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民间草药臭灵丹根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群雄 张奇军 +1 位作者 孙汉董 赵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 :系统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 ,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应用萃取 ,色谱等分离手段及各种波谱技术 ,对样品中各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结果 :从臭灵丹根部分离得 5 2个化合物 ,鉴定结构 39个 ,其中新... 目的 :系统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 ,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应用萃取 ,色谱等分离手段及各种波谱技术 ,对样品中各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结果 :从臭灵丹根部分离得 5 2个化合物 ,鉴定结构 39个 ,其中新化合物 (19)的结构用波谱技术鉴定为 4β,9α,11-三羟基对映桉烷。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灵丹 化学 倍半萜类 桉烷 黄酮醇类 9α 11-三羟基对映桉烷 中药
下载PDF
生白术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滢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研究生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白术环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白术内酯Ⅰ(2),双白术内酯(3),白术内... 目的:研究生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白术环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白术内酯Ⅰ(2),双白术内酯(3),白术内酯Ⅱ(4),白术内酰胺(5),白术内酯Ⅲ(6),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7),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8),8β,9α-二羟基白术内酯Ⅱ(9)。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化学成分 4 R 15-环氧白术内酯Ⅱ 9α-二羟基白术内酯Ⅱ
下载PDF
麸炒白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滢 杨秀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 目的:研究麸炒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麸炒白术70%乙醇水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蒲公英萜醇乙酯(2)、白术内酯Ⅶ(3)、白术内酯Ⅰ(4)、双白术内酯(5)、双表白术内酯(6)、杜松脑(7)、白术内酯Ⅱ(8)、白术醚(9)、8-表白术内酯Ⅱ(10)、8-表白术内酯Ⅲ(11)、白术内酯Ⅲ(12)、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13)、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14)、桉叶-4(15)、7-二烯-9α,11-二醇(15)、β-谷甾醇(16)、白术内酯Ⅳ(17)、豆甾醇(18)、葡萄糖(19)、蔗糖(20)。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本文首次报道麸炒白术的系统性化学成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桉叶-4(15) 7-二烯-9α 11-二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青蒿素为9α-羟基青蒿素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有根 余伯阳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9α 羟基青蒿素由青蒿素经微生物Streptomycesgriseus (ATCC 132 73)转化而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 ,体外抗疟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恶性疟原虫FCC 1/HN的活性。为制备足够量的 9α 羟基青蒿素供体内抗疟活性研究和结构改造用 ,我们对... 9α 羟基青蒿素由青蒿素经微生物Streptomycesgriseus (ATCC 132 73)转化而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 ,体外抗疟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恶性疟原虫FCC 1/HN的活性。为制备足够量的 9α 羟基青蒿素供体内抗疟活性研究和结构改造用 ,我们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菌种S griseus在分别以玉米粉作为碳源或氮源、pH为 6 0且含Mn2 + 的培养基中 ,取样时间为 84h时 ,转化产生 9α 羟基青蒿素的得率表现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9α-羟基青蒿素 微生物转化 条件优化 抗疟苗
下载PDF
3-甾酮-9α-羟基化酶基因在分枝杆菌中的异源表达与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制备 被引量:9
5
作者 袁家代 陈贵英 +4 位作者 程世君 葛方兰 王琼 李维 李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3-533,共11页
9α-羟基雄烯二酮(9-OH-AD)是制备甾体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产物。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能够转化雄烯二酮(AD)产生9α-羟基雄烯二酮(9-OH-AD),该酶由Ksh A和Ksh B两个亚基构成。为获得高效积累9-OH-AD的重组菌株,本研究选择耻垢分枝杆菌... 9α-羟基雄烯二酮(9-OH-AD)是制备甾体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产物。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能够转化雄烯二酮(AD)产生9α-羟基雄烯二酮(9-OH-AD),该酶由Ksh A和Ksh B两个亚基构成。为获得高效积累9-OH-AD的重组菌株,本研究选择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c2155和戈登氏菌Gordonia neofelifaecis NRRL B-59395,对其在胆固醇为唯一碳源条件下表达明显上调的ksh A和ksh B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插入到分枝杆菌表达载体p NIT中,构建共表达质粒,并将它们导入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NRRL B-3805中,获得重组菌株。利用重组菌株分别对植物甾醇、胆固醇和谷甾醇进行生物转化,分离纯化转化产物,采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确定该转化产物为9α-羟基雄烯二酮,说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NRRL B-3805由积累雄烯二酮变为积累9α-羟基雄烯二酮(9-OH-AD),进而证明导入的候选基因ksh A和ksh B确实为有功能的基因。生物转化实验表明,与胆固醇、谷甾醇相比,植物甾醇作为底物更易于转化;而用来源于耻垢分枝杆菌的ksh A、ksh B构建的重组菌转化率更高,可达90%,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KSH编码基因的异源表达,成功地进行了分枝杆菌生物转化特性的改造,为探索各种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NRRL B-3805 9α-羟基雄烯二酮 3-甾酮-9α-羟基化酶 异源表达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偶发分枝杆菌发酵断甾醇侧链积累9α-羟基雄烯二酮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亚力 杨顺楷 吴中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6-262,共7页
利用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CICC 10279发酵断甾醇侧链进行定向菌株筛选;对选出的具有较高甾醇降解活性的菌株,借助TLC法开展多批次生物降解实验过程研究;并重点对积累9α-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化合物的菌株稳定性及... 利用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CICC 10279发酵断甾醇侧链进行定向菌株筛选;对选出的具有较高甾醇降解活性的菌株,借助TLC法开展多批次生物降解实验过程研究;并重点对积累9α-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化合物的菌株稳定性及转化过程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出的22号菌株分别进行底物为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半微量制备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的样品具有高纯度,HPLC分析为95.7%;TLC、HPLC、MS、1H N M R、13C N M R、i.r.等光谱数据分析结构确证其为9α-OH-A D;半微量制备实验以胆固醇或植物甾醇为底物,9α-OH-A D重量收得率分别可达34.0%和30.8%.本研究可能为高效含卤(氟,氯)皮质激素药物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很有用处的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甾醇侧链 定向筛选 分枝杆菌 9α-OH-AD 半微量制备实验
原文传递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倩倩 邹献亮 侴桂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8,共14页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现代分离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以及ECD确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采用CCK-8法对新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裸花紫珠...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现代分离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以及ECD确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采用CCK-8法对新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裸花紫珠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5为裸花紫珠烷A1(1)、(4S,6S)-4,6-二羟基-α-松油醇(2)、(1R)-2,2-二甲基-3-羟甲基-3-环己烯-1-甲酸(3)、(1R,4R)-2,2-二甲基-3-亚甲基-4-羟基环己烷-1-甲酸(4)、(1R)-2,2-二甲基-4-羟甲基-3-环己烯-1-甲酸(5);化合物6~34为2,6-二甲氧基-对-苯醌(6)、对薄荷-8-烯-1,2-二醇(7)、天目地黄素B(8)、北玄参素G(9)、黄牡丹醇B(10)、香桂酮(11)、8-羟基-2,6-二甲基-(2E,6E)-辛二烯酸(12)、8-羟基-2,6-二甲基-(2E)-辛烯酸(13)、裸花紫珠烷A(14)、丁子香烷-2β,9α-二醇(15)、丁香烷-1,9β-二醇(16)、(8R,9R)-异丁香烷-8,9-二醇(17)、(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18)、(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19)、脱落酸(20)、紫珠醌B(21)、12-羟基茉莉酸(22)、(-)-12-羟基茉莉酸甲酯(23)、齐墩果酸(24)、熊果酸(25)、蔷薇酸(26)、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27)、毡毛美洲茶素(28)、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29)、柳叶柴胡酚(30)、九里香亭(31)、芥子醛(32)、香草醛(33)和丁香酸(34)。结论 化合物1~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裸花紫珠烷A1~E1,化合物6~13、17~18和31均为首次从马鞭草科中分离鉴定,化合物30、32~33均为首次在紫珠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15、21和28均为首次从裸花紫珠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24.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科 裸花紫珠 裸花紫珠烷A1 (1R 4R)-2 2-二甲基-3-亚甲基-4-羟基环己烷-1-甲酸 丁子香烷-2β 9α-二醇 紫珠醌B 毡毛美洲茶素 柳叶柴胡酚
原文传递
三裂蟛蜞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武美兰 张德志 +2 位作者 徐庆军 谢蓉蓉 李前琼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1-685,共5页
目的研究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三裂蟛蜞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4α-kaur-9(11),16-d... 目的研究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三裂蟛蜞菊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蟛蜞菊烯酸(grandiflorenic acid,4α-kaur-9(11),16-dien-19-oic acid,1)、1α-acetoxy-6α,9β-dihydroxy-4,10α-di methyl-5αH,7αH,8αH-endesm-3-en-8,12-olide(2)、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1β-acetoxy-4α-hydroxy-6β-isobutyryloxy-9α-isovaleryloxyprostatolide,3)、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4)、(3R,4R,6S)-3,4-二羟基薄荷烯[(3R,4R,6S)-3,4-dihydroxy-1-menthene,5]、6-异丁酰基三裂蟛蜞菊内酯(trilobolide-6-O-isobutyrate,6)、1β-acetoxy-4α,9α-dihydroxy-6β-isobutyroxyprostatolide(7)、16β,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16β,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10)、咖啡酸(caffeic acid,11)。结论除化合物6,7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和3均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裂蟛蜞菊内酯A(trilobolide A)和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蟛蜞菊 三裂蟛蜞菊内酯A 1β-乙酰氧基-4α-羟基-6β-异丁酰氧基-9α-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
原文传递
Mycobacterium sp. BFZ304转化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烯二酮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柳相鹤 张瑞婕 +2 位作者 赵树欣 张保国 史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72-177,共6页
本研究以Mycobacterium sp.BFZ304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等培养基成分对Mycobacterium sp.BFZ304发酵转化植物甾醇生产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9α-羟基雄烯二酮的产量为衡量指标,采用响... 本研究以Mycobacterium sp.BFZ304作为实验菌株,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等培养基成分对Mycobacterium sp.BFZ304发酵转化植物甾醇生产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9α-羟基雄烯二酮的产量为衡量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转化培养基的组成,并建立了玉米浆、葡萄糖、硝酸钠、磷酸氢二铵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9α-羟基雄烯二酮产量的影响。最终确定最适宜的转化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玉米浆40 g/L、硝酸钠6 g/L、磷酸氢二铵0.7 g/L。在此条件下,底物植物甾醇添加量为10 g/L时,9α-羟基雄烯二酮的产量可达到4.86 g/L,底物植物甾醇的转化率比优化前提高了近40%,具有极好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BACTERIUM sp.BFZ304 植物甾醇 9α-羟基雄烯二酮 响应面
下载PDF
3-甾酮-9α-羟基化酶基因在分枝杆菌中强化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贵娥 陈艺强 +2 位作者 范永仙 李剑锋 陈小龙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381-384,共4页
9α-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是制备倍他米松及地塞米松等甾体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产物之一,在工业应用中,常使用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作为底物,通过分枝杆菌等菌种生物转化获得9α-OHAD。在此过程中,3-甾酮-9α-羟基化酶(K... 9α-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是制备倍他米松及地塞米松等甾体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产物之一,在工业应用中,常使用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作为底物,通过分枝杆菌等菌种生物转化获得9α-OHAD。在此过程中,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生物转化植物甾醇为9α-OH-AD的关键酶,该酶由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 A)和3-甾酮-9α-羟基化酶还原酶(Ksh B)两个亚基构成。因此,提高3-甾酮-9α-羟基化酶的活性对促进9α-OH-AD的合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高效积累9α-OH-AD产物的重组菌株,根据NCBI提供的基因序列为主,相关设计引物软件Prime 5和DNAMAN等辅助工具设计引物Ksh A和Ksh B,PCR扩增,经过EcoR I、Nde I和EcoR I、Hind III分别双酶切Ksh A和Ksh B,同时与载体p NIT进行连接,获得了含有Ksh A基因和Ksh B基因的重组质粒p NIT-Ksh A-Ksh B,最后再将构建好的质粒电转化入分枝杆菌中,根据最小抑菌浓度卡那霉素抗性平板上筛选得到1株阳性转化子M-ks H。发酵催化积累9α-OH-AD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底物植物甾醇投料为10 g/L时,M-ks H积累9α-OH-AD产量相比较出发菌株提高了0.486 g/L,重组菌的转化率提高了50.78%。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甾体类药物9-OH-AD生产效率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药物 3-甾酮-9α-羟基化酶 9α-OH-AD 重组质粒 植物甾醇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壮药龙骨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卢汝梅 曹敏 +1 位作者 廖彭莹 韦建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195-2199,共5页
目的 研究壮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骨风95%乙醇和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 研究壮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骨风95%乙醇和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北贯众醇-30-O-β-D-吡喃木糖苷(1)、海松酸(2)、9α-羟基-1β-甲氧基石竹烷醇(3)、6β-羟基-24-乙基-胆甾-4-烯-3-酮(4)、十六烷酸甘油酯(5)、丁香烷二醇(6)、decumbic acid(7)、正二十四烷(8)、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桫椤诺生A(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豆甾烷-3, 6-二酮(14)、β-谷甾醇(15)和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龙骨风新苷A,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风 东北贯众醇-30-O—β—D-吡喃木糖苷 龙骨风新苷A 海松酸 9α-羟基-1β-甲氧基石竹烷醇
原文传递
分枝杆菌LY-1转化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向栋 李会 +3 位作者 陈志蔚 蔡兆培 史劲松 许正宏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2期177-183,共7页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是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可用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生产。为了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以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 LY-1作为出发菌株,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和金属离子等培养基组分对菌...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是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可用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生产。为了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以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 LY-1作为出发菌株,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和金属离子等培养基组分对菌株LY-1转化植物甾醇生产9α-OH-AD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为玉米浆30 g/L、KNO_3 4.0 g/L、NaH_2PO_4 1.2 g/L、FeSO_4 0.075 g/L及CaCl_2 0.10 g/L。在此条件下,当植物甾醇投料质量浓度为15 g/L时,产物得率达到43.9%~44.9%。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适培养条件为pH 8.0、接种量2%、温度30℃时,9α-OH-AD的得率可达46.2%~47.0%,比优化前提高了22.1%,产量达到5.21 g/L,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BACTERIUM sp. 植物甾醇 9α-OH-AD 正交优化
下载PDF
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9α-OH-AD的分枝杆菌诱变选育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洋 王向栋 +3 位作者 王萌慧 李会 史劲松 许正宏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8-1206,共9页
以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LY-1)为出发菌株,采用等离子诱变(ARTP)技术选育出能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重要甾体药物中间体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的菌株,并对其转化工艺进行优化。经过ARTP诱变选... 以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LY-1)为出发菌株,采用等离子诱变(ARTP)技术选育出能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重要甾体药物中间体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的菌株,并对其转化工艺进行优化。经过ARTP诱变选育得到遗传稳定性较好的分枝杆菌突变株Mycobacterium sp.C33,当底物植物甾醇投料浓度为15 g/L时,转化生成9α-OH-AD的摩尔得率达到15.5%,较原始菌株提高34.8%。继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突变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建立了油水双相转化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突变菌株C33的产物摩尔得率,最高达到47.0%,较优化前(15.5%)提高了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植物甾醇 9α-OH-AD 等离子诱变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Nocardia canicruria BF313催化甾体9α-羟基化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长龙 赵树欣 +2 位作者 王珊 史吉平 张保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20-323,337,共5页
应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以Nocardia canicruria BF313作为实验菌株,雄烯二酮为底物,研究了生物法制备9α-羟基雄烯二酮的新工艺。实验考察了转化培养基成分、投料方式、初始pH等因素对微生物转化生成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影响。最终确定的... 应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以Nocardia canicruria BF313作为实验菌株,雄烯二酮为底物,研究了生物法制备9α-羟基雄烯二酮的新工艺。实验考察了转化培养基成分、投料方式、初始pH等因素对微生物转化生成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影响。最终确定的发酵培养基为:15g/L葡萄糖,2g/L蛋白胨,5g/L酵母粉,1.5g/L硫酸亚铁。灭菌前调pH为7.0,以4%的接种量接种,预培养16h后以拟结晶方式投加底物,经过48h的转化,在投料浓度为10g/L情况下,底物转化率可高达97.2%,在投料浓度20g/L情况下,底物转化率也可达82.7%,投料浓度高于国际水平10g/L,具有极好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雄甾-4-烯-3 17-双酮 9α-羟基化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NwIB-01 3-甾酮-9α-羟基化酶基因的克隆、异源表达及分离纯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书玥 魏巍 +1 位作者 王风清 魏东芝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14-2021,共8页
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微生物甾体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在甾体药物制备中有重要价值。以本实验室从土壤中自行筛选的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NwIB-01为出发菌株,利用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SQ1已报道的ksh序列与已... 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微生物甾体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在甾体药物制备中有重要价值。以本实验室从土壤中自行筛选的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NwIB-01为出发菌株,利用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SQ1已报道的ksh序列与已全基因组测序的分枝杆菌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同源基因设计简并引物获得部分ksh序列,通过染色体步移扩增出全长ksh(命名为M.S.-ksh),该基因与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 mc2155的ksh同源性为85%。构建pET32-ksh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高表达重组转化子菌株,经IPTG低温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目的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用Ni2+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度达90%以上。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菌进行工业化生产甾体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NwIB-01 3-甾酮-9α-羟基化酶 甾体降解 异源表达 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降解植物甾醇为甾体9α-OH-AD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宇迪 董玉秀 +6 位作者 马新宇 张晓娟 陈志蔚 蔡兆培 李会 史劲松 许正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是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多用于生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微生物法转化植物甾醇生成9α-OH-AD,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极大便利.从榨油厂、油菜花田等多处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9α-OH...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是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多用于生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微生物法转化植物甾醇生成9α-OH-AD,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极大便利.从榨油厂、油菜花田等多处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为9α-OH-AD的菌株,根据16S r DNA序列比对并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其为分枝杆菌属,并将其命名为Mycobacterium sp.LY-1.该菌在往复式摇床中培养,当培养条件为温度30℃、转速120 r/min、转化时间7 d、底物添加浓度为5 g/L时,9α-OH-AD产物得率达到16.2%.为解决底物植物甾醇在水中溶解性较差的问题,考察了助溶剂(吐温80、β-环糊精)对植物甾醇转化产甾药中间体9α-OH-AD效率的影响.经过筛选,最终确定最适助溶剂为0.1%的吐温80.在此条件下,当底物投料浓度为15 g/L时,9α-OH-AD的浓度达到3.9 g/L,产物摩尔得率提高至35.1%.本研究表明菌株LY-1转化效率好,可为后续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便利并为后期用于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分枝杆菌 微生物转化 9α-OH-AD 吐温80
原文传递
降解植物甾醇产9α羟基雄烯二酮工程菌株构建及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慧锦 马治国 +4 位作者 刘相岑 蔡涵冰 朱晨光 张保国 史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01-107,共7页
9α-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甾体药物中间体,是合成多种皮质类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本研究通过在产雄甾-4-烯-3,17-二酮(AD)的菌株Mycobacterium sp.TFZ中表达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基因kshA和kshB,获得了... 9α-羟基雄烯二酮(9α-OH-AD)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甾体药物中间体,是合成多种皮质类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本研究通过在产雄甾-4-烯-3,17-二酮(AD)的菌株Mycobacterium sp.TFZ中表达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基因kshA和kshB,获得了一株可直接转化植物甾醇生产9α-OH-AD的工程菌株Mycobacterium sp.TFZ3215,然后以9α-OH-AD产量为评价指标,对油水两相转化体系中添加乳化剂吐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Mycobacterium sp.TFZ相比,工程菌Mycobacterium sp.TFZ3215发酵液中9α-OH-AD的含量由1.7%提高到94.7%,AD的含量由80.1%减少到3.4%。进一步通过在油水两相发酵体系中添加2 g/L的吐温-80后,9α-OH-AD的产量由1.69 g/L增加到7.53 g/L,提高了3.4倍。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高产9α-OH-AD的工程菌株,并对油水两相发酵体系进行了优化,9α-OH-AD的产量达到7.53 g/L,具有极好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植物甾醇 9α-羟基雄烯二酮 3-甾酮-9α-羟基化酶 工程菌株构建 降解 发酵工艺
下载PDF
鸡嘴簕的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雪松 罗瑞龙 +2 位作者 李凤秋 毕德文 王利勤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46-2350,共5页
目的对鸡嘴簕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现代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鸡嘴簕枝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cae... 目的对鸡嘴簕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现代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鸡嘴簕枝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caesaloside A(1),2β-ethoxyclovane-9α-ol(2),2β-methoxyclovan-9α-ol(3),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4),高根二醇(5),3-甲氧基槲皮素(6),槲皮素(7),芹菜素(8),木犀草素(9),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10),没食子酸乙酯(11)和没食子酸(12)。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其余10个化合物皆为首次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实属 鸡嘴簕 caesaloside A 2β-ethoxyclovane-9α-ol
原文传递
偶联羟化反应和辅酶再生体系产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 被引量:4
19
作者 沙宗焱 张显 +3 位作者 邵明龙 杨套伟 徐美娟 饶志明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74-3081,共8页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OH-AD)是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可以用来制备β-甾酮,地塞米松和其他类固醇化合物。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由两个亚基即末端氧化亚基(KshA)和铁氧还蛋白还原亚基(KshB)构成的。在本研究中,人工...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OH-AD)是一种重要的甾体药物中间体,可以用来制备β-甾酮,地塞米松和其他类固醇化合物。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由两个亚基即末端氧化亚基(KshA)和铁氧还蛋白还原亚基(KshB)构成的。在本研究中,人工合成了来源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Strain VKM Ac-1817D的kshA和kshB基因,通过优化表达载体促进了KshA和KshB在E.coli BL21(DE3)中的可溶性表达,并探究了催化体系中KSH还原亚基和氧化亚基的最适添加比例。此外,KSH转化雄甾-4-烯-3,17-二酮(AD)为9-OH-AD的过程中需要辅酶NADH。本研究构建了羟基化反应与利用葡萄糖脱氢酶(GDH)的NADH辅酶再生反应的偶联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本研究进行了转化条件的优化,并采取了分批补料的策略,最终9-OH-AD产量为4.78 g/L,转化率为96.7%。此种酶介导的转化生产9-OH-AD的方法为甾体药物生产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和经济实用型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化反应 辅酶再生 3-甾酮9α-羟基化酶 葡萄糖脱氢酶
原文传递
Ergosta-7,22-diene-2β,3α,9α-triol (EGDT) from Ganoderma lucidum inhibit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by blocking EGFR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2
20
作者 wen-wei wu zi-jing ye +2 位作者 yi-mou xu jin zhang jin-sen t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EGDT against NPC cell lines. Methods: M'IT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EGDT. The apoptotic induction and cell cycle arrest were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EGDT against NPC cell lines. Methods: M'IT assay was used to assess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EGDT. The apoptotic induction and cell cycle arrest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Western blot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protein levels.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RNA expressions. The NPC xenografts wer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of EGDT.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GFR expression in the tumor tissues. Results: EGDT showed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n the NPC cell, induced G0/G1 phase arrest and cell apop- tosis in vitro. EGDT decreased the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of EGFR and its downstream RAF/MEK/ERK and PI3K/AKT pathways in time- 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EGDT also showed a sound antitumnr activity in NPC xenograft in vivo.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EGDT displays EGFR and its mediated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 block- ade through decreasing the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suggesting a promising strategy in treating human N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MO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ergosta-7 22-diene-2β 3α 9α-triol (EGD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