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创伤705例分析 被引量:84
1
作者 高劲谋 李帮春 +1 位作者 张奎 田显扬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11期657-659,共3页
本文报告作者单位7年半时间收收治腹部创伤705例。多发伤占58%。闭合伤454例,开放伤251例。半数来院有休克,剖腹手术585例。总病死率为8.8%,腹腔穿刺阳性或体征明显即剖腹;腹膜已破的穿透伤大多手术,因胃肠伤... 本文报告作者单位7年半时间收收治腹部创伤705例。多发伤占58%。闭合伤454例,开放伤251例。半数来院有休克,剖腹手术585例。总病死率为8.8%,腹腔穿刺阳性或体征明显即剖腹;腹膜已破的穿透伤大多手术,因胃肠伤污染时间延K造成的危害远大于阴性探查。肝后静脉损伤仍为腹伤治疗的难题,填塞止血法为一可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多发伤 创伤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部创伤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44
2
作者 樊献军 谭黄业 +3 位作者 肖咏梅 马恒涛 张力峰 赛沙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应用于腹部创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解放军59医院腹部外科中心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8例以单脏器或组织损伤为主的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n=141)和...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措施应用于腹部创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解放军59医院腹部外科中心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8例以单脏器或组织损伤为主的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组(FTS组,n=141)和对照组(n=117),FT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5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乳酸清除率、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8例均治愈,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缩短,术后第1天及第5天CRP水平降低,术后乳酸清除率增高,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部创伤围术期处理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加速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常温和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火器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3
3
作者 刘江伟 张永久 +4 位作者 李泽信 赵笑云 龙小平 常德从 徐发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建立常温环境和沙漠戈壁干热环境下的腹部肠管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30头猪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N组)、干热组Ⅰ(HⅠ组)、干热组Ⅱ(HⅡ组)3组。麻醉后将各组猪以行走位悬挂于靶场门廊上,以54式手枪弹射击猪下腹部,比较各组动物伤情和... 目的建立常温环境和沙漠戈壁干热环境下的腹部肠管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30头猪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N组)、干热组Ⅰ(HⅠ组)、干热组Ⅱ(HⅡ组)3组。麻醉后将各组猪以行走位悬挂于靶场门廊上,以54式手枪弹射击猪下腹部,比较各组动物伤情和伤后24小时存活率,对死亡动物及伤后24小时仍存活动物进行剖腹探查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之间肠穿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小时N、HⅠ、HⅡ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0%、80%、0;N组和HⅠ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N、HⅠ组存活率明显高于HⅡ组(P<0.01);剖腹探查见N、HⅠ组死亡动物和HⅡ组动物腹腔渗出相对较多,腹压较高,恶臭明显,腹膜炎较重。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7.62mm枪弹腹部肠管火器伤模型,同时提示戈壁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动物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火器伤 模型
下载PDF
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娟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对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surgical wound infection,SWI)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手术的56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发生SWI的48例(8.8%)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目的对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surgical wound infection,SWI)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手术的56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中发生SWI的48例(8.8%)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WI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 48例共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革兰阴性菌21株,真菌11株。48例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后营养状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和损伤部位与SWI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后营养状况、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是SW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患者发生SWI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感染监控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是控制SWI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部 创伤和损伤 术后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布
下载PDF
合并骨盆骨折和腹部损伤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帆 宋先舟 +2 位作者 胡耑 易成腊 白祥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合并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科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0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腹部损伤组(AIG)、骨盆骨折组(PFG)和综合组(IG),回顾性研究3组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伤情程度、骨盆损伤分型、腹部损... 目的分析和探讨合并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科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640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腹部损伤组(AIG)、骨盆骨折组(PFG)和综合组(IG),回顾性研究3组的致伤原因、损伤部位、伤情程度、骨盆损伤分型、腹部损伤类型、并发症、漏诊情况和治疗效果,探讨此类患者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结果致伤原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IG的高处坠落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损伤部位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体表、四肢和骨盆、腹部和盆腔脏器、胸部、头颈部和面部。IG的伤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IG的混合型(C型)、前后挤压型(APC型)、垂直分离型(VS型)骨折显著高于PFG(P<0.01)。IG的空腔脏器损伤、实空两者都有、腹膜外及腹膜内外均有的腹部损伤显著高于AIG(P<0.01)。IG的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其它两组(P<0.01)。漏诊依次以腹膜后血肿、实质脏器损伤、空腔脏器损伤和脊柱骨折为主。IG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骨盆和腹部脏器同时受累的患者伤情重、不稳定骨折多、易漏诊、病死率高,应及时行抗休克治疗、骨盆外固定和损害控制性剖腹探查,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腹部损伤 骨盆骨折
下载PDF
加强腹部创伤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26
6
作者 黄显凯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85-387,共3页
腹部创伤可引起严重腹腔脏器损伤及大出血,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治可挽救病人生命,并可减轻创伤后继发性损害,降低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应认真做好腹部创伤早期诊治的各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做好致命性损伤的处理。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在诊治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吴志明 娄建平 +2 位作者 孟兴成 代明盛 蒋月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对 4 8例原因不明闭合性腹外伤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4 7例通过腹腔镜明确诊断 ,33例在腹腔镜下得到治疗 ,12例中转开腹手术 ,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 34m...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经腹腔镜对 4 8例原因不明闭合性腹外伤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4 7例通过腹腔镜明确诊断 ,33例在腹腔镜下得到治疗 ,12例中转开腹手术 ,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 34min ,平均住院 5 8d。结论 :腹腔镜不仅是安全且准确的诊断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闭合性腹外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正确应用损害控制性剖腹术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损害控制策略是提高腹部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有助于改善面临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的预后。首先是通过短时间的剖腹手术紧急控制出血和污染,然后在ICU继续积极复苏,在致命性三联征纠正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处理。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损害控制 剖腹术
下载PDF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0
9
作者 姚元章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合理地进行损伤控制手术及液体复苏能保证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多发伤 创伤评估 复苏 损伤控制
下载PDF
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松昌 张庆昱 +2 位作者 张宏伟 龚勇 罗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7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34例,穿透性损伤29例;左侧膈肌破裂47例,右侧9例,双侧7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4例...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7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34例,穿透性损伤29例;左侧膈肌破裂47例,右侧9例,双侧7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4例;合并血气胸63例,休克60例。术前确诊41例。6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左胸手术18例,右侧2例,双侧开胸5例,经胸经腹切口4例,经胸腹切口2例,经腹切口32例。结果治愈56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1.1%。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死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外科学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膈肌损伤 联合伤
下载PDF
含中长链或长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维铭 李宁 +4 位作者 曹斌 刘放南 陈永明 顾军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比较腹部手术后含中长链和长链三酰甘油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中长链三酰甘油和长链三酰甘油两组 ,每组各 15例。术后第 3天开始通过空肠造口管行肠内营养支持 ,应用 10天 ,总热量摄取为 12 5 .5 ... 目的 :比较腹部手术后含中长链和长链三酰甘油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中长链三酰甘油和长链三酰甘油两组 ,每组各 15例。术后第 3天开始通过空肠造口管行肠内营养支持 ,应用 10天 ,总热量摄取为 12 5 .5 2kJ/ (kg·d)。监测指标包括氮平衡、血生化、血脂和游离脂肪酸。 结果 :手术后病人氮平衡、体重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下降 ,肠内营养支持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 ,两组病人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消化吸收功能和营养负荷正常的病人使用中长链三酰甘油和长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制剂均能很好地吸收和代谢 ,使营养状况得到显著地改善 ;应用含中长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制剂也不会造成长链三酰甘油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比较研究 中链三酰甘油 未酯化脂肪酸 腹部创伤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一体化外科手术策略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闫金亮 田景中 +1 位作者 傅家清 柴大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663-667,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策略在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12例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20~53岁,平均4... 目的分析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策略在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12例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20~53岁,平均48.5岁;脑挫裂伤12例,脑干挫伤12例,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硬膜外血肿36例,腹部伤经剖腹后确诊:肝破裂5例,脾破裂6例,胃肠破裂12例,其中有7例为实质、空腔脏器均有破裂伤,网膜、系膜血管破裂伤6例;其他合并伤有血气胸3例,肾挫裂伤2例,四肢骨折5例,骨盆骨折、后腹膜血肿4例。将接受常规化急诊外科手术策略的56例患者纳入常规化外科组,实施气道控制、循环监测等措施,及时进行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将接受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策略的56例患者纳入一体化外科组,行修复创伤一期手术治疗,术后送ICU监护观察,并继续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抗凝血酶(AT)、血浆凝血酶原(PT)恢复时间和术后乳酸恢复时间、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致伤原因、脑伤类型、脑伤表现、腹伤类型、腹伤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外科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10.73±2.14)min、多学科会诊等待时间(7.53±1.95)min、辅助检查等待时间(12.62±3.19)min、急诊转至手术室时间(10.83±2.62)min均短于常规化外科组[(15.91±3.05)min、(10.48±2.32)min、(19.65±4.30)min、(16.77±3.48)min,P<0.05],一体化外科组的良好恢复率高于常规化外科组(64.29%vs.23.21%,P<0.05),而一体化外科组的轻度伤残率、重度伤残率、植物生存(或病死)率均低于常规化外科组(28.57%vs.48.21%,5.36%vs.17.86%,1.79%vs.10.71%,P<0.05)。结论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颅脑损伤 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 预后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侠 潘玉涛 +6 位作者 陈涤 刘养洲 陆晴友 韩宁 刘立峰 韩庆辉 李增春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374-377,382,共5页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伤 腹部创伤 骨折
下载PDF
犬腹部开放伤合并人工海水浸泡后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育红 虞积耀 +4 位作者 段蕴铀 杨兴东 姜福亭 何远翔 王大鹏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观察犬腹部开放伤合并人工海水浸泡后 ,心、肝、肺、肾、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为海水浸泡腹部开放伤的早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 2 0只 ,制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 ,随机分为浸泡组 (n =1 0 )和对照组 (不经海水浸... 目的 观察犬腹部开放伤合并人工海水浸泡后 ,心、肝、肺、肾、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为海水浸泡腹部开放伤的早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 2 0只 ,制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 ,随机分为浸泡组 (n =1 0 )和对照组 (不经海水浸泡组 ,n =1 0 )。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犬腹部开放伤人工海水浸泡后心、肝、肺、肾、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并用HPIAS 1 0 0 0病理分析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测量。结果 犬腹部开放伤人工海水浸泡后 ,心、肝、肺、肾、小肠组织出现的病理学变化明显比对照组严重 ,肝细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犬腹部开放伤合并人工海水浸泡后重要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有其自身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海水浸泡 病理学
下载PDF
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救治 被引量:15
15
作者 韦功滨 高劲谋 +2 位作者 胡平 杨俊 刘朝普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总结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笔者对1998~2011年救治的299例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7例;年龄19~83岁,平均(47.3±8.2)岁。将其中1998年1月~2004年1... 目的总结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笔者对1998~2011年救治的299例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7例;年龄19~83岁,平均(47.3±8.2)岁。将其中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16例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4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采用DCS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其中89例加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胃肠破裂、膀胱破裂修补以阻断污染,行脾切除、肝修补控制出血,然后转往ICU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包括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5.86%(88/116)和87.98%(161/183)。术后并发症包括失血性休克74例、盆腹腔感染2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性休克。结论 DCS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明显提高生存率。主要方法为初期简化手术控制出血、污染(包括粪尿改道和有效引流),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ICU复苏期遵循损害控制性复苏,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行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骨盆骨折 腹部损伤 并发症 复苏 损害控制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1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胡平 高劲谋 +3 位作者 韦功滨 赵山弘 王建柏 何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年收治的 14 2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致伤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全为多发伤 ,休克 91例(6 4 .1% ) ,ISS均值 35。手术治疗 10 3例 ,保...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 15年收治的 14 2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致伤原因、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全为多发伤 ,休克 91例(6 4 .1% ) ,ISS均值 35。手术治疗 10 3例 ,保守治疗 39例。剖腹探查 91例 ,膀胱修补造瘘 5 6例 ,肝、脾、肾填塞修补或切除 4 5例 ,结直肠修补或造瘘 12例 ,髂内动脉结扎 4 2例 ,选择性动脉造影拴塞 2 9例。本组死亡13例 (9.2 % )。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扩容 ,确定出血原因 ;及时的止血 ;尽早的骨盆固定。结合介入放射技术的应用 ,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率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腹部损伤 髂内动脉 骨盆固定
下载PDF
521例腹部创伤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山红 高劲谋 +3 位作者 胡平 艾涛 薛兴森 余佳宴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9-771,774,共4页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521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21例腹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ISS)评分8~65分,平均23.6分。钝性伤453例,穿透伤68例。入院时休克231例(44.3%)。腹内损...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521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21例腹部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ISS)评分8~65分,平均23.6分。钝性伤453例,穿透伤68例。入院时休克231例(44.3%)。腹内损伤脏器777例次。腹部创伤手术率83.5%。合并多发伤331例。死亡34例(6.53%)中,平均ISS评分43.6分,死因为失血性休克13例:肝脏伤大出血7例,腹内大血管伤4例,肺门血管伤2例;颅脑伤7例;心脏4例;胸腔严重感染致ARDS 3例;术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1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9例。存活者中与腹部创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3%(60/487),主要为感染和出血。结论凡腹腔完整性被破坏均应手术探查;紧急情况下采用损伤控制原则(DCS)而不强求依据器官损伤分级决定手术方案;急诊室剖腹可提高腹内大血管伤救治成功率;重视"致死三联征"前兆,在其发生时应迅速终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外科 手术 手术期间
下载PDF
腹部钝性创伤中肠道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冬 郭勇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17-720,F0003,共5页
肠道及肠系膜损伤在腹部钝性伤中的发生率较高且易出现诊断延迟或漏诊。多层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和对比度分辨率,提高了肠道及肠系膜损伤诊断率。可显示腹腔内脏器损伤的直接和间接影像,指导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的... 肠道及肠系膜损伤在腹部钝性伤中的发生率较高且易出现诊断延迟或漏诊。多层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和对比度分辨率,提高了肠道及肠系膜损伤诊断率。可显示腹腔内脏器损伤的直接和间接影像,指导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选择和效果评估。本文就肠道及肠系膜损伤在CT中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征象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肠道损伤 影像学
下载PDF
腹部损伤诊治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彭和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对腹部损伤能及时准确地定性、定位诊断以及及早治疗对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熟练掌握腹部损伤的诊治原则 ,对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腹腔镜术
下载PDF
胸腹联合伤的早期救治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建军 景华 +5 位作者 常春林 李德闽 李忠东 胡小南 董国华 王常田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8-910,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救治胸腹联合伤的合理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7例中 6 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 ,其中经胸手术 2 2例 ,经腹 33例 ,胸部加腹部切口 4例 ,胸腹联合切口 3例。 5 9例治愈。术后发... 目的 探讨早期救治胸腹联合伤的合理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7例中 6 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 ,其中经胸手术 2 2例 ,经腹 33例 ,胸部加腹部切口 4例 ,胸腹联合切口 3例。 5 9例治愈。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7例 ,5例经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支持 4~ 19d后恢复。死亡 8例 ,其中 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3例死于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 ,2例死于ARDS。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复杂 ,伤情危重 ,早期全面的明确诊断与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 ,是提高治疗效果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腹部创伤 外科手术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