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76
1
作者 金力 沈维雄 +3 位作者 孙志达 范光升 乌毓明 王寒正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2-208,共7页
观察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 + AF-5 3)后早孕妇女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6 0名孕 6~ 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6组 ,A组 :对照组 ;B组 :米非司酮 40 mg/次 ;C组 :米非司酮 75 mg/次 ;D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2 0 mg... 观察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 + AF-5 3)后早孕妇女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6 0名孕 6~ 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6组 ,A组 :对照组 ;B组 :米非司酮 40 mg/次 ;C组 :米非司酮 75 mg/次 ;D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2 0 mg+ AF-5 35 mg) ;E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30 mg+ AF-5 35 mg) ;F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40 mg+ AF-5 35 mg)。以上各服药组 ,均为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服 2日。服药 48h后手术终止妊娠 ,取蜕膜组织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其胞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浓度。结果显示 :复方米非司酮各配伍组均显著降低孕激素受体 (PR) ,升高雌激素受体 (ER) ,改变 ER/PR,促进流产发生。 E组使胞浆雌激素受体 (Ec R)显著高于其它各用药组 ,可能有利于流产后雌激素尽快作用于 ER,促进内膜恢复。结论提示复方米非司酮中米非司酮与AF-5 3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改变了雌孕激素受体比例 ,促进流产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孕激素受体 蜕膜 避孕药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对离体黄体、蜕膜和滋养层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孙朝霞 陈浩宏 +2 位作者 游根娣 曹霖 顾芝萍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0-225,共6页
本文以细胞的形态和存活率为指标,用米非司酮作为阳性对照,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无血清培养的大鼠黄体、人蜕膜和滋养层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同时进一步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大鼠黄体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炔失碳酯对大... 本文以细胞的形态和存活率为指标,用米非司酮作为阳性对照,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无血清培养的大鼠黄体、人蜕膜和滋养层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同时进一步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大鼠黄体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炔失碳酯对大鼠黄体细胞、人蜕膜和滋养层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其LD50分别为:14.34±0.9μg/ml、17.33±4.1μg/ml和34.87±4.9μg/ml。在非致死剂量(5μg/ml)下双炔失碳酯未能抑制hCG和孕烯醇酮促进大鼠黄体细胞孕酮生成作用;但能极显著地抑制Forskolin的促孕酮分泌作用。本文结果提示:溶黄体作用是双炔失碳酯抗早孕的主要机理,对于蜕膜和滋养层的直接损伤作用也是其抗早孕有效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黄体细胞 蜕膜 滋养层细胞 孕酮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翔 孙志达 +4 位作者 沈维雄 江德琦 朱月华 王寒正 金力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7,113,共5页
通过对三组 ,每组 6~ 8例 ,由人工流产得到的早孕蜕膜组织进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m RNA的核酸酶保护分析表明 ,米非司酮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m RN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 (P<0 .0 5 ) ,以未服药组为对照 ,而含双炔失碳酯的复方米非司酮... 通过对三组 ,每组 6~ 8例 ,由人工流产得到的早孕蜕膜组织进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m RNA的核酸酶保护分析表明 ,米非司酮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m RN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 (P<0 .0 5 ) ,以未服药组为对照 ,而含双炔失碳酯的复方米非司酮组相应的 m RNA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揭示 ,在有类似的抗早孕效果情况下 ,复方米非司酮对机体雌、孕激素受体 m RNA的影响相对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蜕膜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mRNA
下载PDF
α-双炔失碳酯对红细胞膜和钙调蛋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健 陈恩鸿 胥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探讨α-双炔失碳酯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双炔失碳酯对红细胞溶血有很强的保护作用.1mg·L-1时保护率达70%。该作用与α-双炔失碳酯对钙调蛋白功能的抑制有关。α-双炔失碳酯对钙调蛋白激活的Ca2+.... 探讨α-双炔失碳酯对细胞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双炔失碳酯对红细胞溶血有很强的保护作用.1mg·L-1时保护率达70%。该作用与α-双炔失碳酯对钙调蛋白功能的抑制有关。α-双炔失碳酯对钙调蛋白激活的Ca2+.Mg2+-ATP酶和钙调蛋白依赖性磷酸二酯酶的活力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α-双炔失碳酯对钙信号系统的干扰可能与其抗肿瘤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红细胞 钙调蛋白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凌云 钱志红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13-614,685,共3页
目的 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紫韵)和米非司酮对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8年9月接受药物流产3,600例,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1,900例,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d^*2d,第3d服米索前列... 目的 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紫韵)和米非司酮对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8年9月接受药物流产3,600例,随机分为两组:(1)观察组1,900例,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d^*2d,第3d服米索前列醇0.6mg;(2)对照组1,700例,口服米非司酮75mg/d^*2d,第3d服米索前列醇0.6mg。结果完全流产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8%和89.6%;不全流产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5%和6.2%;失败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和4.2%;出血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副反应无明显区别。结论复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出血时间短等优点:其副作用与米非司酮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 药物流产 米索前列醇 双炔失碳酯
下载PDF
α-和β-双炔失碳酯绝对构型与生物活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麟 谢宁 李正化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54-557,共4页
α和β双炔失碳酯绝对构型与生物活性的初步探讨李麟谢宁李正化(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成都610041)双炔失碳酯(2ξ,17ξ二乙炔基A环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二醇二丙酸酯)是我国研制并已广泛应用... α和β双炔失碳酯绝对构型与生物活性的初步探讨李麟谢宁李正化(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成都610041)双炔失碳酯(2ξ,17ξ二乙炔基A环失碳5α雄甾烷2β,17β二醇二丙酸酯)是我国研制并已广泛应用的一种避孕药[1]。它的差向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类似物的结构修饰及抗生育活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周 群 李正化 +2 位作者 任 忠 吴德光 周继铭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了探索双炔失碳酯类A-失碳-5α-雄甾烷衍生物的结构与抗生育活性的关系,寻找抗早孕有效的甾体化合物,本文设计合成了7个炔氢被氯原子取代的双炔失碳酯类似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红外、核磁共振等确证。小鼠抗早孕试验... 为了探索双炔失碳酯类A-失碳-5α-雄甾烷衍生物的结构与抗生育活性的关系,寻找抗早孕有效的甾体化合物,本文设计合成了7个炔氢被氯原子取代的双炔失碳酯类似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红外、核磁共振等确证。小鼠抗早孕试验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抗早孕活性较双炔失碳酯低。作者对其可能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类似物 抗生育活性 合成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或丙睾配伍dl-15甲基PGF_(2α)抗早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梅芬 金毓翠 +4 位作者 倪美菊 黄健 刘延 游根娣 顾芝萍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报告65例双炔失碳酯配伍d1-15甲基PGF_(2α)(以下简称PG)抗早孕结果并与33例丙睾配伍PG抗早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炔失碳酯组完全流产59例,占90%;不全流产3例,占5%;失败3例,占5%;总有效率95%。丙睾组完全流产27例,占82%;不全... 本文报告65例双炔失碳酯配伍d1-15甲基PGF_(2α)(以下简称PG)抗早孕结果并与33例丙睾配伍PG抗早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炔失碳酯组完全流产59例,占90%;不全流产3例,占5%;失败3例,占5%;总有效率95%。丙睾组完全流产27例,占82%;不全流产6例,占18%;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全流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药流后点滴出血天数,双炔失碳酯组平均为8.1±5.0天;丙睾组平均为18.9±19.1天;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双炔失碳酯经阴道给药后无一例发生心、肝、肾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丙睾 抗早孕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滴丸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彬 张留 李莲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396-398,共3页
差示热分析法筛选表明双炔失碳酯与聚乙二醇6000当重量比为1:1.05~1:9时可形成固体分散体系。熔融法制成了两者重量比为1:5的滴丸。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滴丸含量。在50%乙醇中滴丸内药物的溶解度大于原药双炔失碳酯,两者具有极显著... 差示热分析法筛选表明双炔失碳酯与聚乙二醇6000当重量比为1:1.05~1:9时可形成固体分散体系。熔融法制成了两者重量比为1:5的滴丸。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滴丸含量。在50%乙醇中滴丸内药物的溶解度大于原药双炔失碳酯,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滴丸 研制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芳 于俊荣 +4 位作者 张凤娥 樊瑞琴 齐惠敏 王兰素 王华芝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84-288,共5页
本实验以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为模型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绒毛、蜕膜组织细胞中加入系列浓度的双炔失碳酯后 2 4和 48h,h CG、E2 、P均明显降低 (P<0 .0 1 ,P... 本实验以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为模型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观察了双炔失碳酯对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绒毛、蜕膜组织细胞中加入系列浓度的双炔失碳酯后 2 4和 48h,h CG、E2 、P均明显降低 (P<0 .0 1 ,P<0 .0 5 ) ,PGF2α明显增高 (P<0 .0 1 ,P<0 .0 5 )。表明 ,双炔失碳酯可直接作用于人绒毛、蜕膜组织 ,抑制h CG、E2 、P的产生 ,刺激 PGF2α的合成。结果提示 ,绒毛、蜕膜是双炔失碳酯抗早孕时 ,主要作用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绒毛 蜕膜 内分泌功能 终止妊娠
下载PDF
α-双炔失碳酯对人原发卵巢癌组织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炜炜 曹斌融 +1 位作者 丰有吉 沈炜明 《浙江肿瘤》 2000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索α 双炔失碳酯对人原发卵巢癌组织的作用及其与E2 水平、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检测α 双炔失碳酯对19例人原发卵巢癌组织的生长调节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19例石蜡组织ER含量 ;术前抽取静脉血 ,酶标法测... :[目的]探索α 双炔失碳酯对人原发卵巢癌组织的作用及其与E2 水平、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检测α 双炔失碳酯对19例人原发卵巢癌组织的生长调节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19例石蜡组织ER含量 ;术前抽取静脉血 ,酶标法测E2 水平。[结果](1)100μmol/Lα 双炔失碳酯作用72小时后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大于30%者共7例(敏感组) ,占36 8% ;生长抑制率小于30%者共12例(不敏感组) ,该抑制作用与病人年龄、绝经与否、临床期别、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无明显相关。(2)敏感组E2 的平均水平为(45 07±46 84)pg/ml,不敏感组E2 的平均水平(25 77±26 41)pg/ml(P>0 05)。(3)ER阴性共7例 ,抑制率大于30%者占14 3%(1/7例) ,ER阳性共12例 ,抑制率大于30%占50%(6/12例)(P>0 05)。[结论]α 双炔失碳酯对原发卵巢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ER阳性 ,E2 水平高的患者对α 双炔失碳酯的敏感性有高于ER阴性 ,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双炔失碳酯 卵巢肿瘤 雌激素受体 雌二醇
原文传递
新型A环失碳甾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黄体细胞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静 郑伟 +1 位作者 陈海林 陈建兴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通过改造双炔失碳酯的化学结构,获得活性更高、副作用更小的避孕药。方法:以双酮为原料,结合双烯孕腈的药物结构特点对双炔失碳酯进行化学结构改造。结果:合成了6个新型A环失碳甾体化合物,其体外生物试验结果显示,其中2个化合物的... 目的:通过改造双炔失碳酯的化学结构,获得活性更高、副作用更小的避孕药。方法:以双酮为原料,结合双烯孕腈的药物结构特点对双炔失碳酯进行化学结构改造。结果:合成了6个新型A环失碳甾体化合物,其体外生物试验结果显示,其中2个化合物的体外生物活性高于双炔失碳酯。结论:双炔失碳酯的分子结构经改造后仍具优良的体外生物活性,提示这一类别的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有构效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A环失碳甾体 黄体细胞
下载PDF
米非司酮单独或合并双炔失碳酯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旭萍 杜明昆 应玉娣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3-168,共6页
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单独或合并双炔失碳酯应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将避孕失败或无保护性生活后96h内就诊的260例健康妇女随机分为4组,组Ⅰ(65例):单次口服米非司酮25mg;组Ⅱ(65例):单次同时口服米非同酮25... 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单独或合并双炔失碳酯应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将避孕失败或无保护性生活后96h内就诊的260例健康妇女随机分为4组,组Ⅰ(65例):单次口服米非司酮25mg;组Ⅱ(65例):单次同时口服米非同酮25mg,双炔失碳酯7.5mg;组Ⅲ(65例):单次同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双炔失碳酯5mg;组Ⅳ(65例):单次口服米非司酮10mg。结果显示各组均有一例妊娠,失败率均为1.54%,避孕有效率4组依次为76.15%、79.36%、81.94%、81.95%,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后月经周期改变少,且与服药时间有关,副反应发生比例低。表明单次服用低剂量米非司酮25mg或10mg都可作为有效紧急避孕方法,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未显示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双炔失碳酯 紧急避孕 避孕药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燕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方法将2013-01~2013-12到该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停经≤49 d的早期妊娠妇女120例,根据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每片含米非司酮30 mg,双炔失碳酯5 mg)... 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方法将2013-01~2013-12到该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停经≤49 d的早期妊娠妇女120例,根据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每片含米非司酮30 mg,双炔失碳酯5 mg),连服2 d,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对照组60例,服米非司酮25 mg,早晚各1次,第3天服米非司酮50 mg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观察两组引产结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56例,不全流产3例,失败1例。对照组完全流产48例,不全流产8例,失败4例。观察组引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米非酮司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优于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 药物流产 米索前列醇 双炔失碳酯
下载PDF
α-双炔失碳酯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阻断细胞G_1期(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绳美 徐永平 胥彬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7-50,共4页
α-双炔失碳酯(α-Ano)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和P388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μg·ml^(-1)药物对小鼠肝癌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利用抽提的小鼠肝癌细胞核进行RNA转录的无细胞系统实验,证明α-Ano对RNA聚合酶... α-双炔失碳酯(α-Ano)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和P388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μg·ml^(-1)药物对小鼠肝癌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利用抽提的小鼠肝癌细胞核进行RNA转录的无细胞系统实验,证明α-Ano对RNA聚合酶无影响,细胞动力学的研究资料表明,α-Ano能使P388细胞阻断在G-1/G_0期,使它们不能进入到S期,从而抑制了P388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碳雄烷 尿苷 肝肿瘤 胸苷 抗癌药
原文传递
双炔失碳酯—PVP共沉淀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凤英 陆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9-224,共6页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筛选确定双炔失碳酯与PVP按1:7~1:9比例以溶剂法制得共沉淀物,其中已不存在双炔失碳酯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1:8共沉淀物,证明无双炔失碳酯的晶体衍射峰。经溶出速率测定结果20 min的药物溶出度1:8共沉...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筛选确定双炔失碳酯与PVP按1:7~1:9比例以溶剂法制得共沉淀物,其中已不存在双炔失碳酯晶体。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1:8共沉淀物,证明无双炔失碳酯的晶体衍射峰。经溶出速率测定结果20 min的药物溶出度1:8共沉淀物比原药约大38倍。用导数热重法(DTG)求得1:8共沉淀物与双炔失碳酯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其活化能分别为182.8和133.4 kJ/mol,1:8共沉淀物的热解稳定性明显大于原药。小鼠抗着床试验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着床数为4.8,53抗孕片(剂量10.6 mg/kg)组为0.9(P<0.05),1:8共沉淀物(剂量5 mg/kg)组为0.2(P<0.01),即1:8共沉淀物抗着床的有效剂量小于53抗孕片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炔失碳酯 共沉淀物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抗着床 避孕药
下载PDF
双炔失碳酯合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琳琳 黄俊 +2 位作者 王幼劬 孟俐 朱晓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观察双炔失碳酯与米非司酮抗早孕的协同作用,以及对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21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常规药物流产;B组:常规药物加双炔失碳酯7.5 mg,间隔12 h×4次;C组:在常规药物加双炔... 目的观察双炔失碳酯与米非司酮抗早孕的协同作用,以及对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21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常规药物流产;B组:常规药物加双炔失碳酯7.5 mg,间隔12 h×4次;C组:在常规药物加双炔失碳酯7.5 mg,间隔24 h×2次。观察3组的胎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及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胎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出血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流产后出血时间<14 d者明显增加(P<0.01),>21 d者明显减少(P<0.01),流产后2周尿hCG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B和C组完全流产率均高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胎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天数及流产后尿hCG的变化,B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流产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双炔失碳酯可以加强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缩短药流后出血时间,提高药物流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双炔失碳酯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下载PDF
Effect of Mifepristone and Anordrin Compound on Levels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RNAs in Human Decidua of Early Pregnancy
18
作者 张翔 孙志达 +4 位作者 沈维雄 江德琦 朱月华 王寒正 金力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fepristone and anordrin compound. Materials & Methods Ribo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q...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fepristone and anordrin compound. Materials & Methods Ribo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RNAs in human decidua from the termination of early pregnancy.Three groups, each of which had 6~8 cases, were studi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mRN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in the mifepristone group, whereas the changes in the group administrated mifepristone compound which contains anordrin were not obvious. Conclusions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with the similar clinical effect, mifepristone compound has less sid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thus being more suitable for the anti early pregnancy dr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FEPRISTONE anordrin DECIDUA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Anordrin on Luteal Cells, DecidualCellsand TrophoblastCells in Vitro
19
作者 孙朝霞 陈浩宏 +2 位作者 游根娣 曹霖 顾芝萍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1999年第3期147-155,共9页
Division of Reproductive Pharma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 *DEPT. Of Pharmacology, Shanghai Tie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2000... Division of Reproductive Pharma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 *DEPT. Of Pharmacology, Shanghai Tie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ghai 200070, China By using the morphology and the viability of cells index, the direct effects of anordrin on serum free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luteal cells, human decidual cells and trophoblast cells were observed.Meanwhile, the effect of anordrin on the secretive function of rat luteal cells was also observ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anordrin has damaging effects on rat luteal cells, human decidual cells and trophoblast cells. The LD 50 s were 14.34±0.9 μg/ml, 17.33±4.1 μg/ml and 34.87±4.9 μg/ml respectively. (2) With nonlethal dose (5 μg/ml), the activity of progesterone secretion of rat lutein cells which was stimulated by hCG and pregnenolone was not influenced by anordrin while the stimulating activity of forskolin was inhibited remarkably.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luteolytic action is the main mechanism of the termination of early pregnancy by anordrin and the direct damaging effects of anordrin on decidua and cytotrophoblasts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termination of early pre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rdrin Lutein cells DECIDUA Trophoblast cells PROGESTERONE
下载PDF
Enzyme Dynamic Study on Calmodulin Ca^(++)-Mg^(++)-ATPase System of Red Blood Cells Inhibited byα-anordrin and Probimane
20
作者 Lu Dayong Chen Enhong +1 位作者 Cao Jingyi Xu Bin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1998年第1期84-86,共3页
To clarify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α anordin and probimane on calmodulin Ca ++ Mg ++ APTase system, enzyme dynam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determining three dynamic parameters [the substrate concentra... To clarify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α anordin and probimane on calmodulin Ca ++ Mg ++ APTase system, enzyme dynam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determining three dynamic parameters [th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ATP) response curve, dose(inhibitors) response curve and time response curve]. Our data have shown that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α anordrin and probimane are unrelated to substrate(APT) concentrations, but related to calmodulin concentrations. The inhibition of α anordrin and probimane is very quick that is completed within 1 to 5 min and can maintain more than 1 hr in the same inhibitory rates. So it is possible that α anordrin and probimane are calmodulin competitors with calmodulin like binding whose actions can occur by affecting the reaction balance of substrate and product on target enzymes of calmodulin( Ca ++ Mg ++ AT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neoplastic agents CALMODULIN enzyme dynamics α anordrin PROBIMANE cell signal cancer path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