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张连福 贾宗晓 +2 位作者 赫明月 胡进进 陈明会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73-98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贲门癌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与经胸腹组,各63例。经腹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经胸腹组给予胸腹...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贲门癌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与经胸腹组,各63例。经腹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经胸腹组给予胸腹联合腔镜微创根治术。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情况、创伤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功能指标[术后拔胃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手术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水平]、营养状况[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切缘阳性率、手术根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腹组手术时间为(131.52±18.7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2±0.60)d、术后拔胃管时间(2.88±0.47)d、术后进食时间(4.38±0.85)d、术后下床时间(5.82±1.16)、住院时间(10.72±2.01)d,均短于经腹组的(155.94±21.67)min、(3.40±0.66)d、(3.34±0.53)d、(5.62±0.92)d、(7.10±1.24)d、(12.39±2.33)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2.46±14.21)mL、(160.89±22.37)mL,均低于经腹组的(124.31±16.08)mL、(186.27±20.1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27±1.76)个,高于经腹组的(13.15±1.63)个(t=6.761、7.831、5.154、7.858、5.983、4.308、4.383、6.691、7.015,P均<0.001);术后1d、3d,经胸腹组血清CRP分别为(72.36±16.20)mg/L、(35.28±10.08)mg/L,低于经腹组的(96.58±14.77)mg/L、(51.17±11.62)mg/L,IL-6分别为(212.34±33.16)ng/L、(142.32±23.57)ng/L,低于经腹组的(254.39±37.49)ng/L、(180.67±27.13)ng/L,IL-8分别为(0.28±0.09)μg/L、(0.14±0.04)μg/L,低于经腹组的(0.42±0.11)μg/L、(0.25±0.07)μg/L,VIP分别为(28.76±4.05)pg/mL、(34.69±4.28)pg/mL,高于经腹组的(25.14±3.63)pg/mL、(30.52±3.91)pg/mL,SS分别为(18.23±3.10)pg/mL、(20.21±2.36)pg/mL,高于经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经腹腔路径 胸腹联合路径 贲门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术后腹腔感染对结直肠癌患者HIPPO通路基因和肠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琼 徐蓉 +2 位作者 王琼 熊亚立 汪红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772-37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感染对结直肠癌患者HIPPO通路基因和肠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普外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患者45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未发生腹腔...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感染对结直肠癌患者HIPPO通路基因和肠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普外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患者45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感染组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采集外周血,提取RNA并逆转录为cDNA后,检测HIPPO通路基因Yap、taz、mst1在mRNA上表达;常规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抽取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中CD_(4)^(+)、CD_(4)^(+)/CD_(8)^(+)水平。结果45例穿刺液或引流液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64.58%,革兰阳性菌17株,占35.42%,未分离出真菌;感染组Yap、taz、mst1 mRNA水平及内毒素、D-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CD_(4)^(+)、CD_(4)^(+)/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腹腔感染患者Yap、taz、mst1 mRNA水平及内毒素、D-乳酸水平高于普通感染患者,CD_(4)^(+)、CD_(4)^(+)/CD_(8)^(+)水平低于普通感染患者(P<0.05);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患者其穿刺液或引流液中Yap、taz、mst1 mRNA水平与肠屏障功能内毒素、D-乳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CD_(4)^(+)、CD_(4)^(+)/CD_(8)^(+)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肠屏障功能严重受损,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其机制可能与HIPPO通路相关分子上调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感染 内毒素 D乳酸 细胞免疫 HIPPO通路
原文传递
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丹 李林均 袁琴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8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途径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比较两组晚期卵巢癌总缓解率、中位...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途径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比较两组晚期卵巢癌总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体力状况ZP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晚期卵巢癌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体力状况Z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和静脉双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体力、生存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腹腔 静脉 双途径 晚期卵巢癌
下载PDF
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变化及淋巴引流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龙 刘洪恩 +3 位作者 汪涛 程龙 朱永强 蒋志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5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孔径及分布密度的变化,探讨腹腔内毒素的淋巴转归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腹腔感染组(20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腹膜淋巴孔... 目的研究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孔径及分布密度的变化,探讨腹腔内毒素的淋巴转归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腹腔感染组(20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腹膜淋巴孔孔径大小及分布密度,利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门静脉血及胸导管淋巴内毒素的浓度,同时利用一氧化氮硝酸还原法测定腹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腹腔感染组淋巴孔的孔径(P〈0.01)和密度显著增加(P〈0.01),且感染时间越长,腹膜淋巴孔径增加越显著(P〈0.01),但分布密度无明显增加(P〉0.05)。②腹腔感染组大鼠胸导管淋巴液中内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感染时间越长,内毒素的含量越高(P〈0.01),而各组大鼠门静脉血中内毒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③腹腔感染组大鼠腹膜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孔径增大,分布密度增多,细菌内毒素主要通过变大、增多的腹膜淋巴孔进入淋巴回流系统,而非门静脉血流循环。体内NO是调控腹膜淋巴孔开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腹膜淋巴孔 内毒素 腹膜淋巴孔引流途径 调节因子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