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动杆菌属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全国莉 崔海燕 +1 位作者 王春莲 郭新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746-5748,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不动杆菌属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300例HAP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0-85岁,以NCCIS标准作为判定标准,采用K-B琼脂扩散法,分离...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不动杆菌属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300例HAP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0-85岁,以NCCIS标准作为判定标准,采用K-B琼脂扩散法,分离、培养检测研究对象痰标本,数据采用WHONE 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HAP老年患者发生不动杆菌属感染198例,感染率66.00%;分离培养出的198株不动杆菌属中鲍氏不动杆菌148株占74.75%、鲁氏不动杆菌40株占20.20%、其他10株占5.05%;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磷霉素等耐药率分别为10.61%、22.73%、47.98%;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7.37%、80.81%、81.82%、81.32%。结论 HAP患者不动杆菌属感染占重要作用,其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但是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磷霉素敏感性较高,因此在对症治疗过程中可考虑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不动杆菌属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老年肺心病患者肺部非发酵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永平 李静宇 +3 位作者 陈广幸 黎国梅 伦秀红 叶伟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肺部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痰培养分离出的非发酵菌种类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痰标本共分离出非发酵菌10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5株,鲍曼/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肺部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痰培养分离出的非发酵菌种类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痰标本共分离出非发酵菌10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5株,鲍曼/溶血不动杆菌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株。药敏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已十分显著,平均耐药率达50%~100%;含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特美汀、舒普深、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3.6%~35.7%),与三代头胞及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肺部非发酵菌感染耐药率高,宜选用复合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感染者进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痛 非发酵菌 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耐药率
原文传递
黄芩苷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质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汪东海 陈敏 +3 位作者 姜志强 王萍 陈学锋 徐菊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能否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质粒,并影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测定黄芩苷处理的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曲线。16株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双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经黄芩苷作用20 h,分别在处理前和处理后应用碱裂解法... 目的探讨黄芩苷能否消除鲍曼不动杆菌质粒,并影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测定黄芩苷处理的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曲线。16株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双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经黄芩苷作用20 h,分别在处理前和处理后应用碱裂解法检测质粒,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MIC。结果黄芩苷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长。16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均携带质粒,经1 mg.mL 1黄芩苷作用后,质粒消除率为37.5%(6/16)。6株经黄芩苷消除质粒的细菌,庆大霉素中度水平或低水平耐药株的MIC值均下降至敏感水平;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株的MIC值下降至敏感水平,部分环丙沙星中度水平耐药株的MIC值下降但高于耐药水平。结论黄芩苷能够消除鲍曼不动杆菌低水平耐药株携带的质粒,恢复菌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低水平耐药株感染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质粒 鲍曼不动杆菌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毛璞 李建春 +3 位作者 邱桂霞 叶丹 刘晓青 黎毅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2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2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WHONET5.4统计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10.8%升至8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3.5%升至83.5%。blaOXA-23及ISAba1相关blaOXA-23阳性率均从25.0%升至97.1%。未检测到blaOXA-24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该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可能与ISAba1相关blaOXA-23的扩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戎群芳 张育才 +3 位作者 王春 徐粱 朱艳 陈容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PICU中99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的资料,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了解P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PICU中99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的资料,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了解P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结果 PICU共收治危重患儿4 76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儿99例,发生率为2.08%(99/4762),死亡14例,病死率14.14%(14/99)。发生鲍曼不动杆菌的时间为入PICU后(12.4±9.3)d。主要为肺部感染93例(93.94%);伤口感染4例(4.04%);尿路感染2例(2.02%)。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儿童危重病例评分低、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近三年(2009—2011年)耐药水平比前三年(2006—2008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易引起院内感染,主要为肺部感染,且耐药性明显上升。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管理和侵入性操作时的无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下载PDF
五倍子水煎剂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娄茜 杨翼 +5 位作者 刘大鹏 胡小芳 张茹芳 蒋洪彦 叶晓莉 黄长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439-2443,共5页
目的证实五倍子水煎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亚胺培南敏感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5株,测定五倍子水煎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株菌分为Control组,1/4MIC组及MIC组,Contro... 目的证实五倍子水煎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亚胺培南敏感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5株,测定五倍子水煎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株菌分为Control组,1/4MIC组及MIC组,Control组为空白对照组。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及结晶紫染色方法观察五倍子水煎剂对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对生物膜抑制作用最强的鲍曼不动杆菌-1和鲍曼不动杆菌-8菌株,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五倍子水煎剂对其生物膜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无论是亚胺培南敏感还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着五倍子药物浓度的增大,其抑制生长作用越明显。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五倍子对亚胺培南耐药株生物膜的抑制能力强于敏感株,随五倍子浓度增大,生物膜抑制作用越强。RT-PCR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1与对照组相比,abaI相对表达量为(0.57±0.14)(P=0.007,t=5.08),abaR相对表达量为(0.63±0.14)(P=0.010,t=4.13),bfmR相对表达量为(0.53±0.10)(P=0.003,t=6.19),bfmS相对表达量为(0.66±0.17)(P=0.032,t=3.22),BAP相对表达量为(0.72±0.09)(P=0.013,t=4.26);鲍曼不动杆菌-8与对照组相比,abaI相对表达量为(0.71±0.03)(P=0.000,t=11.78),abaR相对表达量为(0.68±0.04)(P=0.000,t=10.19),bfmR相对表达量为(0.64±0.04)(P=0.000,t=11.13),bfmS相对表达量为(0.64±0.06)(P=0.002,t=7.09),BAP相对表达量为(0.65±0.03)(P=0.000,t=9.07)。结论五倍子不仅能够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还能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对亚胺培南耐药株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强于敏感株,并随五倍子浓度增大,生物膜抑制作用越强;可能通过下调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bfmS、bfmR、abaI、abaR、BAP的表达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下载PDF
医院重点科室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凌宙贵 刘滨 +2 位作者 刘卫 蒋连强 唐贞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483-5485,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医院重点科室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专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临床分离的282株鲍氏不动杆菌在重点科室的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282株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为ICU,... 目的通过监测医院重点科室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专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临床分离的282株鲍氏不动杆菌在重点科室的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282株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其次为神经外科、呼吸科及血液科,分别占27.5%、22.7%、15.7%、3.0%,各重点科室的检出率连续两年监测均有上升趋势;ICU、神经外科及血液科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神经外科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并有逐年升高趋势;呼吸科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其他科室相对偏低,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各重点科室耐药率较低仅有亚胺培南,2012年ICU、神经外科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5.3%和26.3%,明显高于2011年监测结果。结论 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率各有其特点,应根据各科的耐药率监测结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科室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老年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智勇 杨红燕 +2 位作者 翁绳凤 梁建峰 张岩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与普通菌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肺炎病例,根据是否发生MDR-AB感染分成MDR-AB组42例、非MDR-AB组45例。对可能影响MDR-AB感染发生的18...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与普通菌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肺炎病例,根据是否发生MDR-AB感染分成MDR-AB组42例、非MDR-AB组45例。对可能影响MDR-AB感染发生的18项相关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相关因素在MDR-AB组和非MDR-AB组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及痴呆病史、低蛋白血症、吞咽困难、长期卧床、近期ICU入住史、近期应用3/4代头孢菌素、有创操作等7项因素在MDR-AB组与非MDR-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构.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低蛋白血症(OR=5.083,95%CI1.223~21.123)、长期卧床(OR=5.692,95%CI1.132~28.617)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为老年人MDR-AB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性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全基因组与特定基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许亚丰 王春新 +2 位作者 赵琪 糜祖煌 翁幸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041-5044,共4页
目的调查一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为耐药菌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分离自2010年3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作gyrA与parC基因测序、BLASTn比对确认为鲍氏不动杆菌,采用Illumina HiSeq与Ion Torre... 目的调查一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为耐药菌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分离自2010年3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作gyrA与parC基因测序、BLASTn比对确认为鲍氏不动杆菌,采用Illumina HiSeq与Ion Torrent PGM两种大规模并行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再进行人工测序补缺口,并进行了特定基因分析(包含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ISaba1-blaADC、ISaba1-blaOXA-23连锁检测)。结果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株全基因组测序未获完整序列,得到一条推定的染色体序列,长3 887 116bp(内含两个缺口);推定的质粒序列,长260513bp(内含9个缺口);特定基因检出blaTEM、blaADC、blaOXA-2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和aac(6′)-Ⅰb、ant(3′)-Ⅰ、ant(2″)-Ⅰ、aph(3′)-Ⅰ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并且ISaba1-blaADC、ISaba1-blaOXA-23连锁检测均阳性。结论特定基因检测与全基因组测序互为补充,对特定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并可得到菌株亲缘关系结果,可对临床分离的耐药细菌作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全基因组 特定基因 泛耐药 测序
原文传递
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梦 孙海彦 彭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6-140,共5页
从海洋中分离出了一株产普鲁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CT-1,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使普鲁兰酶的酶活力达到2.347 U/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0.02 g/mL玉米淀粉,0.01 g/mL^0.01... 从海洋中分离出了一株产普鲁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CT-1,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使普鲁兰酶的酶活力达到2.347 U/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0.02 g/mL玉米淀粉,0.01 g/mL^0.012 5 g/mL酵母膏,0.001 g/mL KH2PO4,0.000 5 g/mL MgSO.47H2O及0.000 01 g/mL FeSO4.7H2O。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 6.0,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30℃,500 mL摇瓶装液量为150 mL,摇瓶转速为200 r/min,发酵周期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酶 鉴定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瑞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和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沁 刘嘉琳 +3 位作者 谭若铭 丁玲 杨莉 瞿洪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监测并分析瑞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及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 bacterbaumannii,Ab)的检出率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b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5.4回顾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 目的:监测并分析瑞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及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 bacterbaumannii,Ab)的检出率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b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5.4回顾分析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烧伤病房患者体液和导管标本中检出的Ab,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我院4个病房患者中检出332株Ab,2006至2008年分别为85株、111株、136株,其中来自血液株数占3.7%,导管株数占11.2%,伤口和创面株数占31.9%,痰液株数占46.7%。4个病房中,Ab是最常见的检出菌种之一。相对于2006年,2008年Ab对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显著上升(P<0.05),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3年内4个病房共检出PDR-Ab57株。2007年RICU检出4株PDR-Ab,通过临床资料和PFGE分析证实为同源菌株,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高度提示为交叉感染;2008年RICU检出2株PDR-Ab虽为同源菌株,但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排除交叉感染的可能。结论:Ab在ICU和烧伤病房都是重要的检出细菌之一,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交叉感染可能是引起Ab检出率和耐药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率 重症监护病房 交叉感染
下载PDF
梅州地区临床分离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光文 汪雪涛 +2 位作者 乔亚峰 邹尚平 叶振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6-820,共5页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梅州地区5所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10株,采用K-B法检测药敏性,改良Hodge试验筛...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梅州地区5所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10株,采用K-B法检测药敏性,改良Hodge试验筛选耐碳青霉烯表型,PCR扩增IM P、VIM、OXA-23、OXA-24、OXA-51和OXA-58型碳氢霉烯酶基因,并测序。应用ERIC-PCR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药敏结果显示,17种药物除多粘菌素B耐药率为0.48%外,其他药敏耐药率都高于60%;改良 Hodge试验阳性菌株163株(77.62%)。扩增结果显示Bla-OXA-51的检出率为最高为94.29%(198/210),Bla-OXA-23的检出率次之为78.57%(165/210),Bla-VIM的检出率为4.29%(9/210),Bla-IM P、Bla-OXA-24、Bla-OXA-58均未被检出。210株菌株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97株,B型44株,H型25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株。结论梅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产OXA-51、OXA-23和VIM 型碳氢霉烯酶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克隆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氢霉烯酶 改良HODGE试验 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分析9年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耐药性变化及其与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斌 马晓波 +2 位作者 涂亮 杜艳 陈端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9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性与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分离培养的不动杆菌共1552株,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检验及耐药分析。采用PCR检测60株... 目的了解我院9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性与I类整合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分离培养的不动杆菌共1552株,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检验及耐药分析。采用PCR检测60株鲍曼不动杆菌和30株洛菲不动杆菌的I类整合子,分析I类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1552株不动杆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1360株(87.6%),洛菲不动杆菌154株(9.9%)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CR检测结果显示38株(63-3%)鲍曼不动杆菌和17株(56.7%)洛菲不动杆菌为I类整合子阳性,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mulfidrug resistance,MDR)率显著高于I类整合子阴性菌株,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验性用药或抗生素滥用导致了9年间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I类整合子在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MDR率升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洛菲不动杆菌 I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蒋海平 向华珍 +5 位作者 吴艳涛 江玮 田琼书 刘堂江 胡锦娟 张旭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486-5488,共3页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 )医院感染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针对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224株ABA非重复株标本分布及耐药性,细菌培养和鉴定依据临床微生物操作规...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 )医院感染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针对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224株ABA非重复株标本分布及耐药性,细菌培养和鉴定依据临床微生物操作规程进行;ABA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K‐B法,并依据CLSI 2011-2012年规则进行敏感、中介、耐药的判断,实验室操作全过程实行分析前、中、后室内质量控制。结果两年共检出ABA 224株,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率最高,检出147株占65.6%,其次分离自脓液和泌尿道标本,分别占13.0%和10.3%;ABA除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4%~30.4%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5.0%;检出ABA泛耐药株48株,阳性率21.4%;耐碳青霉烯类ABA 68株,阳性率30.4%。结论 ABA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 ABA交叉耐药及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医师务必加大病原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的力度,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正确诊断疾病和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临床科室 标本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军 余清源 +1 位作者 刘华 瞿秀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429-4431,共3页
目的:探讨2010-2012年山区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 )耐药性变迁,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2012年分离的353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 目的:探讨2010-2012年山区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 )耐药性变迁,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2012年分离的353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依据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医院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占67.1%,其次是脓性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11.1%和9.1%;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2.6%~20.6%;2010-2012年泛耐药ABA检出率分别为12.6%、14.4%、16.3%;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分别为14.9%、17.6%、17.7%。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应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ABA列入医院监控的重点菌株,实行医院细菌耐药性预警公示制度,扭转山区医院细菌耐药性上升的不良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变迁
原文传递
ICU患者血流感染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莉 李玉苹 章红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6-1007,1010,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指导临床控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ICU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阳性标本,对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指导临床控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ICU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阳性标本,对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MIC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2月ICU共送检血培养标本35 829份,其中有49份血培养标本检出鲍氏不动杆菌,阳性检出率为0.14%,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敏感性最好,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很低。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极易形成多药耐药,临床应慎重选用抗菌药物,血流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差,ICU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断各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血流感染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屈春燕 康梅 +1 位作者 陈知行 谢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3期3297-3300,330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住院的105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14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69例),收集...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住院的105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14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69例),收集人口学、基础疾病、有创操作、临床特征、抗菌药物耐药性和治疗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14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B是最具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0%),其后依次为替加环素(11.5%)、米诺环素(22.9%)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3.6%)。105株菌株中98株(93.3%)是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意外和机械通气在本研究中被确认为是14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及包括COPD和脑血管意外在内的基础疾病与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病死率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菌血症 危险因素 病死率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敏 黄茂 梅亚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类型。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介或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2株及敏感菌3株,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类型。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介或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2株及敏感菌3株,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22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PCR检出22株耐药菌株中18株携带OXA-23基因,未能检出OXA-24基因,3株敏感株均未检出OXA-23及OXA-24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其编码基因为blaOXA-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建均 鲍颖菲 +5 位作者 赵扬 蔡和平 杨樟卫 周佳 王学彬 陈翠敏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医院2007-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医院2007-2010年常用抗菌...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医院2007-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医院2007-2010年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量与用药频度(DDDs),同时统计同期鲍曼不动杆菌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SAS 8.2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4 6,P<0.01),与亚胺培南用量呈正相关(r=0.849 2,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用量呈正相关(r=0.999 2,P<0.05),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与其用量呈正相关(r=0.800 5,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与上述药物的用量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时应仅限于重症患者;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颖 王仙园 +1 位作者 周娟 于庆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5999-6000,6020,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2年299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1、2012年鲍氏不动... 目的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2年299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1、2012年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别为3、18例,感染率分别为1.97%、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株鲍氏不动杆菌均来自痰培养标本,呼吸道为首发感染部位;21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环丙沙星抗菌药物均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细菌特点加强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