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5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8
1
作者 瑞替普酶(派通欣)Ⅱ期临床试验协作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瑞替普酶(派通欣)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11月-2002年5月,共有2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接受瑞替普酶或rt-PA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 目的 对比观察瑞替普酶(派通欣)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11月-2002年5月,共有2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接受瑞替普酶或rt-PA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TIMI 2级+TIMI 3级)瑞替普酶组为89.66%,rt-PA组为69.39%(P=0.0085)。35d时,瑞替普酶组的病死率为6.8%,rt-PA组的病死率为9.0%(P>0.05);脑出血发生率瑞替普酶组为0.97%,rt-PA组为3.00%(P>0.05);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瑞替普酶组为7.76%,rt-PA组为10.00%(P>0.05);冠状动脉再闭塞瑞替普酶组1.94%,rt-PA组4.00%(P>0.05)。结论 瑞替普酶(派通欣)为国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派通欣 药物注射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有效性 安全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1
2
作者 谢江文 吕国菊 +3 位作者 郑珍婕 宋晓明 毛玲群 董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52例和低龄组46例。2组患者均予以0.9 mg·kg-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1 d的临床疗...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52例和低龄组46例。2组患者均予以0.9 mg·kg-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1 d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3周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1 d,低龄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治疗后,低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治疗3周后mRS评分表明,低龄组的预后明显优于高龄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组患者均可以从治疗中获益,但低龄组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高龄组,且并发症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年龄 脑梗死 预后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0
3
作者 赵洁 朴翔宇 吴悦 《中国医药》 2019年第4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完全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静脉滴注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6. 2±1. 0)分比(9. 2±1.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 8%(45/48)比78. 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1),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阿替普酶 炎性因子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8
4
作者 朱烨 吴雅利 +1 位作者 李宝香 何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8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治疗前后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8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7~28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NSE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障碍,降低其血清Hcy、NSE水平,升高6-k-PGF1a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替普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替普酶 神经认知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4
5
作者 于丽君 邱学荣 +2 位作者 强家奇 王志刚 王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6-348,352,共4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肌力恢复状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4.84±1.63)分和CSS评分(25.92±8.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9±1.16)分和(29.27±9.86)分(NIHSS:t=2.170,P=0.039;CSS:t=2.198,P=0.034),且观察组BI评分(83.67±30.67)分高于对照组(57.67±28.56)分(t=2.144,P=0.042)。观察组肌力恢复4级和5级(43.3%)、总有效率(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7%、68.3%)(X^2=6.419、11.264,P<0.05);观察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X^2=10.277,P=0.000)。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尤瑞克林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1
6
作者 程超婵 涂汉明 +3 位作者 应爱娟 徐国强 胡灵芝 潘君枝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293-229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 L,每天2次...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每次100 m L,每天2次,每次注射时间间隔6 h以上,50~70 min内滴注完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阿替普酶5 mg溶于0.9%Na Cl10 m L中静脉推注,10 s内推注完毕;其余45 mg溶于100 m L0.9%Na Cl中静脉滴注,6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应激因子表达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1%(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BI)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控制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氯化钠 急性脑梗死 应激因子 表达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6
7
作者 鲍宇 李国忠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3-635,共3页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rt-Pa组患者53例。UK组患者105例,其中发病4.5 h内患者80例,构成4.5 UK组。...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两组:rt-Pa组患者53例。UK组患者105例,其中发病4.5 h内患者80例,构成4.5 UK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定采用NIHSS评分。分别观察溶栓后2 h、24h、7 d、10 d疗效。结果(1)rt-Pa组在2 h、24 h疗效优于UK组(P<0.05),rt-Pa组和UK组在7 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2)rt-Pa组在2 h、24 h疗效优于4.5 UK组(P<0.05),rt-Pa组和4.5UK组在7 d和10 d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溶栓后24 h内疗效优于尿激酶,但二者的短期预后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疗效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陈静 谢闯洲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流速度(Vmin)[(9.9±1.8) cm/s vs (9.1±1.5) cm/s]、最小血流量(Qmin)[(4.9±1.2) mL/s vs (4.2±1.3) mL/s]、动态阻抗(DR)[(483.5±156.2) Pa·s/mL vs (418.4±159.2) Pa·s/mL]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1 825.3±251.5) Pa·s/mL vs 1 965.5±261.8 Pa·s/m]、临界压力(CP)[(6.2±1.6) kPa vs (6.9±1.6) kPa]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搏波速(Wv)[(20.9±3.9) m/s vs (20.8±4.1)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6.4±3.1)分,(11.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3.6)分,(15.8±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清TNF-α hs-CRP 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1
9
作者 刘海超 闫建炜 +1 位作者 温宏峰 王培福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联合组采用基础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检测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TNF-α、hs-CRP、Hcy。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NSE、S100β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降低,APTT、PT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FIB、D-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PTT、PT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TNF-α、hs-CRP、Hcy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阿替普酶治疗相比,联合丁苯酞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炎症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1
10
作者 哈玲梅 杨丽荣 +2 位作者 张赛 涂悦 刘洋 《中国医药》 2020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1、7、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SV、LSV、血浆黏度、HCT和E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44/49)比73.5%(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 疏血通注射液 阿替普酶
下载PDF
NIHSS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9
11
作者 童艳飞 张佩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4.5 h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 h且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127例...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4.5 h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 h且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127例,将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59例不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和治疗后7、30 d通过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90 d时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7、30 d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90 d的m 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vs 0%,7.5%vs 5.1%,P>0.05)。结论:NIHSS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 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NIHSS评分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阿替普酶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8
12
作者 褚洪高 唐倩 赵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 d神经功能、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7、15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及白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I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恢复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应激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丁苯酞 脑梗死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4
13
作者 刘浙波 夏豪 +4 位作者 童随阳 王欣 李磊 杨洋 李晶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91-195,19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4年9月)、维普数据库(1999年-2014年9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4年9月)、维普数据库(1999年-2014年9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2014年9月)、PubMed(1990年-2014年9月)、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9期)。纳入阿替普酶(试验组)与尿激酶(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81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7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溶栓后再通率高于对照组(RR=1.33,95%CI1.18-1.48,P〈0.01),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2,95%CI 0.30-0.58,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76,95%CI 0.58-0.98,P=0.04),再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9,95%CI 0.32-0.75,P=0.00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0.46,95%CI 0.29-0.71,P=0.000 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安全性高于尿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 心肌梗死 急性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4
作者 崔颖 佟旭 +6 位作者 王伊龙 郑华光 刘静 刘静华 田月明 史楠 曹亦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5-931,共7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的发病4.5h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溶栓后是否发生早...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的发病4.5h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溶栓后24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危险因素的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220例患者,其中34例(15.5%)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OR=1.963,95% CI=1.067~3.614)、入院血糖(每增加1 mmol/L:OR=1.409,95%CI=1.191~1.667)、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97,95% CI=1.018~1.409)、基线NIHSS评分(每增加1分:OR=1.267,95% CI=1.091~1.475)、吞咽障碍( OR=4.312,95% CI =1.131~16.435)、昏迷( OR=22.314,95% CI =1.385~359.505)、责任大血管闭塞(OR=11.739,95% CI=2.600~52.999)和心源性脑栓塞(OR=3.671,95%CI=1.090~12.367)与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高龄、较高的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基线NIHSS评分、吞咽障碍、昏迷、责任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更容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于这些患者,临床医生应该加强溶栓前的沟通,慎重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尽早桥接血管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贺大权 秦雪颖 +3 位作者 赵丹华 才丽娜 白晋 温宏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3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的受累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发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欧阳强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溶栓、...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溶栓、抗血小板、吸氧、对症支持等治疗,并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41/50),高于对照组的82.0%(48/50)(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BNP、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BNP、CRP、Hcy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替普酶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血清MCP-1、GFA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8
17
作者 薛成莲 刘力楠 马剡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86例...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血清GFAP、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BI及NIHSS: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NIHSS及BI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NIHSS(6. 47±0. 95)分及BI(70. 33±7. 29)分优于对照组(P <0. 05);②GFAP及MCP-1: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GFAP及MCP-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GFAP(0. 34±0. 06)μg/L及MCP-1(75. 61±9. 62)μg/L低于对照组(P <0. 05);③BDNF及NGF: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BDNF及NGF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BDNF(5. 58±0. 54) ng/ml及NGF(145. 41±4. 11) ng/ml高于对照组(P <0. 05);④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0. 70%)高于对照组(74. 42%)(P <0. 05);⑤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 95%)与对照组(9. 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rt-PA静脉溶栓+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调节患者血清MCP-1、GFAP、BDNF、NGF水平,提高疾病整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具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尚俊英 李雪峰 +2 位作者 赵虹 李亚楠 富欣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探讨溶栓后发生HT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探讨溶栓后发生HT的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1例患者溶栓后24~72h发生HT,发生率16.94%,其中HI-1型9例,HI-2型6例,PH-1型3例,PH-2型3例;有症状的颅内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纤颤、基线NIHSS评分、基线血糖,溶栓后12h收缩压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心房纤颤、溶栓前高血糖、高NIHSS评分及溶栓后收缩压控制不佳可使其患HT的风险增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19
作者 李杰华 金红 杨海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8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硫酸...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将8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的溶栓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30 min内ivgtt,溶栓开始后12 h,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7500 U,qd,肌内注射,持续3~5 d;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诺肝素钠60 U/kg,ivgtt,给予1mg/ml注射用阿替普酶8 ml静脉注射,其余42 ml在90 min内ivgtt,然后继续给予依诺肝素钠以12 U/(kg·h)微量泵泵入48 h,48 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 U,肌内注射,bid,连用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溶栓后30、60、90、120 min时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心电图、成本-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观察组患者溶栓后60、90、120 min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波时间、Q波/R波和ST段偏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的单位效果所需花费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壁瘤、心包积液、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溶栓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和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尿激酶联合依诺肝素钠,溶栓后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但尿激酶价格低廉,成本-效果比优于阿替普酶,临床可权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成本-效果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6
20
作者 吕洋 郝立鹏 +2 位作者 袁超 高思山 宋金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出现再闭塞。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替罗非班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在溶栓基础上予以强化降脂、改善侧支循环、控制血糖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溶栓24 h后无颅内出血者加用阿司匹林口服,0.1 g/d,共90 d。替罗非班组患者溶栓后再闭塞时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剂量为0.4μg/(kg·min),持续30 min后改为0.1μg/(kg·min),至溶栓24 h时复查颅脑CT,有颅内出血者停用替罗非班,无颅内出血者继续静脉泵入,共持续24 h;随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剂量为0.1 g/d,共90 d。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7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确替罗非班治疗有效性;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90 d内死亡率,明确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05±4.73)分、(7.93±4.68)分,治疗90 d时mRS评分分别为(3.48±1.48)分、(2.55±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1.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颅内出血率分别为4.76%、7.14%,sICH发生率均为2.38%,死亡率均为2.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溶栓后再闭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