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毒素与肝硬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继强 《肝脏》 1998年第3期37-39,共3页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胞壁外膜外叶中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其成分为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s,LPS),由类脂A(1ipid A),核心寡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链组成。O-特异性多糖链是LPS分子的血清学和免疫学决定簇结构。类脂A则是一种特殊类型...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胞壁外膜外叶中的一种大分子物质,其成分为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s,LPS),由类脂A(1ipid A),核心寡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链组成。O-特异性多糖链是LPS分子的血清学和免疫学决定簇结构。类脂A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磷脂,系内毒素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LPS 肝硬化 类脂A 糖链 特异性 特殊类型 革兰阴性细菌 活性部位 决定簇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突变对乙型肝炎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瑞 李荣成 +7 位作者 朱凤才 李艳萍 刘社兰 张现臣 王升启 梁争论 李河民 庄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对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检测HBV“a”决定簇16种热点突变的基因芯片,并用克隆测序对芯片检...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对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检测HBV“a”决定簇16种热点突变的基因芯片,并用克隆测序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基因芯片法检测47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和323例阻断成功的母亲样本。结果克隆测序证明,基因芯片法具有特异性。应用该法检测发现,野生株(阳性率为78.66%)仍为主要流行株,依次为126A(11.27%)、145R(5.76%)、126S-1(5.28%)、126S-2(4.56%)、129H(1.20%)、144A(0.72%)、129R(0.24%),但126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突变(P值均<0.01)。阻断失败组母婴均感染的样本与阻断成功组的126A、126S-1、126S-2和145R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乙肝疫苗可阻断126A、126S和145R突变株的母婴传播,目前毋需研制针对126和145位点突变的新型乙肝疫苗,但需加强对突变株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芯片 “a”决定簇 突变
原文传递
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病毒S基因“a”决定簇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权 黄建国 +3 位作者 雷延昌 黄红平 杨燕 杨东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30例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30例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60例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55例adw血清亚型,其中8例HBV S基因发生氨基酸置换;直接测序检测的已免疫和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S基因氨基酸置换频率分别为20.0%和6.7%,感染基因变异株的患儿发病年龄明显偏大,其疫苗免疫年限均较长。结论本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毒株主要为adw血清亚型;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基因变异株病毒感染有随疫苗免疫年限延长而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地区 儿童 乙型肝炎 病毒S基因 “a”决定簇 基因变异 HBV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SARS病毒表面蛋白抗原决定簇的免疫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月丹 谢雍 陈慰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70-71,共2页
SARS病毒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冠状病毒 ,其表面蛋白可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导致人类发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等疾病。通过免疫信息学的方法 ,我们对该病毒的表面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SARS病毒与常见的人类冠状病毒相比 ... SARS病毒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冠状病毒 ,其表面蛋白可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导致人类发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等疾病。通过免疫信息学的方法 ,我们对该病毒的表面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SARS病毒与常见的人类冠状病毒相比 ,其编码的表面蛋白中可以被人类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明显改变和减少。由此表明 ,SARS病毒引起人类发生严重疾病的原因可能与该病毒逃避机体免疫识别有关。因此 ,利用免疫信息学分析SARS病毒特有的或免疫应答比较强的决定簇 ,从中找到抗原肽疫苗的候选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表面蛋白抗原 决定簇 免疫信息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HBVS基因“a”抗原决定簇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钟熙 梁争论 +3 位作者 李艳萍 李荣成 李河民 张华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垂直传播 乙型肝炎疫苗 阻断失败 HBV S基因“a”抗原 决定簇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用单克隆抗体分析HBsAg的多肽及a决定簇的表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佑春 李河民 胡宗汉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Western-Blot发现,多克隆抗-HBs抗体及单克隆抗体B_(13),A_1均识别24kd及27kd两条多肽带,而单克隆抗体B_6,B_9及B_(12)只识别24kd,不识别27kd的多肽带。用这几株单克隆抗体对不同来源HBsAg a决定簇的表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 通过Western-Blot发现,多克隆抗-HBs抗体及单克隆抗体B_(13),A_1均识别24kd及27kd两条多肽带,而单克隆抗体B_6,B_9及B_(12)只识别24kd,不识别27kd的多肽带。用这几株单克隆抗体对不同来源HBsAg a决定簇的表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源、重组CHO细胞表达及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与重组酵母表达的HBsAg在结合单克隆抗体A_1、B_6及B_9的密度上有数量的差别,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决定簇 单克隆抗体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reS1合成肽制备PreS1抗体及其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秋玲 张晶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794-795,F003,共3页
关键词 PRES1 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合成肽 HBV复制 蛋白 决定簇 S1基因 免疫原 基因组
下载PDF
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位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新铭 李文琦 +5 位作者 李益民 阎伟 高鸿瑞 谢溱 蔡玲民 彭学芳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 本文报告获得28株分泌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均为抗HBsAg“a”决定簇抗体。产生鼠IgM抗体的有一个细胞系;IgG1 18个系;IgG 2a 1个系;IgG 2b 6个系;IgG 3两个系。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法测定了其中24种McAb的交互抑制现象。24种McAb可分为10个不同的抑制群。并对这种简单易行的位阻分析方法在实用中的价值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 单克隆抗体 抗HBSAG 杂交瘤细胞系 IgM抗体 血凝抑制法 IgG MeAb McAb 决定簇
下载PDF
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VS基因“a”决定簇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伟烈 杨湛 +3 位作者 魏绍静 谭奕洲 唐漾波 肖春花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HBsAg和抗-HBs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VS基因“a”决定簇序列特征。方法巢式PCR法扩增4例HBsAg和抗-HBs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VS基因,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对获得的“a”决定簇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PCR扩增产... 目的分析HBsAg和抗-HBs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VS基因“a”决定簇序列特征。方法巢式PCR法扩增4例HBsAg和抗-HBs双阳性乙型肝炎患者HBVS基因,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对获得的“a”决定簇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表明,4例患者HBV“a”决定簇低保守区各有1个氯基酸位点显示多态性。PCR产物克降后测序表明,病例1S基因“a”决定簇126位点(s126)氨基酸可为苏氨酸(T)、异亮氨酸(I)和丝氨酸(S),s134氦基酸可为苯丙氨酸(F)和丝氨酸(S);病例2s126氨基酸可为丙氨酸(A)和苏氨酸(T);病例3s126氨基酸可为异亮氨酸(I)和天冬酰胺(N);病例4术发现多态性位点。结论HBVS基因“a”决定簇序列的多态性可能是引起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抗体 乙型 “a”决定簇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a’决定簇变异对其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蕾 曾国兵 王战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068-1070,1067,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发生与HBsAg‘a’决定簇区变异的关系。方法对7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的HBVS基因区序列进行分析,并与GenBank/EMBL/DDBJ数据库中的不同基因型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a’决定簇区氨基...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发生与HBsAg‘a’决定簇区变异的关系。方法对7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的HBVS基因区序列进行分析,并与GenBank/EMBL/DDBJ数据库中的不同基因型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a’决定簇区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7例感染者中5例为adr/C型,2例为adw/B型,未发现其它亚型及基因型的存在。3例感染者的毒株在主要亲水区(MHR)内未发现氨基酸变异,另外4例感染者的毒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代,包括单点和联合突变,变异位点包括Q101K、T116I、K122N、T126N、Q129R/N、T131A、C138Y、N146S、C147F。结论HBsAg‘a’决定簇区变异不是形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唯一原因,但确是形成HBsAg阴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a’决定簇 变异
下载PDF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a”决定簇热点突变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瑞 李荣成 +4 位作者 李艳萍 王升启 梁争论 李河民 庄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为快速、高通量检测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制备基因芯片,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方法应用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了检测126A、126S、144A、145R、145E、144A+145R和144A+145E突... 目的为快速、高通量检测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制备基因芯片,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方法应用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了检测126A、126S、144A、145R、145E、144A+145R和144A+145E突变的基因芯片。通过对质粒参考品或样本进行测定,以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检测劣势株的能力,并对4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同时应用基因芯片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所制备的基因芯片能特异性检测出质粒参考品,灵敏度为5×10^3拷贝/μl。同一样本检测10次,芯片内和芯片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当劣势株占HBV毒株10%以上时,基因芯片即可检出。芯片法测得45例样本中126A、126S-1和126S-2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56%和24.44%)显著高于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为9.00%、4.44%和2.22%;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2),克隆测序验证了基因芯片法的特异性。结论基因芯片法可快速、有效地检测HBV特定位点突变株,为HBV突变的大规模筛查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芯片 突变 “a”决定簇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大S蛋白基因纵向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南 崔进 +2 位作者 周国宝 张云娇 陈晶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2840-2845,共6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大S蛋白基因纵向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疾病进程中HBV的准种动态研究.方法:以2例HBV感染者(对象A,男,38岁;对象B,女,22岁.对象A研究期间未经任何抗病毒治疗,B则1年持续接受ADV抗病毒药物治疗)体内不同时期的...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大S蛋白基因纵向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疾病进程中HBV的准种动态研究.方法:以2例HBV感染者(对象A,男,38岁;对象B,女,22岁.对象A研究期间未经任何抗病毒治疗,B则1年持续接受ADV抗病毒药物治疗)体内不同时期的血清样本核酸提取物为模板,通过特异性扩增获取病毒大S蛋白基因序列并克隆测序,依据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发生于序列结构不同区域的变异进行分析,利用比对数据对不同样本HBV准种予以描述与评价.结果:所得24条HBV大S蛋白基因序列中2条源于对象B样本的基因序列PreS2编码区存在30nt的缺失,其余22条序列大小均为1203bp;24条序列的HBV基因型均为C型.对象A大S蛋白基因序列分散值DA、DB、DC分别为:0.29、0.16、0.23,对象B则为0.80、2.30、1.82.来自对象A的全部10条HBV大S蛋白基因序列内部的"a"决定簇与参考基因完全一致;对象B的14条序列期初有2条(29%)期终有6条(86%)存在G145R突变,期终序列中有1条序列"a"决定簇内发现4个位点的突变.结论:人体内感染HBV以准种形式存在且可以用分散值DA、DB、DC对其进行描述,并应用于HBV准种动态的纵向研究.而抗病毒药物ADV的1年期治疗可使本例HBV准种分散性增高,可能增加本例耐药性突变出现的风险,同时增加本例"a"决定簇的变异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大S蛋白 变异 “a”决定簇 准种
下载PDF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a决定簇的变异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淑珍 王素萍 +1 位作者 魏俊妮 史晓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9-930,共2页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方法 2001年11月~2004年7月,采集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巢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对41例...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方法 2001年11月~2004年7月,采集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巢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对41例孕妇标本进行了PCR产物直接测序,与Genebank中HBV中国大陆流行株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结果 14.63%(6/41)孕妇携带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检出的突变位点中,aa126,aa127,aa131,aa143为较常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aa125,aa135,aa137及aa140变异报道较少,大多数位点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携带a决定簇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A决定簇 基因变异 孕妇
下载PDF
HBV“a”决定簇突变及其对宫内传播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李淑珍 王素萍 +2 位作者 李铁钢 王效军 冯永亮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决定簇突变及其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04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选取其中部分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n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决定簇突变及其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04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选取其中部分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n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a”决定簇变异情况,比较HBV“a”决定簇突变组孕妇与未突变组孕妇HBV宫内感染率的差别。结果307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119例,HBV DNA阳性126例。309例新生儿中,HBsAg、HBV DNA任一项阳性者69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22.33%(69/309)。经过测序的49份标本(41份孕妇标本、8份婴儿标本)中,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D型只发现1份。49份标本(含1份假阳性)中共有7份标本(6份孕妇标本、1份婴儿标本)(9个位点)发生了HBV“a”决定簇突变,突变检出率为14.58%(7/48);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0.00%(3/6)、40.00%(1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c2=0.000 120,P>0.05);发生了HBV宫内感染的母儿之间,HBV序列同源性在98.67%以上,其中1例新生儿所携带HBV的aa145的密码子发生了同义突变(GGA→GGC)。结论对于感染HBV的孕妇而言,无论携带HBV“a”决定簇变异株还是野生株,未发现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有差别;宫内传播过程中存在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a”决定簇 基因 疾病传播 垂直
下载PDF
HBV基因型分析及B/C型共感染的血清病毒种群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南 崔进 +1 位作者 程相华 周国宝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6,共4页
为了解HBV大三阳青年妇女的HBV基因型及体内病毒种群特征,从19~35岁青年妇女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筛选出24例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大三阳的样本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14例为B型,9例为C型,1例为B/C基因型共感染。对14例大S蛋白基因... 为了解HBV大三阳青年妇女的HBV基因型及体内病毒种群特征,从19~35岁青年妇女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筛选出24例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大三阳的样本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14例为B型,9例为C型,1例为B/C基因型共感染。对14例大S蛋白基因通过特异性扩增、序列克隆和测序确认的分型结果与分型检测一致。发现的1例B/C共感染样本来自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35周患者,大S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显示10条序列中4条为B型,准种分散值为2.8;其6条为C型,准种分散值为0.6。α决定簇分析该患者体内病毒种群包含3种血清型。病毒种群分析结果提示本地区青年妇女HBV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B/C基因型共感染患者体内HBV病毒种群呈复杂的多基因型分布,不同基因型内部以准种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大S蛋白 “a”决定簇 准种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变异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太杰 高海兵 +3 位作者 林明华 潘晨 王香梅 黄水文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氨基酸(AA)变异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S基因直接测序,分析HBV基因型及HBsAg"a"决定簇的AA变异,并应用Logistic回... 目的探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氨基酸(AA)变异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S基因直接测序,分析HBV基因型及HBsAg"a"决定簇的AA变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基因型占52.5%(52/99),C基因型占47.5%(47/99),未发现其他基因型;HBsAgAA126Thr存在变异,而AA124、131、133、139、141、145未发现变异及AA122~124未发现缺失或插入,其中AA126Thr占52.5%(52/99),Ile占39.4%(39/99),Ser占4.0%(4/99),Ala占4.0%(4/99);AA126Thr变异为Ile在C基因型中多见(χ2=35.201,P<0.001,OR=48.125)。结论 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a"决定簇AA变异多发生在AA126Thr变异为Ile,且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易发生AA126Ile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a'决定簇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S型区变异特征及其与乙肝疫苗免疫逃逸的研究
17
作者 曹阳 贺晓烨 +2 位作者 李雯莉 高冉冉 王莹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473-1478,共6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特征及其与乙肝疫苗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1973例住院患者为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均已按照0、1、6月标准程序完成乙肝疫苗(HepB)接种,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S基因变...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特征及其与乙肝疫苗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1973例住院患者为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均已按照0、1、6月标准程序完成乙肝疫苗(HepB)接种,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S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973例患者中HBsAg阳性标本47份(2.38%),年龄>18岁者HBsAg阳性率高于1-18岁人群,父母HBV阴性者HBsAg阳性率低于母亲HBV阳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准序列相比,47份HBsAg阳性标本检出核苷酸突变位点16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98个,其中a决定簇(aa124-147)内突变位点主要包括I/T126A/N/I/S、Q129H/R、M133L、K141E、T143S、D144A/EH和G145R/A;a决定簇上游(aa99-123)突变位点主要包括Q101R/H、L110I、G112K、S113T/G、S117G和P120Q/R/L;a决定簇下游(aa148-169)突变位点主要包括Y161F/C、E164D、F161Y和R160K;47份HBsAg阳性标本检出氨基酸变异者30份,检出率63.83%,其中19份存在氨基酸极性改变,占63.33%,且有11份发生于a决定簇(aa124-147)内,包括T126I、Q129R、T143S、D144A和G145A等5个变异位点。结论:HBV S基因突变与HepB疫苗免疫逃逸存在密切联系,其中a决定簇(aa124-147)内部T126I、Q129R、T143S、D144A和G145A等位点突变可引起HBsAg极性和亲水性变化,从而导致抗原性下降,造成免疫逃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疫苗 免疫逃逸 基因突变 A决定簇 抗原性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共享结肠癌抗原决定簇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民培 吕振涛 +4 位作者 陈伟 秦维香 戴兵 马世英 安天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398-400,共3页
以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13A为探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67例卵巢浆液性和44例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相应的抗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中SC1... 以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13A为探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67例卵巢浆液性和44例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相应的抗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中SC13A抗原的表达率分别为8.0%,71.4%和90.0%;在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中SC13A抗原的表达率分别为25.8%、80.0%和87.5%;正常卵巢组织中无3C13A抗原表达。浆液性、粘液性的交界性囊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癌的抗原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浆液性、粘液性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5)。提示: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抗原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这两类肿瘤的抗原中均共同享有与结肠癌抗原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这种抗原位点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决定簇 卵巢肿瘤 结肠肿瘤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1年第3期78-80,共3页
0109283 慢性类风湿关节炎醋硫葡金(auranofin)追加并用疗法有效3例[日]/村山隆司∥药临.1999,48(2).-59~64 冀医情 0109284 慢性关节风湿病的基因分析[日]/盐泽俊一∥临免.-2000,33(3).-315~321
关键词 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科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分析 滑膜细胞 风湿病 病人 决定簇
下载PDF
疫苗
20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74-76,共3页
941492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的遗传操作[英]/GarciaSastre,A.…∥Annu.Rev.Microbiol.-1993,47.-765~790[译自DBA,1993,12(25),93-14456]
关键词 病毒基因组 负链 遗传操作 壳蛋白 鸽痘病毒 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物 决定簇 RNA 杆状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