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鱼洋 《音乐天地》 2006年第1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艺术教育 大学生素质培养 音乐大师 鲍罗丁
原文传递
将“人文”引入音乐欣赏 被引量:8
2
作者 韩莹 《才智》 2008年第16期201-201,200,共2页
记得刚毕业时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曲式结构 音乐知识 姐妹艺术 鲍罗丁 音乐院校 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综合 欣赏课 时代风格
原文传递
民歌《小白桦》在俄罗斯艺术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及价值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舒桐 孙兆润 《音乐生活》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2002年2月10日,由英国电影制片人巴里·布劳顿执导的四集纪录片《俄罗斯音乐祭》(BBC All the Russias/BBC)[1]映入大众视野。该片从俄罗斯的圣歌和民间音乐的起源开始追溯,内容涵盖了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可... 2002年2月10日,由英国电影制片人巴里·布劳顿执导的四集纪录片《俄罗斯音乐祭》(BBC All the Russias/BBC)[1]映入大众视野。该片从俄罗斯的圣歌和民间音乐的起源开始追溯,内容涵盖了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音乐遗产的介绍,一直延伸到当代先锋派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和索菲亚·古拜杜丽娜等的创作。该片拍摄于俄罗斯偏远农村,这不仅是对俄罗斯文化心脏的一次唤醒,也是对作为俄罗斯音乐核心素材——民歌的追根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穆索尔斯基 科萨科夫 普罗科菲耶夫 俄罗斯音乐 鲍罗丁 斯特拉文斯基 阿尔弗雷德
原文传递
音乐与化学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生 《音乐爱好者》 1994年第6期23-24,共2页
俄国伟大的19世纪作曲家、五人强力集团成员鲍罗丁的墓碑上,镌刻着他一生的两个主要成果:作为化学家他所发现的一个化学公式,作为作曲家他所写下的一系列音符。 这两个成就都是令人钦羡的。尤其是它们由一人所为。 但也有令人遗憾之处... 俄国伟大的19世纪作曲家、五人强力集团成员鲍罗丁的墓碑上,镌刻着他一生的两个主要成果:作为化学家他所发现的一个化学公式,作为作曲家他所写下的一系列音符。 这两个成就都是令人钦羡的。尤其是它们由一人所为。 但也有令人遗憾之处。可惜鲍罗丁把这两件事作为两件事来做,而没有把它们看作一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丁 强力集团 二度 五度 中国民歌 令人 大三度 七和弦 三全音 李斯特
下载PDF
19世纪俄国音乐作品中的异国元素——以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驰 《艺术品鉴》 2015年第7期210-211,共2页
鲍罗丁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韵味,与此同时他又在其中表现出了异国情调的东方性因素和表现普世精神的西方浪漫主义。不可忽略的是,东方和西方的融合与对立,才是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最显著的特点。本文就主要以鲍罗丁音乐作品的民... 鲍罗丁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韵味,与此同时他又在其中表现出了异国情调的东方性因素和表现普世精神的西方浪漫主义。不可忽略的是,东方和西方的融合与对立,才是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最显著的特点。本文就主要以鲍罗丁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和其中的异国元素为切入点,并以他的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例,浅析其中蕴含的异国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丁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俄国 异国元素
原文传递
路遥与《在中亚细亚草原》及其他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小利 《文学自由谈》 2022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一 五月的黄昏,我在二十七层楼上的书房,眺望着远山,听着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东京爱乐乐团演奏的,忽然想起了路遥。路遥当年,也喜欢《在中亚细亚草原》。而且他说,他非常喜欢。想一想,路遥离去,已经三十年了。感觉,却是倏忽间... 一 五月的黄昏,我在二十七层楼上的书房,眺望着远山,听着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东京爱乐乐团演奏的,忽然想起了路遥。路遥当年,也喜欢《在中亚细亚草原》。而且他说,他非常喜欢。想一想,路遥离去,已经三十年了。感觉,却是倏忽间的事。1992年11月,路遥因病去世。那一年,他还不满四十三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爱乐乐团 鲍罗丁 亚细亚 草原 离去
原文传递
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旋律形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龚培琳 丁星方 《艺术评鉴》 2021年第20期78-80,共3页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一部以俄罗斯生活景象为题材的交响音画,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情调,这是一首含有两个音乐主题并交替变奏的双主题变奏曲。通过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旋律所形成的对比,描绘了景物化的形象。鲍罗丁用各种形态的音乐...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是一部以俄罗斯生活景象为题材的交响音画,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情调,这是一首含有两个音乐主题并交替变奏的双主题变奏曲。通过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旋律所形成的对比,描绘了景物化的形象。鲍罗丁用各种形态的音乐旋律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本文从用特定的音高、音域音型进行环境描写,用不同的旋律形态表现不同的音乐角色,用特有的旋律与调性及旋律半音化进行表现特有的民族特色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旋律形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丁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旋律 音画 民族性旋律
下载PDF
被化学联误了的音乐家
8
作者 褚超俊 《中老年保健》 2023年第2期60-61,共2页
“跨界”在当今越来越吸引人眼球。其实,历史上著名的“跨界选手”非常多,比如达·芬奇,横跨艺术、解剖、科技几大领域。又如泰戈尔,不仅擅长写诗还能作曲。还有歌德,不仅在文学领域成就甚高,还是个研究自然科学的专家。在音乐界也... “跨界”在当今越来越吸引人眼球。其实,历史上著名的“跨界选手”非常多,比如达·芬奇,横跨艺术、解剖、科技几大领域。又如泰戈尔,不仅擅长写诗还能作曲。还有歌德,不仅在文学领域成就甚高,还是个研究自然科学的专家。在音乐界也有一位跨界高手,他就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作曲家 达·芬奇 鲍罗丁 跨界 泰戈尔 音乐家 自然科学
下载PDF
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创作的发展与成熟——以A·鲍罗丁浪漫曲钢琴伴奏创作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思伟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俄罗斯浪漫曲发展到格林卡时代,作曲家开始注重歌曲伴奏的作用;之后的作曲家一致认为伴奏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性的意义。A·鲍罗丁在声乐浪漫曲方向的创作只有16首,却囊括了俄罗斯浪漫曲声乐题材的主要内容,极具代表性。A·鲍罗... 俄罗斯浪漫曲发展到格林卡时代,作曲家开始注重歌曲伴奏的作用;之后的作曲家一致认为伴奏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性的意义。A·鲍罗丁在声乐浪漫曲方向的创作只有16首,却囊括了俄罗斯浪漫曲声乐题材的主要内容,极具代表性。A·鲍罗丁在童话、叙事、抒情、悲歌等风格的浪漫曲创作中,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功能的独立性、交响性、旋律性与庄重性,标志着俄罗斯浪漫曲钢琴伴奏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浪漫曲 钢琴伴奏 鲍罗丁
下载PDF
鲍罗丁的音乐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梅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120-121,共2页
文章阐述了鲍罗丁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对鲍罗丁的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二交响曲《勇士》第一乐章做出了作品分析,对国内相关学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鲍罗丁 音乐创作 作品分析
下载PDF
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回顾——1953年反讽自我的《富贵荣华》
11
作者 张徐 《歌剧》 2023年第5期70-75,共6页
1953年12月3日,音乐剧《富贵荣华》(Kismet)在百老汇齐格菲尔德剧院(Ziegfeld Theatre)首演。该剧由查尔斯·莱德勒(Charles Lederer)与路德·戴维斯(Luther Davis)创作剧本,罗伯特·莱特(Robert Wright)与乔治·弗雷斯... 1953年12月3日,音乐剧《富贵荣华》(Kismet)在百老汇齐格菲尔德剧院(Ziegfeld Theatre)首演。该剧由查尔斯·莱德勒(Charles Lederer)与路德·戴维斯(Luther Davis)创作剧本,罗伯特·莱特(Robert Wright)与乔治·弗雷斯特(George Forrest)创作剧诗、改编亚历山大·鲍罗丁(Alexander Borodin)的部分作品并原创了一些音乐,共演出583场,于1954年获第六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奖 鲍罗丁 音乐剧 百老汇 戴维斯 格菲尔德
下载PDF
巴拉基列夫钢琴曲《云雀》的音乐特征及演奏技巧
12
作者 汪萱 《剧影月报》 2023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巴拉基列夫Balakirev,Mily(Alekseyevich)(1837.1.2,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1910.5.29,圣彼得堡)俄国作曲家。青年时代与爱国主义作曲家格林卡(MikhailGlinka)相遇并深受其影响。他本人后来则成为居伊(CesarCui,1835—1918)和穆索尔斯基(Mo... 巴拉基列夫Balakirev,Mily(Alekseyevich)(1837.1.2,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1910.5.29,圣彼得堡)俄国作曲家。青年时代与爱国主义作曲家格林卡(MikhailGlinka)相遇并深受其影响。他本人后来则成为居伊(CesarCui,1835—1918)和穆索尔斯基(ModestMussorgsky)的良师益友。1861—1862年他们的组合中又增加了两位成员,鲍罗丁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形成了“五人团”(TheF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基列夫 穆索尔斯基 科萨科夫 音乐特征 五人团 鲍罗丁 下诺夫哥罗德 格林卡
下载PDF
精品赏析
13
作者 欧南 《歌剧》 2014年第12期72-73,共2页
鲍罗丁《伊戈尔王》Alexander Borodin-PrinceIgor演唱:艾尔达尔·阿布德拉扎克夫(Ildar Abdrazakov)奥克萨娜·迪卡(Oksana Dyka)米凯尔·别特连科(Mikhail Petrenko)斯蒂芬·柯肯(Stefan Kocan)指挥:吉安安德烈·... 鲍罗丁《伊戈尔王》Alexander Borodin-PrinceIgor演唱:艾尔达尔·阿布德拉扎克夫(Ildar Abdrazakov)奥克萨娜·迪卡(Oksana Dyka)米凯尔·别特连科(Mikhail Petrenko)斯蒂芬·柯肯(Stefan Kocan)指挥:吉安安德烈·诺萨德(Gianandrea Noseda)伴奏: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The Metropolitan Opera Orchestra)编号:0440 073 5146 8 2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欧洲民族乐派的兴起。民族乐派消除了音乐中无差别的国际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乐派 大都会歌剧院 米凯尔 伊戈尔 浪漫主义时期 鲍罗丁 阿布德 拉扎克 奥克 康恰克
下载PDF
鲍罗丁对化学的贡献
14
作者 曹聪 《大学化学》 CAS 1989年第2期56-57,共2页
提起鲍罗丁(A.P.Borodin 1833-1887),音乐爱好者会说他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音乐家.的确,鲍罗丁的音乐作品脍炙人口,流芳于后.然而,音乐只是鲍罗丁的业余爱好,化学研究才是他的职业.令人遗憾的是,对此了解者寥寥,即使是化学家,也很少有人... 提起鲍罗丁(A.P.Borodin 1833-1887),音乐爱好者会说他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音乐家.的确,鲍罗丁的音乐作品脍炙人口,流芳于后.然而,音乐只是鲍罗丁的业余爱好,化学研究才是他的职业.令人遗憾的是,对此了解者寥寥,即使是化学家,也很少有人知道鲍罗丁是他们的同行;而鲍罗丁在化学方面的一些成就,都不公平地落到了其他化学家的名下.因此,回顾鲍罗丁对化学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丁 音乐爱好者 音乐作品 金属钠 业余爱好 乙醛缩合 令人 助理教授 布哈拉 碳链长度
下载PDF
以“情感的真实”抒写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评大型原创歌剧《我的母亲叫太行》
15
作者 黄宗权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1,共3页
战争是人类社会自古未能解决的问题,描写战争也是歌剧等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歌剧的体裁特点使其尤为善于表现此类题材。在歌剧史上,此类主题的作品数量繁多、经典频出,时间远一点如《纳布科》(威尔第)、《伊万·苏萨宁》(格林... 战争是人类社会自古未能解决的问题,描写战争也是歌剧等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歌剧的体裁特点使其尤为善于表现此类题材。在歌剧史上,此类主题的作品数量繁多、经典频出,时间远一点如《纳布科》(威尔第)、《伊万·苏萨宁》(格林卡)、《伊戈尔王》(鲍罗丁),时间近一些的有《战争与和平》(普罗科菲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莫尔恰诺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母亲 普罗科菲耶夫 威尔第 《战争与和平》 中国抗战 作品数量 伊戈尔 格林卡 鲍罗丁 纳布
原文传递
一场难忘的音乐会
16
作者 徐宜 《音乐爱好者》 1989年第5期33-34,共2页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走进昭和女子大学宏伟高雅的音乐厅,它是东京都最好的音乐厅之一,每年有许多著名音乐家从世界各地来到此地演出。在这里,我听过欧根·约宏姆指挥的阿姆斯特丹音乐会交响乐团演奏的莫扎特第33和布鲁克纳第7交响曲。
关键词 布鲁克纳 女子大学 现代作曲家 格林卡 鲍罗丁 艺术歌曲 声乐套曲 拉姆斯 民族乐派 尼诺夫
下载PDF
百年后再度搬排,大都会《伊戈尔王》觉醒得正是时候
17
作者 谢朝宗 《歌剧》 2014年第4期16-17,共2页
没有一部歌剧制作可以宣称是最具权威的版本,这句话套用在鲍罗丁(Alexander Brordin)的《伊戈尔王》(Prince Igor)上尤其合适。大都会歌剧院本季推出的版本,也只是各种可能性诠释之一,其优点是音乐和舞台呈现出两者达到相当程度的统一... 没有一部歌剧制作可以宣称是最具权威的版本,这句话套用在鲍罗丁(Alexander Brordin)的《伊戈尔王》(Prince Igor)上尤其合适。大都会歌剧院本季推出的版本,也只是各种可能性诠释之一,其优点是音乐和舞台呈现出两者达到相当程度的统一性。《伊戈尔王》版本歧异,原因无他。1887年,当55岁的鲍罗丁瘁逝时,这部作品还没有完成。1890年首演的版本,是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戈尔 大都会歌剧院 鲍罗丁 格拉祖诺夫 正是时候 科萨科夫 PRINCE 卡门 茶花女 阿布拉泽
下载PDF
被英雄的大乐章唤醒
18
作者 刘元举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46,共7页
序曲从汶川回来,在暖洋洋的南方待着,就一直懒洋洋的,似无骨状态。"手机控"算是一天当中的主要营生。不仅控制着日常姿态,也控制着情绪。回到北方更不舒服,还要适应各种应酬包括雾霾之类的无法躲避的毒素。呆在屋子里鲜于室外活动,骨... 序曲从汶川回来,在暖洋洋的南方待着,就一直懒洋洋的,似无骨状态。"手机控"算是一天当中的主要营生。不仅控制着日常姿态,也控制着情绪。回到北方更不舒服,还要适应各种应酬包括雾霾之类的无法躲避的毒素。呆在屋子里鲜于室外活动,骨质酥松了,一天天缺钙下去,哪里还谈得上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活动 鲍罗丁 萝卜寨 谐谑曲 汶川 奏鸣曲式 《英雄》 释比 史诗性 三江乡
原文传递
鲍罗丁于生命的渴望——鲍罗丁与他的《第二交响曲》
19
作者 李海洋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75-78,共4页
作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社会运动高涨的条件下出现的一个社会文化力量——"强力集团"的重要人物,鲍罗丁可以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六十年代末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鲍罗丁一生创作了三首交响曲,而《第二交响曲》对于... 作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社会运动高涨的条件下出现的一个社会文化力量——"强力集团"的重要人物,鲍罗丁可以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六十年代末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鲍罗丁一生创作了三首交响曲,而《第二交响曲》对于鲍罗丁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部作品体现出了古俄罗斯勇士昔日的英雄业绩及其大胆、豪放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也体现出了鲍罗丁在音乐中对生命的渴望。本文将从鲍罗丁的生平、俄罗斯"强力集团"以及鲍罗丁的《第二交响曲》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丁 俄罗斯 强力集团 第二交响曲
下载PDF
鲍罗丁《第二“勇士”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形象分析
20
作者 王涛 《肇庆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鲍罗丁的《第二"勇士"交响曲》的产生有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思潮影响和创作历程等方面的原因;在此交响曲的呈示部中,使用了两种主要的音型音调,分别代表勇士们的不同侧面形象;副部主题的音调悠长、调性稳定、...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鲍罗丁的《第二"勇士"交响曲》的产生有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思潮影响和创作历程等方面的原因;在此交响曲的呈示部中,使用了两种主要的音型音调,分别代表勇士们的不同侧面形象;副部主题的音调悠长、调性稳定、音色多变,仿佛营造出勇士们在战前商议场面的内心世界;展开部的规模宏大,发展过程曲折,描写了勇士们参加整个战斗的场面;再现部有几处微妙的变化,把整个乐章"勇士"的音乐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丁 《第二“勇士”交响曲》 形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