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1 位作者 张一模 叶启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9%;L3为100%;L4为99%;L5为81%;②进钉角度:L1为5.1°±4.7°;L2为6.2°±3.7°;L3为7.5°±3.2°;L4为8.9°±3.3°;L5为10.7°±7.9°。③进钉深度:L1为(4.3±0.3)cm;L2为(4.3±0.3)cm;L3为(4.5±0.4)cm;L4为(4.3±0.3)cm;L5为(4.1±0.3)cm。结论:①腰椎的人字嵴结构恒定存在,变异小,且不受退变影响;②人字嵴顶点位于或接近椎弓根中心,不需过多地显露横突和关节突关节,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进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螺钉进钉点 解剖 内固定
下载PDF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4
2
作者 邢丹谋 周必光 +3 位作者 彭正人 危蕾 潘昊 王俊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 1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 48个手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出现率、直径、走向及分支。结果 示、中、环指及小指桡侧指固有神经发出的单一分支形成背侧支者占 92 .86% (78/84侧 ... 目的 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 1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 48个手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出现率、直径、走向及分支。结果 示、中、环指及小指桡侧指固有神经发出的单一分支形成背侧支者占 92 .86% (78/84侧 ) ,背侧支缺如者占 7.14 % (6/84侧 )。各指背侧支均在近节手指近、中 1/3平面发出 ,并从指侧面斜向指背远端走行。在近指间关节桡背 (或尺背 )侧向背面及中节指背发出 2~ 5条分支。除小指外 ,2~ 4指指桡、尺侧背侧支的直径粗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桡侧 >尺侧。小指尺侧无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结论 示、中、环及小指的桡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恒定 ,可包含在同指逆行岛状皮瓣内 ,适用于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局部解剖学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
原文传递
小麦品种茎秆的质量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9
3
作者 王勇 李晴祺 +1 位作者 李朝恒 李安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2-458,共7页
以抗倒性不同的15个高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据其不同时期茎秆机械强度的大小,应用系统聚类法将品种划分为特优型、优质型、中间型和劣质型四种茎秆质量类型,并在不同时期对四种类型的基部第二节间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茎秆质量... 以抗倒性不同的15个高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据其不同时期茎秆机械强度的大小,应用系统聚类法将品种划分为特优型、优质型、中间型和劣质型四种茎秆质量类型,并在不同时期对四种类型的基部第二节间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茎秆质量好的,其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多,细胞壁增厚快、木质化程度高,机械组织发达;大维管束长且宽,数量多;薄壁组织木质化速度快、程度高、范围大;纤维细胞短而粗;秆壁较厚,髓腔大小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秆质量 分类 解剖 品种
下载PDF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0
4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李广君 黎之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 (9.5± 1.2 )mm。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载距突 解剖学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关系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5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钟世镇 刘景发 徐达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位置关系,建立以枢椎侧块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并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取50套干燥寰枢椎标本,测量寰椎椎弓根和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内、外缘中点)、外缘与正中矢状线的... 目的研究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位置关系,建立以枢椎侧块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并通过临床应用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取50套干燥寰枢椎标本,测量寰椎椎弓根和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内、外缘中点)、外缘与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计算寰椎椎弓根与枢椎侧块的内缘间距、中点间距和外缘间距,建立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定位技术。临床应用该定位技术进行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1岁。其中游离齿突1例,齿突发育不良3例,齿突陈旧性骨折2例。结果寰椎椎弓根的内缘、中点、外缘分别在枢椎侧块的内缘、中点、外缘的内侧(1.37±0.51)mm、(1.60±0.61)mm、(2.15±0.60)mm处。确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为:经枢椎侧块内、外缘的中点作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交点的正下方3.0mm处。6例患者共放置寰椎椎弓根螺钉12枚,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及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枢椎侧块与寰椎椎弓根间存在较恒定的解剖位置关系,枢椎侧块可作为术中确定寰椎后弓显露范围和判断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标志,可简化术中繁琐的定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骨螺丝 解剖学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剖析与综合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朱小宗 张宗益 耿华丹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3-46,共14页
文章首先从多方面剖析了当前比较著名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进行范式比较和实证比较,发现建模方法的不同,预测的效果也相差较大,最后对这些模型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剖析 范式比较 实证比较 评价
下载PDF
植物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7
作者 李焕勇 刘涛 +2 位作者 张华新 杨秀艳 杨升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植物扦插繁殖主要是不定根的形成过程,而不定根形成的复杂过程是多因素共同调控的,研究其生根机理对于了解不定根形成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不定根形成机理的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植物激素、酶、营养物质等)以及解剖... 植物扦插繁殖主要是不定根的形成过程,而不定根形成的复杂过程是多因素共同调控的,研究其生根机理对于了解不定根形成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不定根形成机理的分子水平、生理生化(植物激素、酶、营养物质等)以及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生根机理的综合研究可以为难生根植物繁殖提供理论参考,为生产上加快植物扦插生根速率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扦插 生根机理 生理生化 解剖学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8
8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3 位作者 肖湘生 刘士远 李成洲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BA)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对443例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胸部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特征。结果有359例在VR中至少1支BA肺外段能清晰显示。右侧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动脉(213/436支,48.85%)及降主动脉(207/436支,47.48%),左BA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363/371支,97.84%)。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右BA以右壁最多(95/207支,45.89%),其次是前壁(88/207支,42.51%),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左BA以前壁最多(272/363支,74.93%)。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共干动脉以前壁最多(57/77支,74.03%)。60.11%(223/371支)的左BA走行于左主支气管上缘,少数在下缘(95/371支,25.61%)和后缘(53/371支,14.28%)。49.31%(215/436支)的右BA走行于右主支气管后缘,35.55%(155/436支)走行于下缘。BA分布类型共11种,左右各1支(R1L1)者最多见(192/359例,53.48%),右2支左1支(R2L1)其次(63/359例,17.55%)。结论BA解剖学特征复杂,CTA三维成像能予以较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9
作者 何涛 吴学明 贾敬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74-2583,共10页
高山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树线以上至雪线的山地植物。揭示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国内在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上相对薄弱,已有研究主要... 高山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树线以上至雪线的山地植物。揭示高山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国内在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上相对薄弱,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报道上。结合国外高山植物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高山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植株矮小(有的呈垫状)、叶片小而厚、具有通气组织、栅栏组织多层、机械组织发达、虫媒花性状、线粒体数量多和叶绿体基粒片层少等是这一地区高山植物普遍具有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高山植物形成上述结构的特异性是高山特殊综合生态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高山植物对高山环境的高度适应。最后,对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促进我国高山植物功能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山植物 形态 解剖结构 环境 适应性
下载PDF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 被引量:83
10
作者 陈季强 夏强 +5 位作者 富丽琴 凌树才 周韧 杨友金 蔡朱男 汤慧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第11期73-75,共3页
六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改革,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六门基础医学课程... 六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改革,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六门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4
11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5 7mm和 5 .83mm ;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 ,该部内侧 1/3和外侧 1/3的高度分别是 3 .88mm和 4.2 5mm。结论 :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解剖学
下载PDF
筛蝶区域与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李源 许庚 +1 位作者 杨月如 王爱莲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7-90,共4页
观察100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的视神经管、颈内动脉与最后筛房、蝶窦的毗邻关系和形态特征。结果是:①视神经管全管与最后筛房毗邻39侧,与蝶窦毗邻43侧,与两者共同毗邻18侧;②视神经管在最后筛房、蝶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分别... 观察100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的视神经管、颈内动脉与最后筛房、蝶窦的毗邻关系和形态特征。结果是:①视神经管全管与最后筛房毗邻39侧,与蝶窦毗邻43侧,与两者共同毗邻18侧;②视神经管在最后筛房、蝶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分别为48侧和47侧;③各段颈内动脉在蝶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为53%~77%。测量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的高度和骨壁厚度,提出蝶窦和后筛窦发育状态组合关系的变异以及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在最后筛房和蝶窦外侧壁的隆起和压迹是内窥镜筛蝶区域手术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副鼻窦 内窥镜术
下载PDF
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和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研究 被引量:74
13
作者 侯开渝 肖德贵 +3 位作者 王锡增 毕可森 王培玺 杨建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及其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6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鼻骨骨折病人全部行鼻区HRCT横轴面及冠状面扫描。观察正常鼻区细微结构,并与外伤组骨折患者进行对比... 目的 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及其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60例正常志愿者及30例鼻骨骨折病人全部行鼻区HRCT横轴面及冠状面扫描。观察正常鼻区细微结构,并与外伤组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2者在影像上的区别。结果 由3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60例正常组进行盲法观察: 54例诊断为正常, 3例可疑骨折(鼻骨孔1例,鼻骨外侧缘末端明显内凹2例), 3例误诊骨折(鼻骨变异2例,缝间骨1例)。(1)易与骨折混淆的鼻区正常结构有鼻骨缝、鼻骨孔、缝间骨及鼻骨正常变异。(2)横轴面观察正常鼻颌缝表现为膨大57例,咬合39例,缝间骨31例,及薄鼻骨16例,骨折线无此特征形态。(3)鼻骨外侧缘末端过度凹陷或平直(与鼻骨的发育有关),冠状面扫描鼻骨末端呈内勾状,左、右共25例,外翘状左、右共8例,易被误诊为骨折。30例鼻骨骨折患者中,累及鼻骨中下段28例。冠状面可见鼻骨中下段明确骨折线24例,横轴面鼻骨下段鼻骨压迹处骨质明显成角19例,无明显骨折征象5例。横轴面示鼻颌缝错位、成角22例,冠状面示患侧鼻骨内移14例,外移3例, 5例未见明确移位改变。结论鼻骨骨折在面部外伤中常见,在日常工作中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认识鼻骨正常结构及正常变异;采用HRCT的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鼻骨骨折 解剖结构 CT研究 冠状面扫描 HRCT 骨折患者 正常结构 正常变异 骨中下段 放射科医生 骨折诊断 骨折病人 细微结构 对比分析 面部外伤 日常工作 扫描方法 鼻骨孔 骨折线 准确性 志愿者 正常组 误诊为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进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王杭 王国民 +1 位作者 刁伟霖 罗宝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 2 0具 ,男性12具 ,女性 8具。对其侧腹壁神经、血管和后腹膜间隙结构与后腹腔镜进路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髂嵴距腰下三角顶点的距离 :男性 :左侧 (4 0 2±...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 2 0具 ,男性12具 ,女性 8具。对其侧腹壁神经、血管和后腹膜间隙结构与后腹腔镜进路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髂嵴距腰下三角顶点的距离 :男性 :左侧 (4 0 2± 1 2 6)cm ,右侧 (3 83± 0 90 )cm ;女性 :左侧(3 90± 0 3 7)cm ,右侧 (3 87± 0 3 7)cm。髂腹下神经距髂嵴的距离 :男性 :左侧 (0 82± 0 13 )cm ,右侧(0 84± 0 0 8)cm ;女性 :左侧 (0 94± 0 0 6)cm ,右侧 (0 93± 0 10 )cm。肋下神经距肋缘下的距离 ,在腋后线和腋中线 :男性 :左侧分别为 (0 79± 0 2 6)cm、(1 65± 1 12 )cm ,右侧分别为 (0 78± 0 3 0 )cm、(1 5 9± 1 0 7)cm ;女性 :左侧分别为 (0 61± 0 14)cm、(1 3 7± 0 89)cm ,右侧分别为 (0 64± 0 13 )cm、(1 3 2± 0 95 )cm。肾下极水平输尿管距腰大肌外缘的距离 :男性 :左侧 (2 2 4± 0 67)cm ,右侧 (2 19±0 73 )cm ;女性 :左侧 (2 0 0± 0 2 3 )cm ,右侧 (1 91± 0 13 )cm。输尿管髂血管交界处距腰大肌外缘的距离 :男性 :左侧 (3 91± 0 5 9)cm ,右侧 (3 76± 0 5 3 )cm ;女性 :左侧 (3 43± 0 3 1)cm ,右侧 (3 85±0 43 )cm。 结论 临床上选择髂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输尿管手术
原文传递
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6
15
作者 姜永霞 程博 +1 位作者 蒋松鹤 楼新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果:腰段夹脊穴区,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35.77±5.86)mm,针尖可触及关节突关节及其毗邻的骨纤维管、骨纤维孔,刺激穿行其中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0.3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均为(32.89±4.79)mm,旁开0.5寸进针,针尖可触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近椎板骨膜横穿骶棘肌处,旁开0.3寸处进针,针体进入上位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终末支及伴行血管由深层穿骶棘肌、胸腰筋膜裂隙浅出皮下处。结论: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和0.3寸处均有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分布,可将夹脊穴视为棘突下旁开0.3~1寸的穴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针刺方向 针刺深度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1
16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李广君 倪之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3 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 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 ,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 13例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 ,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 ,以...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3 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 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 ,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 13例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 ,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 ,以及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对其中 3侧新鲜足标本分别以红黑墨水灌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 ,观察跟骨及其足部皮肤的血供状况。结果 :跟骨骨小梁的分布特点为内、后、上致密 ,外、前、下稀疏。胫后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 2 /3皮肤 ,腓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后上方骨质和足跟底部皮肤 ,胫前动脉则供应跟骨中央和足背绝大部分皮肤。结论 :应根据跟部皮肤的血供选择手术切口。载距突和跟骨结节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解剖学 骨小梁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环扎血管前列腺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0
17
作者 周荣祥 高文彬 +6 位作者 侯成玉 孟凡学 迟玉友 燕东亮 尹洪山 孙兆忠 施利国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48-550,共3页
用30具尸体进行前列腺动脉的解剖学研究,显示其动脉主要来源为膀胱下、上动脉,阴部内动脉及直肠下动脉。距腺体0.5cm处,外径大于0.5mm的动脉共213支,平均每例7.01支。动脉注入腺体的位置为底部162支(76.... 用30具尸体进行前列腺动脉的解剖学研究,显示其动脉主要来源为膀胱下、上动脉,阴部内动脉及直肠下动脉。距腺体0.5cm处,外径大于0.5mm的动脉共213支,平均每例7.01支。动脉注入腺体的位置为底部162支(76.06%),尖部36支(16.90%),体部15支(7.04%)。注入底部的动脉呈环形分布。据此设计了膀胱内环扎血管前列腺切除术,经临床应用36例,除5例术前Hb小于90g/L者输血外,无一例因出血而需输血者。随访3~15个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术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25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64
18
作者 刘荣 周宁新 +2 位作者 黄志强 王悦华 李志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  2 7例拟行肝切除的病例中 ,其中原发性肝癌 16例、肝血管瘤 5例、肝脓肿 2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门部胆管癌 1例、肝脏腺瘤 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1例。 2 5例在全气腹条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  2 7例拟行肝切除的病例中 ,其中原发性肝癌 16例、肝血管瘤 5例、肝脓肿 2例、肝囊肿伴感染 1例、肝门部胆管癌 1例、肝脏腺瘤 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1例。 2 5例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 ,1例在手助下完成 ,1例中转开腹。结果 本组 2 5例在全气腹条件下完成 2 7个病灶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肝局部切除 16例 ,左肝解剖性切除 9例。手术时间平均 2 0 5min ,出血量平均 4 6 0ml。术中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并发症 ,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 2至 4d ,术后平均住院 6 8d ,术后恢复时间较常规开腹方法肝切除患者明显缩短。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具有广阔前景 ,熟练开腹手术经验及熟悉的肝段解剖是腹腔镜肝脏解剖性切除时控制出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 临床报告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寰椎侧块螺钉与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19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刘景发 钟世镇 夏虹 吴增晖 徐达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 目的对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椎弓根螺钉进行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选择寰椎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2例新鲜标本的寰椎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和钉道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9·79mm±1·68mm,其中10·15mm在寰椎后弓内,19·65mm在寰椎侧块内。寰椎侧块螺钉的最大进钉长度为24·88mm±0·41mm,其进钉点与寰椎后弓后缘的平均距离为9·93mm±1·35mm。双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平均1757·0N±318·7N;单皮质寰椎椎弓根螺钉(1192·5N±172·6N)与双皮质寰椎侧块螺钉(1243·8N±350·0N)无明显差异,单皮质寰椎侧块螺钉最小(794·5N±314·8N)。结论在同时适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宜首先选择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次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块螺钉 对比研究 解剖 椎弓根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研究 寰椎侧块 固定方式 临床选择 拔出强度 测试比较 皮质 长度 进钉点 后弓 平均
下载PDF
肾周腹膜后隙腔镜下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4
20
作者 邱剑光 高新 +3 位作者 朱建国 湛海伦 司徒杰 方友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肾周腹膜后隙解剖学特点 ,为腹腔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行腹腔镜肾输尿管手术 2 4 1例 ,通过手术录像和照片分析术中所见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互关系。 结果 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侧...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肾周腹膜后隙解剖学特点 ,为腹腔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行腹腔镜肾输尿管手术 2 4 1例 ,通过手术录像和照片分析术中所见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互关系。 结果 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侧锥筋膜由腰方肌筋膜向前延伸而成 ,被覆于肾筋膜后叶浅面 ,在侧腹膜返折处向前延续为腹横筋膜 ;融合筋膜位于肾筋膜前叶前方 ,向外侧延伸并消失于侧腹膜反折前方的腹膜外组织中。肾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腰方肌与腰大肌前方均为无血管平面。结肠外缘、腹膜和融合筋膜组成结肠外侧三角 ,融合筋膜、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形成一无血管三角区。 结论 通过无血管平面的解剖学入路 ,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建立腹腔镜下整体解剖学概念 ,可为手术规范的建立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 临床应用 腹腔镜 腹膜后 血管 解剖学 后叶 融合 平面 三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