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行政审判因应诉源治理之道 被引量:54
1
作者 章志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208,共17页
诉源治理观嵌入行政审判过程之中,既是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政治体现和人民法院纾解行政审判工作困境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特色行政审判制度从单纯权力监督制约模式转向兼顾权力互动模式的真实写照。在以有效调控行政诉讼增量... 诉源治理观嵌入行政审判过程之中,既是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政治体现和人民法院纾解行政审判工作困境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特色行政审判制度从单纯权力监督制约模式转向兼顾权力互动模式的真实写照。在以有效调控行政诉讼增量为目标的政策参与型诉源治理格局中,人民法院通过扮演参与者和分流者角色追求诉讼的源头治理。在以根除行政争议产生土壤为目标的法治规范型诉源治理格局中,人民法院通过扮演主导者和裁判者角色追求诉求的源头治理。人民法院行政审判活动依法因应诉源治理理想局面的形成,尚需从行政诉讼法上诉讼目的条款内涵延展、诉前调解合法性补强、繁简分流程序规范、一并解决民事争议条款扩容、变更判决适用范围适度拓宽等方面予以推动,以加快行政审判制度全面融入法治一体建设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诉前调解 社会治理 法治社会 行政审判
原文传递
行政诉权分层保障机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章志远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7,共8页
基于当事人行政诉权行使理性化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理性行使、精明行使、不当行使和恶意行使等四种状态,行政诉讼法实施应当进一步健全行政诉权分层保障机制。对理性行使行政诉权者应当给予有效保障,从科学把握立案登记和审查关系... 基于当事人行政诉权行使理性化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理性行使、精明行使、不当行使和恶意行使等四种状态,行政诉讼法实施应当进一步健全行政诉权分层保障机制。对理性行使行政诉权者应当给予有效保障,从科学把握立案登记和审查关系、法官履行释明诉讼类型选择义务、灵活运用行政案件协调化解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对精明行使行政诉权者应当给予适度容忍,健全诉讼风险交流机制和诉讼繁简分流机制。对不当行使行政诉权者应当给予必要矫治,完善诚信诉讼的程序规则支撑和诉讼失权制度的精准适用。对恶意行使行政诉权者应当给予严厉制裁,探索差异化立案审查和诉讼失信人信用惩戒机制。行政诉权分层保障机制的优化,对于立基于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权 分层保障 机制优化 法治社会
原文传递
法治社会第三方评价:体系、实证与审视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方辉 罗骁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共8页
法治社会评价是可量化的社会正义,评价赋予法治的生命力。基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命题,从法的运行的全流程视角,构建涵盖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四个维度,包括客观指标和专家评议、... 法治社会评价是可量化的社会正义,评价赋予法治的生命力。基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命题,从法的运行的全流程视角,构建涵盖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四个维度,包括客观指标和专家评议、公众满意度等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法治社会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运用这一体系在广东省的实证研究显示,2015年度"法治广东"指数为75.23,其中:客观指数(85.90)与公众满意度(54.18)及专家评议结果(72.19)反差明显。审视这一现象,应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法治满意度",同时,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价主体,增强法治社会评价的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法治指数 指标体系 第三方主体
下载PDF
基层民众的法治尊崇状况研究——基于余杭法治指数12年的数据 被引量:4
4
作者 钱弘道 窦海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9,共15页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基层社会成为法治运行的重要场域。基层民众法治尊崇状况的优化已然成为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基于余杭法治指数2007—2018年12年持续调查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基层民众法治尊崇状况的优化...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逐渐向基层下移,基层社会成为法治运行的重要场域。基层民众法治尊崇状况的优化已然成为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基于余杭法治指数2007—2018年12年持续调查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基层民众法治尊崇状况的优化提升进路包括以司法权威重铸民众法治信任、以依法行政推进民众法治认同、以诚信文化唤起民众法治意识、以共治理念带动公民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社会 基层民众 法治尊崇 余杭法治指数
原文传递
依法治国视域下律师法治建设途径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汪习根 陈向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7,2,共9页
法治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体性条件。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要组成部分,律师在法治实践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强化了律师在法治发展中的地位,又对律师法治建设提出了崭新要求。律师法治建设必须着... 法治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体性条件。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要组成部分,律师在法治实践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强化了律师在法治发展中的地位,又对律师法治建设提出了崭新要求。律师法治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六大问题:立法法治与律师的精英化、法治政府与律师的法定化、人权司法与律师的专业化、法治美德与律师的规范化、法治社会与律师的公益化、法治服务与律师的类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律师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法治美德 法治服务
下载PDF
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及其整合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柏峰 《法律和政治科学》 2019年第1期19-55,共37页
“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要素关系杂,规划贯彻难,成效待期长,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法治社会建设之成果最终体现为全民法治观念的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与... “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要素关系杂,规划贯彻难,成效待期长,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法治社会建设之成果最终体现为全民法治观念的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与公民血液的深融,懂法守法成为公民的日常生活习惯。而这一理想结果的达成,有赖于建设过程中各种社会主体和力量的共同参与、调整优化、协同补益,着重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律师等主体作用。各建设主体在其原有角色分工、职能定位的基础上,于合法行动空间内,根据基层场域的现有势态,灵活转变角色,整合新型优势,齐助法治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政府 社会组织 企业 律师
下载PDF
再论一体建设法治社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一体建设”重要论述原创性贡献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鸣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9,共9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法治社会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体建设法治社会,应准确把握认知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法治社会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体建设法治社会,应准确把握认知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突出和关键问题,整体设计、上下结合、全面推进。在推进一体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清除制约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因素;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法治社会有利基础;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社会保障,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下载PDF
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引导作用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卫学莉 刘辉 蔡锋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146,共3页
法治社会的构建为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法治社会的建设给法学专业人才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职业环境,要求高校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并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出复合型法学人才,通... 法治社会的构建为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法治社会的建设给法学专业人才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职业环境,要求高校重视对学生法律意识与职业精神的培养,并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出复合型法学人才,通过更多社会渠道参与实践环节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实践的有效过渡。总之,社会法治体系的构建是对高校教学人员责任和义务的新的挑战,要求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法学专业人才 社会引导
下载PDF
软法与国家法治体系整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华 《闽江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9-54,共6页
建设法治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法治社会。而软法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应当根据法制统一的原则,把民间规则等整合为软法,并纳入国家的法治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以适应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并回应法治中国的新... 建设法治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法治社会。而软法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应当根据法制统一的原则,把民间规则等整合为软法,并纳入国家的法治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以适应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并回应法治中国的新要求。软法与国家法治体系整合的基本要求,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制约软法、保障软法的实施。软法与国家法治体系整合的途径:一是创立软法制定与实施的程序规则,作为与国家法治体系接轨的桥梁;二是完善软法实施的组织机构体系,并与国家法治体系执行系统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国家法治体系 法治思维 法治社会 民间规则
下载PDF
论信用信息公开过程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永 《南海法学》 2019年第2期108-116,共9页
法治社会要求信用信息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既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又不应当以牺牲公民的隐私为手段。如果公民个人合法的隐私权被假以公共利益为名在信用信息公开的支配下被无视与践踏,那么该制度本身就缺乏存在的合理性。以信用信息... 法治社会要求信用信息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既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又不应当以牺牲公民的隐私为手段。如果公民个人合法的隐私权被假以公共利益为名在信用信息公开的支配下被无视与践踏,那么该制度本身就缺乏存在的合理性。以信用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为研究起点,分析在信用信息公开视角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现行信用信息公开立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探究其中存在主要问题,借鉴国际上的立法经验,应从立法、程序以及法律救济三个方面完善我国信用信息公开中公民隐私权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法治 法治社会 隐私权 信息公开 利益平衡
下载PDF
法治社会视野下公民法治意识的生成条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丹波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0-75,共6页
公民较高的法治意识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条件。法治社会必然要求公民把法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尊法守法作为一种行为自觉和道德自觉。然而,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在缺乏法治传统的情况下开启的,促进公民养成法治习惯、形成法治思维... 公民较高的法治意识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条件。法治社会必然要求公民把法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尊法守法作为一种行为自觉和道德自觉。然而,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在缺乏法治传统的情况下开启的,促进公民养成法治习惯、形成法治思维、生成法治意识必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而要促进公民法治意识生成,就必须首先研究对公民法治意识生成有决定影响的关键因素。概括而言,法律本身的科学良善与法律的有效实施、国家法治实践与法治教育、社会道德氛围与市场经济以及个体的人格健全与法律认知等涉及制度、国家、社会和个体方面的因素对公民法治意识生成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公民 法治意识
下载PDF
论西南边疆地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洪海 官秀成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9,23,共4页
西南边疆地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是国家法治体系整体性建设环节组成部分。立足于西南边疆地区特殊的区情和法治监督建设实际,从促成良法善治、更好地服务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目的出发,用制度化的设计、法制化的理念,打造动态、立体化的... 西南边疆地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是国家法治体系整体性建设环节组成部分。立足于西南边疆地区特殊的区情和法治监督建设实际,从促成良法善治、更好地服务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目的出发,用制度化的设计、法制化的理念,打造动态、立体化的法治监督体系,对服务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切实维护好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和谐与安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之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保证人民监督主体地位,是西南边疆地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原则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地区 法治监督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社会
下载PDF
法律的道德视角审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6-17,25,共3页
法律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基础,道德始终贯穿于法律运行过程之中,共同维护社会的良性发展。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道德体现于法律的各个环节,对立法、司法、守法等不同环节的完善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道德 法律 法治社会
下载PDF
汽车标准化法与提质增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兆平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第4期171-172,176,共3页
掌握汽车标准化法内涵,按标准化理论制修订技术法规和标准,保证优异学术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计算机联网统计汽车检测中心采用共性技术标准项目,提高系列国家科技法规、标准质量和利用率,提升系族产品性能标准化水平,确保实... 掌握汽车标准化法内涵,按标准化理论制修订技术法规和标准,保证优异学术和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计算机联网统计汽车检测中心采用共性技术标准项目,提高系列国家科技法规、标准质量和利用率,提升系族产品性能标准化水平,确保实验认证质量和提质增效,加快孵化科技成果和产品研发节奏,降低研制成本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法 汽车标准化 法规和标准 提质增效 法治社会
下载PDF
从多元社会到法治社会——反思乡村社会的法治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闯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7-61,77,共6页
法律,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控制手段,原本不是西方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近代法制改革以来,法律却不断被狭义为西方法律。尤其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社会,我们自觉站在了自己的立场,用西方法律解决中国问题。如此,不仅乡村... 法律,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控制手段,原本不是西方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但,近代法制改革以来,法律却不断被狭义为西方法律。尤其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社会,我们自觉站在了自己的立场,用西方法律解决中国问题。如此,不仅乡村治理危机更形严重,而且传统文化亦日益消亡。对此,文章基于乡村社会法律多元的现实基础上,分析法律多元的"利"与"弊",认为应区分中西法律"工具之用"与"社会保障"之别,最大程度发挥法律之用,以期乡村法治进一步完善,从多元社会到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婚 多元 乡村社会 法治社会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与法治社会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颂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6,共4页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法治社会构建应成为创新驱动实现的必由之路。法治社会构建从交易成本降低、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等方面保障了创新驱动的实现。创新驱动...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法治社会构建应成为创新驱动实现的必由之路。法治社会构建从交易成本降低、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秩序等方面保障了创新驱动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法治社会构建提出了法律秩序、法律信仰的挑战。法治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回应体现为法律理念、法律制度、法律实践等方面的创新。两者间的矛盾调和最终应体现法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法治社会 实现 法律价值
下载PDF
论传统情理法观念在我国现代法治社会中的适用
17
作者 王利 王一卒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5-69,共5页
传统情理法观念伴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对我国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社会,传统情理法观念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法律制度,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传统情理法观念的改... 传统情理法观念伴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对我国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社会,传统情理法观念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法律制度,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传统情理法观念的改造途径进行分析论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使之适用于我国当代社会,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情理法观念在立法、司法、普法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法 传统文化 法治社会
下载PDF
论法律人格在我国现代人格的塑造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18
作者 王子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6,共4页
法律人格是现代人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现代人的健全人格而言,不同学科所指涉的要义是不可或缺的,但站在现代法律立场之上的平等、自由、公正、守则、自尊、担责等精神品质,应当是现代人格的灵魂。在我国,法律人格教育主题的缺失... 法律人格是现代人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一个现代人的健全人格而言,不同学科所指涉的要义是不可或缺的,但站在现代法律立场之上的平等、自由、公正、守则、自尊、担责等精神品质,应当是现代人格的灵魂。在我国,法律人格教育主题的缺失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背景的。在教育中提出和强化现代法律人格的塑造和培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由传统的人治社会走向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人格素质结构的要求,是解决中国社会现实人格矛盾和冲突的要求,也是对加强法制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律人格 塑造和教育 法治社会
下载PDF
群体性事件处理的法治化路径探析
19
作者 程鹏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前中国社会社会风险因素极大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给社会大众带来不安全感。法治是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途径,而实践中的理念和做法往往偏离轨道。因此,我国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群... 目前中国社会社会风险因素极大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给社会大众带来不安全感。法治是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途径,而实践中的理念和做法往往偏离轨道。因此,我国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群体性事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和相关法律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法治社会 矛盾
下载PDF
法治社会辩析
20
作者 施敏 陈超慧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法治社会与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社会治理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法治社会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社会权力为背景,以法治精神为灵魂。法治社会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至上、权利保障、规则多元、合作共治、公民社会。法治社会... 法治社会与法治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社会治理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法治社会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社会权力为背景,以法治精神为灵魂。法治社会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至上、权利保障、规则多元、合作共治、公民社会。法治社会具有确保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公平正义、监督国家权力、筑牢法治根基五个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内涵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