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玩偶之家》影响下的《终身大事》和《伤逝》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玲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终身大事》 《伤逝》 启蒙 玩偶 立人
下载PDF
易卜生与世界文学:《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改编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成洲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7,共12页
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和胡适翻译的第一个《玩偶之家》中文译本。百年来,《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改编和接受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研究资料也极为丰富。本文从世界文学在地化的视角出发,将... 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和胡适翻译的第一个《玩偶之家》中文译本。百年来,《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传播、改编和接受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研究资料也极为丰富。本文从世界文学在地化的视角出发,将百年来《玩偶之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分成三个重要阶段,结合对于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玩偶之家》改编和演出的分析,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娜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经历过哪些重大的变化?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有什么样的关联性?对于我们思考中外戏剧与文学关系、世界文学与文化全球化有什么重要的启发性?本文认为,娜拉的中国化丰富了易卜生作为世界文学的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娜拉 世界文学 改编
原文传递
失信、失序、失语与失位——浅析家庭伦理视阈中的《玩偶之家》 被引量:5
3
作者 艾秀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玩偶之家》常被作为社会问题剧经典剧目,这一归类限制了对作品的理解。《玩偶之家》在题材上具有鲜明的跨时代性、恒常性特点,集中反映了普泛性的人类家庭伦理困境。剧中主要人物在灵魂层次的失信引起伦理层次的失序,体现为家庭生活... 《玩偶之家》常被作为社会问题剧经典剧目,这一归类限制了对作品的理解。《玩偶之家》在题材上具有鲜明的跨时代性、恒常性特点,集中反映了普泛性的人类家庭伦理困境。剧中主要人物在灵魂层次的失信引起伦理层次的失序,体现为家庭生活中的失语——即夫妻沟通伦理的断裂,以及父亲角色功能的失位。问题的解决仍要从此出发,首先在灵魂世界建立对爱的生命本体而非对爱的果实的爱,然后在伦理层次重建守约精神,渐次恢复断裂的关系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婚姻伦理 守约精神
下载PDF
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履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9-32,共4页
《玩偶之家》虽以家庭妇女问题来构织戏剧冲突 ,表现出强劲的民主精神 ,但在表层文化下 ,还包容着更为深刻的隐形意蕴。该剧始终环绕着一个难解的情结 :隔阂、陌生感 ,男人与女人、人与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娜拉离家出走 ,却难以走... 《玩偶之家》虽以家庭妇女问题来构织戏剧冲突 ,表现出强劲的民主精神 ,但在表层文化下 ,还包容着更为深刻的隐形意蕴。该剧始终环绕着一个难解的情结 :隔阂、陌生感 ,男人与女人、人与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娜拉离家出走 ,却难以走出“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陌生 困境
下载PDF
女性主义、个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谈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误读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33,共6页
《玩偶之家》问世已有百年历史,受众普遍认为该剧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其实这乃是对剧作者思想和剧作本身的误读。通过对文本、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逐一检视,可以发现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体系下,以追求个人价... 《玩偶之家》问世已有百年历史,受众普遍认为该剧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其实这乃是对剧作者思想和剧作本身的误读。通过对文本、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逐一检视,可以发现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体系下,以追求个人价值为目标的个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女性主义 个人主义 资本主义
下载PDF
《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新探
6
作者 刘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关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最后出走的探问大家众说纷纭,该文就娜拉出走后的出路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娜拉出走后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回来,能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娜拉本身具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有忍... 关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最后出走的探问大家众说纷纭,该文就娜拉出走后的出路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娜拉出走后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回来,能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娜拉本身具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有忍受辛劳、独立生活的能力;其二,娜拉有追求男女平等地位的思想及自尊自重的人格;其三,戏剧中另一人物形象--娜拉的老同学林丹太太的个人命运和经历强有力地暗示出娜拉出走后能寻求到一条全新的出路,做一个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人;其四,当时挪威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娜拉成功出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文对戏剧中娜拉出走问题的探析对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命运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 出走 独立自主 自立自强 林丹太太 《玩偶之家》
下载PDF
先锋与恪守:《玩偶之家》在当代中国的舞台实践
7
作者 惠子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88-97,共10页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所著的一部社会问题剧,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在婚姻中从顺从、觉醒到愤而出走的故事。因其无法替代的经典性,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改编、阐释、上演持续不断。2...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所著的一部社会问题剧,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在婚姻中从顺从、觉醒到愤而出走的故事。因其无法替代的经典性,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化界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改编、阐释、上演持续不断。2019年上演的话剧版《玩偶之家》是“批评剧场”与“先锋剧场”的结合:人物、台词依旧,主题、舞台设计改弦更张。导演王欢在尊重经典内核的基础上追问一种全新的“观看艺术”,他打破以“摹仿”为目的、以再现为基础的“虚构性在场”的戏剧框架,运用视听觉符号的意象化叙述策略,延伸了舞台空间,消泯了观众“被情感”的欣赏惯例,在戏剧文本与舞台形式双向剥离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经典内核的延续性恪守与当代表演的先锋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视听觉 空间 在场
下载PDF
《玩偶之家》的自我塑造伦理与权力问题(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育布拉吉·阿瑞约尔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7,共10页
本文将呈现亨利·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权利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剧中主人公娜拉的家庭生活经历使她学会在伦理层面开展自我革命从而挣脱父权社会的伦理体系。在丈夫海尔茂的门庭之中遭受父权压迫的经历也正是她进行自我伦理教育... 本文将呈现亨利·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权利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剧中主人公娜拉的家庭生活经历使她学会在伦理层面开展自我革命从而挣脱父权社会的伦理体系。在丈夫海尔茂的门庭之中遭受父权压迫的经历也正是她进行自我伦理教育的过程。在易卜生的世界中,伦理是指个人塑造自我的能力,而非被动接受父权社会的道德教育。娜拉拒绝接受所谓的欧洲社会道德观念,并在伦理层面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关系进行自我形塑,因此,她是一个具有伦理意义的人物形象。娜拉也否定了欧洲社会伦理体系中的法律—话语传统。她试图削掉父权制的头颅从而展开一场伦理革命:此举在同时代的欧洲伦理体系中前所未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权力 父权制 人文主义 《玩偶之家》
原文传递
Kezia's Cons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ness in The Doll's House
9
作者 徐舒仪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The Doll's Hous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epresentativ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She makes use of simple words to tell the story, but she vividly depicts the reality that the discrimination to the poor still exi... The Doll's Hous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epresentative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She makes use of simple words to tell the story, but she vividly depicts the reality that the discrimination to the poor still exists. This phenomenon influences not only the world of adult but also the world of children. Kezia is the protagonist in The Doll's House. Sh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members in her family. Although she is influenced by the canons in the adult world, she is not totally assimilated by these invisible principles. Kezia's cons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nes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dicating Katherine Mansfield's attitude towards the discrimination which she doesn't express directly. By analyzing Kezia's these two aspects in her mind,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poor can be called and people's kindness and sympathy to them can be aro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herine MANSFIELD The doll’s house Kezia CONSCIOUSNESS UNCONSCIOUSNESS
下载PDF
Nora's Possible Way Out——To See It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Nora and Kristine
10
作者 贺辉艳 张静婵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0X期262-265,共4页
Ibsen's A Doll's House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canon". As the play shares an open ending, many critics seem to try to find a way out for Nora. Nora is supposed as the first woman to pronounce the &... Ibsen's A Doll's House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canon". As the play shares an open ending, many critics seem to try to find a way out for Nora. Nora is supposed as the first woman to pronounce the "Wome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She has become the most courageous women for fighting an equal place in family. However, this paper focuses mainly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ora and Kristine the relatively less popular character. Kristine plays a role of girlhood friend of Nora as well as the one who solves the debt problem and brings a new problem into Nora's family. She serves a model for Nora. Ibsen writes Nora as she is, but it is Kristine who leads Nora onto the road of finding herself. Through the image of Kristine we can conclude that Nora might have all kinds road to tread before her but each one leads to a home-her true h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doll’s house IBSEN experience family LEAVING
下载PDF
Awakening of Nora—On Ibsen’s A Doll’s House
11
作者 肖莉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219-220,共2页
A doll’s house tells us a story of a woman,who is treated as a doll-child by her father,then a doll-wife by her husband,eventually realizes her subordinate role at home,so she resolutely leaves the apparently perfect... A doll’s house tells us a story of a woman,who is treated as a doll-child by her father,then a doll-wife by her husband,eventually realizes her subordinate role at home,so she resolutely leaves the apparently perfect marriage and tries to seek out her own individuality.It questions the entire fabric of marital relationships,and indicts all the false values of the masculine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doll’s house Nora DRAMA woman’s AWAKENING
下载PDF
The Modernity of Ibsen's Plays ——An Psychoanalytic Approach to A Doll's House and Hedda Gabler
12
作者 王佩玉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6期167 176-,176,共2页
Concentrating on two of Ibsen's most famous plays—A Doll's House and Hedda Gabler,this paper examines Nora’s sudden change of character and th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motives for Hedda’s terrible behavior... Concentrating on two of Ibsen's most famous plays—A Doll's House and Hedda Gabler,this paper examines Nora’s sudden change of character and th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motives for Hedda’s terrible behavior with a psychoanalytic approach,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bsen's modernity lies in his pioneering exploration into human's inner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ity PSYCHOANALYTIC approach A doll’s house H
下载PDF
浅谈易卜生对中国的影响——以《玩偶之家》为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新永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1-32,共2页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娜拉” 女性 女性解放运动
下载PDF
“救出自己”不等于为我主义——从胡适对《玩偶之家》的阐释说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定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116,共4页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对易卜生的接受始于留美时期。《易卜生主义》是胡适全面介绍易卜生思想的力作,也是集中承载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经典性文章。胡适在阐释《玩偶之家》等作品时提出的救出自己的思想,是其...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对易卜生的接受始于留美时期。《易卜生主义》是胡适全面介绍易卜生思想的力作,也是集中承载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经典性文章。胡适在阐释《玩偶之家》等作品时提出的救出自己的思想,是其"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的精神根底,即救出自己不等于为我主义,明显带有利他主义的成分。这一思想与胡适在五四文化语境中生成的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是分不开的,也是其思想的独特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玩偶之家》 健全的个人主义 救出自己 为我主义
下载PDF
仅仅是“妇女解放”问题吗?——《玩偶之家》及“易卜生主义”考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承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共5页
以往我国评论界认为,《玩偶之家》从提倡"妇女解放"的角度讨论了"社会问题",易卜生是反对"男权主义",为妇女争取自由的戏剧之先驱。这种解读当然不无道理,该剧本确实也因此对欧洲,尤其是"五四"... 以往我国评论界认为,《玩偶之家》从提倡"妇女解放"的角度讨论了"社会问题",易卜生是反对"男权主义",为妇女争取自由的戏剧之先驱。这种解读当然不无道理,该剧本确实也因此对欧洲,尤其是"五四"时期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但这种理解只接纳了文本的表层含义,没有揭示"易卜生主义"之本质内涵,也不符合易卜生创作的初衷。实际上,该剧讨论的问题已由"妇女解放"等一般"社会问题"上升为超前性、革命性的"关于人类和人类命运"的问题,揭示的是西方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危机中"人"的觉醒与解放的问题,这才是《玩偶之家》和"易卜生主义"的深层内涵,也是易卜生戏剧之"现代性"特征在文化哲学内涵上的表现。由此而论,我国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界对《玩偶之家》以及"易卜生主义"的理解与接受存在偏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玩偶之家》妇女解放 “人”的觉醒 易卜生主义
原文传递
翻译的政治与接受的可能——“五四”启蒙话语中的《玩偶之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田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7-93,共7页
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娜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分析《玩偶之家》在跨语际过程中的翻译的政治和接受的可能,试图回答"娜拉"成为文化偶像的原因。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玩偶之家》反... 无论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娜拉"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分析《玩偶之家》在跨语际过程中的翻译的政治和接受的可能,试图回答"娜拉"成为文化偶像的原因。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玩偶之家》反思现代性的面相,被对于现代性的渴望与设计所遮蔽并且替代了。"现代"的诱惑与诉求,已经内在于《玩偶之家》翻译和阐释的文化规划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五四 启蒙 《玩偶之家》
下载PDF
中外戏剧史上的一对奇葩——《玩偶之家》与《卓文君》之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柏柯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0-81,84,共3页
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郭沫若《卓文君》的剧本中,分别塑造了两个个性独立的女性。试图通过分析两个作品中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来揭示一下易卜生和郭沫若对时代的影响。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卓文君 异同点
下载PDF
从《玩具小屋》谈曼斯菲尔德的创新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伟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63-64,共2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20世纪英国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大胆探索与革新推动了英国短篇小说的发展。本文结合《玩具小屋》对此做以分析。
关键词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玩具小屋》 情节 细节描写 象征 叙事角度
下载PDF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Heroines in A Doll's House and Macbeth
19
作者 汤璐 《海外英语》 2015年第6期192-193,共2页
A Doll's House and Macbeth obviously belo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in content. However, the two heroines in these two plays, Nora Helmer and Lady Macbeth, demonstrate similar feminist qualities. By staging an ove... A Doll's House and Macbeth obviously belo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in content. However, the two heroines in these two plays, Nora Helmer and Lady Macbeth, demonstrate similar feminist qualities. By staging an overall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personality and tragic life of two protagoni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it is founded that both of them are victims oppressed by the patriarchal system and they all hav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against this system. Nevertheless, their distinctive complex personalities and different story settings make the reasons for their rebellion differ in many ways and they end up with different e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SEN SHAKESPEARE A doll’s house MACBETH contrastive feminism
下载PDF
性别表演视角下的舞台剧照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琼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9,共12页
戏剧舞台如何表现性别?运用例证解析舞台剧照,可成为探讨戏剧与妇女解放结成伙伴关系的一种途径,亦可成为性别指向社会政治建构之明证。易卜生《玩偶之家》演出时,女主人公娜拉的肢体语言超越语种、文化,为现代新女性之建构起到性别示... 戏剧舞台如何表现性别?运用例证解析舞台剧照,可成为探讨戏剧与妇女解放结成伙伴关系的一种途径,亦可成为性别指向社会政治建构之明证。易卜生《玩偶之家》演出时,女主人公娜拉的肢体语言超越语种、文化,为现代新女性之建构起到性别示范作用;“新中国版娜拉”在舞台剧照中呈现的昂扬姿态超越了自然躯体,指向一个全新政治建构,具备新典范意义。朱迪斯?巴特勒认为扮装能把人从一个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当代先锋剧场中,扮装成为表演性别的一种方法。台湾“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创团艺术总监魏瑛娟重视剧场表演的影像感,“莎妹剧团”舞台剧照透露出开放的女性在易装表演中获得的乐趣,藉此营造女性群体反抗传统的不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演 舞台剧照 玩偶之家 莎妹剧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