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耐磨贝氏体道岔尖轨的研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丰收 陈朝阳 +2 位作者 张银花 周清跃 田继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 在贝氏体钢轨及贝氏体辙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分选择、精炼、精轧及稳定化处理,制成60AT贝氏体钢轨,再加工成贝氏体道岔尖轨。通过对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性能的检验可知:60 AT贝氏体钢轨以及异型钢轨全断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并且强韧性配合非常好;贝氏体道岔尖轨强韧性指标明显地优于珠光体道岔尖轨,同时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就可以保证全断面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通过大秦线的铺设试验可知:贝氏体道岔尖轨无严重的剥离掉块等疲劳伤损;耐磨性能相比珠光体尖轨具有明显优势,使用寿命约为珠光体道岔尖轨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60at钢轨 道岔尖轨 异型钢轨 力学性能 重载铁路
下载PDF
AT道岔钢轨的开裂原因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雄先 王飞龙 蒋仁贵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7年第6期307-310,共4页
AT道岔钢轨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裂纹。采用化学分析、低倍、金相及夹杂物等方法对该钢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低倍组织和显微组织正常;而由于感应线圈与道岔钢轨之间的距离设置不当,在进行感应加热时局部区域出现加... AT道岔钢轨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裂纹。采用化学分析、低倍、金相及夹杂物等方法对该钢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低倍组织和显微组织正常;而由于感应线圈与道岔钢轨之间的距离设置不当,在进行感应加热时局部区域出现加热温度过高,在该区域形成不同程度的过烧、过热组织和龟裂纹等缺陷;在随后的锻压加工过程中缺陷又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较大的裂纹而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道岔轨 加热 过烧 裂纹 分析
下载PDF
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热处理新工艺及新装备 被引量:3
3
作者 詹新伟 王树青 杜吉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4,共5页
通过分析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热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采用锻压段全断面中频电感应加热、轨头喷风冷却及轨腰和轨底空冷的新工艺,设计和制造了包含机械送轨装置、可开合的喷风冷却装置、带矽钢片感应加热器的锻压段... 通过分析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热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采用锻压段全断面中频电感应加热、轨头喷风冷却及轨腰和轨底空冷的新工艺,设计和制造了包含机械送轨装置、可开合的喷风冷却装置、带矽钢片感应加热器的锻压段热处理新装备。通过新工艺和新装备进行热处理后,母材为在线热处理AT钢轨的跟端锻压段的轨头顶面硬度、软化区宽度、轨头横断面硬度、轨头拉伸强度、脱碳层、显微组织、晶粒度、疲劳性能等性能指标均达到了TB/T 2344.3—2018《钢轨第3部分:异型钢轨》的要求。该新型热处理工艺及装备在多个道岔制造企业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在线热处理 at钢轨 尖轨 跟端锻压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装备
下载PDF
AT钢轨跟端锻压段热处理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4
作者 詹新伟 王树青 杜吉康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过程监控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AT钢轨跟端锻压段热处理质量控制方式中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置、热处理过程的人工干预以及热处理数据均由操作者手写记录,难以稳定热处理的质量,无法满足热处理过程追溯以及产品质量一致... 过程监控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AT钢轨跟端锻压段热处理质量控制方式中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置、热处理过程的人工干预以及热处理数据均由操作者手写记录,难以稳定热处理的质量,无法满足热处理过程追溯以及产品质量一致性的要求。针对目前AT钢轨跟端热处理过程的监控及管理现状,提出了新型热处理质量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热处理过程的自动化、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设置和调用、热处理数据的自动记录和存储等。并通过硬件的数控操作平台、PLC采集系统、电动调压阀以及软件的监控系统软件,实现了热处理过程中调用存储在质量监控系统中的工艺参数实现自动热处理过程,并自动采集热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形成数据包,以及数据记录的查询等功能,保证了热处理过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实现了热处理过程的可追溯性和质量可监督性。AT钢轨跟端锻压段热处理的现场应用证明了质量监控系统切实有效,目前已在多个道岔制造企业获得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at钢轨 尖轨 跟端锻压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装备 质量监控系统
下载PDF
AT尖轨跟端锻压段正火喷风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菲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AT尖轨跟端锻压成型后采用电阻炉加热保温、三面喷风器完全喷风连续冷却快速正火工艺,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提升AT尖轨锻压段硬度、强度及韧性,使跟端锻压段性能均匀化。试验结果表明,AT尖轨跟端锻压段经正火喷风冷却工艺后表面硬度平均值34... AT尖轨跟端锻压成型后采用电阻炉加热保温、三面喷风器完全喷风连续冷却快速正火工艺,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提升AT尖轨锻压段硬度、强度及韧性,使跟端锻压段性能均匀化。试验结果表明,AT尖轨跟端锻压段经正火喷风冷却工艺后表面硬度平均值340 HBW,最大波动值27 HBW,踏面第3点HRC硬度≥32.0,抗拉强度Rm≥1 160 MPa,延伸率A≥12.5%,低倍腐蚀、金相组织及疲劳寿命均符合标准规定。建议对目前尖轨跟端锻压段正火后离线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利用正火温度进行在线喷风冷却工艺,提高了跟端性能均匀性,节约了能源、人工成本,提升尖轨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尖轨 跟端锻压段 正火喷风 均匀性 工艺改进
下载PDF
一次加热AT轨跟端锻造工艺研究
6
作者 李志群 《铁道建筑技术》 2014年第4期142-145,148,共5页
对采用60AT(矮型特种断面)轨制造的60 kg/m钢轨道岔尖轨跟端模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合50 000 kN锻造设备,提出了三工位一火锻造新工艺,在模具设计上大胆创新,按照不同的工位参数进行计算,设计出跟端模锻模具,并对每个工位的加热温度进行... 对采用60AT(矮型特种断面)轨制造的60 kg/m钢轨道岔尖轨跟端模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合50 000 kN锻造设备,提出了三工位一火锻造新工艺,在模具设计上大胆创新,按照不同的工位参数进行计算,设计出跟端模锻模具,并对每个工位的加热温度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现场工艺试验,锻造出毛坯跟端。经过锻造温度和工位参数的实践检验,锻造出符合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应用此工艺锻造的尖轨跟端产品经多次改进成型后,其外观质量、项点尺寸、机械性能、内部组织等均符合道岔制造验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尖轨 模锻 模具 工艺流程
下载PDF
50AT道岔钢轨的研制
7
作者 孙秉云 闫治国 吴茹强 《包钢科技》 2002年第5期19-20,共2页
本文介绍了 50AT道岔钢轨的开发研制过程中孔型设计及试制情况。
关键词 研制 50at道岔钢轨 孔型设计
下载PDF
重载铁路道岔60AT-PG4尖轨的感应加热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大伟 高凡 张建国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4,共4页
对重载铁路道岔60AT-PG4尖轨进行了感应加热及喷雾冷却工艺试验研究,检测了尖轨的化学成分及不同断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PG4尖轨不同轨头断面硬化层深度在12~40 mm范围,断面洛氏硬度在39~41.5 HRC之间,轨头两侧硬化层深度在9... 对重载铁路道岔60AT-PG4尖轨进行了感应加热及喷雾冷却工艺试验研究,检测了尖轨的化学成分及不同断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PG4尖轨不同轨头断面硬化层深度在12~40 mm范围,断面洛氏硬度在39~41.5 HRC之间,轨头两侧硬化层深度在9~11 mm范围,断面洛氏硬度在37.5~42 HRC之间,硬化层组织均为索氏体,尖轨轨头踏面硬度平均值为388 HB,均符合TB/T1779—93《道岔钢轨件淬火技术条件》及GFKB014—2009《热处理钢轨技术条件》规定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at-PG4尖轨 感应加热 硬度 硬化层深度
原文传递
50AT尖轨感应淬火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程毅 徐金辉 +3 位作者 冯青松 张斌 邹小魁 刘昌雨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9-205,共7页
通过对尖轨轨头进行中频感应淬火处理,可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及延长尖轨寿命。轨头淬火后,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通过建立50AT尖轨模型,进行淬火模拟仿真得到淬火后残余应力分布,并采用盲孔测应力法对比验证应力结果。结果表明:轨底中... 通过对尖轨轨头进行中频感应淬火处理,可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及延长尖轨寿命。轨头淬火后,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通过建立50AT尖轨模型,进行淬火模拟仿真得到淬火后残余应力分布,并采用盲孔测应力法对比验证应力结果。结果表明:轨底中部残余应力值较大,尖端部分残余应力值较小;选择轨底相同位置测点,得到模拟仿真应力值与实测应力相差较小。试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尖轨淬火后残余应力的消除及振动时效时激振器的放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at尖轨 U71Mn钢 感应淬火 盲孔法 残余应力
原文传递
BNbRE60AT轨试制
10
作者 宋俊涛 尹莉莉 张智 《包钢科技》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总结了BNbRE6 0AT轨的试制过程 ,对BNbRE6 0AT轨的生产工艺、钢轨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并与U71Mn6 0AT轨进行了对比 ,考察了使用效果。结果表明 ,BNbRE 6 0AT轨综合性能良好 ,轧态σb≥ 980MPa ,δ5≥ 9% ,满足高强道岔轨的使... 本文总结了BNbRE6 0AT轨的试制过程 ,对BNbRE6 0AT轨的生产工艺、钢轨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并与U71Mn6 0AT轨进行了对比 ,考察了使用效果。结果表明 ,BNbRE 6 0AT轨综合性能良好 ,轧态σb≥ 980MPa ,δ5≥ 9% ,满足高强道岔轨的使用要求 ,可以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道岔轨 性能 试制 BNbRE60at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