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型子宫内膜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引红 王春芳 +3 位作者 陈朝阳 张锐虎 李瑞娇 李红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注射95%乙醇制作薄型子宫内膜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30只,性成熟未交配,动情期规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宫腔注射95%乙醇并滞留2 min进行损伤,对照组宫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宫腔注射95%乙醇制作薄型子宫内膜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30只,性成熟未交配,动情期规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宫腔注射95%乙醇并滞留2 min进行损伤,对照组宫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量和滞留时间与实验组相同,空白组进行开腹缝合手术但不对宫腔进行任何处理。造模结束后第3个动情期处死小鼠,取子宫样本进行外观、子宫内膜厚度和HE染色等观察分析。结果宫腔注射95%乙醇后小鼠子宫迅速脱水,发白,失去弹性。3个动情期后子宫粗细不均,局部有出血点,红白相间。子宫内膜厚度变薄。HE染色后发现实验组子宫内膜层明显变薄,宫腔隙增大;腺体数量减少,内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扁平化,局部血管稀疏。结论宫腔注射95%乙醇形成的薄型子宫模型符合预期,可用于薄型子宫形成机制、修复等研究,是一种较理想的薄型子宫内膜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95%乙醇 动物模型 动情期 HE染色
下载PDF
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提取分离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耀洲 谷清义 陈琼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对茶皂素进行提取分离。以茶皂素纯度和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程度和丙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95...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对茶皂素进行提取分离。以茶皂素纯度和得率为考察指标,对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浓缩程度和丙酮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溶剂,乙醇与预处理过的油茶饼粕液料比为9∶1(mL∶g),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液浓缩至刚好有固体析出,丙酮用量为4倍浓缩液体积量时提取分离效果较佳,得到的茶皂素纯度为85.17%,得率为9.82%。不同溶剂打浆对产品纯化效果的比较发现:丙酮、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打浆纯化溶剂用于提高茶皂素纯度效果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 茶皂素 提取 沉淀 95%乙醇 丙酮
下载PDF
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病理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伟 孙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大量给予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按45 d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 目的:探讨长期大量给予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按45 d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巯基(-SH)的含量和活性。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损伤,且损伤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血清酶学检测发现,益母草醇提组分可导致MDA、总-SH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下降,GSH含量降低,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氧化损伤机制可能是益母草导致肾毒性病理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95%乙醇 毒性 病理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4
作者 高军 沈伟 +4 位作者 陈京奥 丁成荣 桑志旻 张国富 亓虎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846-852,共7页
近些年,丙烯酸乙酯相关产业多采用气相固定床法,该方法存在能耗较高、设备投资大、生产切换不方便、丙烯酸单程转化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路线以解决上述问题。以丙烯酸... 近些年,丙烯酸乙酯相关产业多采用气相固定床法,该方法存在能耗较高、设备投资大、生产切换不方便、丙烯酸单程转化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路线以解决上述问题。以丙烯酸和95%乙醇为原料,采用液相连续法合成丙烯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I)确证。研究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95%乙醇用量、催化剂质量分数和萃取剂用量对于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与95%乙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第一级反应釜反应温度为75℃、第二级反应釜反应温度为80℃、第三级反应釜反应温度为90℃、反应停留时间为4 h、催化剂物质的量分数为0.4%(催化剂相对于丙烯酸原料的物质的量分数)、萃取液质量∶萃取剂质量比为1.0∶2.0的条件下丙烯酸乙酯单程收率达到95.0%,经工业级放大后丙烯酸乙酯单程收率达到95.3%。上述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相固定床方法的一系列缺陷,为丙烯酸乙酯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优异的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95%乙醇 丙烯酸乙酯 液相连续化法 工业放大
下载PDF
95%乙醇浸出棉仁低温压榨饼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大川 李君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9,共5页
以95%的乙醇为溶剂对棉仁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浸出饼中油脂和脱除所含游离棉酚。探讨了原料粒度、原料水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粕中残油率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7.5... 以95%的乙醇为溶剂对棉仁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浸出饼中油脂和脱除所含游离棉酚。探讨了原料粒度、原料水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粕中残油率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7.5 mm,原料水分小于9%,浸出温度78℃,浸出次数12次(每次15 m in),固液比1∶3。在此条件下,浸出棉粕中残油率为0.91%,游离棉酚含量为0.012 9%,粗蛋白含量为51.81%(N×6.25,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仁低温压榨饼 95%乙醇 棉籽油 游离棉酚
下载PDF
鱼腥草95%醇提物对5种蔬菜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海忠 刘慧宏 +2 位作者 雷思远 肖作安 杨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3-167,共5页
以采自鄂西北山区的鱼腥草(Houttuyniae cordata)95%乙醇浸提液为供试药液,测定了其对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豌豆根腐病菌(Pythium ultimum)和... 以采自鄂西北山区的鱼腥草(Houttuyniae cordata)95%乙醇浸提液为供试药液,测定了其对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豌豆根腐病菌(Pythium ultimum)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ber)5种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①在抑制的时间动态方面,不同浓度的鱼腥草95%醇提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抑制效率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②在抑制菌丝生长方面,鱼腥草95%醇提物对豌豆根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和大白菜灰霉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60.32%、58.50%、55.89%和55.17%;对辣椒白绢病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抑制率仅为17.19%;③在抑制孢子萌发方面,鱼腥草95%醇提物对大白菜灰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豌豆根腐病菌抑制效果明显,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5.24%、90.48%、89.47%和85.71%,且在处理浓度不低于0.000 5 g/mL时对以上4种真菌孢子的抑制率超过40%;对辣椒白绢病菌抑制作用较弱,在最高处理浓度为0.002 g/mL时仅为4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病原真菌 95%乙醇 提取物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乙醇作用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南楠 梁敏 +7 位作者 刘婷婷 陈西华 王树芳 汪坤 祝立权 张博男 贺斌 徐祥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95%乙醇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宫腔内给予95%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s、30s、60s和120s;在处理后7d,观察大鼠子宫的大体形态,并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观察大鼠子宫内膜修复情况以及子宫内膜的厚... 目的探讨95%乙醇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宫腔内给予95%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s、30s、60s和120s;在处理后7d,观察大鼠子宫的大体形态,并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观察大鼠子宫内膜修复情况以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数量分析。结果 95%乙醇作用15s组子宫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出现纤维化;作用30s组子宫出现点状淤血,外观较光滑,宫腔狭小,纤维化面积增大;作用60s和120s组子宫管表面出现皱痕,有明显淤血,并且子宫内膜明显变薄。结论 95%乙醇处理时间15~30s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可能更贴近临床刮宫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乙醇 化学损伤 子宫内膜 腺体 厚度
下载PDF
舌前腺囊肿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明恒 于鑫 贺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6期30-31,共2页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舌前腺囊肿患者137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95%无水乙醇与地塞米松注射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舌前腺囊肿摘除术,C组采用囊肿及舌前腺完整摘除术。分别观察3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舌前腺囊肿患者137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95%无水乙醇与地塞米松注射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舌前腺囊肿摘除术,C组采用囊肿及舌前腺完整摘除术。分别观察3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C组治愈率96.2%,显著高于A组的68.9%(P<0.05)和B组的55%(P<0.05)。C组复发率3.8%,显著低于A组的31.1%(P<0.05)和B组的45%(P<0.05)。结论舌前腺囊肿应采用囊肿及舌前腺腺体完整摘除的手术方法。对不能手术者或不配合手术的儿童,无水乙醇混合地塞米松囊腔内注射也能取得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前腺囊肿 95%无水乙醇 舌前腺摘除
下载PDF
95%乙醇浸出麻疯树籽压榨饼工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夏辉 陈燕 +1 位作者 史宣明 马雅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3,共4页
以95%乙醇为溶剂对麻疯树籽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脱除饼中所含佛波醇酯。研究了原料粒度、料液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次数等因素对粕中佛波醇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10 mm,料液比1∶3(m/V),浸出温度60℃... 以95%乙醇为溶剂对麻疯树籽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脱除饼中所含佛波醇酯。研究了原料粒度、料液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次数等因素对粕中佛波醇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10 mm,料液比1∶3(m/V),浸出温度60℃,浸出次数5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麻疯树籽粕残油率为0.2%,佛波醇酯含量为0.011 mg/g,粗蛋白含量为57.0%(N×6.25,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5%乙醇 麻疯树籽压榨饼 佛波醇酯
下载PDF
多板纲动物的不同保存方法对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道海 蔡志德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5-89,共5页
为了探讨最佳的适合提取DNA的石鳖样本保方法,以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日本宽板石鳖Placiphorella japonic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hrolineatus、平濑锦石鳖Onithochiton hirasei、网纹鬃毛石鳖Mopalia retifera为... 为了探讨最佳的适合提取DNA的石鳖样本保方法,以日本花棘石鳖Liolophura japonica、日本宽板石鳖Placiphorella japonic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hrolineatus、平濑锦石鳖Onithochiton hirasei、网纹鬃毛石鳖Mopalia retifera为实验材料,对其分别以甲醛浸泡、95%乙醇浸泡、-75℃超低温保存的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鲜材料和用乙醇保存的样品比用-75℃超低温保存的样品提取出的DNA纯度和浓度都高,用甲醛浸泡的方法保存没有提取出DNA.结果表明,超低温保存适合用于DNA提取.但是由于条件限制,长距离外采集样本时适合于用乙醇保存,并且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95%乙醇 超低温 DNA提取 多板纲
下载PDF
95%乙醇循环系统对人血白蛋白质量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李璐 兰学渊 林宏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低温乙醇工艺制备人血白蛋白时,95%乙醇循环系统对人血白蛋白原液的超滤收率和成品各项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在多批次规模化生产中,分别测定对95%乙醇新增乙醇循环系统前后人血白蛋白原液的超滤收率和成品的纯度、多聚体含... 目的分析采用低温乙醇工艺制备人血白蛋白时,95%乙醇循环系统对人血白蛋白原液的超滤收率和成品各项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在多批次规模化生产中,分别测定对95%乙醇新增乙醇循环系统前后人血白蛋白原液的超滤收率和成品的纯度、多聚体含量、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prekallikrein activator,PKA)等指标,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新增乙醇循环系统后,人血白蛋白成品的纯度明显升高(P<0.001),多聚体含量明显下降(P<0.001),PKA无明显变化;同时,人血白蛋白原液超滤收率呈稳定趋势,未表现出明显变化。结论在低温乙醇工艺制备人血白蛋白的过程中,对95%乙醇使用乙醇循环系统自动控制添加过程,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及操作精细度,更好地实现制品分离过程,进一步提升人血白蛋白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95%乙醇 乙醇循环系统 纯度 多聚体含量
原文传递
消泡剂对乳糖项目检测的影响
12
作者 戴慧 周雪瑞 +2 位作者 张丹琴 万忠华 刘长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处理过程中加入95%乙醇、消泡剂消泡以及静置消泡对乳清蛋白粉检测乳糖项目实验的影响。方法按照国标GB 541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第二法,莱茵—埃农氏法检测乳糖含量,通过加入95%... 目的探究前处理过程中加入95%乙醇、消泡剂消泡以及静置消泡对乳清蛋白粉检测乳糖项目实验的影响。方法按照国标GB 541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第二法,莱茵—埃农氏法检测乳糖含量,通过加入95%乙醇、消泡剂消泡以及静置消泡对其前处理过程进行优化。结果加入95%乙醇、消泡剂消泡以及静置消泡这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GB 5413.5-2010所要求的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算数平均值的1.5%。结论本研究加入95%乙醇或者消泡剂对乳糖项目前处理进行消泡,不会对其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且能节省实验过程中等待气泡消失的时间,增加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粉 乳糖 消泡 消泡剂 95%乙醇 聚二甲基硅氧烷
下载PDF
南极磷虾脂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8
13
作者 孙甜甜 薛长湖 +2 位作者 薛勇 左涛 岳荣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5-117,121,共4页
实验分别比较了氯仿甲醇、正己烷和95%乙醇三种不同溶剂以及超临界CO2提取的南极磷虾脂质成分差异,为南极磷虾脂质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的脂质得率最高,为19.21%±0.59%。正己烷提取的得率最低,仅为14.24%... 实验分别比较了氯仿甲醇、正己烷和95%乙醇三种不同溶剂以及超临界CO2提取的南极磷虾脂质成分差异,为南极磷虾脂质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的脂质得率最高,为19.21%±0.59%。正己烷提取的得率最低,仅为14.24%±0.38%,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最高,分别为46.98%±1.00%和3.68%±0.30%,但对极性脂的提取效果不理想,磷脂含量仅为19.20%±3.45%。95%乙醇提取的脂质磷脂含量35.59%±2.69%,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是最高的,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1.13%,且95%乙醇安全性高,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脂质的一种温和提取手段,得到的脂质基本成分与氯仿甲醇近似,虽然安全性更高,但是超临界设备成本较高,不适于中小型企业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脂质 氯仿甲醇 95%乙醇 正己烷 超临界CO2 成分差异
下载PDF
赶黄草3种提取物对小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范玲 谢星星 +4 位作者 陈立 王璐璐 黄力强 赵飘飘 熊玉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297,共7页
目的探讨赶黄草水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 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小鼠体内肝损伤模型,3种提取物干预,肝苏颗粒为阳性对照。Giemsa法观察细... 目的探讨赶黄草水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 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小鼠体内肝损伤模型,3种提取物干预,肝苏颗粒为阳性对照。Giemsa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S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赖氏法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水平,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结果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70%乙醇提取物组(25、50 mg/L)明显抑制细胞形态学变化,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 05,P<0. 01)。与模型组比较,70%乙醇提取物组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降低ASC、NLRP3表达,显著降低ALT、AST、MDA水平(P<0. 05)。结论赶黄草7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内毒素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产生、调控ROS/NLRP3/IL-1β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水提取物 70%乙醇提取物 95%乙醇提取物 内毒素性肝损伤
下载PDF
地胆草抗氧化活性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付露 沙合尼西·赛力克江 +3 位作者 洪吟秋 司金光 张涛 邹忠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研究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 目的:研究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技术,结合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2(3H)-呋喃酮(1),秦皮乙素(2),二氢芥子醇(3),异地芰普内酯(4),咖啡酸(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7),绿原酸甲酯(8),blumenol A(9),(6R,9R)-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10),byzantionoside B(11),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和8~10为首次从地胆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地胆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对从地胆草中分离的12个化合物进行了清除1,1-二苯基-2-三磷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2,5,6,12和13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草 95%乙醇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秦皮乙素 咖啡酸
原文传递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的枸杞子调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慧丽 曹程 +5 位作者 王颖异 陈晨凯 张浩宽 张芳 朱悦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9-1048,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枸杞子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以检索TCMSP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得的枸杞子潜在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Gene...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枸杞子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以检索TCMSP数据库和查阅文献获得的枸杞子潜在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DDT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应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考察枸杞子不同提取部位对碘酸钠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活力的影响,以及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枸杞子中的88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等靶点,参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影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改善AMD的作用。枸杞子95%乙醇提取部位能够显著提高碘酸钠诱导的ARPE-19细胞活力(P<0.001),并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中IL-6、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0.001)。结论枸杞子中多种成分具有影响AMD相关靶点的潜在作用,枸杞子能够通过改善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治疗AMD,为后续深入研究枸杞子中不同活性成分调节AMD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枸杞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95%乙醇提取部位
原文传递
维药毛菊苣95%乙醇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利萍 张钰 +4 位作者 秦冬梅 依巴古力.艾拜都拉 努力比亚.阿布都克尤木 孙晓风 张跃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4830-4834,共5页
目的:考察维药毛菊苣95%乙醇提取物(CG-I)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后期筛选其有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甘草酸二铵,100 mg/kg)和CG-I高、中、低剂... 目的:考察维药毛菊苣95%乙醇提取物(CG-I)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后期筛选其有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甘草酸二铵,100 mg/kg)和CG-I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量计分别为200、100、50 g/kg),每组10只,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余各组小鼠均通过尾iv刀豆蛋白A(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造模8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计算肝、脾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肝组织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IL-1β含量显著增加,肝、脾指数及肝组织中AST、ALT、GST、AKP、T-SOD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小鼠肝索排列杂乱,肝细胞出现肿胀、坏死等病变。与模型组比较,除CG-I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AST、ALT、AKP水平以及CG-I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IFN-γ含量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肝组织病理变化均不同程度地减轻。结论:CG-I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其以高、中剂量效果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药 毛菊苣 95%乙醇提取物 免疫性肝损伤 抗氧化 抗炎 小鼠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淫羊藿95%乙醇洗脱部位对大鼠尿液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晓旭 郭艳霞 +2 位作者 王宇 董婉茹 刘树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5-822,共8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淫羊藿95%乙醇洗脱部位(E95EE)对正常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通过寻找相关代谢途径及潜在作用靶点,探究其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是否会随体液循环分布影响机体的不同系统,从而产生潜在的保护或毒性作用。方...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淫羊藿95%乙醇洗脱部位(E95EE)对正常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通过寻找相关代谢途径及潜在作用靶点,探究其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是否会随体液循环分布影响机体的不同系统,从而产生潜在的保护或毒性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E95EE给药组,各10只,E95EE组ig给予E95EE 17.1 g·L-1,1/d,连续20 d。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于末次给药后用代谢笼收集大鼠12 h尿液,处理后进行UPLC-TOF/MS分析。结果鉴定出9个差异性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即3-sn-磷脂酸、l-1磷脂酰乙醇胺、草酰乙酸、甲酰-N-乙酰-5-甲氧基犬尿素烯胺、N-乙酰-5-羟色胺、5,10-甲酰四氢叶酸、N-亚氨代甲基l-l-谷氨酸盐、1-酰基甘油酮3-磷酸盐和亚硫酸;6条主要代谢通路,即柠檬酸的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甘油三酯代谢、色氨酸代谢、维生素A代谢、糖酵解与糖异生;推测E95EE可能通过降低3-sn-磷脂酸和草酰乙酸水平,上调N-亚氨代甲基l-l-谷氨酸盐的表达,从而对神经、心血管系统发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降低5,10-甲酰四氢叶酸和l-1磷脂酰乙醇胺水平,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结论 E95EE对正常大鼠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肿瘤相关疾病存在药效与毒性并存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甘油三酯代谢、维生素A代谢和色氨酸和组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95%乙醇洗脱部位 代谢组学 神经系统 心血管疾病 肿瘤疾病
下载PDF
地蚕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先丽 王鹏程 +5 位作者 梁斌 卢慧玲 李康智 陈旭 覃江克 梁成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对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地蚕块茎粗粉1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 目的:对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地蚕块茎粗粉1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其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法,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地蚕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苷(1),异类叶升麻苷(2),对羟基苯甲酸(3),latifolicinin C(4),papuline(5),亚油酸甲酯(6),α-亚麻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尿嘧啶核苷(9),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为首次从地蚕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蚕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乙酸乙酯部位 正丁醇部位
原文传递
花椒果皮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双 陈佳欢 +5 位作者 张涛 司金光 付露 华会明 刘晓秋 邹忠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花椒干燥果皮粉碎后用95%乙醇冷浸提取浓缩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吸附于硅藻土上,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浓缩得到相应洗脱部位。对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采用硅... 目的: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花椒干燥果皮粉碎后用95%乙醇冷浸提取浓缩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吸附于硅藻土上,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浓缩得到相应洗脱部位。对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花椒果皮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1),(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2),芹菜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淫羊藿次苷F2(5),breyniaionoside A(6),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萄糖苷(7),3-甲氧基-5-羟基苯-1-O-β-D-葡萄糖苷(8),苔黑酚葡萄糖苷(9),紫丁香苷(10),4-[(3S)-3-羟基丁基]-2-甲氧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11),(+)-南烛木树脂酚-3a-O-β-D-葡萄糖苷(12),2-甲基丙基-6-O-β-D-呋喃芹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E)-6-羟基-2,6-二甲基辛-2,7-二烯酸(14)。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椒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2,14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果皮 95%乙醇提取物 (1S 3S)-1-甲基-1 2 3 4-四氢-β-咔啉-3-羧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