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一下段致密油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以明 付小东 +5 位作者 郭永军 寿建峰 周进高 李彬 张天付 蓝宝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1-558,共8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是该凹陷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沉凝灰岩和砂岩2类有利的致密储层。腾一下段致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含油非均质性强,受物性条件控制明显。在物性、试油、压汞等分析资料...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是该凹陷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沉凝灰岩和砂岩2类有利的致密储层。腾一下段致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含油非均质性强,受物性条件控制明显。在物性、试油、压汞等分析资料基础上,运用含油产状法、经验统计法、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和最小有效孔喉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厘定了腾一下段致密油储层物性下限:其中沉凝灰岩类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4.0%,渗透率下限为0.008×10-3μm2;砂岩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0%,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有效储层下限的确定可为致密油"甜点"储层预测、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致密油 腾格尔组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付小东 张天付 +5 位作者 吴健平 王小芳 周进高 江涛 李彬 李长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6,共13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一套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特殊岩性”致密储层,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基于岩石薄片观察和储层物性系统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分析,对该层段不同岩性致密储...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一套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特殊岩性”致密储层,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基于岩石薄片观察和储层物性系统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分析,对该层段不同岩性致密储层特征和“甜点”发育主控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腾一下亚段主要发育凝灰质岩、砂岩、白云岩和泥岩四大岩类,凝灰质岩和砂岩是致密油储层发育的有利岩性。储层中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微孔、残余粒间孔、泄水孔和微裂缝等5类储集空间,其中凝灰岩中以脱玻化晶间孔和溶蚀孔占主导,砂岩中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最有利。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3类4亚类,薄层凝灰岩和溶孔发育的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较好,沉凝灰岩与白云岩孔隙结构较差。不同类型储层含油非均质性强,含油量受储层岩性、孔渗条件和孔隙结构控制。凝灰质岩致密储层“甜点”发育主要受火山碎屑沉积方式、脱玻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砂岩类储层“甜点”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岩石结构和溶蚀作用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地质特征 主控因素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分布
3
作者 肖博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8,共14页
阿南凹陷白垩系腾一下亚段凝灰岩类储层是近年来二连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采用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场发射电镜、CT扫描等实验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 阿南凹陷白垩系腾一下亚段凝灰岩类储层是近年来二连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分析及X-衍射分析等,采用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场发射电镜、CT扫描等实验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有利储层形成机制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一下亚段发育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4种凝灰岩类。②研究区凝灰岩类储层物性变化范围较大,平均孔隙度为4.88%,其中超低孔、特低孔的样品数占比为83.6%,平均渗透率为0.067 mD,整体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凝灰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和脱玻化孔,呈“立体”网络孔隙结构,以介孔、宏孔为主,储层物性最好;凝灰质(粉)砂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和粒间孔,具有微细孔—微喉孔隙结构,介孔发育,储层物性较好;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多发育孤立型孔隙结构,以介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③研究区凝灰岩类优质储层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共同控制,沉积作用为优质储层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控制了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降低了储层物性,白云岩化和脱玻化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溶蚀作用是有效储层形成的关键,对物性改善具有积极作用。④研究区发育Ⅰ,Ⅱ,Ⅲ类凝灰岩类储层,Ⅰ类储层集中分布在洼槽区,Ⅱ类储层沿西部缓坡呈条带状分布,Ⅲ类储层分布范围最广。其中A43东、A27北、H16西和A11西南等区块发育的Ⅰ类储层是下一步凝灰岩类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类 致密油储层 超低孔超低渗储层 溶蚀作用 洼槽区 腾格尔组 白垩系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浅层低熟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庸 马立桥 孙凤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4,633,共6页
基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浅层断裂构造等条件,初步探讨了阿南凹陷浅层低熟油气的勘探潜力,认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上部和腾格尔组二段发育厚层低熟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浅层断裂带可构成烃类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浅层大型背... 基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浅层断裂构造等条件,初步探讨了阿南凹陷浅层低熟油气的勘探潜力,认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上部和腾格尔组二段发育厚层低熟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浅层断裂带可构成烃类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浅层大型背斜是形成规模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建议开展针对浅层腾格尔组二段油气目的层系的勘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 烃源岩 浅层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致密油形成条件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维宁 宋涛 +3 位作者 李欣 闫伟鹏 王建 钟雪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99-1708,共10页
利用岩心、钻井地质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阿南凹陷特殊岩性段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并进行有利区分布预测。阿南凹陷致密油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阿四段和腾一下亚段特殊岩性段,表现为岩性复杂、电阻率曲线呈刺刀状、地震响... 利用岩心、钻井地质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阿南凹陷特殊岩性段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并进行有利区分布预测。阿南凹陷致密油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阿四段和腾一下亚段特殊岩性段,表现为岩性复杂、电阻率曲线呈刺刀状、地震响应明显等特征。特殊岩性段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广泛发育以泥岩、白云质泥岩和纹层状灰质泥岩为主的优质烃源岩。白云岩类和砂岩类致密储层与优质烃源岩紧密接触,致密储层有效厚度大、孔渗条件相对较好,具备形成致密油的有利条件。通过综合分析,预测有利区主要位于靠近洼槽中心的斜坡低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南凹陷 致密油 特殊岩性段 有利区 二连盆地
原文传递
阿南凹陷阿四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6
作者 赵宏志 胡望水 陈佩佩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1期30-34,41,共6页
在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和岩心观察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阿南凹陷阿四段储层展开了储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阿四段储层砂岩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以及少量长石砂岩;阿四段发育的孔隙主要为粒间溶蚀孔,是流体重... 在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和岩心观察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阿南凹陷阿四段储层展开了储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阿四段储层砂岩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砂岩,以及少量长石砂岩;阿四段发育的孔隙主要为粒间溶蚀孔,是流体重要的渗流通道;喉道主要有微喉道和片状喉道,阿四段储层整体上属于中孔—低—中渗储层。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最终在储层评价过程中选取了孔隙度、渗透率、砂地比、砂体厚度和沉积微相类型这5个参数,评价结果表明阿四段储层以Ⅲ、Ⅳ类为主,而Ⅰ、Ⅱ类储层发育情况较差所占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阿四段储层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阿南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 被引量:33
7
作者 董贵能 李俊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2-560,共9页
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基础上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源条件、圈闭条件和非构造圈闭的形成特征。研究表明,流一段油源丰富,油气运移充注充分,储盖组合良好,主要形成断... 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基础上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源条件、圈闭条件和非构造圈闭的形成特征。研究表明,流一段油源丰富,油气运移充注充分,储盖组合良好,主要形成断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不整合面遮挡型(圈闭)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和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油气藏4类非构造油气藏,(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这些圈闭的主要储集层。断层-岩性圈闭的特征是断层走向与三角洲物源方向垂直或交切;不整合面遮挡型圈闭的特征是三角洲砂体上游被剥蚀;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的特征是三角洲砂体下游发生构造抬升;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发育在深水区的中深湖,一般为三角洲前方的浊积体。根据以上特征,预测了流一段非构造油气藏的有利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一段 非构造油气藏 形成与分布 有利目标预测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湖底扇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董贵能 邓勇 +3 位作者 盖永浩 赵顺兰 舒克栋 王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粒度曲线等资料,研究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具有典型浊积岩的鲍马序列特征,且分为高能量型沉积和低能量型沉积两种,在沉积结构上,粒度概率图和C-M图具有浊流沉积...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粒度曲线等资料,研究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具有典型浊积岩的鲍马序列特征,且分为高能量型沉积和低能量型沉积两种,在沉积结构上,粒度概率图和C-M图具有浊流沉积独有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具有丰富的浊流沉积构造现象。涠西南湖底扇在陡峭的古地貌和充足的物源供应条件下形成,沉积在断裂坡折带或同沉积坡折带坡脚的深水区。湖底扇沉积于深水区,圈闭条件好,临近烃源岩,油源富足,易于形成油气藏,已有多口井钻获工业油流,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湖底扇 沉积特征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古近系层序结构与非构造圈闭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健 操应长 李俊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4-312,共9页
运用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结构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的发育规律。在该地区共识别出1个一级层序界面、2个二级层序界面和8个... 运用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结构特征及非构造圈闭的发育规律。在该地区共识别出1个一级层序界面、2个二级层序界面和8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0个三级层序。依据层序界面结构特征,将层序界面分为T1型、T2型和T3型3种类型;依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10个三级层序分为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4种类型。T1型和T3型层序界面之上有利于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T2型和T3型层序界面之下有利于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三分和四分层序早期及二分和四分层序晚期有利于发育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层序结构 非构造圈闭 涠西南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裴健翔 董贵能 朱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0-527,共8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单井相、连井对比和地震相特征等沉积相的综合研究,证实这套地层为强制湖退沉积体。该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单井相上具有自下而上沉积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单井相、连井对比和地震相特征等沉积相的综合研究,证实这套地层为强制湖退沉积体。该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单井相上具有自下而上沉积水体明显变浅的特征,在连井对比中表现为多期三角洲纵向叠置横向有序迁移,而地震反射同相轴则表现出明显的斜交前积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沉积基底局部构造抬升是流一段发生强制湖退的主控因素。这套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不仅解决了涠西南凹陷涠三段和流一段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的分歧,同时在强制湖退沉积体系域内找到了浊积体、湖底扇和进积三角洲等多类型岩性圈闭,并发现了油气藏,拓展了凹陷找油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湖退 沉积体 流沙港组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聚集——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君龙 蒙启安 漆家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8-375,共8页
通过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充填类型、烃源岩发育特征、圈闭类型、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间的相互响应配置关系研究,从盆地及凹陷内部2个层次分析了构造样式的控油作用。指出从盆地级别角度来... 通过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充填类型、烃源岩发育特征、圈闭类型、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间的相互响应配置关系研究,从盆地及凹陷内部2个层次分析了构造样式的控油作用。指出从盆地级别角度来看,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塑造了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走滑半地堑等多种凹陷结构变形。不同凹陷结构决定了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并影响了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形成了垂向上不同层位的多样生储盖组合,进而控制了多层位不同油藏类型的叠置复式成藏组合。而从凹陷内部构造变形分析得出发育的构造样式可划分为裂陷期断陷型、断拗期张扭型、反转期扭压反转型3期3大类18种类型,裂陷期发育的断陷型构造样式控制下形成的圈闭是原生油藏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场所;反转期发育的挤压构造是形成次生油藏的有利指向;断拗期及反转期发育的构造样式构建了多种类型断—砂输导体系。总体上断陷盆地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对生、储、圈、运等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决定了油气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沉积体系 圈闭类型 输导体系 油气聚集 南贝尔凹陷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中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潜山的形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琦杰 刘永江 +5 位作者 王德英 关庆彬 王光增 王宇 李遵亭 李三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东部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叠加。目前对渤海湾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期次划分及各期次构造运动的应力状态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潜山是盆地沉积...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东部为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叠加。目前对渤海湾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期次划分及各期次构造运动的应力状态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潜山是盆地沉积之前就已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被新地层覆盖而成,潜山内幕所保留的先存断裂及潜山与上覆盖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研究盆地构造运动提供了依据。本文以渤中19-6潜山构造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相干剖面及钻井资料进行系统构造解析,建立渤中19-6潜山构造演化新模型,并探讨了华北克拉通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19-6潜山构造西部以一系列S-N向雁列式正断层为界,断层东侧为隆起的渤中19-6潜山构造,西侧为低洼的沙南凹陷。古潜山最早形成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形成如今以S-N向正断层为界的东隆西降的潜山构造格局;(2)渤中19-6潜山构造西部边界S-N向断裂以及上覆地层中存在的E-W向断裂为两侧大型走滑带间雁列式断裂构造,是该潜山构造储层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3)该潜山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剪刀式闭合碰撞和古太平洋板块NNW向俯冲的多重影响,中生代以来,共经历了印支早期挤压隆起、印支晚期伸展改造、燕山早期左行压扭改造、燕山中期左行伸展改造、燕山晚期左行压扭改造、喜山期右行伸展埋藏6个阶段的发育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中部 潜山 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 沙南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雁列断层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控储作用--以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德胜 宫立园 +2 位作者 满晓 戴伊宁 柳智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9-1369,共11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系统分析。二号断裂主要受新生代两期伸展活动的影响:早始新世,受北西-南东向伸展应力控制,基底断层复活,形成北东向的单一、连续大断层;渐新世中、晚期,伸展应力转为近南北向,基底断层活动减弱,上部盖层内发育分段式、雁列式断层,断层联接部位形成变换斜坡,并控制了B洼流沙港组一段的重力流沉积体发育。西北物源大型三角洲经由各分段断层间的变换斜坡进入B洼,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二次搬运形成富砂湖底扇,钻井证实B洼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体呈北东向平行于二号雁列式断裂分布,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该认识为深洼带流沙港组一段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重力流沉积 断层变换带 岩性圈闭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顺兰 赵亚卓 +2 位作者 杨希冰 焦立波 陈传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53,共11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已发现多个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和含油构造,运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涠西南凹陷碳酸盐潜山主要分布在一号断裂带至二号断裂带附近,其中...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已发现多个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和含油构造,运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涠西南凹陷碳酸盐潜山主要分布在一号断裂带至二号断裂带附近,其中一号断裂带碳酸盐岩潜山主要为上石炭统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互层,沉积微相以碳酸盐台地-台缘生屑灰岩滩为主,发育裂缝、溶孔、溶洞等储集空间;二号断裂带碳酸盐岩潜山主要为下石炭统下部石磴子段、孟公拗段,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岩,沉积微相以台内灰岩滩沉积和台缘生屑灰岩滩为主,发育良好的裂缝型储集层。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地下水活动、古构造应力以及潜山上覆地层岩性等内因和外因诸多因素影响,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发育孔隙、裂缝、溶洞等多种储集空间,具备良好的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碳酸盐岩潜山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断裂控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奎 周家雄 +5 位作者 张辉 李茂 姜占东 孙晓晖 潘知峰 李春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102,共11页
涠西南凹陷是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重点区,本文以二号断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断裂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等研究,将中段“坡坪式”断裂体系、两侧“铲式”断裂体系等差异性断裂体系内部划分为3级雁列式主断裂、4级分支断裂、5... 涠西南凹陷是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重点区,本文以二号断裂带为研究对象,综合断裂动力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几何学特征等研究,将中段“坡坪式”断裂体系、两侧“铲式”断裂体系等差异性断裂体系内部划分为3级雁列式主断裂、4级分支断裂、5级分支断裂。中段“坡坪式”断裂体系受到更高强度地应力作用,主断裂与分支断裂更为发育,二号断裂带绝大多数油气分布于此。综合分析二号断裂带差异性断裂体系内部断裂系统与油气展布规律之间的关系,得到3方面断裂控藏规律及4种优势断裂控藏模式。在断裂控藏规律及断裂控藏模式的指导下,搜索、优选二号断裂带中段北1块、北3块、北4块潜力目标进行评价、实施。3个潜力区块均实施成功,达到地质油藏目的,断裂控藏规律、断裂控藏模式在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潜力区块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构造圈闭 断裂系统 油气展布 断裂控藏规律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优质烃源岩判别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岗 徐新德 +3 位作者 刘诗局 甘军 胡晨晖 赵建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9-347,共9页
针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控油作用不清的实际,基于烃源岩生、排烃基本原理,利用有机地化方法建立判别优质烃源岩的方法,并确定了其分布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流沙港组泥岩是涠西南凹陷的主要烃源... 针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控油作用不清的实际,基于烃源岩生、排烃基本原理,利用有机地化方法建立判别优质烃源岩的方法,并确定了其分布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流沙港组泥岩是涠西南凹陷的主要烃源岩,从下到上分为流三段、流二段和流一段,流二段为主力烃源岩。依据生、排烃基本原理,利用烃源岩TOC含量与热解S 1、氯仿沥青“A”含量的关系确定的流沙港组湖相优质烃源岩的TOC含量界限值为2%左右。流二段底部黑色页岩TOC含量均大于2%,母质类型好,生烃潜力高,均属于优质烃源岩;部分暗色泥岩属于优质烃源岩。与流二段底部黑色页岩有亲缘关系的原油既可在黑色页岩层段之下近源运移、聚集,也可沿流二段之下的流三段砂体长距离侧向运移而在构造高部位聚集;与暗色泥岩有亲缘关系的原油主要在凹陷内部优质烃源岩层之上的流一段—涠洲组聚集,断裂为近距离垂向运移通道,源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黑色页岩 暗色泥岩 流沙港组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孤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在兴 张乐 +1 位作者 吝文 徐桂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4,共9页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非统一性的。根据可容空间的变化划分出的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以及转换带所组成的体系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空间展布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文中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组成和划分方案,并以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一个三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并细分为7个四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最后从石油地质学理论以及可容空间转换带处准层序垂向发育特征两方面阐述了转换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解剖,认为可容空间转换带控制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的发育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可容空间 转换系统 孤南洼陷
下载PDF
中国近海裂陷盆地始新世构造变革的厘定及地质意义: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一鸣 吴智平 +3 位作者 颜世永 杨希冰 平明明 张勐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45-2156,共12页
为明确始新世构造变革事件在中国近海盆地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展布范围,揭示其动力学成因,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最新的地质资料,对始新世构造变革界面进行了精细厘定.结果表明: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裂陷作用南北转变、断... 为明确始新世构造变革事件在中国近海盆地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展布范围,揭示其动力学成因,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例,利用最新的地质资料,对始新世构造变革界面进行了精细厘定.结果表明:盆地在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裂陷作用南北转变、断裂体系转型、地层挠曲变形和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等构造转换过程;始新世构造变革的发生与周缘板块重组所诱导的区域应力场南北向转变有密切的动力学成因联系,尤其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转变和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紧密相关;该构造事件的发生,揭示了中国近海裂陷盆地演化具有统一性与差异性共存、继承性与改造性同在、伸展性和走滑性叠加的特点,其深刻影响了成藏要素的耦合匹配关系,深部优质烃源岩与浅部走滑相关构造的配置决定了油气优势成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型 始新世 幕式裂陷 断裂转型 应力场转变 涠西南凹陷 中国近海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一鸣 胡林 +7 位作者 张强 吴智平 颜世永 张毅 平明明 张勐 郭甜甜 陈明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61,124,125,共12页
根据断裂体系和盆地构造格局,分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结合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研究区构造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期主要受NE-NEE向1号断裂控制,2号断裂由相对连续的NEE向大... 根据断裂体系和盆地构造格局,分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结合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研究区构造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期主要受NE-NEE向1号断裂控制,2号断裂由相对连续的NEE向大型断裂转变为多条小型的近EW向雁列式断裂,同时次级断裂数量明显减少,断裂方向由NE、NE-NEE向转变为近EW向,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NNW向转变为NWW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由软碰撞转变为硬碰撞密切相关;构造格局表现为北西断、南东超特征,流沙港组二段沉积期盆地内沉积水体、沉积范围明显较流沙港组一段沉积期的更深、更广,且在凹陷内2号断裂转变形成多个近EW向的构造转换带,成为沉积物有利搬运通道;半深湖亚相沉积范围明显减小,扇体沉积范围明显增加,且2号断裂转变形成的构造转换带对凹陷内湖底扇展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结果揭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沉积耦合关系,可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沉积充填 构造转换带 流沙港组一段 流沙港组二段 涠西南凹陷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页岩油赋存特征及可动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德胜 游君君 +2 位作者 孙文钊 白楠 周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发育基质型、纹层型、夹层型和互层型4种类型。但不同类型页岩油赋存特征和可动性尚不明确,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基于荧光薄片、激光共聚焦和多温阶热解等实验技术,深入剖析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丰富,主要发育基质型、纹层型、夹层型和互层型4种类型。但不同类型页岩油赋存特征和可动性尚不明确,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基于荧光薄片、激光共聚焦和多温阶热解等实验技术,深入剖析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层序—流沙港组三段上层序不同类型页岩油微观赋存状态,定量表征了其可动油质量分数和可动油占比,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页岩油可动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页岩油主要有吸附态和游离态2种赋存形式,其中吸附油可动性差,主要富集于有机质残体内;游离油可动性好,主要富集于粒间孔和微裂缝。2)互层型页岩油可动性最好,纹层型次之,基质型和夹层型中等。3)页岩油可动性与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储层物性及矿物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生油窗内,油页岩成熟度越高,可动性越好;当TOC小于4%时,随着TOC增大,可动油质量分数增大,当TOC大于4%时,最大可动油质量分数趋于稳定;泥页岩中薄夹层砂岩甜点越发育,可动油越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赋存特征 可动性 流沙港组 涠西南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