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辐射视角看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以《游仙窟》《仙女红袋》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惠欣 付晶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921-923,共3页
在古代亚洲的汉文化圈里,中国文化长期占据辐射中心的位置,而朝鲜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文章从辐射视角切入,以《游仙窟》《仙女红袋》为中心,从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文体特征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朝鲜文学 辐射 影响 《游仙窟》 《仙女红袋》
下载PDF
从《游仙窟》看赋与唐人小说的关系
2
作者 冯卿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0-32,共3页
《游仙窟》是唐人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除过形式上大量用诗歌对答之外,更为特别之处在于用赋的笔法大量铺叙所见之景、所在之境,此为该小说增色不少。这种以赋为文的创作笔法渊源于赋对小说的兴起的影响,而唐人小说又是在前人小说创作的... 《游仙窟》是唐人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除过形式上大量用诗歌对答之外,更为特别之处在于用赋的笔法大量铺叙所见之景、所在之境,此为该小说增色不少。这种以赋为文的创作笔法渊源于赋对小说的兴起的影响,而唐人小说又是在前人小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此,赋与唐人小说的关系值得一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窟》 以赋为文 唐人小说
下载PDF
《竹取物语》“窥视”场景与初唐小说《游仙窟》之关联考
3
作者 李宇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年第4期78-84,共7页
9世纪后半期,古代日本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物语"。此后一个世纪,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作品群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11世纪初,紫式部创作出了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短短百余年间,物语文学通... 9世纪后半期,古代日本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物语"。此后一个世纪,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作品群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11世纪初,紫式部创作出了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短短百余年间,物语文学通过从中国文学中汲取大量的知识养分,走过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盛开绽放的历程。有关中国文学对平安朝物语的影响,中日学术界均已研究颇丰。但对于平安朝物语如何在唐代小说影响下发生嬗变这一问题,目前关注还较少。文章以早期物语的代表作《竹取物语》为例,在重点梳理其与中国文学相关研究史的基础上,分析作品中出现的"窥视"情节与初唐小说《游仙窟》的关联,进而对平安朝物语与唐代小说的关系提出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取物语》 唐代小说 平安朝物语 《游仙窟》 窥视
下载PDF
佳色功名两不朽 诗人意兴托风情——《游仙窟》的文学特质与美学价值
4
作者 王增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对唐传奇中的名篇《游仙窟》的分析 ,可以发现 ,唐传奇主要表现了一种普遍的“青楼意识” ,它具有独具的文化特质、美学价值。其情节进程的展开、整体的结构形式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思想的表达及写作的独特性更使其具有现代西方小说... 通过对唐传奇中的名篇《游仙窟》的分析 ,可以发现 ,唐传奇主要表现了一种普遍的“青楼意识” ,它具有独具的文化特质、美学价值。其情节进程的展开、整体的结构形式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思想的表达及写作的独特性更使其具有现代西方小说的显著特征。诗散皆备形式等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窟》 唐传奇 文学研究 古代小说 青楼意识 情节 美学价值 形式
下载PDF
重新评估《游仙窟》的思想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承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游仙窟》是张鷟因遭遇不公和怀才不遇而作,"神仙窟"是其为自己营造的一场精神盛宴,主题是发泄怨愤和抚慰伤痛。其思想价值在于反映唐初士子怀才不遇的境况和苦闷的精神状态、唐代文人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声音以及唐代的... 《游仙窟》是张鷟因遭遇不公和怀才不遇而作,"神仙窟"是其为自己营造的一场精神盛宴,主题是发泄怨愤和抚慰伤痛。其思想价值在于反映唐初士子怀才不遇的境况和苦闷的精神状态、唐代文人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声音以及唐代的爱情道德观念,并体现了唐初小说隐晦曲折表达思想主题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窟》 思想价值 发泄怨愤 精神盛宴 虚拟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