短纤维 烧蚀性能
下载PDF
三维针刺C/(SiC-Ta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毅 徐永东 +2 位作者 谢翀博 张立同 成来飞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18-1723,共6页
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三维针刺碳纤维增强SiC-碳化钽(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测试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烧蚀后材料表面的微... 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三维针刺碳纤维增强SiC-碳化钽(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测试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烧蚀后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表面能谱分析对材料烧蚀后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SiC-TaC)复合材料线烧蚀率为0.07mm/s,相对C/SiC复合材料而言表现出较好的抗烧蚀能力,添加TaC有助于提高C/Si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在中心区域,出现明显烧蚀坑,纤维与基体被致密的Ta2O5层覆盖,起到保护C纤维和基体的作用,复合材料的烧蚀以升华、氧化和机械剥蚀为主。在边缘和过渡区域,烧蚀以热化学氧化烧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碳化钽 烧蚀性能 烧蚀机理
原文传递
C/C–ZrB_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强 赵景鹏 +3 位作者 崔红 孟祥利 杨星 闫联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2-1007,共6页
结合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与前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了C/C–Zr B_2–Si 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IP工艺制备的C/C–Zr B_2... 结合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与前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了C/C–Zr B_2–Si 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IP工艺制备的C/C–Zr B_2–Si C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及剪切强度分别为91.2、214和35.8 MPa,优于通过浆料浸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同时,热流3 200 k W/m^2,时间600 s的氧乙炔火焰试验表明,PIP工艺制备的C/C–Zr B_2–Si 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烧蚀性能,其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2 mm/s和0.7 m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二硼化锆 前驱体浸渍裂解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原文传递
纳秒激光辐照下铝靶的光学与热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常浩 金星 陈朝阳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在激光烧蚀过程中,靶材的吸收系数、热导率、电导率、密度和反射率参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当靶材表面温度接近热力学临界温度Tc时,靶材高温部分由金属向非金属转变。将靶材划分两个温度区域(0.8Tc以下和0.8Tc以上),对以上参数进行了... 在激光烧蚀过程中,靶材的吸收系数、热导率、电导率、密度和反射率参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当靶材表面温度接近热力学临界温度Tc时,靶材高温部分由金属向非金属转变。将靶材划分两个温度区域(0.8Tc以下和0.8Tc以上),对以上参数进行了建模计算。结合一维热传导方程,计算得到了铝靶温度、吸收系数、热导率、电导率、密度和反射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并给出了烧蚀深度随激光能量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烧蚀 光学性质 热物理性质 临界温度
原文传递
超高温本体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永忠 徐林 +2 位作者 许正辉 王俊山 冯志海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5-19,32,共6页
通过向碳/碳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研制出了一类集碳/碳材料优异的高温力学、热物理性能和超高温陶瓷材料非烧蚀性能于一体的超高温本体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攻克了难熔金属化合物在复合材料中分布以及组元与碳纤维反应控... 通过向碳/碳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研制出了一类集碳/碳材料优异的高温力学、热物理性能和超高温陶瓷材料非烧蚀性能于一体的超高温本体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攻克了难熔金属化合物在复合材料中分布以及组元与碳纤维反应控制关键技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静态和动态高频等离子风洞超高温本体抗氧化试验表明,在驻点温度达到2 500℃,600 s烧蚀后烧蚀量仅为碳/碳复合材料的1/5,给出了超高温本体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氧化烧蚀抑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难熔金属化合物 烧蚀性能
下载PDF
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烧蚀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栩 祝诗洋 +3 位作者 钟业盛 李明伟 史丽萍 赫晓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8,共9页
针对酚醛树脂(RF)耐热性不足、抗烧蚀性能差,且SiO_(2)粒子与酚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共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O_(2)/RF杂化气凝胶,通过构建凝胶网络互穿结构,增加两相相容性,探究SiO_(2)/RF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和热物理性... 针对酚醛树脂(RF)耐热性不足、抗烧蚀性能差,且SiO_(2)粒子与酚醛树脂相容性的问题,采用共凝胶法制备纳米级的SiO_(2)/RF杂化气凝胶,通过构建凝胶网络互穿结构,增加两相相容性,探究SiO_(2)/RF杂化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化学结构和热物理性能。制备得到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对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硅含量的杂化气凝胶具有凝胶骨架和孔隙双连续的结构特性,密度分别在0.145~0.160 g/cm^(3)之间。随着硅含量提高,杂化气凝胶残留率增加,Si—O键吸收振动峰更明显,但XRD无衍射峰。综合考虑孔径分布及热物理性能,选取性能最优的杂化气凝胶制备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为0.046 g/s,线烧蚀率为0.074 mm/s。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质量烧蚀率降低了20.7%,线烧蚀率降低了21.3%,改性后材料的抗氧化性和烧蚀后的残留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RF凝胶网络互穿结构 共凝胶法 硅改性酚醛/碳纤维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下载PDF
耐烧蚀三元乙丙橡胶绝热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秦锋 张崇耿 +1 位作者 张新航 王纪霞 《航天制造技术》 2010年第3期26-28,31,共4页
通过提出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的炭层质量对其烧蚀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以耐烧蚀树脂为主的改进三元乙丙橡胶耐烧蚀性能的绝热层材料配方。结果表明,树脂含量在15份(100份橡胶)时,材料有着较好的烧蚀性能(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48m... 通过提出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的炭层质量对其烧蚀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以耐烧蚀树脂为主的改进三元乙丙橡胶耐烧蚀性能的绝热层材料配方。结果表明,树脂含量在15份(100份橡胶)时,材料有着较好的烧蚀性能(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48mm/s,0.045g/s)和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68MPa,398.1%)。为研究耐烧蚀、抗冲刷条件下的绝热层材料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耐烧蚀树脂 绝热层 烧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