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被引量:31
1
作者 姜霞 王坤 +2 位作者 郑朔方 胡小贞 储昭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75-481,共7页
我国地域广阔,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可利用国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在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当今,如何在有限的国土资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难题。习近... 我国地域广阔,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可利用国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在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当今,如何在有限的国土资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系统治理思路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解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背景;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系统设计思路;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编制修复方案,科学确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人口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多部门联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并明确了其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命共同体 系统治理 生态功能 绿水青山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海磊 王凡凡 +5 位作者 陈海燕 刘雪松 魏源 罗艳 陈灵敏 白敏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保障。丽水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海西区等的交汇区,华东地...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保障。丽水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海西区等的交汇区,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浙江大花园的核心区。以丽水市为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在摸清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保护优先、修复为辅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提出了将丽水市的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分区划分为“三区一带”,并重点部署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护与治理、森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共5大类生态建设工程、20类二级工程。探讨了“山水工程”实践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山水工程”的规划和“两山”转化的探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 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世时代生态哲学的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滕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0,共8页
近年来,"人类世"的提出引发了西方生态哲学理论的后自然倾向,它强调要打破现代性以来文化与自然的二元论,解构环境主义的自然观念并构建一套应对人类世时代生态危机的实践模式。但这一后自然倾向具有内在的理论局限。习近平... 近年来,"人类世"的提出引发了西方生态哲学理论的后自然倾向,它强调要打破现代性以来文化与自然的二元论,解构环境主义的自然观念并构建一套应对人类世时代生态危机的实践模式。但这一后自然倾向具有内在的理论局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克服后自然倾向内在缺陷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构建人类世时代生态哲学的核心资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发展论和实践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工程的思路和生态学为基础的方法论。这一系列重要思想相互联系并构成了统一的理论体系,为生态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命共同体 人类世 生态哲学
原文传递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问题识别与修复策略——以甘南洮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辛顺杰 连华 +2 位作者 梁浩东 肖凯文 李若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6-1268,共13页
甘南洮河流域作为青藏高原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精准识别其生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野外调研和相关资料,本研究对甘南洮河流域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与诊... 甘南洮河流域作为青藏高原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精准识别其生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修复策略,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野外调研和相关资料,本研究对甘南洮河流域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与诊断,并对其生态问题成因进行剖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研究显示,水土流失、矿山环境破坏、草地退化沙化、湿地萎缩、森林资源破坏以及耕地质量较低等是甘南洮河流域目前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早期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和矿山环境破坏成为该流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基于“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护草固沙、育林补水、治湖保水”并重的一体化生态修复思路,划分了5个生态修复单元,确立了4种生态修复模式,即自然恢复、保护保育、辅助再生、生态重塑。同时,结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布设工程,提出了以水源涵养为核心的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该研究可为甘南洮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旨在推动甘南州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问题识别 生命共同体 一体化治理 生态修复 水源涵养 甘南洮河流域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信砚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181,共21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理念,这些理念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和当代生态危机根源的深刻反思,凝结着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它们分别从本体论、发展观、历史观、方法论、保障机制等层面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命共同体 “两山”理论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借鉴、生态反思和实践创新 被引量:8
6
作者 阮睿颖 余永跃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共11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并以西方国家的生态改良为镜鉴,同时合理吸收了中华传统的生态文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以“生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并以西方国家的生态改良为镜鉴,同时合理吸收了中华传统的生态文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导向,践行“生态生产力”发展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态超越。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 生态生产力
下载PDF
从生态学角度浅析森林城市群的建设与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裴男才 陈步峰 +1 位作者 史欣 粟娟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作为城市林业的重要新增长点,森林城市群建设与研究值得国内同行给予高度关注,相关理论和经验将在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述了近几年亚太地区城市林业发展动态,特别是中国在森林城市、森林城市... 作为城市林业的重要新增长点,森林城市群建设与研究值得国内同行给予高度关注,相关理论和经验将在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简述了近几年亚太地区城市林业发展动态,特别是中国在森林城市、森林城市群研究与建设方面开展的创新性工作。结合近些年相关学者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经验,作者从森林生态、景观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生态、社会生态等5个角度,初步探析了我国森林城市群研究与建设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可能得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质量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青兰 蔡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7,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理念,强调自然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共生、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生命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理念,强调自然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共生、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生命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目标,是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强调以系统思维加强生态现代化治理、倡导全球生态共同治理进而构建地球家园的共同体;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方式,旨在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路径,为引领全球携手走向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范式,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生态层面的显著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命共同体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世界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海军 秦书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习近平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提出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然要求,是突破全球环境治理困境、彰显大国责任的必然选择。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国际社会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 习近平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提出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然要求,是突破全球环境治理困境、彰显大国责任的必然选择。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国际社会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发展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全球生态正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倡议的提出,有助于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共识,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指引方向,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命共同体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新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十水共治”的思考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江 《中国水利》 2019年第15期29-32,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确立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确立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新疆山水林田湖草的特点,对当前新疆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应统筹考虑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科学引领、水科技支撑、水战略规划、水文化弘扬、水问题研究、水安全保障,即“十水共治”来谋划新时期新疆水利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十水共治 新疆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生态哲学的基础命题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光紫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128,共5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最深刻、最科学的揭示。人是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也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存在物,是"能动"与"...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最深刻、最科学的揭示。人是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也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是自然存在物,是"能动"与"受动"的辩证统一体。人要自觉地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要慎行,不要妄作,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哲学 基础命题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对马克思人是自然界一部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黎祖交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6期80-86,共7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命题,它不仅科学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思想,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境界:一是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命题,它不仅科学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思想,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境界:一是基于“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的科学认知,清晰准确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了“合而为一”和“同生存、共命运”的“生命共同体”意涵;二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认知为基础,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提供了现代生态学的理论支撑;三是顺应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结合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创造性地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作为核心命题和逻辑起点,为形成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命共同体的话语建构:基于《人民日报》生态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苗兴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8-28,90,共1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及环境构成的和谐共生关系。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生态系统的保持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及环境构成的和谐共生关系。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生态系统的保持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生态报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生命共同体。本文拟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出生命共同体的话语分析模型,通过高频词检索和主题网络分析,从生态关系的话语建构和指向生命共同体构建的生态关怀两个方面阐释在《人民日报》生态报道中生命共同体的话语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话语建构 生态关系 生态关怀
下载PDF
AGIL模型视角下推进高校生态德育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国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生态德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客观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分析高校生态德育在环境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模式维护等方面的四种功能,发现内容片面化、目标抽象化、资源整合弱... 生态德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客观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分析高校生态德育在环境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模式维护等方面的四种功能,发现内容片面化、目标抽象化、资源整合弱化以及文化建设虚化是影响高校生态德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满足系统功能要求,高校需要通过坚持价值引领、激活德育对象、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和谐氛围等途径来推动生态德育的深入开展,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德育 AGIL模型 生命共同体 大学生
下载PDF
碳中和、生命共同体与中国未来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0-88,共9页
中国自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仅一年多的时间便迅速完成了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与地方低碳发展的推进速度也超出人们的想象。“双碳”目标下的相关布局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站在生命共同... 中国自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后,仅一年多的时间便迅速完成了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与地方低碳发展的推进速度也超出人们的想象。“双碳”目标下的相关布局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进行考量设计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文明性与持续性。在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碳中和顶层设计的高效出台,其深层动力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通过建立生命共同体迈进绿色发展之路,并为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分享中国经验,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命共同体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再探讨——基于中西生态范式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金红 李繁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中长期摸索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单向度”自然观的必然结果,是对“...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中长期摸索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单向度”自然观的必然结果,是对“如何处理现代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这一难题的“中国式解答”。在中西生态范式比较的视域下,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理念的世界意义,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进行生成机理、创新发展与世界意义等三个方面的阐释,以期为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理论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建国 李雨豪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2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理论沿袭、实践论证与创新发展中,其形成过程涵盖了三个大的生成环节,即以实践经验为本的生态认知、以保护自然为先的生态策略和以构建生命共同体为主的生态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理论沿袭、实践论证与创新发展中,其形成过程涵盖了三个大的生成环节,即以实践经验为本的生态认知、以保护自然为先的生态策略和以构建生命共同体为主的生态治理。在这三个环节中,“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自然优先”的价值论、“和谐发展”的实践论构成了该重要论述从观念到行动、理论到实践、局部到整体的发展逻辑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为引领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以理念引导行动;构建生态现代化制度,以制度推进改革;制定系统的生态发展战略,以战略规划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命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源与流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5-52,共8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源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以毛泽东绿化祖国思想为开端,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与中国特色。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源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以毛泽东绿化祖国思想为开端,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与中国特色。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关系民族复兴、民生福祉的高度,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等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性飞跃。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源与流,是深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快速、稳健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命共同体 五位一体
下载PDF
超越“实体构成论”与“关系生成论”——关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研究
19
作者 曲一歌 孟建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38,共6页
以往关于生态本体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并相互对立的研究范式:一是可谓“实体构成论”的研究范式;二是可谓“关系生成论”的研究范式。前者聚焦“实体”及其“构成”,而严重忽视“关系”及其“生成”;后者则聚焦“关系”及其“... 以往关于生态本体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并相互对立的研究范式:一是可谓“实体构成论”的研究范式;二是可谓“关系生成论”的研究范式。前者聚焦“实体”及其“构成”,而严重忽视“关系”及其“生成”;后者则聚焦“关系”及其“生成”,而大大消解“实体”及其“构成”。“生命共同体”的研究范式将不仅最大限度地吸取和利用二者的合理之处,从而达到创造性的综合,而且将最大限度地摆脱和纠正二者的困境和偏颇,从而实现创新性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构成论 关系生成论 生命共同体 生态本体论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生命共同体、环境正义与可持续发展——欧阳黔森创作中生态意识的三个维度
20
作者 潘琴 梁启俊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现代性语境中用“生态”理论来解读极具生态化的乡土文学,是以另一种姿态重新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欧阳黔森这位具有独特职业身份和满怀文化忧思的作家,在创作中充分体现出在现代性语境中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情怀:一是作为... 在现代性语境中用“生态”理论来解读极具生态化的乡土文学,是以另一种姿态重新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欧阳黔森这位具有独特职业身份和满怀文化忧思的作家,在创作中充分体现出在现代性语境中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情怀:一是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意识凸显;二是关于环境正义的生态意识审视;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生态意识 生命共同体 环境正义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