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纤维类型分类及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梁婷玉 吴建平 +2 位作者 刘婷 柏妍 张瑞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1,共7页
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类型组成的差异与产肉动物的产肉量及其肉品的质量密切相关,故肌纤维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先对肌纤维ATP酶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等肌纤维类型的分类方法进行综述,进一步对肌纤维特性进... 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类型组成的差异与产肉动物的产肉量及其肉品的质量密切相关,故肌纤维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先对肌纤维ATP酶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等肌纤维类型的分类方法进行综述,进一步对肌纤维特性进行简要概述,最后回顾了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外界因素及分子调控通路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肌纤维类型及转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 ATP酶染色 肌纤维类型转化
下载PDF
幼龄和成年牦牛肌纤维类型、MyHC基因表达及其肌肉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力 姚有莉 +3 位作者 李蒋伟 马博妍 高占红 桂林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研究幼龄和成年牦牛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方法】以自然放牧条件下3月龄幼龄和3岁龄成年牦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双抗体夹心法、ATP酶染色法和PCR技术进行测定。【结果】(1)成年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 【目的】研究幼龄和成年牦牛肌肉抗氧化能力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方法】以自然放牧条件下3月龄幼龄和3岁龄成年牦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双抗体夹心法、ATP酶染色法和PCR技术进行测定。【结果】(1)成年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横切面积均高于犊牛,但ⅡB型肌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犊牛背最长肌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成年牛(P<0.05)。(2)犊牛MyHCⅠ和MyHCⅡ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成年牛(P<0.05),而MyHCⅡb与MyHCⅡx基因mRNA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P<0.05)。(3)两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岁龄牦牛与3月龄牦牛相比,降低了氧化性肌纤维类型,影响其肉品质,同时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组织学特性 肌球蛋白重链 ATP酶染色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叶绿醇对小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厦菁 束刚 朱晓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37-4243,共7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叶绿醇对小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试验选择40只3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试验期分别在小鼠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05%和0.50%的叶绿醇,并以添加0.48%硬脂酸为阳性...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叶绿醇对小鼠骨骼肌代谢酶活性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试验选择40只3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试验期分别在小鼠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05%和0.50%的叶绿醇,并以添加0.48%硬脂酸为阳性对照组。试验测定小鼠平均体重,腓肠肌相对重量,腓肠肌中琥珀酸脱氢酶(SDH)、己糖激酶(H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甘油三酯(TG)含量,并通过ATP酶染色法研究肌纤维类型。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50%叶绿醇,小鼠试验前2周平均体重显著降低(P<0.05),腓肠肌相对重量显著增加(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50%叶绿醇显著降低小鼠腓肠肌中TG含量(P <0.05),显著提高腓肠肌中HK活性(P <0.05);饲粮中添加0.05%叶绿醇显著提高小鼠腓肠肌中SDH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50%叶绿醇显著提高小鼠腓肠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P<0.05)。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叶绿醇可以提高小鼠腓肠肌相对重量,提高腓肠肌中SDH和HK的活性,增加腓肠肌中Ⅰ型肌纤维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醇 腓肠肌 肌纤维类型 ATP酶染色
下载PDF
角膜上皮郎格罕细胞ATP酶染色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红 张泺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7-9,共3页
ATP 酶染色法是一种鉴定郎格罕细胞的很好的细胞化学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通过此染色法对人、兔、豚鼠、小鼠正常角膜上皮的郎格罕细胞作了观察,并对染色过程的某些操作、条件进行了改良和探索。
关键词 ATP酶 染色 角膜上皮 郎格罕细胞
下载PDF
郎格罕细胞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若平 姚学军 +1 位作者 陈敏诲 陈晓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3,91+90,共3页
本实验用接种单纯疱疹病毒方法,诱发豚鼠皮肤及唇粘膜疱疹,动态观察接种区疱疹发生及郎格罕细胞 (LC) 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2~3天,皮肤或唇粘膜即发生疱疹,前音散在出现,持续3~5天;后者成群发生,持续5一8天。皮肤病灶内 LC 数... 本实验用接种单纯疱疹病毒方法,诱发豚鼠皮肤及唇粘膜疱疹,动态观察接种区疱疹发生及郎格罕细胞 (LC) 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2~3天,皮肤或唇粘膜即发生疱疹,前音散在出现,持续3~5天;后者成群发生,持续5一8天。皮肤病灶内 LC 数目明显减少,而唇粘膜接种部位内树枝状、ATPase(+)LC 完全消失。病灶周围皮肤或粘膜 LC 随之向病灶迁移,聚集在形成疱疹的部位。至疱疹消失,LC 数目复原。由此提示,在病毒感染早期,LC 可能具有类似巨噬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郎格罕细胞 抗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