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 被引量:43
1
作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7-489,共3页
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随访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所面临的棘手课题。
关键词 腹壁 切口疝 指南
原文传递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育超 杨斌 +4 位作者 陈双 楮忠华 伍衡 周军 刘露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49-1050,1054,共3页
目的比较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腹部手术的283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层连续缝合及分层缝合关腹,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未出... 目的比较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腹部手术的283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层连续缝合及分层缝合关腹,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未出现切口全层裂开,分层缝合组有5例出现切口裂开;全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切口液化,分层缝合组有7例出现切口液化,均经换药后痊愈;全层缝合组在Ⅲ类切口中有8例发生感染,分层缝合组有17例发生感染,其中5例为Ⅱ类切口,12例为Ⅲ类切口,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窦道形成方面,全层缝合组有2例Ⅲ类切口病人分别术后14d和28d出现,分层缝合组则有1例Ⅱ类切口及6例Ⅲ类切口病人出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层缝合组有1例出现切口疝,为正中切口,分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其中2例为正中切口,1例为旁正中切口,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层缝合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在Ⅲ类切口病人中能降低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缝线 腹部切口 切口感染 切口疝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3
作者 戴晓冬 黄鹤光 +5 位作者 陈燕昌 陆逢春 林贤超 林荣贵 杨媛媛 王丛菲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手术顺...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手术顺序依次为: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术中测量疝环直径为(10±3)cm,腹壁缺损面积为(75±34)cm2。41例患者中,25例因术中发现肠粘连紧密,腹腔镜分离肠粘连困难而行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16例因疝环直径大,腹腔镜下无法关闭疝环而行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4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8±71)min;其中33例术中留置引流管,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4±3)d;术后住院时间为(4.5±2.6)d。41例患者中,术后不全性肠梗阻2例,对症处理后治愈;切口感染2例,予抗感染治疗、冲洗、换药后治愈。(2)随访情况:41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9±17)个月。41例患者中,术后慢性疼痛2例,均为偶发轻微疼痛,未影响正常生活;无血清肿、补片感染、肠瘘、腹腔间隔室合征发生。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疝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开腹补片修补术对于巨大切口疝及肠粘连紧密的腹壁切口疝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疝 疝修补术 补片修补术 聚丙烯补片 肠粘连 巨大切口疝 复发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存在的问题、争议与对策 被引量:17
4
作者 乐飞 李健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从1993年诞生迄今,已发展25年。最初因为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切口相关并发症少,代表性术式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POM)获得迅速推广。随着缺损关闭和补片固定等核心技术问题的逐步优化,以及在边缘切口疝领域的突破,腹...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从1993年诞生迄今,已发展25年。最初因为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切口相关并发症少,代表性术式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POM)获得迅速推广。随着缺损关闭和补片固定等核心技术问题的逐步优化,以及在边缘切口疝领域的突破,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更是极受推崇。但因为补片材料学等因素的限制,置于腹腔内的补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疝外科专科医师的治疗策略开始逐步从"腹腔内"走向"腹腔外"。但以MILOS为代表的新技术同样充满了问题与争议,是否会成为革命性的转折点,尚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壁 切口疝 疝修补术 补片
原文传递
疝和腹壁外科微创手术新认识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健雄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5-1149,共5页
在疝和腹壁外科领域,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是微创手术的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且此论点在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不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仅应视为一种手术方法,而非微创手术。LIHR须采用全身麻醉,具有更多的分... 在疝和腹壁外科领域,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是微创手术的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且此论点在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不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仅应视为一种手术方法,而非微创手术。LIHR须采用全身麻醉,具有更多的分离、更复杂的操作、更长的手术时间,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而开放手术可在局麻下实施,具有更少的分离、更简单的操作、更短的手术时间以及更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LIHR术后病人相对能更早地恢复工作,术后慢性疼痛和切口感染发生率也相对更低,但其是微创手术的观点并未被广大医生所赞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IVH)已被证明是腹壁切口疝病人安全、有效及合理的选择。LIVH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而且切口并发症和补片感染的发生率均很低,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的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开放手术。LIVH应成为腹壁切口疝手术的首选。总之,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微创的优势不明显,甚至被认为创伤更大,但在腹壁切口疝及其他腹壁疝的治疗中优势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腹腔镜 腹股沟疝 腹壁疝
原文传递
腹壁的力学原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双 周太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1-373,378,共4页
从物理的力学角度来考虑腹壁疝的形成及发展,腹壁受各方向力的作用下,通过自身接触性的张力,维持腹壁的稳定性。但在加速度、净力不为0的情况下,根据拉普拉斯定律及帕斯卡原理,即同样的腹内压下,疝囊、缺损部分承受的张力要明显大于正... 从物理的力学角度来考虑腹壁疝的形成及发展,腹壁受各方向力的作用下,通过自身接触性的张力,维持腹壁的稳定性。但在加速度、净力不为0的情况下,根据拉普拉斯定律及帕斯卡原理,即同样的腹内压下,疝囊、缺损部分承受的张力要明显大于正常腹壁,此时张力会造成腹壁疝的发生、发展。根据力学原理,腹壁疝手术考量应该尽量恢复疝囊缺损部位张力可承受性(即缺损的关闭),还需要保持张力加速度及静力为0(即立体缝合下的疝囊折叠、齿轮效应),这样才能妥善治疗腹壁疝并最大程度减少疝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力学 张力 形成
原文传递
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利 郑璘 +1 位作者 王万臣 刘兴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6-100,共5页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58~8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TAP阻滞组(B组),每组30例。A...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60例,年龄58~8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TAP阻滞组(B组),每组30例。A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B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成功后开始常规手术区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并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皮反应、术中心率变化、VAS评分、术后VAS评分及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记录TAP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B组无患者补救镇痛。B组术中心率、血压平稳,术中、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与A组比较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发生TAP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TAP阻滞对局部麻醉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并能有效阻滞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其改进的麻醉技术有利于在日间手术室开展腹股沟疝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腹股沟疝 迷走神经 疼痛
下载PDF
腹壁疝手术改进与修复材料学发展对疝外科的挑战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健雄 李绍杰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疝修补手术通过修复腹壁缺损和恢复腹壁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外科基本理论、解剖概念、手术技术和修复材料的革新,疝外科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其治疗基本原则没有改变。近20年,我国疝外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诊断与治疗... 疝修补手术通过修复腹壁缺损和恢复腹壁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外科基本理论、解剖概念、手术技术和修复材料的革新,疝外科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其治疗基本原则没有改变。近20年,我国疝外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诊断与治疗、手术技术、手术数量等方面都呈现飞跃式发展,同时又建立了培训、注册及不良事件监测等一系列临床质量控制体系,使我国疝外科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目前,腹壁疝手术方式百花齐放、发展迅猛,不同层次、不同入路以及不同材料的运用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体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还没有一种修补材料能够符合“理想补片”的要求。合成材料的植入虽然大幅度提高疝临床疗效,但异物永久性存在的不足也给患者带来中远期并发症的可能;而以“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为代表的一系列可吸收材料更接近人体组织,可能代表了疝外科材料学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仍需要长期的随访结果来证实其临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疝 手术 材料学
原文传递
高频彩超在诊断儿童腹内疝的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妍妍 张向向 王红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133-2136,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腹内疝超声影像特征及误诊病例回顾,探讨高频彩超在儿童腹内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腹部高频彩超诊断为腹内疝,并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35例(部分切除物行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腹内疝超声影像特征及误诊病例回顾,探讨高频彩超在儿童腹内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腹部高频彩超诊断为腹内疝,并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35例(部分切除物行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腹平片及CT结果、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 30例经手术确诊为腹内疝。结论高频彩超对儿童腹内疝有较高的诊断率,但多数在出现肠梗阻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腹内疝 诊断
下载PDF
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 被引量:9
10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I0001-I0003,共3页
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随访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所面临的棘手课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 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随访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所面临的棘手课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以《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为基础,经反复讨论,最终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制订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医师提供诊疗纲领,指导各级医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切口疝 指南
原文传递
膈的解剖学特点与创伤性膈破裂及膈疝的救治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立 孔志莹 +3 位作者 邓伟均 张利华 利盛成 雷小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创伤性膈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总结经手术证实的32例创伤性膈破裂与膈疝病例,其中开放性损伤18例(56.2%),以刀刺伤为主;闭合性损伤14例(43.8%),以交通伤多见。膈破裂18例,膈疝14例中有2例慢性(延迟期)膈疝...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创伤性膈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总结经手术证实的32例创伤性膈破裂与膈疝病例,其中开放性损伤18例(56.2%),以刀刺伤为主;闭合性损伤14例(43.8%),以交通伤多见。膈破裂18例,膈疝14例中有2例慢性(延迟期)膈疝。分析不同致伤原因造成的损伤类别,临床症状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术前确诊膈破裂与膈疝的13例(40.6%);31例(96.8%)在第一次手术中发现膈破裂与膈疝,予以修补;1例漏诊(3.2%);死亡3例(9.6%)。结论:⑴创伤性膈破裂与膈疝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伤情危重、复杂,死亡率高;⑵可根据受伤机制及胸腹腔出血量对诊断作判断;⑶正确选择手术入路与受损器官处理先后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创伤 膈疝/膈破裂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邱英良 覃德睦 何建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疝患者共36例。采用螺旋CT诊断,观察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诊断正确率为100.0%;依据腹部疝具体位置,有16例为腹股沟区疝,有4例为脐疝...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疝患者共36例。采用螺旋CT诊断,观察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诊断正确率为100.0%;依据腹部疝具体位置,有16例为腹股沟区疝,有4例为脐疝,有5例为腹腔内疝,有2例为闭孔疝,有5例为外伤性腹壁疝,有4例为腹壁切口疝;患者腹部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CT图像表现为肠梗阻共36例。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腹部疝,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腹部疝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13
作者 郭朝阳 李荣振 +3 位作者 刘胜超 刘慧莹 郭莹莹 贾光耀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趋势,探讨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趋势,探讨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影响其发病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95.9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25.09/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91%(95%CI:0.83%~1.00%)。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的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相对危险度(RR)由<5岁的5.32(95%CI:4.87~5.81)下降至20~<25岁的0.29(95%CI:0.25~0.34),然后上升至65~<70岁的2.75(95%CI:2.58~2.93),最后下降至≥95岁的0.53(95%CI:0.46~0.60);随时期的推移呈上升趋势,RR值从0.86(95%CI:0.82~0.90)上升到1.16(95%CI:1.11~1.21);随出生队列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RR值从1.27(95%CI:0.97~1.69)降到0.68(95%CI:0.60~0.77)。结论1990—2019年中国居民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存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有必要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腹股沟疝、股疝和腹疝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股疝 腹疝 发病率 变化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原文传递
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广远 周君 +3 位作者 陈炳荣 沈彬 肖卫星 周海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13-215,2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嘉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1 189例行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89例腹部手术中28例出现腹...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嘉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1 189例行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89例腹部手术中28例出现腹腔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困难性拔管5例,腹腔出血5例,引流管断裂3例,T管固定线脱落胆漏2例,皮肤瘘管形成3例及大网膜疝10例。困难性拔管经反复尝试均顺利拔出;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止血治疗痊愈;引流管断裂经再次手术取出残端;胆漏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保守治疗后康复;皮肤瘘管病程长,治愈缓慢;大网膜疝患者部分可轻轻回纳即可,若合并出血可结扎止血后回纳腹腔;各并发症经处理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腹腔引流管拔管并发症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需及时处理。临床医师需加强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引流管拔管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 拔管相关并发症 腹腔出血 胆漏 皮肤管瘘 大网膜疝
下载PDF
腹壁巨大切口疝行网片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木仙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总结腹壁巨大切口疝行网片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前进行详细评估、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控制慢性疾病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切口情况,防止腹内压增加,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 目的总结腹壁巨大切口疝行网片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8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术前进行详细评估、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控制慢性疾病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切口情况,防止腹内压增加,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者中,切口Ⅰ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2例,平均住院13.5天,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促进腹壁巨大切口疝网片修补术患者康复,同时也是减少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腹部/护理
下载PDF
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灵 李鸣 《西部医学》 2009年第2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25例(大切口疝11例,巨大切口疝14例)采用双层聚丙烯补片分别置于腹膜前与腹壁肌下和皮下组织与腹壁肌筋膜之间间隙,行腹壁切...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25例(大切口疝11例,巨大切口疝14例)采用双层聚丙烯补片分别置于腹膜前与腹壁肌下和皮下组织与腹壁肌筋膜之间间隙,行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结果全组病例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月至6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双层聚丙烯补片修补腹壁大切口疝及巨大切口疝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复发率低,材料价格适中,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切口疝 无张力 疝修补术 聚丙烯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俊 商艳霞 +2 位作者 冯梅 苏淳月 郭建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07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6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其中腹腔镜组32例,开放组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07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6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其中腹腔镜组32例,开放组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资料。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1例因疝囊与小肠粘连紧密,分离粘连过程中出现肠瘘,中转改为开腹手术。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术后随访2~80个月,腹腔镜组无复发,开放组复发3例,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复发率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切口疝 腹腔镜 修补术 开放式手术
下载PDF
中线腹壁疝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疗效对比分析
18
作者 刘星 李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 观察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治疗中线腹壁疝的临床效果,分析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治疗中线腹壁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线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脐... 目的 观察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与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治疗中线腹壁疝的临床效果,分析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治疗中线腹壁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线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脐疝22例,腹白线疝14例,中小切口疝2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对照组实施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但术后伤口的疼痛程度较轻,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术治疗中线腹壁疝安全有效,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腹腔内使用防黏连补片而导致术后的一些并发症,而且降低了医疗的成本,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为中线腹壁疝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 腹直肌后修补 腹壁疝 全腔镜下腹直肌后修补
下载PDF
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师帅 马文星 +4 位作者 陈昕 单良 王泽正 段降龙 吴云桦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腹壁切口疝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21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12例... 目的研究影响腹壁切口疝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21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12例患者中,30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指数(aCCI)≥3分(OR=2.267,P=0.037)、复发疝(OR=3.250,P=0.029)、反复腹部手术史(OR=0.370,P=0.014)、术前肺功能异常(OR=0.233,P=0.016)、前腹壁中央区域缺损(OR=0.438,P=0.043)、疝环大小≥10 cm(OR=2.636,P=0.014)、术中出血量≥100 ml(OR=7.366,P=0.007)是腹壁切口疝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肺功能异常、前腹壁中央区域缺损、疝环大小≥10 cm、术中出血量≥100 ml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肺功能异常、前腹壁中央区域缺损、疝环大小≥10 cm、术中出血量≥100 ml是腹壁切口疝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师需重视腹壁切口疝患者危险因素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 切口疝 围手术期 并发症 腹壁缺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部超声检查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中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丰波 黄巧燕 +1 位作者 罗晴霞 徐峰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中的诊断效果及手术治疗干预机制。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三亚市中医院确诊为腹股沟斜疝患者48例和腹股沟直疝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不同类型腹股沟疝中的诊断效果及手术治疗干预机制。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三亚市中医院确诊为腹股沟斜疝患者48例和腹股沟直疝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作对比,比较腹部超声检查对腹股沟疝不同类型的灵敏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诊断符合率。结果在62例腹股沟疝患者中,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斜疝者48例,腹股直疝者12例,超声诊断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195;P>0.05)。腹股沟斜疝超声特征表现为疝环在腹股沟韧带的中间,疝块表现为长条形,且从上到下向下斜行,从腹股沟管向阴囊中延伸,从而造成末端膨大,疝块以不规则的球形形式为主,疝囊体和精索伴行,并且疝环主要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沟直疝超声特征表现为疝环在腹股沟韧带内侧段,疝块为长条形或球形;疝块的长轴呈现明显的垂直走向,在腹股沟管中,内侧的精索与疝块出现交叉;疝环主要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区域。两种腹股沟斜疝彩色血流基本无血流信号,疝内容物多是大网膜。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斜疝灵敏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00%、0.00、0.00及100%;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直疝灵敏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100%、0、14.29%及96.1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诊断鉴别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且对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效果明显于股沟直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检查 腹股沟 诊断效果 手术治疗 干预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