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烟酸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惠霞 王则民 +1 位作者 杨海峰 余锡宾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合成了 4种稀土烟酸 (HL)与 8 羟基喹啉 (Hhq)的三元固体配合物 ,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 ,确定其通式为REL2 ·hq·2H2 O (RE =La ,Eu ,Tb ,Dy) ,用摩尔电导、TG DTA分析、IR、UV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结果表明 ,... 合成了 4种稀土烟酸 (HL)与 8 羟基喹啉 (Hhq)的三元固体配合物 ,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 ,确定其通式为REL2 ·hq·2H2 O (RE =La ,Eu ,Tb ,Dy) ,用摩尔电导、TG DTA分析、IR、UV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结果表明 ,烟酸脱掉羧酸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呈双齿配位 ,而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未参加配位。hq- 的羟基氧和杂氮原子与RE3+ 离子配位。配体与稀土配位后 ,配合物中稠环数目增多 ,π键共轭程度增大。配合物中所含的水可能为配位水。荧光光谱研究发现 ,La和Dy的配合物的荧光表现为配体的荧光 ,Eu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峰表现不明显 ,而Tb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Tb3+ ,敏化Tb3+ 的发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荧光光谱 稀土 烟酸 8-羟基喹啉 三元配合物 荧光性质
下载PDF
Corrosion Inhibition Synergism between Lanthanum(Ⅲ) Ion and 8-Hydroxyquinoline for Zinc in Hydrochloric Acid 被引量:6
2
作者 木冠南 唐丽斌 李学铭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02-506,共5页
The effects of La 3+ ion and chelate reagent 8 hydroxyquinoline on the corrosion rate of zinc in hydrochlor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weight loss method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in a ... The effects of La 3+ ion and chelate reagent 8 hydroxyquinoline on the corrosion rate of zinc in hydrochlor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weight loss method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in a specific concentration range of La 3+ ion and 8 hydroxyquinoline, the obvious corrosion inhibition synergism is obtained. The 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hibition synergism was discussed on basis of adsorptio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8 hydroxyquinoline corrosion inhibition synergism ZINC hydrochloric acid
下载PDF
稀土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研究Ⅱ.甲基丙烯酸稀土与8-羟基喹啉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学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0-62,共3页
稀土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研究Ⅱ.甲基丙烯酸稀土与8-羟基喹啉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王学智(安徽机电学院食品工程系芜湖241000)关键词稀土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Biryulina[1]首次报... 稀土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研究Ⅱ.甲基丙烯酸稀土与8-羟基喹啉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王学智(安徽机电学院食品工程系芜湖241000)关键词稀土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Biryulina[1]首次报导了甲基丙烯酸稀土的合成与表征。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甲基丙烯酸 羟基喹啉 三元配合物
下载PDF
AuR_2^+-鲁米诺-K_2S_2O_8化学发光体系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绍卿 司澄清 +1 位作者 刘红利 王广庆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研究了 8 羟基喹啉 (HR)与Au(Ⅲ )形成的配合物AuR+ 2 ,对K2 S2 O8氧化鲁米诺的增强作用 ,基于此建立了金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 .以 8 羟基喹啉为配位体时 ,Au(Ⅲ )的检出限为 8× 10 -11μg/L ,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在 1× 10... 研究了 8 羟基喹啉 (HR)与Au(Ⅲ )形成的配合物AuR+ 2 ,对K2 S2 O8氧化鲁米诺的增强作用 ,基于此建立了金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 .以 8 羟基喹啉为配位体时 ,Au(Ⅲ )的检出限为 8× 10 -11μg/L ,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在 1× 10 -9~ 1× 10 -7μg/L ,测定 1× 10 -7μg/LAu(Ⅲ )离子的RSD为 2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鲁米诺 痕量分析 硅酸盐单矿 8-HR
下载PDF
石蜡相光度法测定混合稀土中的铈 被引量:6
5
作者 万益群 郭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系统研究了 Ce( ) - 8-羟基喹啉体系在石蜡相中的显色反应。在 NH4 Cl- NH3( p H=9.5)介质中 ,Ce( ) - 8-羟基喹啉有色络合物可定量被石蜡萃取 ,且固相色阶明显 ,铈量在 0~ 1 0 0 μg/50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从而建立了测量铈的... 系统研究了 Ce( ) - 8-羟基喹啉体系在石蜡相中的显色反应。在 NH4 Cl- NH3( p H=9.5)介质中 ,Ce( ) - 8-羟基喹啉有色络合物可定量被石蜡萃取 ,且固相色阶明显 ,铈量在 0~ 1 0 0 μg/50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从而建立了测量铈的新的固相分光光度法。其它稀土离子的干扰可通过双波长光度法测量扣除。方法应用于混合稀土合成样中铈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相光度法 8-羟基喹啉 混合稀土 测定
下载PDF
稀土-2,4-二氯苯氧乙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利芳 张丽霞 陈超球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 6种稀土 -二氯苯氧乙酸配合物 ,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其通式为 RE(DCP) 3 、RE(DCP) 3 phen、RE(DCP) 2 hq(RE=L a、Y;DCP=2 ,4-二氯苯氧乙酸根 ;phen=邻菲罗啉 ;hq=8-羟基喹啉 )。6种配合物均溶于二甲基甲酰胺 (D... 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合成 6种稀土 -二氯苯氧乙酸配合物 ,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其通式为 RE(DCP) 3 、RE(DCP) 3 phen、RE(DCP) 2 hq(RE=L a、Y;DCP=2 ,4-二氯苯氧乙酸根 ;phen=邻菲罗啉 ;hq=8-羟基喹啉 )。6种配合物均溶于二甲基甲酰胺 (DMF)、二甲基亚砜 ,但不溶于水、乙醇、丙酮。 RE (DCP) 3 为白色粉末 ,RE(DCP) 3 .phen为粉红色粉末 ,L a(DCP) 2 .hq为黄色粉末 ,Y(DCP) 2 .hq为淡绿色粉末。摩尔电导 7.44~ 33.6 1s· cm2· mol- 1。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分析 ,表明同类配合物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均相似 ,游离配体及配合物在紫外光区均产生π-π* 跃迁吸收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2 4-二氯苯氧乙酸 邻菲罗啉 8-羟基喹啉 配合物 合成 表征 农药
下载PDF
废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世忠 沈纬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研究了测定废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对氨基苯磺酸-8-羟基喹啉光度法。该方法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剂溶液稳定,在0~24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光度法 测定 水质监测 废水
下载PDF
铜与烟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2 位作者 马乐 杨声 朱元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1-864,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烟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Cu(Hq)(NA)0.5(Hq=8-羟基喹啉,NA=烟酸))的电化学行为。此外,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采用紫外吸收光谱、DNA粘度滴定和差分脉冲伏安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发现...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铜与烟酸和8-羟基喹啉配合物(Cu(Hq)(NA)0.5(Hq=8-羟基喹啉,NA=烟酸))的电化学行为。此外,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采用紫外吸收光谱、DNA粘度滴定和差分脉冲伏安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发现:配合物的中心Cu^(2+)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并且与扫描速度成正比。配合物的吸收峰强度随着DNA的加入减色显著,氧化还原峰电流也随之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粘度实验结果发现DNA的相对比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大。这些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8-羟基喹啉 CU2+ 鲱鱼精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功能取代二氧四胺大环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溶液热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苏循成 林华宽 +3 位作者 朱守荣 孙宏伟 杨毅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5-1208,共4页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 .0± 0 .1 )℃ ,I=0 .1 mol/ L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 n(配体 )∶n(金属离子 ) =2...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 .0± 0 .1 )℃ ,I=0 .1 mol/ L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 n(配体 )∶n(金属离子 ) =2∶ 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四胺 8-羟基喹啉 稳定常数 金属超分子配合物 大环配体 溶液热力学
下载PDF
8羟基喹啉与酸性膦萃取剂Cyanex302对稀土元素的萃取
10
作者 王玉 潘红 +3 位作者 王彤 万飞 刘英鸽 王蕊 《吉林地质》 2023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围绕金属元素的溶剂萃取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8羟基喹啉酸性膦萃取剂Cyanex302(以下简称C302)对稀土元素的萃取效应。验证了8羟基喹啉与酸性膦萃取剂C302的混合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稀土金属的萃取,对不同的稀土元素,存在不同的协同萃... 本文围绕金属元素的溶剂萃取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8羟基喹啉酸性膦萃取剂Cyanex302(以下简称C302)对稀土元素的萃取效应。验证了8羟基喹啉与酸性膦萃取剂C302的混合体系在硝酸介质中对稀土金属的萃取,对不同的稀土元素,存在不同的协同萃取效应。具体研究了混合体系对La(Ⅲ)、Nd(Ⅲ)、Sm(Ⅲ)、Tb(Ⅲ)、Ho(Ⅲ)、Tm(Ⅲ)和Y(Ⅲ)的萃取,通过实验证明混合体系对La(Ⅲ)等七种稀土金属均存在协同效应,并计算出协萃系数R分别为2.32、4.28、3.90、3.69、7.51、7.18和18.59。而且,依据混合萃取体系对不同稀土元素的分离系数,并与C302的分离稀土元素的分离系数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萃取 8羟基喹啉
下载PDF
稀土水杨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对黑曲霉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美艳 肖圣雄 +1 位作者 刘浩 尹智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分别采用杯碟法研究水杨酸(Hsal)、8-羟基喹啉(Hhq)及其稀土三元配合物对黑曲霉的抑菌作用,以及抑菌持久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没有抑菌作用,8-羟基喹啉抑菌作用较强,但抑菌效果随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弱。抑菌作用不明显的稀土(R... 分别采用杯碟法研究水杨酸(Hsal)、8-羟基喹啉(Hhq)及其稀土三元配合物对黑曲霉的抑菌作用,以及抑菌持久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杨酸没有抑菌作用,8-羟基喹啉抑菌作用较强,但抑菌效果随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弱。抑菌作用不明显的稀土(RE=Pr、Gd)离子与配体形成配合物后,其抑菌效果明显增强且具有持久稳定性。配合物Pr(sal)2hq、Gd(sal)2hq和配体8-羟基喹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位于0.50~0.25,1.00~0.50,0.50~0.25mmol/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3,5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8-羟基喹啉 稀土配合物 黑曲霉 杯碟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8-羟基喹啉对提高LY12铝合金钒/锆转化膜耐蚀性的作用
12
作者 何蕾 郭瑞光 李海燕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0,共5页
为了提高LY12铝合金表面钒/锆转化膜的耐蚀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钒/锆转化膜进行8-羟基喹啉耐蚀改性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改性后转化膜的形貌及成分,采用中性... 为了提高LY12铝合金表面钒/锆转化膜的耐蚀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钒/锆转化膜进行8-羟基喹啉耐蚀改性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改性后转化膜的形貌及成分,采用中性盐雾(NSS)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0.1 g/L8-羟基喹啉,4.0 g/L偏钒酸钠,2.5 g/L氟锆酸钾为转化液,在p H值为4.0,温度70℃下转化35 min,LY12铝合金表面便形成了钒、锆氧化物及8-羟基喹啉薄层转化膜,使得铝合金腐蚀电位较改性前正移了41 m 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79.7%,盐雾时间由改性前的24 h增加至改性后的72 h,其耐蚀性能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锆转化膜 LY12铝合金 8-羟基喹啉改性 耐蚀性
下载PDF
长链烷氧基苯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气/水界面上单分子膜的研究
13
作者 刘海霞 杜洪光 +2 位作者 姜思光 郑江 刘鸣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在低温下 ,向 4 十八 (或十六 )烷氧基苯胺的盐酸溶液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 ,生成 4 烷氧基苯胺的重氮盐酸盐 ,将该重氮盐酸盐溶液分别滴加到 8 羟基喹啉和 1 萘酚的乙醇溶液中 ,进行偶合反应 ,得到四种偶氮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 在低温下 ,向 4 十八 (或十六 )烷氧基苯胺的盐酸溶液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 ,生成 4 烷氧基苯胺的重氮盐酸盐 ,将该重氮盐酸盐溶液分别滴加到 8 羟基喹啉和 1 萘酚的乙醇溶液中 ,进行偶合反应 ,得到四种偶氮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得到了表征 ,并测定了其中两种化合物的表面压 面积 (π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烷氧基苯偶氮化合物 合成 单分子膜 8-羟基喹啉 1-萘酚 成膜物质 气/水界面 LB膜
下载PDF
月季切花采后的微生物变化及杀菌剂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54
14
作者 夏宜平 陈声明 王直一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月季切花采后瓶插时的微生物发生以细菌、霉菌为主,放线菌未检出。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瓶插前三天细菌检出量呈对数增长,霉菌数量虽少但体形较大,均易造成切花茎切口处的导管堵塞。切花在无菌水和自来水中微生物发生相近。杀菌剂8-... 月季切花采后瓶插时的微生物发生以细菌、霉菌为主,放线菌未检出。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瓶插前三天细菌检出量呈对数增长,霉菌数量虽少但体形较大,均易造成切花茎切口处的导管堵塞。切花在无菌水和自来水中微生物发生相近。杀菌剂8-羟基喹啉(8-HQ)有抑菌作用,浓度为100mg/L杀菌效果显著。杀菌剂处理还能明显增强花枝的吸水能力,降低蒸腾作用,延长瓶插寿命,同时使叶片过氧化氢酶和SOD酶活性分别提高15.6%和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切花 细菌 霉菌 羟基喹啉 酶活性
下载PDF
三氯醋酸钕与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强国 叶丽娟 +3 位作者 屈景年 刘志国 刘义 屈松生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用溶解量热法 ,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新型反应量热计中 ,测定了NdCl3·6H2 O(s)、CCl3COOH(s)和Nd(TCA) 3·3H2 O(s)在1mol/LHCl中的溶解焓。再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计算得到了六水合氯化钕与三氯醋酸... 用溶解量热法 ,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新型反应量热计中 ,测定了NdCl3·6H2 O(s)、CCl3COOH(s)和Nd(TCA) 3·3H2 O(s)在1mol/LHCl中的溶解焓。再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计算得到了六水合氯化钕与三氯醋酸反应的反应焓ΔrHmθ(2 98.15K) =2 0 1.688kJ/mol,并求出了Nd(TCA) 3·3H2 O(s)的标准生成焓ΔfHmθ[Nd(TCA) 3·3H2 O ,s ,2 98.15K ] =-3 0 5 3 .3kJ/mol。同时测定了Nd(TCA) 3·3H2 O(s) ,C9H7NO(s) ,Nd(TCA) (C9H6 NO) 2 (s)和CCl3COOH(s)在 4mol/LHCl、二甲亚砜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 ,再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一个热化学循环 ,计算得到了三氯醋酸钕与 8 羟基喹啉反应的反应焓ΔrHmθ(2 98.15K) =-3 .2 2 6kJ/mol,并求出了Nd(TCA) (C9H6 NO) 2 (s)的标准生成焓ΔfHmθ[Nd(TCA) (C9H6 NO) 2 ,s ,2 98.15K] =-13 5 5 .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醋酸钕 配合物 稀土 8-羟基喹啉 热化学 标准生成焓
下载PDF
新试剂7-(2,4-二羟基-5-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与铝的荧光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芳英 黄坚峰 +1 位作者 嵇志琴 文翔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2-64,共3页
研究了新试剂7-(2,4-二羟基-5-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DHCBAQS)与铝(Ⅲ)形成的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在pH4.62的NaAc-HAc体系中形成1∶1型强荧光配合物,其λex=510nm、... 研究了新试剂7-(2,4-二羟基-5-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DHCBAQS)与铝(Ⅲ)形成的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在pH4.62的NaAc-HAc体系中形成1∶1型强荧光配合物,其λex=510nm、λem=572nm,铝(Ⅲ)含量在0~0.08m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4×10-10mol/L。本方法用于茶叶、淀粉及水样中痕量铝(Ⅲ)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析 茶叶 淀粉 DHCBAQS 测定
下载PDF
新显色剂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的分析性能及其与锌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国文 俞英 黄坚峰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3-226,222,共5页
报道了新显色剂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BTHQSA)的离解常数的测定,同时研究了该显色剂对锌离子光度分析的条件,摩尔吸光系数ε=5.1×104L·mol-1·cm-1,锌离... 报道了新显色剂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简称BTHQSA)的离解常数的测定,同时研究了该显色剂对锌离子光度分析的条件,摩尔吸光系数ε=5.1×104L·mol-1·cm-1,锌离子浓度在0~6.5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并对人发中的微量锌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HQSA 光度法 显色剂
下载PDF
DMPAQ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石中微量铀 被引量:8
18
作者 应敏 陈贻文 +2 位作者 张晓敏 周瑜芬 黄小武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9-64,共6页
研究了新试剂5-(4-二甲氨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DMPAQ)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和pH7.0—9.0缓冲介质中,铀(Ⅵ)与DMPAQ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最大吸... 研究了新试剂5-(4-二甲氨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DMPAQ)与铀(Ⅵ)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和pH7.0—9.0缓冲介质中,铀(Ⅵ)与DMPAQ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15nm,摩尔吸收系数κ=5.6×103m2/mol,铀的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适量的CyDTA存在下,大多数常用离子不干扰测定。经TBP萃取色层分离后,本法用于岩石中微量铀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氨基苯偶氮 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岩石
下载PDF
新试剂3,5-二溴-4-偶氮8-羟基喹啉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微量铝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应平 张华山 黎心懿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PH6、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铝与新试剂3、5二溴-4-偶氮8-羟基喹啉苯基荧光酮形成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4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为1.35... 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PH6、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铝与新试剂3、5二溴-4-偶氮8-羟基喹啉苯基荧光酮形成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4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为1.35×105L·mol-1·cm-1,铝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拟定的方法用于铝铁黄铜中微量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荧光酮 分光光度法 DBAHQPF
下载PDF
表面可修饰的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贺亚妮 徐晓荣 +2 位作者 阎晓敏 杨迎春 王公正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4,共8页
采用反相悬浮乳液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丙烯酸(AA)的聚合物模板P(NIPAM-co-AA),以此作为微反应器,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P(NIPAM-co-AA)-co-Alq3(八羟基喹啉铝)荧光复合微球,再用四乙氧基硅烷(... 采用反相悬浮乳液法合成了丙烯酸(AA)含量不同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丙烯酸(AA)的聚合物模板P(NIPAM-co-AA),以此作为微反应器,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P(NIPAM-co-AA)-co-Alq3(八羟基喹啉铝)荧光复合微球,再用四乙氧基硅烷(TEOS)对其表面进行修饰,获得了表面功能化的P(NIPAM-co-AA)-Alq3-SiO2荧光复合微球。用SEM、IR、FM和XRD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复合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发光效率较高且性能稳定,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功能化的荧光复合微球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识别生物大分子等生物医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乳液法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 八羟基喹啉铝 二氧化硅 荧光复合微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