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9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洪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3期4-14,共11页
《红楼梦》研究面临着路径、方法的重新考量的问题。新旧"红学"试图以影射、自传阐释文本的途径矛盾丛生,愈走愈窄。而通过广义的互文视角,却可以揭示出这部小说生成的文化、文学血脉——林黛玉的精神气质、林黛玉与薛宝钗二... 《红楼梦》研究面临着路径、方法的重新考量的问题。新旧"红学"试图以影射、自传阐释文本的途径矛盾丛生,愈走愈窄。而通过广义的互文视角,却可以揭示出这部小说生成的文化、文学血脉——林黛玉的精神气质、林黛玉与薛宝钗二元对待的描写方式,都不是索隐或考证能解决的;无论"林下风气"与"闺房之秀"的"兼美"向往,还是"红楼"、"梦"、"葬花"等意象透露的忏悔心态,以及"太虚幻境"展现的女性天国等,都是那个时代常见的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互文 研究方法 林黛玉 林下之风
下载PDF
《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肖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4,共4页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代表作。该诗出现在小说的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虽然黛玉写过别的诗词,但它们都无法与《葬花吟》相媲美。这不仅因为它是黛玉最长的一首诗,还因为它为其他诗定...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代表作。该诗出现在小说的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虽然黛玉写过别的诗词,但它们都无法与《葬花吟》相媲美。这不仅因为它是黛玉最长的一首诗,还因为它为其他诗定下了基调。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特有的凄婉哀伤。《葬花吟》因其精湛且高超的艺术价值值得挖掘和探讨。本文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理论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葬花吟》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读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葬花吟》 诗歌翻译 “三美”理论
下载PDF
《红楼梦》的方言构成及其演变——兼谈《红楼梦》方言研究与校勘中两种值得思考的倾向 被引量:21
3
作者 胡文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9-106,109,共9页
《红楼梦》的主体语言和语言韵味、语法结构是以北京话为中心,并吸收了广大北方地区的方言,包括个别的蒙古语词汇与满族词汇。与此同时,作者根据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的需要,还采用了相当数量的江南语言。作者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q... 《红楼梦》的主体语言和语言韵味、语法结构是以北京话为中心,并吸收了广大北方地区的方言,包括个别的蒙古语词汇与满族词汇。与此同时,作者根据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的需要,还采用了相当数量的江南语言。作者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已经对《红楼梦》中的方言进行了渐进式地修改。特别是在"去"南话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近几年来《红楼梦》方言"研究"中表现出一种与社会上刮起的抢名人拉古人的风气搅和在一起的倾向——即把曹雪芹和《红楼梦》同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或是炫耀历史文化悠久联系在一起。在《红楼梦》走进大众、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在"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下,在"红楼夺目红"的躁动中,《红楼梦》的校订注释也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由于某些校订者对抄本《红楼梦》中方言构成、演变不甚熟悉,盲目改动原底本中的方言土语;《红楼梦》抄本中所用的一些词汇早已为戏曲小说所用,已成"熟语",但有些校订者凭着感觉走,只要自己感觉"不顺"或是见其他抄本中有另一种写法,即断定底本为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方言构成 方言演变 校订 注释
下载PDF
《红楼梦》茶文化词语的翻译效果评析——基于目的论视角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维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从目的论视角对比分析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茶名、茶具和茶水的翻译,发现两位译者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对文本的理解差异,对这些茶文化词语作出了不同的翻译处理,以方便目的语读者对原文蕴含意义的理解,其翻译效果... 从目的论视角对比分析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茶名、茶具和茶水的翻译,发现两位译者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对文本的理解差异,对这些茶文化词语作出了不同的翻译处理,以方便目的语读者对原文蕴含意义的理解,其翻译效果亦是各有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茶文化词语 茶名 茶具 茶水 翻译效果 目的论
下载PDF
权势与规约性——谈《红楼梦》中的称谓翻译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方珠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称谓,交际双方传递信息的指示语,通常蕴含着权势内涵,并由此体现交际双方地位、身份、修养、情感及相互关系。本文通过《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称谓翻译探讨称谓的权势内涵在不同文化中遵循的不同规约性原则。作者认为,译者在充分考... 称谓,交际双方传递信息的指示语,通常蕴含着权势内涵,并由此体现交际双方地位、身份、修养、情感及相互关系。本文通过《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称谓翻译探讨称谓的权势内涵在不同文化中遵循的不同规约性原则。作者认为,译者在充分考虑交际语境的同时,既应关照原文称谓的权势内涵,也应考虑译文称谓遵循的规约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翻译 《红楼梦》 权势 规约性原则
下载PDF
语言形象再现的文类冲突——以《红楼梦》对联翻译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小波 张映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0,97,共5页
对联作为汉语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层次语言组织形态的有机整体。《红楼梦》中的对联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语言形象美,主要表现为视象、音象和意象的形态美。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三种英译本中有关对联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联具... 对联作为汉语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层次语言组织形态的有机整体。《红楼梦》中的对联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语言形象美,主要表现为视象、音象和意象的形态美。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三种英译本中有关对联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联具有很强的抗译性。译者作为审美主体,要在译文中完全再现对联的视象、音象和意象美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笔者运用英语的形音义特点,在保证信息传达的真实可信方面做一些尝试性改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对联 翻译 视象 音象 意象
下载PDF
《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某些文风差异的统计分析(两个独立二项总体等价性检验的一个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韦博成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1-448,共8页
本文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应用统计学中"两总体等价性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在某些重要的情景描写上确实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论的可信概率不低于98%.
关键词 等价性检验 二项分布 精确条件检验 渐近正态检验 p-值 《红楼梦》 情景指标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广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人文主义”是 humanism的译名。在中国 ,晚明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汤显祖、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 ,适宜于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 ,但它是近代文明的滥觞。目前 ,中... “人文主义”是 humanism的译名。在中国 ,晚明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汤显祖、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 ,适宜于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 ,但它是近代文明的滥觞。目前 ,中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歧异 ,有相当多的学者把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总括为“人文主义”。本文对“人文主义”一词作了必要的界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文主义思潮 《红楼梦》 曹雪芹 发展历史 儒家文化 中国文化
下载PDF
“杨宪益现象”的文学、文化阐释——兼谈文学翻译者主体性要素的构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晓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文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翻译结果静态的、微观的文本分析 ,还要展开对翻译全过程和翻译主体、接受主体的动态、宏观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文章结合文学、文化和翻译主体分析的方法 ,解析“杨宪益现象” 。
关键词 “杨宪益现象” 文学翻译 《红楼梦》 文化 主体性
下载PDF
《红楼梦》姓名翻译与注释译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登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 ,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 ,都不能以寥寥数词译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命名艺术又是《红楼梦》重要的创作特色 ,不可漏译。因此 ,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 ,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 ,都不能以寥寥数词译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命名艺术又是《红楼梦》重要的创作特色 ,不可漏译。因此 ,要忠实地再现《红楼梦》的文化内涵 ,就必须采用注释译法译出其中姓名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姓名翻译 文化内涵 注释
下载PDF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异化策略的文化思索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邢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杨氏夫妇所译的A Dream of RedMansions一直以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而著称,而这主要是与其所采用的异化策略分不开的。异化策略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异化策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交流。
关键词 《红楼梦》 杨译本 异化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中家具使用所体现的中国清代礼制文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鲁秋红 吴智慧 《家具》 2017年第2期53-59,93,共8页
《红楼梦》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旷世瞩目的经典巨作,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到"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的兴衰跌宕之路,更以其详尽精到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清代贵族... 《红楼梦》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旷世瞩目的经典巨作,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到"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的兴衰跌宕之路,更以其详尽精到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清代贵族生活的生动画卷。其中,家具作为社会各个阶层在任一时期都普遍使用的生活器具,在文中广泛出现。作者对家具及其使用过程的大量描写在丰富小说故事空间环境、多方面塑造文学人物形象的同时,不但向我们传递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条件、生产水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生活状态,也由"形而下"至"形而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人们精神层面上对于礼制文化的承袭与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家具 礼制 文化
下载PDF
《红楼梦》是《金瓶梅》之“反模仿”和“倒影”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贵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7,共9页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金瓶梅》 反模仿 倒影
下载PDF
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崔荣荣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63-65,共3页
《红楼梦》人物服饰多姿多彩,富涵有丰富的服饰文化。本文从服饰的造型、材料、装饰品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典型人物服饰形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红楼梦》人物服饰形象是表现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红楼梦》 服饰形式 表现特征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以扬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 《红楼梦》 颜色词 翻译
下载PDF
《红楼梦》校勘中的孤立印证与以讹证讹问题——在马来西亚“《红楼梦》与国际汉学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文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在近几年的《红楼梦》校勘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单向思维与孤立印证,二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与以讹证讹,所以,研究《红楼梦》中的方言构成,首先要把这部小说的诞生放在18世纪中叶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并在空间上把当时北京的... 在近几年的《红楼梦》校勘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单向思维与孤立印证,二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与以讹证讹,所以,研究《红楼梦》中的方言构成,首先要把这部小说的诞生放在18世纪中叶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并在空间上把当时北京的语言文化发展大背景纳入到我们考察的视野之内;其次是要把《红楼梦》作者家世环境和个人经历考虑在其中;再次,在考虑到方言形成的地域性同时,必须注意到方言也有"流动"性的事实,这其中包括移民在方言的传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红楼梦》校订注释上更臻完善,超越过去,为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为《红楼梦》在世界的传播,为国际汉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方言 马来西亚 国际汉学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英译本中典故的处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小红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红楼梦》原著中有大量的典故,有些出现在对话中,有些出现在叙述中,还有些出现在诗词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英译本中,对典故的处理独具匠心,分别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等方法。比较三种方法,以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在保证理解无... 《红楼梦》原著中有大量的典故,有些出现在对话中,有些出现在叙述中,还有些出现在诗词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英译本中,对典故的处理独具匠心,分别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直译、意译等方法。比较三种方法,以直译加注释的方法在保证理解无困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直译无注释只适用于一部分典故的翻译,而意译则相对损失了较多一些信息,不能充分体现原作的语言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典故 直译 意译
下载PDF
《京华烟云》与《红楼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春香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 林语堂的一生,特别痴心和沉醉于研究《红楼梦》,在他的心目中,《红楼梦》这部作品一直保留着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并对他的一生尤其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在时代背景、人物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插以及作品所反映出的哲学意义和文化积淀等多方面,《红楼梦》对《京华烟云》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红楼梦》 林语堂
下载PDF
“词化”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以《红楼梦》中“说道”两字的译法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粉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4-127,共4页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同一个动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同时,各种不同的语义也可以用意义非常具体的动词来表达。这类词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语义包容性,即动词本身除了基本语义外,还兼有某些附加语义。这一现象在语...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同一个动词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语义。同时,各种不同的语义也可以用意义非常具体的动词来表达。这类词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语义包容性,即动词本身除了基本语义外,还兼有某些附加语义。这一现象在语义学中称为“词化”。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善于选用该类词语,能使作品或译作的语言更准确、形象、生动、传神。《红楼梦》的英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说道”两字时,突破原文的字面制约,采用了120多个不同的译法,创造性地挖掘了动词的词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化 翻译 说道 《红楼梦》
下载PDF
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看“给”对“与”的取代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在对《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里出现的 2 0 95例“给”字句 ,和可与“给”字互换的 5 6 8例“与”字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给”对“与”的取代原因。认为“与”在动词介词中表现疲弱 ,而“给”的表现则很强劲 ;“与... 在对《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里出现的 2 0 95例“给”字句 ,和可与“给”字互换的 5 6 8例“与”字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给”对“与”的取代原因。认为“与”在动词介词中表现疲弱 ,而“给”的表现则很强劲 ;“与”在弱化了的动词中表现亦不如“给”。这使得“与”在各方面都丧失了与“给”的竞争力 ,最终被“给”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儿女英雄传》 兼语句 "给"字句 "与"字句 小说 语法 动词 介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