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蛎壳粉废弃物负载CuCl_2作为高效、廉价以及可回收催化剂合成炔胺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兴泉 陈会新 朱荣俊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06-2013,共8页
发展了一种经济、简单的海蛎壳粉负载的CuCl2异相催化剂OSP-CuCl2,用来催化醛-炔-胺之间的A3偶联反应.OSP-CuCl2容易通过简单的方法从海蛎壳粉以及CuCl2制备,且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可循环回收性.在微波辅助以及无溶剂条件下,以... 发展了一种经济、简单的海蛎壳粉负载的CuCl2异相催化剂OSP-CuCl2,用来催化醛-炔-胺之间的A3偶联反应.OSP-CuCl2容易通过简单的方法从海蛎壳粉以及CuCl2制备,且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可循环回收性.在微波辅助以及无溶剂条件下,以OSP-CuCl2为催化剂,能够以高产物收率制备出一系列炔胺类化合物.OSP-CuCl2可通过简单的过滤方式进行回收,并至少可循环使用6次.初步放大实验表明,炔胺类化合物能够以150 mmol的规模制备(87%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胺类化合物 A3偶联反应 海蛎壳废弃物 微波辐射 绿色化学
下载PDF
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的^13C NMR定量研究
2
作者 李芳 赵应声 +1 位作者 雷爱文 刘买利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1-469,共9页
利用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增强的13C NMR方法对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定量监测.通过制作浓度曲线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实验表明,同一物质各个共振峰的NOE增强倍数基本不变.结果证实了... 利用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增强的13C NMR方法对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定量监测.通过制作浓度曲线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实验表明,同一物质各个共振峰的NOE增强倍数基本不变.结果证实了几个主要反应物和产物的含量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这些物质同属一个反应过程,为早期提出的反应机理(Zhao Y S,et al.J Am Chem Soc,2006,128:15 048-15 049)提供了实验证据.说明13C NMR能准确地提供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信息,是化学反应机理的有效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NMR 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 反应机理 实时 定量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植入Zr-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r-MOF)用于催化水介质中的A^3-偶联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金萍 凌红亚 李和兴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水热条件下,ZrCl4与2,2'-联吡啶-5,5'-二甲酸(dipydc)配位聚合形成Zr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r-MOF).将HAuCl4乙醇溶液引入Zr-MOF中,Au3+离子被原位还原得到Au/Zr-MOF催化剂.由于高度分散的极细的金纳米粒子以及底物在催化剂微... 水热条件下,ZrCl4与2,2'-联吡啶-5,5'-二甲酸(dipydc)配位聚合形成Zr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r-MOF).将HAuCl4乙醇溶液引入Zr-MOF中,Au3+离子被原位还原得到Au/Zr-MOF催化剂.由于高度分散的极细的金纳米粒子以及底物在催化剂微孔孔道中的吸附和扩散,Au/Zr-MOF催化剂在各种水介质的A3-偶联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活性.该催化剂便于回收和套用,在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Zr-MOF催化剂 A3-偶联反应 水介质 绿色有机合成
原文传递
CuI催化的A^(3)-偶联反应合成邻羟基苯基丙炔胺类化合物的研究
4
作者 樊陈莉 谢吉娜 +2 位作者 惠文杰 陈浩宇 何心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丙炔胺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多个反应位点而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发展了一种CuI催化的水杨醛、四氢吡咯和末端炔的A^(3)-偶联反应合成邻羟基苯基丙炔胺衍生物的方法。水杨醛和芳基乙炔中无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均能较... 丙炔胺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多个反应位点而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发展了一种CuI催化的水杨醛、四氢吡咯和末端炔的A^(3)-偶联反应合成邻羟基苯基丙炔胺衍生物的方法。水杨醛和芳基乙炔中无论是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均能较好的适用于该反应,且水杨醛中含有多个取代基时也能得到相应的目标产物,并利用^(1)H,^(13)C NMR和HRMS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合成效率高和取代基容忍性好等优点,为邻羟基苯基丙炔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偶联反应 丙炔胺 水杨醛 苯乙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