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tical role of bicarbonate and bicarbonate transporters in cardiac fun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ong-Sheng Wang Yamei Chen +1 位作者 Kanimozhi Vairamani Gary E Shull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4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Bicarbonate is one of the major anions in mammalian tissues and extracellular fluids. Along with accompanying H+, HCO3- is generated from CO2 and H2 O, either spontaneously or via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ic an... Bicarbonate is one of the major anions in mammalian tissues and extracellular fluids. Along with accompanying H+, HCO3- is generated from CO2 and H2 O, either spontaneously or via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ic anhydrase. It serves as a component of the major buffer system, thereby playing a critical role in pH homeostasis. Bicarbonate can also be utilized by a variety of ion transporters, often working in coupled systems, to transport other ions and organic substrates across cell membranes. The functions of HCO3- and HCO3--transporters in epithelial tissue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but their functions in heart are less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review studies of the identitie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Cl-/HCO3- exchangers and Na+/HCO3-cotransporters of the SLC4 A and SLC26 A families in heart. We also present RNA Seq analysis of their cardiac mRNA expression levels.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slc4a3(AE3) is the major Cl-/HCO3- exchanger and plays a protective role in heart failure, and that Slc4a4(NBCe1) is the major Na+/HCO3- cotransporter and affects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In addition,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HCO3- has a positive inotropic effect in the perfused heart that is largely independent of effects on intracellular Ca2+. The importance of HCO3- in the regulation of contractility is supported by experiments showing that isolated cardiomyocytes exhibit sharply enhanced contractility, with no change in Ca2+ transients, when switched from Hepes-buffered to HCO3-- buffered solutions.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HCO3- and HCO3--handling protein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4 SLC26 Slc26a6 ae1 ae2 NBCn1
下载PDF
TRIP钢相变平衡温度A_(e3)和A_(e1)的计算
2
作者 王平 孟令友 游凯 《物理测试》 CAS 2011年第3期12-15,共4页
采用超组元模型和LFG模型,计算了TRIP钢的碳在γ/α相界面处奥氏体侧的平衡浓度xγC/α、先共析铁素体相变驱动力ΔGγ→α+γ1和珠光体相变驱动力ΔGγ→α+cem以及相变平衡温度Ae3和Ae1,并分析了不同热变形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计算TRI... 采用超组元模型和LFG模型,计算了TRIP钢的碳在γ/α相界面处奥氏体侧的平衡浓度xγC/α、先共析铁素体相变驱动力ΔGγ→α+γ1和珠光体相变驱动力ΔGγ→α+cem以及相变平衡温度Ae3和Ae1,并分析了不同热变形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计算TRIP钢未变形条件下的相变平衡温度Ae3和Ae1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显示了本文相变热力学计算的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超组元模型 LFG模型 ae3 ae1
原文传递
Protective Effect of <i>Aloe vera (Aloe barbadensis</i>Miller) on Erythrocytes Anion Transporter and Oxidative Change
3
作者 Sergio Mazzulla Settimio Sesti +3 位作者 Anita Schella Ida Perrotta Adelaide Anile Saverio Drogo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12期1697-1702,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Aloe barbadensis Miller (Aloe vera) on oxidative damage and Anion Exchanger 1 (AE1, also known as Band 3) expression in human erythrocytes ex...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Aloe barbadensis Miller (Aloe vera) on oxidative damage and Anion Exchanger 1 (AE1, also known as Band 3) expression in human erythrocytes exposed to the water soluble free radical initiator 2.2’-azobis-2-amidinopropano dihydrochloride (AAPH). In addition,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as catechin equivalent and the variou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to natural and synthetic standard antioxidants such as BHA and ascorbic acid. Since Aloe vera extract did not cause a consumption of the cytosolic antioxidant, glutathione (GSH) when it was direct incubated with GSH in basic aerated aqueous solu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Aloe vera extract does not proceed auto oxidation at this experimental condition. Furthermore, Aloe vera extract prevent the consumption of GSH, in radical treated RBCs. It also inhibit consumption of GSH when it was direct incubated with AAPH. Aloe vera gel extract inhibits the generation of 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and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Aloe vera extract was shown the similar reducing power than standards BHT and ascorbic acid. Biochemical analysis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AAPH-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creased the susceptibility of AE1 to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note, our data evidenced that Aloe vera treatment was able to partially restore the normal RBC membrane protein profile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s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Aloe vera gel extract that might be ascribed to a synergistic action of the bioactive compounds contained ther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1 Transporter In Vitro OXIDATIVE Damage ALOE barbadensis MILLER Antioxidant Red Blood Cells Membrane Protein Free Radicals
下载PDF
它怎么还叫“AE1”呢——AE1 MKIII音箱赏析有感
4
作者 李鹏展 《现代音响技术》 2003年第4期41-43,共3页
全新的设计理念。继一代名器AE1II音箱之后,ACOUSTIC ENERGY公司在高端音响产品领域的研发设计工作便“沉寂“下来了。有一些发烧友甚至认为:继AE100和水晶一号在音响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AE公司今后或许不会在高端音响产品领域再搞... 全新的设计理念。继一代名器AE1II音箱之后,ACOUSTIC ENERGY公司在高端音响产品领域的研发设计工作便“沉寂“下来了。有一些发烧友甚至认为:继AE100和水晶一号在音响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AE公司今后或许不会在高端音响产品领域再搞什么研发设计的工作了,他们将会把工作的重点全部投放在平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但在去年底,我们终于看到了据说是AE公司经过三年的潜心研发设计,新近推出上市的一款高端音响产品——AE1 MKIII音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公司 ae1 MKIII 音箱 MDF板 声音表现
下载PDF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血型糖蛋白Ac末端突变体
5
作者 吕凤祥 彭琳一 +1 位作者 王天英 傅国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93-495,498,共4页
目的 构建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A)c末端突变体 ,为GPAc末端与阴离子交换蛋白 1(AnionExchang er1,AE1)酸性c端域相互作用位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pM GPA Ct为基础质粒 ,利用TransformerTM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GPAc末端突变体pM GPA... 目的 构建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A)c末端突变体 ,为GPAc末端与阴离子交换蛋白 1(AnionExchang er1,AE1)酸性c端域相互作用位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pM GPA Ct为基础质粒 ,利用TransformerTM定点突变技术 ,构建GPAc末端突变体pM GPA L118F、pM GPA S119R。结果 经过测序证实突变成功。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GPAc末端的突变体 ,并证实TransformerTM定点突变方法具有简便、突变效率高等优点 ,是体外构建突变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突变 突变 血型糖蛋白A 阴离子交换蛋白1
下载PDF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坚 张仁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结蛋白、CD34、S-100蛋白、CD5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和CD99标记。结果两例均发生于男性,年龄分别为20岁和40岁,因发现胸骨柄上缘肿块6个月和左锁骨上肿块2个多月就诊。肿块呈球形和卵圆形,边界清楚,最大直径分别为5cm和3cm,切面呈灰白色,质地柔软。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3种成分混合组成。梭形细胞成分在2例中分别占到85%和70%,形态上类似纤维母细胞,多呈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排列。上皮细胞成分在两例中均占10%左右,形态上以非角化性鳞状上皮为主,可呈实性的小岛屿状、类似造釉细胞瘤的条索状和扩张的囊肿样排列,部分区域显示腺样分化,可见腺管形成。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成熟的脂肪组织呈不规则性分布,在两例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20%。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上皮细胞表达AE1/AE3、CK5、CK7、CK8和EMA,梭形细胞除CK外还表达波形蛋白、CD10和CD34,并部分表达α-SMA和calponin。两种细胞成分均不表达CK20、CD5、TTF-1、结蛋白、S-100蛋白、CD57、GFAP和CD99。结论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锁骨上和胸锁关节附近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是一种由上皮和肌上皮组成的混合性肿瘤,可能起自于His颈窦,采用鳃原基混合瘤来命名或许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性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临床病理学观察 胸腺瘤 异位 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calponin ae1/ae3 S-100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临床病理学特征 甲状腺转录因子 梭形细胞 细胞成分 CK20
原文传递
AE1/AE3免疫组化法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林照亮 吴盛州 +2 位作者 程春生 龚梅金 王玉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胃癌根治标本中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胃癌病人根治切除后阴性的淋巴结及胃周软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用S-P法进行AE1/AE3染色标记。结果64例118枚淋巴结中,根据HE染色阴性再经AE1/AE... 目的探讨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胃癌根治标本中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胃癌病人根治切除后阴性的淋巴结及胃周软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用S-P法进行AE1/AE3染色标记。结果64例118枚淋巴结中,根据HE染色阴性再经AE1/AE3标记发现,8例患者13枚淋巴结有微转移灶,病例总阳性率12.50%(8/64),淋巴结总阳性率11.02%(13/118)。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P<0.05),弥漫型胃癌微转移率(62.50%)明显高于肠型胃癌(5.3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AE1/AE3染色标记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诊疗及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1/ae3 胃癌 淋巴结 微转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微转移检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尤建权 马利林 +3 位作者 朱建伟 孙锦卫 于嘉伟 陈玉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早期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查。结果:34例...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早期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查。结果:34例中33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7.1%。由SLN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为93.9%(31/33),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100.0%(16/16),假阴性率为11.1%(2/18)。免疫组化法与常规HE法对SLN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免疫组化法共检出12枚/8例SLN存在微转移现象。结论: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免疫组化法较常规HE病理检查更为敏感,AE1/AE3免疫组化法能提高SLN微转移的检测,对确定临床分期、诊疗及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ae1/ae3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Ki-67与p53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薛仰群 王丽霞 +3 位作者 白玮 畅俊平 李丽 李素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9期610-612,共3页
目的分析Ki-67与p53蛋白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表面被覆细胞和间质多边形细胞中的表达以及Ki-67、p53蛋白与PSH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1例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21例标本Ki-67和CK8/1... 目的分析Ki-67与p53蛋白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表面被覆细胞和间质多边形细胞中的表达以及Ki-67、p53蛋白与PSH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1例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21例标本Ki-67和CK8/18蛋白表达,免疫双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9例p53和AE1/AE蛋白的表达。结果CK8/18和AE1/AE3定位于细胞膜,表达于表面被覆细胞;Ki-67与p53定位于细胞核,在两种细胞均见表达。其中Ki.67在表面被覆细胞中表达阳性率〈1%,在间质多边形细胞中阳性率为1%~10%;p53主要表达于间质多边形细胞(单信号6例),仅个别被覆细胞阳性(双信号3例)。结论PSH中的间质多边形细胞和表面被覆细胞具有形态和免疫表型的差异,间质多边形细胞的增殖指数和基因突变均高于被覆细胞,PSH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主要决定于间质多边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荧光抗体技术 生物学行为 ae1/ae3 P53 KI-67
原文传递
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春生 董卫国 +1 位作者 于皆平 罗和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探讨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胃癌根治标本中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胃癌根治切除后阴性的淋巴结及胃周软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用S-P法进行AE1/AE3染色标记。结果64例118枚淋巴结中,根据HE染色阴性再经AE1/AE3标... 目的探讨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胃癌根治标本中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胃癌根治切除后阴性的淋巴结及胃周软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用S-P法进行AE1/AE3染色标记。结果64例118枚淋巴结中,根据HE染色阴性再经AE1/AE3标记发现,8例患者1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12.5%(8/64),淋巴结总阳性率11.02%(13/118)。微转移与浸润深度有关,深层组织的微转移阳性率高于浅层(P<0.05),弥漫型胃癌微转移率(62.50%)明显高于肠型胃癌(5.36%),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胃癌周围阴性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AE1/AE3染色标记检测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1/ae3 胃癌 淋巴结 微转移
原文传递
Ki-67、AE1/AE3、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允 陈文山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Ki-67、AE1/AE3、p53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76例CRC患者癌组织标本,选取同病例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Ki-67、AE1/... 目的探讨Ki-67、AE1/AE3、p53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76例CRC患者癌组织标本,选取同病例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Ki-67、AE1/AE3、p53表达水平,分析三种蛋白表达水平与CRC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CRC患者癌组织中三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Ki-67、AE1/AE3、p53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RC患者癌组织中Ki-67、AE1/AE3、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同时Ki-67和AE1/AE3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直径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RC患者癌组织中Ki-67表达与AE1/AE3和p53表达呈正相关(rs=0.591、0.334,P<0.05);AE1/AE3表达和p53表达也呈正相关(rs=0.441,P<0.05)。结论CRC患者Ki-67、AE1/AE3、p53阳性表达水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之间有关,且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随CRC患者病情发展,这些指标出现异常表达,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I-67蛋白 ae1/ae3蛋白 P53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肿瘤微转移的相关研究及AE1/AE3在其中的价值
12
作者 张晨静 杨勇莉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436-441,共6页
在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大背景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逐年上升,在恶性肿瘤病灶局限、未发生转移时行医疗干预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或发现后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 在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大背景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逐年上升,在恶性肿瘤病灶局限、未发生转移时行医疗干预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早期发现恶性肿瘤或发现后进行精准有效的评估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利用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染色在鉴别肿瘤微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识别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未能识别的转移病灶;AE1/AE3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常被用作诊断上皮性肿瘤转移的分子标记物,HE染色可见肿瘤转移的淋巴结经AE1/AE3标记均为阳性,HE染色阴性的淋巴结中也可见AE1/AE3的部分表达,且在常规病理检测为阴性的淋巴结中,AE1/AE3阳性患者往往比阴性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更低的5年生存率。因此常规病理联合检测AE1/AE3表达有助于评估患者肿瘤分期和判断预后,进而能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期。本综述主要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常用的肿瘤转移检测方法以及分子标记物AE1/AE3在诊断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为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微转移可采用的方法和精准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淋巴结微转移 ae1/ae3 免疫组化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早期胃癌组织Galectin-3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力 李洪光 +1 位作者 董怀平 张延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Galectin-3的表达水平,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角蛋白AE1/AE3表达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析Galect...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Galectin-3的表达水平,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角蛋白AE1/AE3表达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析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5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7例患者13枚淋巴结发现AE1/AE3阳性细胞,总阳性率12.5%(7/56),淋巴结总转移率11.67%(14/120);Galectin-3免疫反应在不同病理亚型早期胃癌组织中程度不同,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早期胃癌组织中Galectin-3表达比无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早期胃癌组织中Galec-tin-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Galec-tin-3高表达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这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凝素-3 胃肿瘤/病理学 ae1/ae3 淋巴转移
下载PDF
我国平原与世居高原优秀竞走运动员血液MCT_1和AE_1 mRNA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俊强 田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5-47,共3页
以国家竞走队优秀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20 d低氧暴露前后血液酸碱调控能力的变化,并对世居高原与平原优秀竞走运动员酸碱调控能力的基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20 d高原适应未能引起优秀平原竞走运动员MCT1 ... 以国家竞走队优秀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20 d低氧暴露前后血液酸碱调控能力的变化,并对世居高原与平原优秀竞走运动员酸碱调控能力的基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20 d高原适应未能引起优秀平原竞走运动员MCT1 mRNA和AE1 mRNA含量发生明显改变;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AE1mRNA含量显著性高于平原运动员,说明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其红细胞运输能力优于平原运动员。结果提示,低氧环境对运动员的酸碱平衡调节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酸碱平衡调节方面,高原人群与平原人群存在遗传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T1 mRNA、ae1 MRNA 优秀竞走运动员 世居高原
原文传递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燕 吴崇明 王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利用玉米ae1和du1隐性纯和突变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8-2的杂交F1、F2代子粒为研究材料,通过单粒法测定子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用于分析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2代中具有ae1或者du1纯和突变的子粒表皮皱缩... 利用玉米ae1和du1隐性纯和突变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8-2的杂交F1、F2代子粒为研究材料,通过单粒法测定子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用于分析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2代中具有ae1或者du1纯和突变的子粒表皮皱缩,重量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在ae1与du1的杂交后代中,子粒的单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ae1与du1双突变并不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单突变的ae1和du1群体内各子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差异较大,说明遗传背景中存在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修饰基因,表明在选育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系时,应当重视遗传背景的选择和修饰基因的累加。采用单粒法技术对分离后代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选择,有利于积累高直链淀粉修饰基因,是选育子粒饱满、高粒重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ae1突变 du1突变 直链淀粉
下载PDF
Ae1-5180高直链淀粉玉米近等基因系农艺性状与子粒品质分析
16
作者 郭增辉 韩洁楠 +6 位作者 李冉 上官小川 刘仕缘 刘德斌 徐晶宇 李明顺 李新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选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目前,我国高直链淀粉玉米种质稀缺。显性Ae1-5180突变基因为直链淀粉扩充者ae的等位突变,对其育种应用研究鲜少报道。以10组优质玉米自交系及其Ae1-5180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通过... 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种选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目前,我国高直链淀粉玉米种质稀缺。显性Ae1-5180突变基因为直链淀粉扩充者ae的等位突变,对其育种应用研究鲜少报道。以10组优质玉米自交系及其Ae1-5180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植株农艺性状和子粒品质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全部Ae1-5180近等基因系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同时总淀粉及百粒重降低。近等基因系CA240/Ae1和CANS-1/Ae1直链淀粉含量高,且百粒重较高,农艺性状变化小,推测具有较高的潜在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ae1-5180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直链淀粉
原文传递
人卵巢组织中各种组织成分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君 吴国华 +1 位作者 罗桂香 王艳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目的研究人卵巢组织中不同组织成分的分布。方法对人卵巢组织中各种不同组织成分单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角蛋白抗原AE1/AE3阳性细胞存在于皮质内特别是卵泡周围,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球蛋白(Desmin)抗原存在于血管及黄体周... 目的研究人卵巢组织中不同组织成分的分布。方法对人卵巢组织中各种不同组织成分单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角蛋白抗原AE1/AE3阳性细胞存在于皮质内特别是卵泡周围,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球蛋白(Desmin)抗原存在于血管及黄体周围,而代表神经组织的S-100阳性细胞则主要分布髓质及卵泡周围。结论这一结果说明卵泡是卵巢组织中最重要的功能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 免疫组化研究 卵巢组织 组织成分 ae1/ae3 平滑肌肌动蛋白 蛋白抗原
下载PDF
染料法术中标记34例大肠癌前哨淋巴结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冒卫华 薛正俊 沈兵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探索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早期大肠癌中的应用及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染料法对34例大肠癌患者,在根治术中于肿瘤周围或基底部浆膜下注射亚甲蓝溶液2mL左右,识别和定位蓝染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 目的探索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早期大肠癌中的应用及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染料法对34例大肠癌患者,在根治术中于肿瘤周围或基底部浆膜下注射亚甲蓝溶液2mL左右,识别和定位蓝染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染色法(ELIVISION二步法)检查。结果34例大肠癌患者中33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7.1%。由SLN状态预测其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为93.9%(31/33),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100.0%(16/16),假阴性率为11.1%(2/18)。免疫组化与常规HE对SLN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免疫组化法共检出12枚18例SLN存在微转移现象。结论SLN能够较准确反映早期大肠癌的淋巴转移状况,免疫组化法较常规HE病理检查更为敏感,AE1/AE3免疫组化发能提高SLN微转移的检测,对确定临床分期诊疗及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利用超声造影示踪兔VX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丁炎 夏纪筑 +2 位作者 丁雅明 贺雪梅 白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通过与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示踪法比较,探讨超声造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前景。方法:建立兔VX2乳腺癌模型24只,皮下注射SonoVue,超声造影显像SLN,观察其造影增强情况;再经皮下注射MB示踪;行腋... 目的:通过与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示踪法比较,探讨超声造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前景。方法:建立兔VX2乳腺癌模型24只,皮下注射SonoVue,超声造影显像SLN,观察其造影增强情况;再经皮下注射MB示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切除SLN并行AE1/A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4只瘤兔超声造影检出回声均匀性增强的SLN 12个,回声不均匀性增强和部分充盈缺损的SLN 22个;MB示踪法检出SLN 32个;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SLN 38个。以手术切除为标准,超声造影的检出率(89.47%)与MB示踪法检出率(84.2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免疫组化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的敏感性(95.24%)与MB示踪法敏感性(91.3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特异性(84.62%)和准确性(91.18%)均明显高于MB示踪法特异性(26.67%)和准确性(65.79%)(P<0.05)。结论: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显像乳腺癌SLN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与MB示踪法比较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检测SLN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亚甲蓝示踪 ae1/ae3
下载PDF
DNA倍体上皮细胞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
20
作者 翟瑞芳 钟雨轩 张三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在子宫内膜癌转移阴性淋巴结中检测DNA倍体和上皮细胞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AE1/AE3)],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检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 目的在子宫内膜癌转移阴性淋巴结中检测DNA倍体和上皮细胞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AE1/AE3)],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检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共收集427枚转移阴性淋巴结,分别用全自动细胞DNA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倍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E1/AE3。结果 (1)在427枚转移阴性淋巴结中,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等组内进行比较,上述指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比较无转移组淋巴结与转移组阴性淋巴结发现,2组阴性淋巴结中DNA异倍体表达率、AE1/AE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427枚转移阴性淋巴结中,43枚(10.1%)DNA异倍体表达阳性,39枚(9.1%)AE1/AE3表达阳性,DNA倍体与AE1/AE3在转移阴性淋巴结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检测,可显著提高淋巴结的微转移检出率(P<0.05)。结论在转移组阴性淋巴结较无转移组淋巴结中,可能更容易找到早期发生的微转移灶。在转移阴性淋巴结中,DNA异倍体与AE1/AE3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检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多倍性 DNA 淋巴转移 ae1/ae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