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Akt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494,共10页
为研究Akt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前后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应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中华绒螯蟹Akt(命名为Es Akt)的全长为2 200 bp的c DNA序列,包括159 bp的5′非翻译区(5′-UTR)、496 bp的3′非翻译区(3′-UTR)和长度为1545 bp编码51... 为研究Akt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前后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应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中华绒螯蟹Akt(命名为Es Akt)的全长为2 200 bp的c DNA序列,包括159 bp的5′非翻译区(5′-UTR)、496 bp的3′非翻译区(3′-UTR)和长度为1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蛋白质结构域分析显示Es Akt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3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Es Akt与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的Akt序列一致性都为0.889,在系统发育树中节肢动物Akt形成一个分支。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Es Akt在性成熟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及幼体不同蜕壳时期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Es Akt在性成熟个体的肝胰腺、眼柄、表皮、卵巢、精巢、心脏、螯足、鳃、三角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眼柄和精巢中表达量较高,肝胰腺中表达量最低。在幼体不同蜕壳时期不同部位的肌肉中,Es Akt表达量变化不同,步行足肌肉组织中Es Akt m RNA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腹部肌肉组织中Es Akt m RNA水平在蜕壳前晚期D3~D4期表达量显著高于蜕壳后A^B期和蜕皮间期C期。螯足肌肉在蜕壳前晚期D3~D4期急剧下调,蜕壳后A^B期开始表达量显著升高,直至蜕皮间期C期。研究表明,Es Akt在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与蜕壳周期密切相关,说明Es Akt参与中华绒螯蟹蜕壳诱导的肌肉萎缩、生长及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akt基因 基因克隆 肌肉生长 蜕壳
下载PDF
AKT基因介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喻兆阳 何阳 +1 位作者 罗伟 李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含有AKT/SB基因质粒的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FVB/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15),对照组(n=5),治疗组(n=5)。正常组与模型组分别给予尾静脉高压注射生理盐水和AKT... 目的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含有AKT/SB基因质粒的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FVB/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15),对照组(n=5),治疗组(n=5)。正常组与模型组分别给予尾静脉高压注射生理盐水和AKT/SB质粒,于第1、2、3周分批处死,每批处理5只。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尾静脉高压注射AKT/SB质粒,第3周治疗组开始予以白藜芦醇灌胃(0.04g/kg),对照组予以等量0.5%CMC-Na溶液灌胃,第5周处死全部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检测小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血清ALT、AST、TG、TC水平及肝组织中脂肪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肝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用以评价不同组别小鼠的病理生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2周后就出现肝功能损伤,脂质代谢紊乱,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增加,并出现纤维化和明显的炎性浸润,且造模时间越长,病变程度越严重。治疗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相比,血清中ALT、AST、T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组织中脂肪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肝脏切片染色观察脂肪形成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方法在肝脏表达AKT基因,FVB/N小鼠在3周内可形成病变程度逐步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尾静脉高压注射法 FVB/N小鼠 akt基因
下载PDF
pEGFP-C1/Akt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霍鑫 冯金炜 +3 位作者 刘方峰 孔宏亮 严永吉 张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2-407,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肌肉注射转染pEGFP-C1/Akt的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制成双后肢缺血模型,双盲法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肌注经pEGFP—C1/Akt转染的MSCs)、非基因治疗组(肌注MSC... 目的 探讨经肌肉注射转染pEGFP-C1/Akt的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制成双后肢缺血模型,双盲法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肌注经pEGFP—C1/Akt转染的MSCs)、非基因治疗组(肌注MSCs)及对照组(肌注PBS液)。造模前、造膜后即刻及MSCs移植后1~7d内,每天用红外线皮温仪测定大鼠后肢皮温变化。28d时经动脉造影观察后肢血管生成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后肢毛细血管密度;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后肢肌肉组织中Akt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移植3d后基因治疗组大鼠后肢皮温升高明显。28d时经动脉造影观察基因治疗组后肢侧支血管生成明显;荧光显微镜观察有绿色荧光细胞在基因治疗组的内收肌和半膜肌分布。毛细血管密度:基因治疗组为(7.1±0.3)个/高倍镜,非基因治疗组为(4.2±0.4)个/高倍镜,对照组为(1.3±0.2)个/高倍镜,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及VEG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治疗组AktmRNA(2.44±0.14)和蛋白(1.12±0.13)及VEGFmRNA(1.11±0.11)和蛋白(0.97±0.1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基因治疗组AktmRNA(1.58±0.13)和蛋白(0.78±0.12)及VEGFmRNA(0.78±0.14)和蛋白(0.67±0.11)以及对照组AktmRNA(0.64±0.11)和蛋白(0.36±0.12)及VEGFmRNA(0.56±0.11)和蛋白(0.33±0.13)的表达水平(P〈0.01),后2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FP-C1/Akt体外转染骨髓MSCs促进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效果优于单纯MSCs治疗,为基因转染MSCs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akt基因 后肢缺血 血管生成
下载PDF
SCF对体外转染pEGFP-C1/Akt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kit、Akt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霍鑫 唐海燕 +5 位作者 孔宏亮 刘英 张宏伟 王欣 胡新华 张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克隆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Akt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和定位,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通过PI3-Akt途径对转染pEGFP-C1/Akt的MSCs中c-kit、Akt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切法将Akt重组于GF... 目的克隆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Akt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和定位,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通过PI3-Akt途径对转染pEGFP-C1/Akt的MSCs中c-kit、Akt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切法将Akt重组于GFP表达载体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后,将该重组质粒GFP/Akt及GFP空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骨髓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及在细胞中的分布;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pEGFP-C1和pEGFP-C1/Akt转染MSCs后对c-kit、Akt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pEGFP-C1/Akt转染MSCs后不同浓度SCF对c-kit、Akt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GFP/Akt基因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确认构建成功,并在MSCs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见pEGFP-C1转染后,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中;pEGFP-C1/Akt转染后,绿色荧光分布于细胞质中。与pEGFP-C1组相比较,pEGFP-C1/Akt转染组Akt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c-kit mRNA和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SCF后其能增强实验组(SCF+pEGFP-C1/Akt)和对照组(SCF+pEGFP-C1)中c-kit、Akt及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且随着SCF的浓度增高该作用则越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Akt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强(P<0.01)。结论成功构建GFP/Ak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在MSCs中表达,可诱导Akt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SCF可能通过PI3/Akt途径刺激c-kit、Akt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akt基因 干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Akt基因对肌肉细胞发育的表观调控 被引量:4
5
作者 侯伟媛 张云生 +1 位作者 牛华锋 辛亚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共4页
Akt是真核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代谢和细胞运动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论文从Akt结构与功能、Akt调控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Akt调控表观修饰、肌细胞分化与组蛋白甲基化、Akt调控成肌细胞基因表达、... Akt是真核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代谢和细胞运动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论文从Akt结构与功能、Akt调控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Akt调控表观修饰、肌细胞分化与组蛋白甲基化、Akt调控成肌细胞基因表达、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论述了Akt基因对肌肉细胞发育的表观调控,以期为畜禽肌肉发育和分化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细胞发育 表观调控
下载PDF
AKT通过调控FASN的脂质代谢促进小鼠肝脏肿瘤的形成 被引量:3
6
作者 喻兆阳 薛慧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使用尾静脉高压注射基因转染技术将不同质量AKT基因转染至FVB/N小鼠肝脏,探讨不同AKT表达量对AKT/Ras介导的小鼠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随机将6周龄雌性FVB/N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尾静脉高压注射空载体质粒,模型组A尾静脉高压注射75μg AKT... 使用尾静脉高压注射基因转染技术将不同质量AKT基因转染至FVB/N小鼠肝脏,探讨不同AKT表达量对AKT/Ras介导的小鼠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随机将6周龄雌性FVB/N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尾静脉高压注射空载体质粒,模型组A尾静脉高压注射75μg AKT、75μg Ras质粒,模型组B尾静脉高压注射150μg AKT质粒、75μg Ras质粒.并在小鼠造模后第2、4、6周处死小鼠,记录体质量并取肝脏组织称肝质量,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观察并记录肝癌生长情况.最后检测小鼠肝脏AKT、p-AKT、FASN和Ras的表达情况,并检测3组小鼠肝脏脂肪累积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2周时模型组A与模型组B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有肝功能损伤,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模型组小鼠肝脏均形成肿瘤,但模型组A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肿瘤结节数量和大小明显低于模型组B小鼠.AKT基因可明显增加小鼠肝脏组织FASN的表达,并提高小鼠肝脏组织脂质累积量,促进小鼠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高压注射转染技术 akt基因 RAS基因 脂质累积
下载PDF
荷载Akt基因的PEG-PLGA/DOPE纳米粒的制备及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芳 张兆成 +9 位作者 刘红芝 吴健 陈彦 付燕燕 戚大石 李小翠 牛坚 赵子明 温相如 宋远见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荷载Akt基因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PEG-PLGA/DOPE)纳米粒(Akt-NPs)对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荷载Akt基因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PEG-PLGA/DOPE)纳米粒(Akt-NPs)对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PEG-PLGA/DOPE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全脑I-R组(B组)、I-R+Akt-NPs组(C组)和I-R+空载PEG-PLGA/DOPE纳米粒组(D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全脑I-R后5d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O-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制备的纳米粒能够较好地荷载Akt基因。I-R后5d时,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HO-1表达减少(P<0.05),Caspase-3表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HO-1表达增加(P<0.05),Caspase-3表达减少(P<0.05)。结论 Akt-NPs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作用与上调HO-1和下调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纳米粒 akt基因 血红素加氧酶1 缺血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水产动物Akt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 孙景贤 +4 位作者 常亚青 崔东遥 李莹莹 李开全 湛垚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2-609,共8页
Akt(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是一种丝氨酸(Ser)或苏氨酸(Thr)蛋白激酶,也称为蛋白激酶B(PKB),可以磷酸化多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细胞免疫应答、细胞代谢调控、细胞发育及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水... Akt(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是一种丝氨酸(Ser)或苏氨酸(Thr)蛋白激酶,也称为蛋白激酶B(PKB),可以磷酸化多种转录因子,在细胞增殖、细胞免疫应答、细胞代谢调控、细胞发育及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水产动物Akt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资料尚缺乏,本研究中就近年来水产动物Akt基因的序列特征、进化特点、参与的主要通路,以及参与调控鱼类的胚胎发育过程、甲壳类与贝类的免疫防御过程等生物功能等进行综述,指出今后可利用同源克隆或基因组数据挖掘技术获得更多水产动物的Akt基因信息,以便系统和全面地了解该基因在水产动物中的系统进化特点和规律,深入探究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水产动物的Akt基因的响应规律及该基因与其下游靶基因的互作机制,进一步筛选和挖掘能够调控水产动物Akt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充分认识和利用水产动物Ak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蛋白激酶B 水产动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AKT基因被RNA干扰抑制后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文 胡明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6期1-2,共2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卵巢癌SKOV3细胞中AKT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与RNA干扰组三组,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法检测并评价AKT基因干扰后...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阻断卵巢癌SKOV3细胞中AKT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组与RNA干扰组三组,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法检测并评价AKT基因干扰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RNA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载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法检测结果显示,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率高达到(79.52±2.31)%,较对照组与空白载体组明显升高,约是空白载体组与对照组的3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AK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可有效地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是卵巢癌的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卵巢癌 SIRNA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Texel和乌珠穆沁绵羊妊娠中后期胎儿背最长肌中AKT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宁 陆健 +4 位作者 任航行 魏彩虹 张莉 赵福平 杜立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5,共6页
选择绵羊胎儿期骨骼肌中表达稳定性高的内参基因,探讨AKT基因在绵羊妊娠中后期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以Texel和乌珠穆沁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DHC、YWHAB、RPLPO、RPS18、B2M 5个内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 选择绵羊胎儿期骨骼肌中表达稳定性高的内参基因,探讨AKT基因在绵羊妊娠中后期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以Texel和乌珠穆沁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DHC、YWHAB、RPLPO、RPS18、B2M 5个内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AKT基因mRNA丰度在其胎儿期70、85、100、120和135 d间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在品种间和不同生长阶段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5个内参基因的定量结果经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处理,表达稳定性由高到低排序为RPS18>RPLPO>SDHC>B2M>YWHAB,确定用RPLPO、RPS18和SDHC 3个基因校正绵羊胎儿期不同生长阶段的目的基因表达量。在5个发育阶段中,两个品种绵羊胎儿AKT基因表达模式有一定差异,AKT表达量在Texel绵羊85和120 d时均有明显的增加,而在乌珠穆沁绵羊的100 d时出现1个表达峰,这与试验对两品种绵羊组织学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印证了Texel绵羊在85和120 d以及乌珠穆沁绵羊在100 d时存在肌发生波的推测。以上结果初步揭示绵羊妊娠中后期生长发育过程中AKT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AKT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el绵羊 乌珠穆沁绵羊 akt基因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发育表达模式
下载PDF
山茱萸纳米制剂对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鸿飞 王明富 +1 位作者 梁立春 张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山茱萸纳米制剂对自然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衰老小鼠(11~12月龄)、青年小鼠(2~3月龄)为研究对象,灌服山茱萸纳米制剂,采用RT-PCR方法检测akt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 目的:探讨山茱萸纳米制剂对自然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衰老小鼠(11~12月龄)、青年小鼠(2~3月龄)为研究对象,灌服山茱萸纳米制剂,采用RT-PCR方法检测akt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表达量较青年小鼠低,山茱萸纳米制剂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山茱萸纳米制剂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的表达,使衰老小鼠脑组织akt基因mRNA表达趋于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衰老小鼠 akt基因
下载PDF
鸡Akt基因mRNA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曼玲 吴润 +5 位作者 于宏伟 万学瑞 刘磊 刘霞 张小丽 贾晓蕊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8-764,共7页
为快速检测鸡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鸡Akt基因mRNA的定量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原鸡Akt基因和鸡β-acti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DF-1细胞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并... 为快速检测鸡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建立鸡Akt基因mRNA的定量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原鸡Akt基因和鸡β-acti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DF-1细胞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并将纯化后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质粒pMD18-Akt和pMD18-β-actin。分别以重组质粒pMD18-Akt和pMD18-β-actin为标准品建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建立的RT-PCR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特异的单个峰,能够对样品进行稳定可靠的定量检测。采用本方法检测DF-1-PrP和DF-1-count细胞系的Ak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前者为1.656 9×103,后者为2.257 4×102,DF-1-PrP细胞系的Akt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DF-1-cont细胞系(P<0.01),说明PrPC及Akt在DF-1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鸡Akt RT-PCR检测方法能够通过对Akt基因的转录量进行检测而评价鸡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pLenti6-Akt shRNA真核表达载体
13
作者 何敏 赵学芹 +2 位作者 李曼 庄俊华 黄宪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5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靶向人Akt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验证该载体能否下调Akt基因的mRNA水平。方法以Akt基因为靶点设计两条具有短发卡结构的shR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后克隆入pENTR/U6入门表达载体(pENTR/... 目的应用Gateway技术构建靶向人Akt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验证该载体能否下调Akt基因的mRNA水平。方法以Akt基因为靶点设计两条具有短发卡结构的shR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后克隆入pENTR/U6入门表达载体(pENTR/U6-Akt1,pENTR/U6-Akt2);转化E.coliTOP10菌株,挑取阳性菌落进行菌落PCR和测序鉴定;利用Gateway技术进行LR位点特异性重组,将shRNA导入目的表达载体pLenti6/Block-it DEST Vector,再行测序鉴定(pLenti6-Akt1,pLenti6-Akt2);将重组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提取RNA,RT-PCR检测重组质粒对mRNA水平的抑制效果。结果经菌落PCR和DNA测序鉴定:pENTR/U6-Akts入门载体和pLenti6-Akts目的表达载体中插入片段的序列正确,RT-PCR结果表明将shRNA分别转染HepG2细胞后,Akt的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其中1#shRNA比2#shRNA抑制效果明显。结论利用Gateway技术成功构建了靶向人Akt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为以Akt基因为靶点的肝癌基因治疗方案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短发卡RNA GATEWAY HEPG2细胞 遗传载体
下载PDF
AKT靶向m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建光 李湘楚 +1 位作者 何小飞 于红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3-5,共3页
目的构建靶向AKT基因的m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两条针对AKT基因的特异性miRNA干扰序列,与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纯化并鉴定后转染BGC-823细... 目的构建靶向AKT基因的m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转染胃癌BGC-823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两条针对AKT基因的特异性miRNA干扰序列,与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纯化并鉴定后转染BGC-823细胞,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鉴定重组体对AKT基因表达的干扰效果。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针对AKT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构建成功,BGC-823细胞转染该质粒后AKT mRNA及AKT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AKT靶向m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其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MICRORNA RNA干扰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转染Akt基因对缺血性心脏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琳 李东野 +4 位作者 夏勇 张卓琦 潘德峰 朱红 杨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研究转染基因Akt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提取人Akt质粒,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心肌细胞。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B)组、Akt基因(C)组、阳离子脂质体空载体(D)组和Akt抑制剂(E)组;各... 目的研究转染基因Akt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提取人Akt质粒,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心肌细胞。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照(B)组、Akt基因(C)组、阳离子脂质体空载体(D)组和Akt抑制剂(E)组;各组进行模拟缺血-再灌注后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及Akt、Bcl-2、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C组LDH含量较B组、D组和E组明显减少(P<0.05),细胞活性高(P<0.05),细胞凋亡率低(P<0.05),Akt、Bcl-2与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转染Akt基因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基因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不同负载的DC-CIK联合5-FU治疗方案对结肠癌HT-29细胞移植瘤裸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虎林 崔晓旭 +3 位作者 冯青青 时珊珊 姚文腾 司玉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8-1323,共6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5-氟尿嘧啶(5-FU))并加载CD133^+HT-29细胞的裂解液或RNA,对裸鼠结肠癌细胞HT-29移植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系,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移植瘤...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5-氟尿嘧啶(5-FU))并加载CD133^+HT-29细胞的裂解液或RNA,对裸鼠结肠癌细胞HT-29移植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系,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分别注射无抗原加载的DC-CIK、5-FU+DC-CIK、R+DC-CIK(加载CD133^+细胞总RNA)、L+DCCIK(加载CD133^+细胞裂解液)、5-FU及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绘制裸鼠生长曲线;治疗结束2 d后采用颈髓离断法处死裸鼠并测定瘤体积和体质量。q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AKT mRNA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R+DC-CIK组、L+DC-CIK组、5-FU+DC-CIK组裸鼠体质量呈现总体平稳上升,而DC-CIK组与5-Fu组体质量逐渐下降;R+DC-CIK组、5-FU+DC-CIK组、L+DC-CIK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加载裂解液和RNA联合化疗比单独给予5-Fu化疗和DC-CIK治疗对移植瘤组织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影响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不同负载的DC-CIK或其与5-FU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化疗,其机制之一与下调AK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 结肠癌 HT-29细胞 干细胞 akt基因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寒冷环境下鱼类抗寒抗冻的细胞内在机制探讨
17
作者 时昕晔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63-169,共7页
研究黑鲷抗冻关键基因家族,以进一步了解鱼类相关基因的结构及功能,为后续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奠定基础。基于已有的基因家族成员,从黑鲷的基因组中筛选了AKT、CK的基因家族成员,对其分子质量、等电点、motif结构、保守结构... 研究黑鲷抗冻关键基因家族,以进一步了解鱼类相关基因的结构及功能,为后续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奠定基础。基于已有的基因家族成员,从黑鲷的基因组中筛选了AKT、CK的基因家族成员,对其分子质量、等电点、motif结构、保守结构域等进行分析,并与近缘物种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鱼类的AKT基因家族蛋白保守性较高,AKT序列单独聚为一支,其中AKT1、AKT3和同为鲷科的金头鲷亲缘关系最近,二者又共同和同为鲈形目的大黄鱼聚为一支;AKT2虽然和鱼类聚为一支,但和其他鱼类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在黑鲷中鉴定出肌型肌酸激酶(mck)和脑型肌酸激酶(bck)2种同功酶,二者长度和分子量基本一致,且都包含creatine kinase结构域,其中哺乳动物的mck和bck均与鱼类的bck亲缘关系较近,但和鱼类相比又自成一支。在mck中,黑鲷与金头鲷具有较紧密的亲缘关系,而bck中,黑鲷与大黄鱼亲缘关系最近,相比于其他鱼类,又单独聚为另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信号通路 低温感受器 基因家族 akt基因 CK基因
下载PDF
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李秀男 曹贵方 +4 位作者 乌达巴拉 田瑛 何亭漪 李彩新 杨燕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第3期25-29,41,共6页
[目的]利用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检测与分析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5代内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添加10-8 mol/L的雌二醇(以等... [目的]利用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检测与分析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5代内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添加10-8 mol/L的雌二醇(以等量培养基替代雌二醇作为对照组)作用0、1.0、1.5、2.0、2.5、3.0、3.5、4.0、4.5、5.0 h后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添加10-8 mol/L雌二醇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作用0 h相比,pik3r3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量(P<0.05)在雌二醇作用1.5 h时达到最高峰,Akt、mapk3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量(P<0.05)在雌二醇作用2.5 h时达到最高峰。雌二醇作用3.0 h时,pik3r3、Akt、mapk3基因的mRNA表达量相比0 h都显著(P<0.05)提高。[结论]输卵管上皮细胞中pik3r3、Akt、mapk3基因的表达受到雌二醇调控。高浓度雌激素促进pik3r3、Akt、mapk3基因的高表达,这可能与生殖道的天然防御有关,并可能通过该途径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输卵管上皮细胞 pik3r3基因 akt基因 mapk3基因
下载PDF
AKT1基因过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建立
19
作者 余云生 沈振亚 +6 位作者 郭世强 虞桂平 叶文学 黄浩岳 陈一欢 华菲 章传凯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504-2506,F0002,共4页
目的使用慢病毒系统建立AKT1基因过表达的稳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扩增AKT1cDNA基因,并构建AKT1-cDNA表达载体,再结合穿梭质粒pCDH1-AKT1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进行扩增后,使用慢病毒转染系统进行基因重组,并以其为载体转染猪的骨髓间... 目的使用慢病毒系统建立AKT1基因过表达的稳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扩增AKT1cDNA基因,并构建AKT1-cDNA表达载体,再结合穿梭质粒pCDH1-AKT1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进行扩增后,使用慢病毒转染系统进行基因重组,并以其为载体转染猪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荧光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AKT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取的cDNA为AKT1的蛋白质编码功能区基因。293T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90%以上。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稳转细胞的AKT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原代细胞。结论成功构建AKT1-cDNA表达载体;通过使用慢病毒系统,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长期稳定过表达AK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akt基因
原文传递
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王强 黎冉冉 +3 位作者 张彬 程道博 赵立群 徐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 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组织、20 例癌旁组织中PI3K(SP法)和Akt(PV法)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性别、... 目的 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两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组织、20 例癌旁组织中PI3K(SP法)和Akt(PV法)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转移的关系和两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SCC中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分别为77.5%(31/40)和65.0%(26/40),与对照组(食管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间表达呈正相关(r=0.358,P<0.05). 结论 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分化程度、转移情况相关,提示PI3K和Akt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 akt蛋白 食管鳞癌组织 食管鳞状细胞癌 蛋白表达 食管癌发生 发生发展 癌旁组织 免疫组化法检测 统计学意义 正常组织 分化程度 发展过程 表达水平 比较差异 akt基因 正相关 高表达 对照组 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